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统计》教学设计

温柔似野鬼°
531次浏览
2020年09月11日 14: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沙特阿拉伯国王科技大学-东莞中考网



《统计》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共案部分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
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
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培养学
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知道我们自己所在的县(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是某地区1985~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
数量,并把相关 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
行整理和分析。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
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
的?
另外,还 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
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例如,男生和 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学生
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 。这样,学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合作交流。
(1)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 么区别与联系呢?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
识上得到提升。
(4)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1)~(3)题,第(4)题全班交流。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前3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要发挥
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 :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
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
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 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
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得到培养。最后进一步引导
学生在统计知识和观念上加以提升:通过对这样的统计图的描述和数据分析,
发现了很多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与意义。
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



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1)、(2)、(3)题,
第(4)题可以组 织学生在课后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整理,再完成统计
图,交流信息。
2.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3.补充练习。
(1)某商店七、八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台数如下表。
请你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四年级数学教案
(2)实践活动。
①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②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③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④根据你的调查结果,写一篇数学日记。
 四、小结




个案部分
 一、合作探究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
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
的?
 二、精要点拨
引导学生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
对比, 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学生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
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的 数量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
过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 三、拓展延伸
实践活动。
①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②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③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④根据你的调查结果,写一篇数学日记。
 四、课后反思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 创造”。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教材
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 、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
的自我生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知识仅是一个载体,学生收获的,除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中所生成的方法、技能、情感等等。既然学习是学生
自我生长的过程,那么 ,教学必然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生成性,对
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节课中,比较成 功的预设有两处:1、在对原
始数据的整理中,先让学生观察“从原始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再问学生 “能一
眼看出每一个项目有多少人想参加吗?”“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呢?”从
而让学 生自主产生了整理数据的需要。2、对动态数据的收集整理,预设了一个
“陷阱”:让学生在毫无准备的 情况下,收集整理动态数据。学生在失败中,产
生了寻求合作、寻求新方法的欲望。这两处预设,为学生 自主探寻、生成合适
的整理数据的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动态生成的课堂,也意味着教学
并非处处皆能预设到。那么,对于课前未曾预设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要随
时调整、修改教学过程, 提供必要的情境,通过递进生成的过程性目标,最终
实现整节课的预设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我并 没有想到以本班学生为样
本去收集数据,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使得收集的数据无法准确。其实,这些< br>问题的产生并不奇怪,都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的。因此,教学



中,我没有催赶,没有采用明示、暗示的手段,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
去思考,通过三次统计,最终让学生自己寻找到比较合适的方法,统计出准确
的数据。可见,自 我生长的数学课堂,既需要教师在课前作高明的预设,也需
要教师在课堂作智慧的调整,这两者,都是以 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出发点
的。

____(省、市、区、县)靖宇小学数学教案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网站-小时代里的经典句子


中国建党时间-幽默短信大全


让子弹飞语录-汕尾职业技术学校


路德教-大学社团活动总结


党员自我批评-100字日记大全


乌鲁木齐一中-衢州学院招生网


拾金不昧表扬稿-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金婚祝词-企业安全生产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