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巡山小妖精
508次浏览
2020年09月09日 14: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讽刺人的话-出国留学保证金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结束了,但是成绩不是很理想。针对本次考试,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分析试卷
这张卷子共有六道大题,基本上覆盖了学生前半学期学习的
全部知识点 ,并且通过多种形式来考查,例如:填空,连线、
计算等,题目灵活,难度适中,把学生平时最容易出错 的题
都体现了出来。可以说,这份卷子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孩子
的学习情况和老师教的情况。
二、分析学生
通过这次考试,我感觉孩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书写不规范 < br>拿起试卷,看起来孩子写的挺干净,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很
多孩子的书写不到位,例如,数字6, 有的孩子写的6不象
6,0不象0。还有,数字的大小书写不一。
2 学习习惯不太好 不认真倾听是孩子考不好的主要原因,本不该错的题,因为
没认真听老师读题而出错。在试卷中,主 要体现在第四大题,
大致题意是:太阳的右面有()多云,左面有()多云,小房
子的右面有( )多云,左面有()多云。出错率较高。还有,
就是第三题连线,明明强调用直尺连线,有一个孩子却在 下
面的相应的图形中写的字。马虎、大意、不认真思考是孩子
第1页共6页

< br>考试不理想的又一原因,出现错误最多的就是第五题比一比
中的第2小题:三(五)班有47人去 春游,坐哪辆车最合
适在最合适的下面打。
很多孩子在选择错误,原因是他没有认真的去理解 合适,觉
得47个人可以坐在40座的车上,没有座位可以站着!从这
道题就可以看出孩子在平 时是做题不认真思考。
3、做题不灵活
数学源于生活,有的孩子学数学脱离了动手操作,从 第三题
比一比中第3小题就可以看出。用同样长的棒摆出一个长方
形,需要用()根小棒,很多 同学选择了4根,在考试时没
有小棒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的就是
一个正 方形,所以说孩子们做题不灵活。
4 理解问题太片面
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 题:求一共有多少或求
还剩多少,孩子很容易列出算式,但遇到另一类减法应用题
很爱出错。例 如试卷第六题中的第1小题:
小华看书已经看了70页,还剩9页,这本书有几页?
如果让 学生只说答案,所有孩子都能回答出79颗,但让列
出算式,很多孩子列出70-9为什么会这样?我认 为其根本原
因在于学生理解问题太片面,没有明确所给条件和所求问
题,没理解减法的真正含义 。这也是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注
意的地方。
第2页共6页


三、分析老师
1、疏忽细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干任何工作、任 何事都要注意细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加强对孩子在这方面的培养,注意孩子
书写的规范、爱 动脑筋的习惯、说话完整的习惯。通过这次
考试,从第三题连线可以看出,虽然孩子大部分都连对了,< br>很多孩子也用了直尺,但连线的位置有的还不太合适,看起
来不太美观。这也是我以后教学要注意 的细节。
2 使数学生活化,提供变式练习,多拓展
(1)《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 价值的数学,数学源于
生活,又用于生活。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不仅能增强孩子
的理解能力, 还能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从本试卷看,很多
问题都是与生活有关的问题。
(2)在平时要多 给孩子提供变式练习。例如本次考试有这
样一道题: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6,这个数是()
我们还可以这样问:
个位上是5,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这个两为数是
( )?
(3)我认为,老师的教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学会更要注重孩
子的会学、会用。试卷第一题 【把6个数字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起来】带给我很大的思考,这种题型在平时不少讲过,
虽然出 错率较小但是其中的大于号小于号的书写错误很多。
第3页共6页


孩子年龄小 ,思维不灵活,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时多拓展。
两个数可以比较,两个算是可以比较,多个数、多个算式 也
可以按顺序排列起来。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
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 蜻蜓、蚯蚓、毛
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
察对象,注意形象逼 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
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
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
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 物的不同特征重
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
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
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 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
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
就是雷声 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 察,让幼
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
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
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
第4页共6页


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
会 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
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 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
刀―样,给大树开刀治 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
描述观察对象。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 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
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
句酌,琅琅 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
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 竟提起
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
尖锐地提出:“中小学 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
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 课
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
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 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
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
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
是无 “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
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 作文书就很难写出
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
第5页共6页


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
技方面下功夫,必 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
足够的“米”。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 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
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
悟 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
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 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
一说是比较 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
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 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 带给我的思考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
要注意以上出现的问题。同时,多向其他老师学习,提高自
己的教学。
第6页共6页

华中师范研究生院-中秋对联


青岛2中-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中考成绩查询网


难忘的一节课-赤壁赋译文


全国司法考试-主持人开场白


2020大学排名-选拔生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家长会发言稿


龙山文化-教师节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