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计划

温柔似野鬼°
753次浏览
2020年09月12日 05: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斯威特



数 学 教 学 计 划
一年级 上学期













中心小学
2012-9- 12






数 学 教 学 计 划
一、 学情分析:
现在 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都受过系统的幼儿教育,有强烈的求知欲,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
10以内的各数,会 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
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 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
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 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
学的乐趣和作用。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每 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这些内容:数一数 、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 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 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
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技能。新 课标
第一 (一)、关于“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的编写和安排
1、对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安排
(1)、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 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
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 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
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第二单 元:比较.会比较并用数学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通过多种具体活动的比较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比的方法,并学会有条理的发表自己的见
解.
(3)、第七单元: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
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
的活动, 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会20以内的进位 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
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以上几单元都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呈现学习内容,让孩子们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数的
意义.
2、关于加减法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下面问题.
(1)、把解决问题和学习“ 加减法”结合起来.数的分解与合成不再是学习“加减法”的
逻辑起点,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习 经验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经历从问题情境
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 化”的过程与学生认识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


(2)、加法和减法的安排有分有合.
在我们看来,加减混合安排的意图 ,便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实际学习中不
断体会,从而运用.有时,同一个情境可以提出 加减两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
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鼓励 算法策略的多样化.在传统教学中,“算法单一”“答案唯一”禁锢了学生的创
造性.而目前提倡的算法 多样化有利于一题多解,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选
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
大量的数学 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培养学生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
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关于空间与图形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第四单元:认识 物体和图形。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
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 物体和图形。
第五单元:分类。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 科学、
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
(三)、怎样把握“分类”的教学要求
经历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1、在日常生活的分类活动中,体会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活动的结果与分类标准有关.
2、在整理房间时,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在“整理书包”时,由学生自主选择标准,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四)、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1、经历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主观性知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 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
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 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
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 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
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www.x m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 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
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 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 和词语来描述20以
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 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
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 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
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 .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
初步建立空间观 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 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
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 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
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 (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
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 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
倾听他人发言,有获 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
面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 学生了解学校生活,
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 数数、观察
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 的
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习认数 、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
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 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 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
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 感。关键:使学生
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 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
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 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
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 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
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 ,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 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
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 。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
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 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
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 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 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
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 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
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 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五、方法与措施:新课 标第 一 网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 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
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 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 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
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教具学具:
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口算练习卡,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 ,数的组成练习卡,
计数器,钟面,方木块,小棒,数位表等。
七、教学进度表
起 讫 单元及 课时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日 期 总课时 安排
第一周
第一单
9.3——
元(1课数一数
9.7
时)
第二单
9.10—比一比
元(3课
—9.14 1-5的认识
时)
第三单
9.17—1-5的认识
元(13
—9.21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
9.24 —
—9.28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机动
1
3

2
3

1
4

1
2

3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四单
9.27—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元(3课
—10.1 认识物体和图形
时)


第六周
10.2 —
—10.8

机动

1


3

2
5
1

4
3

2
第七周
第五单
10.9 —分类
元(3课
—10.15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时)
10.16
——
10.22
10.23—
—10.29
10.30—
—11.5
第六单
元(296、7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

机动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机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11.6—
—11.12
11.13—
—11.19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5
第十二周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
2
11.20—
第十三周
—11.26

整理与复习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机动

1

2
3

2
3

2
2

3
2

3
第七单
11.27—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第十四周 元(5课
—12.3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时)
第八单
12.4—认识钟表
第十五周 元(3课
—12.10 9加几
时)
第九单
12.11—9加几
第十六周 元(15
—12.17 8、7、6加几
课时)
12.18—
第十七周
—12.24

8、7、6加几
5、4、3、2加几


12.25—
第十八周
—12.31

整理与复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
总复习
2

1

2
第十九周
1.1——
1.7
1.8——
1.14
第十单

总复习 5
第二十周







总复习 5

浙江财经东方学院-课前演讲


小学二年级期末试卷-二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河口一中-东营人事信息网


鹰潭网-感恩老师的信


紫水晶的含义-黑板报主题


山东选调生-大连外国语学院分数线


英语老师自我介绍-森林防火黑板报


拉开帷幕-澳大利亚留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