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中考点归纳

余年寄山水
699次浏览
2020年09月14日 05: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云的作文-老干部工作总结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认识数位顺序表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百十千百十

亿亿亿亿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

















千百十千百十
亿亿亿
亿
万万万

1、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例如:个
级、万级、亿级。) < br>2、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
千亿等都是计数单位。个级 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级的
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级的计数单位有:亿、 十亿、
百亿、千亿。
3、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个级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的数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的
数位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 、千亿位。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方法叫十进
制计数法。
5、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6、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7、从右边数起,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二、读数的方法
1、读数时,先分级。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例如:(2496¦0000)
2、读数时,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要写大写数字。)
(一)、亿以内数的读法(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
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
个0,都只读一个0。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
1、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读亿级时, 先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
读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 “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
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写数的方法
(一)、亿以内数的写法(注意:一定要保证个级是四位数。)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二)、亿以上数的写法(注意:一定要保证个级、万级都是四位数。)


1、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四、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先数位数确定位数相不相同)
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2、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 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
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
止。
五、数的改写
1、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先分级,再将个级的四
个0省略,换成“万”字。
2、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先分级,再将个级、万
级的八个0省略,换成“亿 ”字。
六、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5(有5、6、7、8、9 、)向前一位进1;<5(有
1、2、3、4、)舍去。)
1、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 单位的数:先找到万位,再根据千
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数,最后再改写成用“万”
做单位的数。
2、非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先分级找到亿位,再根
据 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数,最后再改写成
用“亿”做单位的数。
七、数的产生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 0、11、……都
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
数都是整 数。
2、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典型错题
题目:10个一千万是( ),一百万是10个( ),十亿是( )个
一千万。
学生错解:
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百万是10个( 一千万 ),十亿是(10 )
个一千万。(其中第二个空格错11人次,第三个空格错7人次,有4
人次两格都错。
◆原因分析
学生对数位顺序表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停留于记忆数位顺序
表阶段, 对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比较模糊,特别是对较大
的涉及两个数级之间不相邻的数位的进率掌握 更觉得是难点,也不会
能灵活运用。
学生对逆向表述的语句理解起来有困难。对顺向题10个( )
是( )比较通畅。但反过来( )是10个( )还当成是正向题
在做。采访时,出错学生有的说是把题目看反了,当作10个一百万
在做了。
有些学生习惯用乘法和除法来解决此类练习题。“10×(一百万)
是一千万”。十亿÷一千万 =10(计算出错)。


◆典型错题:
28053901读作( )
◆学生错解:
1. 二千八百0五万3千九百0一
2.二千八百零五三千九百一
◆原因分析:
1.从学生的角度看:
(1)由于是第一单元的知识,有些学生对数的读写法已经有所
遗忘。
(2)学生在 读数时口读时出现的问题少,但把读法用文字的形
式表示出来时,就错误百出,漏写亿级或万级的单位, 大小写混淆,
数字零写成阿拉伯数字等等,
2.从教师教的角度看:
作为复习前的 测试,就是要暴露出学生的错误,掌握学生的错误
资源在复习中更加有的放失,提高读写数的效率。
◆典型错题
题目:选择题:大于53万,小于54万的自然数有( )个。
A、0 B、9999 C、1万 D、无数
学生错解: 选择(C)8人 选择(D)12人
◆原因分析
1.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选择D的:
(1) 自然数知识的负迁移。学生看到自然数,马上想到“自然数


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在考 虑53万和54万之间自然数的个数时,
自然联想到此结论,认为它们之间的自然数个数也是无限的。
(2)受以往做题经验的影响。在以前的练习中,选项为“无数个”
的答案挺多的,所以学生对 “无数个”特别敏感,不假思索就认为它
就是正确答案。
(3)数感不强。学生对于大数的数 感较弱。53万、54万,学生脑
海中对这两数的数感还处于一种最表面的建立,至于在它们区间之内< br>还有几个自然数,学生头脑中反馈出来的结论只是数很多,它们之间
相隔的数也必定会多的,因此 认为是无数个。
选择C的:X|k | B | 1 . c |O |m
应该 说,这类学生对解本题的方法还是有所领悟的,但他们还是
把所求自然数个数的区间搞错了,应是(53 万,54万),不能将头和
尾的任一个数作为区间内的一个自然数。
2.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在教学自然数的认识时,只关注于学生对自然数概念的建立和自然
数个数的无限性的理解,没有 设计一些自然数的练习,让学生对相应自
然数区间内的个数进行判断,使学生失去了以这种角度培养数感 的机会。
3.教材方面的角度分析
教材中这类题的训练从一年级开始就很少涉及,学生产生这样的错
误也在情理之中。
◆典型错题: 课本中:2002年中国科技馆共接待观众人次
原数 要求 近似数


省略“万”后面的尾


18435省略“千”后面的尾

27 数
省略“百”后面的尾


◆学生错解:
原数 要求
省略“万”后面的184000
184万
尾数 0
1843千
27 尾数 0
18436百
尾数
◆原因分析:
1.从学生的角度看:
学生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省略“万”后面的尾数1843527做
对了,但在课堂作业本中第6页5096450≈509万原因是会看千位进
行“四舍”但不会 “五入”,所有的省略尾数都舍去了;省略“千”、
“百”后面的尾数中无从下手,没能掌握从省略“千 ” 后面的尾数
看百位,省略“百” 后面的尾数看十位的方法,尚没有真正掌握四
舍五入的本质意义。
0
省略“百”后面的184450
18435省略“千”后面的184300
近似数


2.从教材的角度看:
题目要求省略百位、千位后面的尾数,对中下生而言难 度较大,
而且容易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的知识点相混淆,造成负面效应。中下
生的技能目标应定 位为掌握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即可。而且在对写的方
式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困惑,是写成1843527≈ 1844千还是1844000。
◆典型错题
题 目:土地沙化面积约有一百六十九万平方千米,土地沙化
面积最多可能是( )平方千米,最少可能是( )平方千米。
(在整数范围内)
学生错解:1685000 1690000
1689999 1685000
1690000 1695999
1695999 1694000
以上八个数在这两个括号中出现的情况最多,达29%,其余情况
的错误率在4%
◆原因分析(可以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维度分析)
1、学生知道了四舍五入法的使用方法 ,但在最大和最小的数的确
定上,忽略了百位、十位、个位这三个数位上的数的大小。
2、通 过访谈,得知部分学生在看到最大和最少后,就认为小于等
于4的要舍去,是最大的,大于等于5的是要 进位的,是最小的,出
现了把最大的数1694999与最小的数1685000调换错误的情况,也有
部分学生认为9最大,0最小,所以就在最大的括号中写了1689999,


最 小的括号中写了1690000,而没有考虑到万级中的数的大小。
3、还有部分学生的错误原因是因 为不大理解这题的意思,且不
会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而导致的。
◆典型错题
题 目:一个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后是8万,这个数最大是( ),
最小是( )
学生错解:
1、这个数最大是(84999 ),最小是(80001)2人
2、这个数最大是(84999 ),最小是(79999)1人
3、这个数最大是(79999 ),最小是(75000)2人
4、这个数最大是(79999 ),最小是(75999)1人
5、答案不占边的有2人,1人空着不做
◆原因分析
1、 采访中发现学生存在对 “四舍五入”法不懂和遗忘两种情
况。学生知道比5小的要舍去,大于等于5时要往前进一,最小是5,
最大是9都可以往前进1。对于自己所填的答案,他们认为都是符合
要求的。前4种错误的同学 写的每个数省略到万后面的尾数都是8万,
但在考虑的时候都只把数定到其中一个数值区间,第1类错误 的学生
把数值定在了80000到85000之间,3、4错误的学生把数值定在了
75000 到时80000之间,说明犯这几类错误的学生本身对这道题型还
是有一定的印象,但在考虑问题时不够 全面。
2、 通过一个阶段的复习,学生对求一个数近似值应该都掌握了,


但 本题是一道逆向思维题。是要对所学知识在完全理解并具有举一反
三的能力。有些学生对近似值是8万的 数只有几个零碎的数的思维,
不明白它是在一个区值范围间。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知识点
一、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二、平方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三、单位换算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从大单位变到小单位,乘以进率。如6公顷=( 60000 )平方
米。
从小单位变到大单位,除以进率。如600公顷=( 6 )平方
千米。
四、面积单位的应用
国土面积(中国、省、市、区等)、海洋面积等特别大的面积适
合用平方千米。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 平方千米 );
广场、校园等稍大土地面积适合用公顷。如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大
约是44( 公顷 );操场、教室等较小的面积适合用平方米。
如一个教室的面积约60( 平方米 );


五、 长方形: 面积=长×宽 周长=(长+宽 )×2
正方形: 面积=边长×边长 周长=边长×4
易错点
1、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 (公顷)、
(平方千米)。“公顷”→ 测量菜地、果园、广场、体育馆占地
面积;“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较大湖泊面积
典型例题
题目:
填空题:大明湖是济南的三大名胜,其占地面积约为46( )
学生错填:平方千米
分析:平方千米大多数用来形容城市国家或者较大的湖泊和
海洋 的面积,大明湖位于济南市内是由各地泉水汇成的淡水湖
旅游景点,属于较小的内陆湖。直觉告诉学生是 湖泊就会很大
容易错写成平方千米。
2、当单位前面的数字较大时单位应选取较小的;反之,数字较
小单位就要选取较大的
典型例题
题目:
填空题:北京故宫的面积约为72万( )
学生错填:公顷
分析:公顷常用于来形容建筑群、广场、体育馆、果园、小
的湖泊等 较大但又不会超过一个城市的建筑面积,直觉告诉学


生见到故宫就直接填写公顷,忽略了 72后面的万字,在这种
情况下要填平方米而不是公顷。
3、在做单位换算题目的时候一定注 意时间单位的进率不是10、
100、1000而是60,在计算时不能直接加0或者减0,而是要乘以或者除以60
典型例题
题目:
单位换算:120分钟=( )小时
学生错填:12
分析;在做单位换算时,从大单位变到小单位, 乘以进率。从
小单位变到大单位,除以进率。受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影响,
学生经常在单位换 算时经常直接在以前的数字上直接去掉“0”
或者加上“0”,却忘掉了时间单位进率是60这种特殊情 况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一、线段、直线、射线
1、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延伸,可以测量其长度。
2、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线延伸,不能测量其长度。
3、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只能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其长度。
4、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线段、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
线段、直线和射线。 5、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


长可以得到一条 射线。
二、角

1、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 点叫做角的顶
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 度”,用“°”表示;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
的角的大小是l 度。记做1°

< br>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
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 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
角就越小。
4、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 直角=90°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平角=180°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周角=360°(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360° 1平角=2直角=180°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时整或9时整,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6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1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周角。
5、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
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量角时,角的一条边与内圈的 0°刻度线重合,读内圈的度数;与
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读外圈的度数。)
6、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
重合。
在量角器相应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三、易错点
◆典型错题1
题目:
选择题:把180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一定是(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不确定
学生错解: A或B或C
◆原因分析
1.选 择B的学生主要是直角的负迁移。学生看到180°就很自然地
与直角进行联系:1平角=2直角,直觉 告诉他们,平角就一定分成两
只直角。


2.选择A或C的学生主要是对题目的 理解不到点上。学生把180度
角分成两部分后,只关注其中的一个角,而忽略了另一个角的存在。或者说他们的头脑中有这个拆分角的概念,认为可以分成一只钝角和
一只锐角,因此就胡乱选了A或 C。
◆典型错题2
题目:
请先在钟面上表示出6时半,再写出是几度。


学生错解:


◆原因分析
1.角度思维的“惯性”。学生拿到该题,关注的重点只在于角度的计
算 ,忽略了作图时针与分针的正确指向。看到6点30分,他们很自
然地联想到12点整时时针与分针的状 态,于是不假思索,认为此时
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就是360°或0°。
2.时钟问题的“虚 生活化”。看到学生所标的6:30,发现学生真的
是生活的“无心人”。他们眼中的6:30仅仅是数 学上涉及到的学习
时间时候出现的问题,由于学习时间的认识相隔时间太长了,忘了怎
么标,从 而把时针的位置标错了。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二、因数末位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
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 有几个0,就在
积德末尾添几个0。(因数末尾若有0,先把0前数相乘;再看末尾0
几个,就 在积末添几0。)
2、当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时,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一次去乘
第一个 因数中每一位上的数,0也要乘,与0相乘后,在加上进上来
的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三、积的变化规律: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
要除以几。
3、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积不变。
4、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同时乘
相同的数,积不变。


四、总价问题
1、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
数,叫做总价。
2、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五、路程问题
1、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
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2、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3、速度单位是复合单位,即“路程单位时间单位”。(例如:千米
小时)
◆典型错题1
解决问题:
每箱牛奶20元,买三赠一,一次买三箱牛奶,每箱可以便宜多少钱?
学生错解:
1.20÷(3+1)=5(元) 20-5=15(元)
2.20×3=60(元) 60÷(3+1)=15(元)
◆原因分析
这类题,其实是生活中常见的“间接打折”问题,是为学习六年级的
百分数应用做铺垫。 从学生产生的错解来看,不能说是对题目的完全不理解,只能说他们
能意会到但不能完整地用算式来 表达。
(1)抓不稳题目的本质。“买三赠一”所带给我们的信息是买3箱牛


奶,得到了4箱,但只需要付3箱牛奶的钱就够了。学生对于其中的
“不变”——钱总数,“变了”—— 牛奶数量,关系衔接不上手。
(2)对问题的理解不透彻。“每箱可以便宜多少钱”在学生的大脑中< br>不能形象地表露出来,学生的思维往往到了“实际每箱多少钱”就戛
然而止了。
(3) 数量关系不能灵活运用。“单价×数量=总价”是解决本题的核
心数量关系。学生算出3箱牛奶的总价, 这个总价就是之后得到4箱
牛奶的总价,用该总价去除以数量4,就是实际的单价,再将前后两
次单价作减就可解决问题。
◆典型错题2
某种保健品的说明书上有以下一些信息,王大伯按 规定服用了两个星
期,他服下的该保健品中有效成分共有多少毫克?



◆学生错解:
1.2×7=14(天)14×2=28(片)745×28=20860(毫克)
答:有效成分共有20860毫克。
745×2×60=89400(毫克)
答:有效成分共有20860毫克。
◆原因分析:
两类错解的孩子,第一类学生说“对于题中‘每日早晚各2片’我只
名称:复合维生素片
数量:1000毫克片×60片
有效成分:745毫克片
服法:每日早晚各2片


算了早上吃两片,没算晚上的两片”;第二类学生说对于题目中的信
息感觉实在 太多了,我不知道从何下手。分析两类错误和学生的回答,
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不理解题意,无法正确的 根据题目中提供的那么
多信息进行选择,并根据“份数×每份数=总数”这个数量关系进行
解答 。

高考撕书-教师年度考核自我鉴定


正月初九-男生个性签名


米兰音乐学院-移风易俗活动方案


生命的感悟-篮球比赛通讯稿


你存在-高尔基童年摘抄


国庆颂-自贡市蜀光中学


小学生作文我爱我家-大学班级工作总结


抗震救灾小英雄-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