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502次浏览
2020年09月14日 08: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理大学-司法考试分数线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下雨了——学看钟表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认读钟面上 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
整时和半时的时刻,初步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学目标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感受时间的意义。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知道珍惜时间。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是“认识钟表”的起始课。本单元主要
教材分析
使学 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认识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
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内 容打下基础。
认识整时和半时
认识“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学生认钟表,平时已具备一些生活经验,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经验与实际,运用教材提供的信息,向学生充分提供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
的机会,开展教学。

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
教学措施
2、要重视学生的亲身经验,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中学习。
3、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课时分配
资源链接
挂钟、小闹钟

2课时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1 )课时
课题 认识钟表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1、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和半时的时刻,初步认识几时
刚过和快到几时。
学习
目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时间的意义。
3、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知道珍惜时间。
4、适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学习
认识整时和半时
重点
学习
认识“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难点
挂钟、小闹钟
学习
准备

师生活
学过







1、认识整时
现在我们先来看小力是什么时
间到家的?( 多媒体出示小力
到家的钟表图 ) (1)学生观察小力回家时的
钟面,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先
自己认读,然后再在小组内交< br>流。
(2)全班交流汇报认识整时
教师:(屏幕上出现钟面。配合教师讲解闪烁)钟< br>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字,还有12个大格;钟面上还
有两根指针,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分针闪烁,并
的方法。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小结:钟面上长针(分< br>程设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复备栏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或画图展示)放学时下雨的情
景,教师适时配音讲解并出示老师与小力通电话的情
景 。放大出示小力家的钟面,提问:“小力是什么时间
到家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回答)
师:刚才许多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
的,看来你们已经认识了钟表。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自
己的小钟表,观察小钟表,你会有哪些发现?把你看到
的和知道的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钟表放在实物投影上边指边
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边演示边介绍)



出示“分针”二字),这根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同
上)。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按什么方向转动
的?(学生用手势表示)
师:自己动手让你的小钟表转起来。(学生操作)
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小力是5时到家的,下面还
有几个钟面,你能读出每个钟面上的时刻吗?
(屏幕上逐次出示10时、8时、3时三个钟面,让
学生认读,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认读的。 )
教师任意说一个整时的时刻,让学生拨表,在实物
投影上订正。
指一名学生说整时的时刻,其他学生拨表,同位互
相检查。
同位互相说时刻拨表,互相检查。
师:谁能说说怎样认识整时?(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继续课件展示(或画图展示)放学时下雨 的情景,
教师适时配音讲解并分别出示老师与小云、小青、小林
通电话的情景 。分别放大出示 小云、小青、小林家的钟
面,提问:“小云、小青、小林分别是什么时间到家
的?你是怎样知道 的?(学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小结、引导得出“半
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的读法。
教师任意说一个时刻,让学生拨表,在实物投影上
集体订正。
同位互相说时刻拨表,互相检查。(自主练习第3
题)
针)指着12,短针(时针) 指
着5,就是5时。这就是整
时。如果分针在12上,时针
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4)生动手拨钟,“现在请
你自己拨一个你喜欢的整时,
同位互相看看”
(5)巩固练习:说出钟面上
的时间(大屏幕出示钟表时间
图)
(6)游戏:比比谁最棒!
男、女生比赛拨钟表
2、几时半的认识
那小云又是几时到家的呢?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
识和经验,先自己认读,再在
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介绍认
识几时半的方法
(3)组织辩论,突破难点
在交流汇报时,学生可能出
现5时半和6时半的两种结
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突 破难点。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
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
间,超过6了吗?”( 引导学
生观察,发现规律)
(4)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
基础上,小结认识几时半的 方
法:钟面上分针指在6上,时
针指在两个数的中间,较小的
那个数表示的就是几时半 。



让学生完成教材12页的空,集体订正。
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
正。
让学生观察自主练习第5题的 图,会发现什么?学
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使学生明白一天有两个8时。
出示自主练习第2 题,先让学生看图讲数学故事,
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培养学
生初步的 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有规律作息的良好习
惯。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 什么?
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你表现的怎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
满意的地方?


(5)生动手拨钟,“现在请
你自己拨一个你喜欢的半时,
同位互相看看”
(6)游戏:拨钟比赛
根据多媒体演示要求,动
手在钟面上拨出正确的半时
认识钟表
板书
设计







7时 9时半 大约12时 大约4时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2)课时
课题

我学会了吗?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1、能结合现实情境熟 练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半时、几时刚
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刻。
教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目标
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3、对学生进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熟练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
教学
重点
刻。
教学
熟练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难点
教学
学具钟表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准备


一、
生活
联系生活,巩固复习
学过


















程设计
复备栏
谈话:同学们,昨天早上7时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学生们畅所欲言,结合实际情况:有在晨练的、有
在洗脸的、有在睡觉的等等。
老师 适时评价并提问:好多同学都能养成早起锻炼
的好习惯,真不错!那你能在自己的钟表上拨出7时
吗?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操作,并以组为单位上台交流方
法。
(小组展示时分工要明确,交流内容尽量做到正确
清楚。)
(课件出示其余3个时刻)






4时刚过 9时半 快到12时

提问:这3个时刻,你又在做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先确定时间在回答,比如:9时半的时


候,我在……
认识时间时,先看分针,再看
快到12时的时候,我在……
时针。整时:分针指向12,时
4时刚过的时候,我在……
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大 约几
时:分针在12的左右,时针
教师适时提问:你怎么知道是9时半呢?
指向几, 大约是几时。几时
学生回忆认读方法,可能会说:分针指向6,时针转
半:分针指向6,时针刚 走过
过9,就表示9时半。
几,就是几时半。
教师接着提问:那后面两个钟表的时间,你又是用
什么方法确定的?
学生可能会说:第2个表的分针快转到12,时针指
向12,就表示快到12时。
第3个表的分针刚过12,时针贴近4,就表示4时
刚过。
(随机板书:7时 9时半 快到12时 4时刚过)
教师总结:同学们昨天的活动真丰富,不过我在昨
天这 4个时刻的时候,只做了同样一件事——拍照。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谈话:这就是我分 别在7时、9时半、快到12时和
4时刚过拍的旗杆的照片,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四个时刻影子的照片。小组交流)




(此示意图虚线部分表示
影子)
7时 9时半 快12时 4时
刚过
学生观察后可能会发现:照片的亮度不一样、影子
的位置不一样……
老师接着引导:在4个时刻,影子有什么特点?小
组内交流一下。
交流后分组汇报



学生可能会回答:
1、7时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所以旗杆的影子很
长,而且指向西面。
2、9时半,太阳升高了,在天空的偏东方,所以那
时旗杆的影子变的短了,指向西北方向。
3、快12时,太阳在头顶上,所以旗杆的影子很
短,几乎找不找。
4、4时刚过的时候,太阳转到了西面,快要落山
了,所以影子指向东面,变的也很长。
(总结时,小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充分表达。)
接着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A、不同的时间,影子的样子不同,
发生了变化。
B、影子总是在太阳相反的方向。
教师接着引导: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总结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不同,照
出旗杆的影子也就不一样……
教师 总结: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
了影子随太阳的升落而变化的规律,真了不起。(板书:< br>影子随太阳的升落而变化)
三、总结延伸
联系生活:今天我们发现的规律,会给你的生活带
来哪些帮助?

我学会了吗?
板书
设计

4时刚过 9时半 快到12时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
内物体的个数。
2、 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
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 100以内的
教学目标
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
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 br>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
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并能进行 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建立初
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
教材分析
数的组成、 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
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 学的重点是
理解数的意义。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认识计数单位“百”
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点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
以内的数。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 期进一步学习
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知识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它不仅是学习
学情分析 < br>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
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 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
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1.加强观察、注重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措施
2.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小棒 计数器
课时分配
5课时
资源链接


中心小学 一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1)课时
课题
信息窗1 农家院
课型
——100以内数的认识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2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
教学顺序;初 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目标 3、经历数100个数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
流能力,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认识计数单位“百”
重点
教学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认识计数单位“百”
难点
教学
小棒、计数器 、多媒体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师生




程设计
复备栏





一、情境引入

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展示100颗星星)。估计一下,大约


有几颗?为什么?

提示有100颗星星。

师: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为


什么?


2.显示信息窗中的教学挂图。

师:估计一下,大约多少个辣椒?为什么?

利用计数器或小棒让学生
3.揭示课题。
直观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方法。

师:想要知道准确的辣椒和玉米的数量,我们就来一起数数,先用自己


桌上的学具(小木棒)来摆一摆,数一数。

数一数有多少根?


学生汇报。

在计数器上请同学拨出输出的数量。每数一根,就拨出一个。
师:怎样数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 上),与请
小朋友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
样摆放能让 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出100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 五根
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
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或几个二十?几个五十?)
师: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
数,又看得清楚。请观察 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00。)
小结:10个十是100。这句话还能怎样说?
学生自主回答:
100里面有10个十;5个二十是100;2个五十是100……
三、当堂达标:自主练习第3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的是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十位,那 么今天我们学的百位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出来的呢?

100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
设计

100里面有10个十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中心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2)课时
课题 100以内数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 2 课时 本课时为第 2 课时

1、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及数位的顺序,理解数位的意义。
2、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 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
教学
目标
的作用,
3、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教学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及数位的顺序,理解数位的意义。
重点
教学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
难点
教学
计数器 、多媒体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
生活动


















复备栏
1、师:上一节课,我们参观了企鹅的家乡——南
极,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老师先考考你们。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师说数,学生
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3、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解决提出的问题。(请
翻开书第2页)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一数有多少只海豹。
(1)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数出海豹有多少只。(组
间交流)
(2)师:你能用小棒来表示出海豹的只数吗?(学
生独立数、摆)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小棒就能一眼看出
是24根?
2、在计数器上表示 24。(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
引导,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拨几个珠
子,几 个一就在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3、同桌合作,进行几十几的拨数练习,教师巡视指
导。
4、排排队:教师出示“个位”、“十位”、“百
位”的卡片,请学生按顺序排队。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 数一数,填一填。弄懂题意后
让学生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填?
完成后进行扩充练习。
2、自主练习第4题
(1)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些信
息?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个有趣味的故事吗 ?
(2)师:小动物门着急了,同学们快快帮它们把气
球拉回来吧。
(3)集体订正
(4)对于多余的信息,鼓励学生想办法解决。
3、补充练习,写一写,画一画。
4、补充练习
引导学生借助小棒归纳出
“24里面有2个十和4个
一”



40、41、()、()、45、46、()、()、
()
25、30、()、40、()、()、55、60
10、20、()、()、()、()、()、
()、()、100
54、53、52、()、()、()、()、47
四、走进生活
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100以内的数吗?
五、课堂小结
评选出会思考、会合作、会倾听的好孩子,并到
“丰收园”选一个大苹果。
100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
设计



4 7



中心小学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3 )课时
信息窗2 摘石榴
课题 课型 新授
——比较大小
本课题教时数: 2 课时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1、在能读写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
教学
目标
2、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 过程中,正确
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竖式计数器 、多媒体 是否利用班班通
准备 ( 是 )

师生活
一、 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学过

程设计
复备栏
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小朋友,看——谁来了?小咕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咚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并且它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为大家带来了精美的小礼物,
准备送给那些勤于思考问题,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积极与小组同学合作的小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友。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
小朋友们表现非常好,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果园摘石榴了,
信息?
大家想不想去呢,我们要 准备好了,比赛看谁摘得多!(展示课件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
学问题?
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摘了多少
个石榴呢,我们 来当小裁判看谁摘的多?应该怎样比较呢,先比
较谁和谁呢?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
小雨和小强谁摘的多?(板书问题)
我们先来比较小玉和小玲,看谁摘的多呢?
小玉 42个 小玲 27个

小组交流想办法,应该如何比较42和27,小组代表汇报讨论
结果。
方法一:数数的时候,42在27的后面,所以42>27.
方法二: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40比20大,所以42>27.
小玉比小强摘的多,我们的小裁判还真公平呢,再来帮小玉和
小强比较一下吧!
小玉 42个 小强 48个
同桌合作交流,汇报结果。
方法一:数数的时候,48在42的后面,所以48>42.
方法二: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40和40一样大,个位上8
比2大,所以



48>42.
小强比小玉摘的多。
最后我们要找出摘得最多是谁呢?是小强。
四、当堂达标:
自主练习第1、2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1、必做题:自主练习3、4题。
2、选做题:自主练习6、8题。
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板书
设计
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以及方法:
十位不同看( )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 )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中心小学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4 )课时
信息窗3 摘南瓜
课题 课型 新授
——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减法



本课题教时数: 2 课时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加减。
教学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目标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
重点

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及相应的一位数减法的计算。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
难点

教学竖式计数器 、多媒体 是否利用班班通
准备 ( 是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程设计
复备栏


上几天老师带小朋友去果园摘石榴,还当了小裁判,大家都
表现非常棒,今天老师再带着大家一起去小 阳同学的菜园里去帮
小阳摘南瓜,看看今天在菜园里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情景展示,发现问题
我们来到了菜园里,小阳一家人都在这里摘南瓜呢,我
们先 来看看他们摘了多少个南瓜了,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
息,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展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生汇报:我看到了妈妈摘了30个。
我看到了爸爸摘了40个。
我看到了小阳摘了6个。
生提问: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板书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啊,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接下来
就要看看谁更聪明了,一起来解答刚才同学 们的问题吧!
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40+30=
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开动小脑筋吧!(同桌讨论,并汇报)
方法一:我数一数,50、60、70.。
方法二: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
同学们的办法还真多呢,聪明的孩子再来解答这个问题吧!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30+6=
方法一:数一数,31、32、33、34、35、36.
方法二:3个十加6个一,得36.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 肯定
会自己解决的,自己把算式写下来并计算。
四、当堂达标:
自主练习第1、2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56-50和23-3你会计算吗?课后可
以讨论一下。
作业布置:
1、必做题:自主练习3、4题。
2、选做题:自主练习5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及相应的一位数减法的计算
板书
设计
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40+30=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30+6=
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40+6=






中心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5 )课时
课题 我学会了吗(单元复习)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教学
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数数、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整理已学过知识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
复习100以内的数数、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重点
教学
复习100以内的数数、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难点
教学
口算题卡、多媒体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师生


过程


设计
复备栏
一、复习读数与写数。
1、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指名学生读数。
20 35 58 85 67 55 90 47
2、教师读数,全班学生写数。
四十八 七十 六十五 五十六 八十八 一百 三
十六 九十九
二、复习数位。
1、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70+20 48-40 5+80 50+3
66-6 60-30 5+8 40+60
2、填空。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
(3)、十位上是( ),个位上是( )的数是87。
三、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1、填空。(投影出示)
(1)、比65大,比70小 的是( )。
(2)、比69大1的数是( )。
(3)、比100小1的数是( )。
(4)、40比( )大1,比( )小1。
2、选择填空。(卡片出示)
( )比48少得多。(47、25、46) 25比( )多
得多。(3、23、19)
( )比63大一些。(37、69、62) 37比( )小
一些。(4、39、47)
3、出示卡片,比较大小。
47○74 59○55 100○97 60○80
53○56
(可以让学生在独 立思考的基础上,比较完后,说出比
较的方法,对不同的方法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
四、复习排序。
1、出示投影:把28 29 33 98 97 93 按顺序排列出
来,学生独立
做,教师巡视指导。
2、 投影出示示范性的排序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
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100 99 98 97 96 95 94 93 92 91 90 89
3、练一练 。
47 39 41 38 49 42 40 43 45 44 46 48 (要求从
小到大排列)
80 79 78 77 76 75 74 73 72 71 70 79 (要求从
大到小排列)
(1)、提问:在1--100的数里,个位上是3的数有哪
些?个位上是0的呢?十位上是5 的数有哪些?让学生找
一找,说一说。
(2)让学生仿照老师提出有关问题。
(3)、同位互相问答。



2、投影出示教材第十页“我学会了吗?”的信息
图。
谈话:把数字按顺序连接起来。这些数字是什么数?
有多少个?
再观察连接起来的图形是什么?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都学会了吗?

我学会了吗
板书
设计

数数:1——100
比较数的大小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牧童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
形和圆。
教学目标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3、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平面图形的学习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 上进行的,对于图形
的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本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方位与图形相关
知识的基础。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板、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特点。 本单元知识要求不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能较好的掌握。所以在教学时
要将本单元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
学情分析
1、设计富有童趣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习。
2.注重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
3.实地观察,强化操作,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教学措施
教学准备
三角板、圆规

课时分配
资源链接
2课时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执教人: 总( 2 )课时
课 题 认识图形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教学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
2、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目标
圆。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几何学们,老师带来了一贴画漂亮的图画,你
们想看吗?
学生:想看。
出示特意骑牛图。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 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
分类。然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组间交流,及时抽象出几何名称,如:树干的开头是
长方形、太阳的开头是圆形……
举例:看看身边的物体,什么开头是长方形、正方
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圆?
能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的方位。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复备栏

教师:好看吗?你看到了
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
问题?
学生答。
教师 :我们先来看牧童骑
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你
能将图中相同的图形找出来
吗?分分 看。



教师: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将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


学生展示作品,让学生参与评
自主练习1:先认识图形,然后再连一连。
价,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
自主练习2:出示物体,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开头,接
着 让学生举例,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开头是这样的?

自主练习3:先让学生看看有什么图形,排列上有什

么规律?接着该摆什么图形,并问第15个图形是什么?

第26个呢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2 )课时
课 题
奇妙的回形针
课型
活动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1、通过用回形针拼摆图案,并进行统计,加深对100以内数和平面图形的认
教学
识,能对身边与平面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2、在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目标
3、在拼摆、统计的活动中,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能与同伴主动合作交
流 ,初步形成创新意识。

教学
通过用回形针拼摆图案,并进行统计,加深对100以内数和平面图形的认识。

重点
教学
统计知识
难点
教学
回形针、胶棒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
友,想知道是什么吗?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卡通的回形针出

现。和大家问好,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同学们知道回形

针有什么用呢?
学生将知道的回形针的用处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
回形针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老师带来了一些 美丽
的图片,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引导观察,欣赏美丽
学生看到小帆船、小 蝴蝶、向日葵、房子和小鱼。你们
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幅美丽的回形针图画啊?老师给每
个小 组准备了一盒回形针你们一起来摆一摆,可以摆成图
片上的样子,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自己单独制作, 发挥
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摆出你喜欢的图画。看谁的图画
最美!好,现在开始吧!

复备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同
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的图< br>画美丽吗?观察一下,这些美
丽的图形都是什么做成的?教
师是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发现
美丽的图形是用回形针摆成
的。这节课我们就要和这些美
丽的“回形针”交朋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摆一摆的活动。
三、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小组活动结束了,

你们愿意把你们小组的作 品展示给大家看吗?教师用实物
投影展示学生拼摆图案。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来评判,看看

哪位同学或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奖励其小巧手标志
四、你说我说
教师:在你们的作品中你都用到了那些图形?
全班交流:学生观察自己的图案找出其中有我们认识
的图形。
比较发现:你喜欢那个小组的作品?说说你喜欢的原
因。
请你来估计一下你喜欢的作品用了多少个回形针?
再来数一数看看自己的估计的对不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丽的图画用的回形针有什
么特点?
学生会发现回形针的颜色是不同的。
请你们小组来统计一下你们组拼摆的图画用的不同
颜色的回形针数量各是多少。自己小组制作一个统计表,
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活动。
小组将制作的统计表贴在黑板上进行交流:看到你们的统计
结果,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五、教师小结:
这节课 我们和“奇妙的回形针”一起了上课和活动,大
家玩得高兴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会在生活中发
现很多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它
们。卡通回形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 。现在我们和回形
针说再见!
奇妙的回形针
板书
设计

欣赏美丽 动手制作 成果展示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单元备课
绿 色 行 动

单元名称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掌握100以内两位数
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实现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初
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
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
本 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100以内的口算,但教材的编写改变了过去教
学中单纯教计算的现象,把计算与 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注意了这个双
重目标的达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意义,学习 口算方法,
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计算的积
极性和解 决问题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
学情分析
数, 整十数加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也
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进位加法 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因此务必使学生扎实掌握。
1、计算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2、重视直观操作,充分利用学具帮助学习。
教学措施
3、实现算法多样化。
4、切实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5、关注三个维度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计数器 小棒



课时分配
7课时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1 )课时
课题
校园护绿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2 课时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1、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在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中,掌握100以内的两 位数加一位数
加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目标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加强与同学的交流。
4、渗透“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思想教育。
教学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
重点
教学
理解算理
难点
教学
多媒体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一、 创设情景
生活
学过

程设计
复备栏


师:我们的城市是一个优美的城市,你们想让我们的城

市变得更美丽吗?我们应该怎样做?小朋友的这些做法

很好。那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呢?(出示:主题图)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提出数学问题

(生观察图,发现问题和小组的同伴交流)

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26+3=。
三、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让学生说出为什么用
(一)小朋友们你说我讲:一共有多少个牌子?
加法计算,使其明白加法的意
1、小朋友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2、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牌子?”

3、26+3=你会计算吗?

(1)请你用你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向你小组的

伙伴介绍一下?

(2)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向大家展示一下?



(3)小朋友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相处这么多的计算方
法,你能把 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

喜欢这种算法?
(4)小朋友们请看,这几道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算一算吗?
35+4= 45+3= 63+2= 74+4= 22+4=
(二)解决老师提的问题
1、师:老师这里还有个问题,你能帮老师解决一下吗?
已经浇了23棵,还有 20 棵没浇,一共多少花?
师:谁会列式?你知道怎样计算吗?快借助学具摆摆算

吧!(生操作)
师:你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位听听吗?(生交
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生答、师板书)
2、练习:
(1)小朋友们一定很喜欢自己的计算方法吧!那请你用
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几道题吧!
(生计算自主练习1)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第一题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计

的?
师:第二题呢?
(2)自主练习2
学生说图的意思,自己独立列式。
(3)请学生介绍图的意思,并列式解答,剩余的两道
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4)把其中的加法题筛选出来,比一比,看谁算的又
对,
又快!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并请学生说说理由



板书
设计
校园护绿
26+3=29 (个) 23+20=43(棵)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2 )课时
课题
校园护绿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2 课时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1、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在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中,掌握100以内的两 位数加一位数
加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目标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加强与同学的交流。
4、渗透“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思想教育。

教学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

重点
教学
理解算理
难点
教学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师生活
学过

程设计
复备栏



一、创设情景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看图提的都是加法问题,谁能提
出减法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
二、提出问题
同位交流,看提的是不是减法问题?
集体交流:
师:谁想把自己的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是:
(1)浇花的有10人,给小树挂牌的有15人,挂牌的比
浇花的多多少人?
(2)……
(如果学生提减法的问题有困难,教师可以加以引导)
三、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教师引导让学生说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使其明白减
法的意义)
2、15-10=你会计算吗?
3、请你用你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向你小组的伙
伴介绍一下?
4、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向大家展示一下?
小朋友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相处这么多的计算方法 ,
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
欢这种算法?
小朋友们请看,这几道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
算吗?
5、补充练习:自主练习1中的减法问题
58-20= 70-30= 46-5=
“58-20=”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谁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第5题
(1)学生说图的意思(要使海龟妈妈身上的算式的得数
与小海龟的数字一样。)
(2)学生自己完成
(3)集体交流,对于49-6,请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第6题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15-10=。

































(1)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学校为了美化校园,决定


进行一次爱护家园图画展,你看那么多的同学的作品已
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决,后
经展出了。
请学生到讲台上说说自己提的
(2)学生自己看图,理解图的意思,并且 要了解图中所
是什么问题,怎么列式的?学
生判断是否正确。
有的数学信息。 (3)一年级展出了4幅画,二年级展出了24幅画。二
(1)班来了45人,二(2)班来了30 人
(4)针对以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聪明小屋:
(1)学生自己看图,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谈规律,然后学生自己按照规律填数。
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

1 5 – 1 0 = 5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3 )课时
课 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1、结合情景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实现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
目标
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 应用意
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
心。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学
小棒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进行环保教育。
1、认真观察情境图,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环保教育:你看我们学校周围的环境怎 样?如果
你见到有人在路上乱扔垃圾你会怎样做?对,保护环境从
我做起。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再来观察情境图,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
问题?
2、学生提问: 你俩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
……
3、我们先来解决“你俩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这
个问题好吗?
4、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打算如何解决?
怎样列式?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5+7
看一看想一想25+7=与前几天学的25+3=有什么
不同?(个位满10了)
像这样的题目该怎样计算哪?
(1)独立思考。
(2)如有困难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3)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向组内的伙伴介绍一下。
(4)组间交流,师板书不同的方法,并解释自己喜
欢此法的理由。(学生进行自我优化)
5、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并交流解决
复备栏



的方法及结果。
6、总结归纳: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两位数加一
位数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
1、列举生活中的或身边实例进行解决。
2、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计算结果。
指生说,全班做。
同桌互考。
板书
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

2 5 + 7 = 3 2 (个)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4 )课时
课 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教学
得出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目标
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通过自己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
2、经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形成初步
教学
重点
教学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 识,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环保意识。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



难点
教学
多媒体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为了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使大家能在
整洁的环境中舒适 的学习、生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保
护环境的活动,现在,该让我们把收集到的垃圾分类放
好 ,送到回收站里去了。看,绿色回收车已经开过来了。
二、整理数据,提出问题。
1、让学生独立看图,说一说图意:(图上的小朋友
在干什么?还有什么人?她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表,师:同学们看,这是老师统计的表
格,通过看这个表格,你知道了什么?
3、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各班收集电池和易
拉罐的数量,你能根据它来提出一个问题吗?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自己
提出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全班交流的时候,组长汇报,其它成员补充。
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三、解决问题
选择一个问题全班一起解决。
以“二班收的比一班多几节?”为例:
师:要想知道二班收的比一班多几节,该怎样列式
呢?学生列出算式:24-8
师:怎样计算24-8等于几呢?请你在学具的帮助
下,来算一算吧。
全班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4-8不够减时,怎
么办?”,鼓励学生不同的想法。
1、选择一个类似的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
答。
2、其余的问题让学生选择 自己喜欢的2——4个问
题来独立解答,小组内部交流,巩固算法。(将谁比谁多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表
格,同位互相 交流自己通过表
格知道了什么,然后全班交
流。















复备栏
学生操作学具,寻找解题方
法。



几的问题放在问题口袋,下节课解决。)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王完成,先同位交流每道题是怎样算的,全
班交流时选择几道来说一说算理。
2、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看题,说一说题意,弄清题意后,学生
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看图编故事,然后根据故事提出问题,重点
解决100以内数的退位减的问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
板书
设计

24-8=14(节)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5 )课时
课题
绿色家园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熟练正确的
口算。
2、通过多种信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3、在探索交流发现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目标
4、引导学生搜集信息、选择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画面表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
情感。

教学
熟练准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



教学
熟练准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教学
多媒体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师生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前几天我们一起绿化了校园、捡塑料袋、回收垃圾,
干的真是不亦乐乎,人人都是了不起的环保 小卫士,老
师非常的高兴,经过大家的努力,相信曾经被污染、破
坏的环境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蓝蓝的天、飘着几朵白
云、清绿的小溪唱着欢快的童谣、唧唧喳喳的小鸟时而
落在花草丛中, 时而跳舞,这么美的世界,小朋友们想
不想去看一看?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信息窗四(绿色家园)
引导学生观察: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知道
了什么?看谁观察的有顺序发现的问题多?
发现问题跟小组的同学或者同位好伙伴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补充。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分类。教师板书在
黑板上。
三、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些(加法)问题。 1、以学生提出的某一个问题为例,如:“一共有
多少只乌龟?”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只乌龟 ?”
你是怎么想的?看谁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用
加法?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
同位交流、全班汇报
2、32+7等于多少呢?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
家听一听?
用你喜欢的方法 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你能
把自己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吗?谁还有不同的想
法?
学过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加法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
鸟?
河里和岸上一共有多少只鹅?
一共有多少只乌龟?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减法问题:小鸟比鹅多多少
只?
乌龟比小鸟少多少只?
原来有36只鹅,游到河里30
只,岸上有几只鹅?
程设计
复备栏



3、选择喜欢的问题自己解决。
你还喜欢哪个(加法)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
本上。
四、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你看,这里还有一组(减法)问题,你能帮老
师解决一下吗?好,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 来解决。
那么小组的同学先商量一下,你们小组想怎样分工?
2、组内交流
完成任务的小组,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
听,好吗?
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3、组间交流
再跟临近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想
法更好?
4、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们组的想法说给全班同学听
吗?在交流比多少的减法问题时,要让学生尽可能各抒
己见,进一步理解解题思路。
五、巩固发展、拓展应用
1、综合练习第1题。引导 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
决?
2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今天我们学到
的知识,谁能举例说一说?学生举例,其他同学列式计< br>算。注意强调学生描述过程要完整。
生:我妈妈给我买了38本数学练习本,用了10
本,你知道我还剩几本吗?
生:我 们到超市买了一箱伊利纯牛奶花了47元,又
买了20元的喜之郎果冻,我想问问大家我一共花了多少< br>钱?
……
3、摘苹果:口算练习
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那就请你用 自己喜欢
的方法算一算这几道题吧!谁算对了,就送你一个大苹
果,你想摘哪一个?谁想试一试 ?



绿色家园
板书
设计


26+56=82 32-26=6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6 )课时
课 题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1 、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自主练习。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目标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谁想谈一谈,你在我们举行的“绿色行
动”中有什么感受?
(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综合练习
1、选一选(综合练习第2题)
教师出示不同的三组计算题。
师:你喜欢做哪一组题?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写在练习
本上。
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会发现什么?
2、找一找(综合练习第3题)
(1) 让学生观察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计算错
误的算式,所在的叶子就是有病的叶子。
(2)学生独立去找有病的叶子。
(3)组织学生交流。
以怎么治?
3、编一编(综合练习第4题)
(1)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图中标明的数是小动物的重
量。
(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
什么?谁能利用图中的意思说一个小故事?
(3)学生独立进行编数学故事。
注意在编数学故事过程中,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加退位减的方法
复备栏










说说自己找的哪片叶子,病在哪里?生病的原因?可







学问题,看谁编写的不但生动形象,而且能发现更多的数

学问题?
(4)同位尝试交流。
考你的好伙伴能不能解决你提出的数学问题?
(5)全班汇报交流。
谁还愿意把你编的数学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谁会解

谁愿意把你编的数学故事轻轻地讲给同位听一听?考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谁最
重?谁最轻?小熊比小鹿重多
答他提出的数学问题?
少?怎样才能让跷跷板平衡等
问题。
让学生思考并解答,要说出思路。

提一提(综合练习第5题)

(1)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情境图。

可以按照方位的顺序,也可以根据图中的“三句话”


来理解图意

(2)根据画面上的三组信息(栽树、天鹅、花


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加法问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和分类,选择有用的
信息。
(3)选择喜欢的问题、自主解决。
题:今年和去年一共栽了多少
棵树?湖里和天上 一共有多少
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
只天鹅?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 br>少朵?
来解决。
探一探(综合练习第6题)
(1)这一道题提供学有余力 的学生选作,不作统一
比多少的减法问题:今年
比去年多多少棵树?天上的天
要求。这 道题上面的两个数分别是下面两个数的和与差,
鹅比湖里的少多少只?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当学生不容易发现
时,可作如下提示:
请同学们算一算每片绿叶上的两个数的和与差是
多少?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为什么这样填?
(2)学生独立思考,也可先在小组内交流,教师要
参与指导、评价。
(3)学生发现规律后再填出后面的数。
三、畅谈体会、走进生活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
师:其实,我们身边就是一个数学王国,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两位数 加减整十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很
多,只要你留心观察,会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板书
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24+5=29 30+47=77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7 )课时
课 题
我学会了吗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提
高口算能力。
2、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
目标
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
数学的价值。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提高口
教学
算能力。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线绳、尺子等等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模拟情境、身临其境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小白兔家做客,高兴
吗?请大家跟随小熊一起出发。
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复备栏



师:哦,到小白兔家有四条路可以走,小熊可犯愁了 ,大家猜一猜,小熊可能会走哪
条路?哪 条路用的时间最少?
不知道自己该走哪条路比较合适?它一边看,一边想,嘴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为什么?
里好象还不停的计算着什么?突然,它眼前一亮,高兴的
生:我是用眼睛看出来的 ,哪
条路近就走哪条路,用的时间
欢呼起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也就少……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师:有时候用眼睛看,不一定是准确的。谁能想个
办法让大家一眼看出走哪条路最近?
(2)自己先想一想,看谁想出的方法最好?
(3)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4)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生1:可以用线绳分别量四次,然后伸直,再比较长短,
就会一眼看出来了。
生2:也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巧编故事、拓展延伸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讲一个
(5)筛选方法、自我优化
数学小故事吗?谁能给大家 讲
针对这几种方法,谁想评一评?大家有没有补充?有没有
一个精彩的数学故事?
生3:可以算一算每条路有多长,再比较。
不同的见解?
生:用绳或者尺子太麻烦,因为路的长度太长了,要量很
多很多次……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为什么?
(6)选择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7)组织学生交流。谁愿意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8)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充分发挥
学生的自主、创造、探索的能力。
三、评一评
针对刚才这几位同学讲的数学故事,谁愿意评一评?好在
哪里?不好在哪里?自己感觉怎么样?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我学会了吗
33+60=93 8+46=54
40+7=47 52+9=61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认识人民币
1、结合现实情境在 整理人民币的过程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目标
2、通过到商店观察或实际购物,在体验中初步学会简单的购物,学会人
民币的简单计算。
3、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会与他人合



作。
4、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
识,养成 勤俭节约的习惯。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它们之
间的 进率关系。通过参与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元、角、分
的加减计算。

教材分析
简单的单位换算,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由于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了一些 人民币的知识
和生活经验,见过、使用过人民币,并且已学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
单元
是小学数学中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和
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
1、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
2、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
育。

学情分析
教学措施
教学准备
元、角、分教学具
课时分配
资源链接
4课时

人民币的发行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1 )课时
课题 人民币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2 课时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
=10分。
教学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目标 < br>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
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元、角、分 教学具 是否利用班班通
( 是 )

师生活
第一课时
学过


程设计
复备栏
课前交流“我搜集的有关钱的知识”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探究欲望
谈话:钱在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在我们中国
叫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全面的认识一下人民币,好
吗 ?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认识人民币。
(一)在分类活动中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出示储蓄罐。这是咱班韩露同学的,妈妈的生日
快到了,她想用自己积攒的钱给妈妈买件礼物, (倒出
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
完了以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 一说,你们是怎么分
的。
2、分组活动,进行分类。(每组都有一个储蓄罐)
3、全班交流汇报分类结果。
4、你最熟悉哪一种钱?每人找出一个,跟小组的同
学说说你是怎么认出的。
5、小 结:认识一种钱。我们可以从钱上的颜色、文
字、图案等来辨认。相机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二)练习
抢答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00元 50元 20元 10元 5元
2元 1元 5角
小结:有关元的人民币,你都认识了哪些?角的
呢?分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人 元:1元 2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民 角:1角 2角 5角
币 分:1分 2分 5分
向学生说明:元、角、分是人民币的3个单位。我
国已经发行了5套人民币,现在使用的 是第四、五套人
民币。分,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很少用到了。
三、引导探究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韩露要乘坐4路车到佳乐家去为妈妈买礼物,你知
道车票是多少钱吗?(1元)1元钱,韩露可以有多少种
不同的投法呢?请小组同学一起想想办 法吧,看哪个小
组想到的方法多。
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把全部结果都展示在视频投影仪上。)
引导学生观察、体会:付1元钱的方法很 多,不管
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10角就是多少?1元就是多少?
板书: 1元=10角
少分?板书:1角=10分
2、你觉得在人民币的3个单位元、角、分中,谁最
大?谁最小?
课间休息:播放M TV《一分钱》,同学们一起唱。这
首歌说了件什么事情?如果平时你捡到了钱怎么办呢?
可是 有的小朋友想,一分钱太少,又做不了啥事,丢了
就丢了吧,你们说呢?
四、在情境中运用新知识。
1、现在咱们知道了许多关于人民币的新知识,下面
我们 就用新本领,帮韩露数一数她积攒了多少钱吧。
(1)学生每个人填写一张统计表。
10

张 张 张 张 张
(枚)
的。
2、小组活动。自主练习第1题,填一填,小组同学
换一换人民币。重点说你还能怎么换。
3、请你来当小参谋。(包含课本第2题)
张 张
(枚)

5元 2元 1元 5角 2角 1 角 5分

1、根据1元=10角,请你们大 胆猜一猜:1角是多
(2)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我是怎么想



韩露在超市里看好了这么多东西,你们看看都是多
少钱?播放课件:
可爱的小飞机 木头梳子 一枝玫瑰 皮手套
一个5元 3个1元 8.00元 一个20元
一个1元 一个5角 一个5元
1个1角 一个2角 3个1元
4个2分
小布猴 一本书 一瓶化妆品
1个10元 2个5元 一个50元
1个5元 一个5角 2个1元
1个2角 一个5分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谈话: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小脑筋,动口又
动手,通 过与周围同学的密切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获
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回家后,怎么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收获呀?
课外实践作业:1、回家数出自己积攒的人民币
2、帮妈妈购买物品,观察商店里物品的标价。
人民币的认识
板书
设计

1元 = 10角 1角=10分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2 )课时
课题 认识人民币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2 课时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
=10分。
教学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目标 < br>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点
教学
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
教学
元、角、分 教学具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师生活
学过

程设计
复备栏
课前交流:你的储蓄罐里有多少钱?组内交流。你

和家人去买的什么?它是怎么标价的?你们是怎么付
钱?
一、基本练习。 ( 实物投影仪)
1、口答:一张1角可以换( )个1分。
一张1元可以换( )张1角。
一张1元可以换( )张5角。
一张5角可以换( )张1角。
一张10元可以换( )张2元。
一张20元可以换( )张5元。
一张50元可以换( )张20元和( )
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
2、小组换钱练习。你还想怎么换?
二、综合练习。
1、第3题 自己先做做试试看。然后让学生说一
说你是怎么想的?重点说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互换。
补充练习:(创设情境) 咱们一会要进行购物活
动,每个人都有一张入场券,(1)请 算出你的入场券上
的题目,咱们一起去购物吧。(2)小组内交流一下入场
券上的题目。以下是 每个小组的入场券上的题目。
1元=()角 3元=()角 6元=()角
10角=()元



20角=()元 80角=()元 1元4角=()角
5元3角=( )角 42角=()元 83角=
()元()角 100角=()元 100分=()角
2、第4题 你知道这些信的邮资吗?
⑴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每封信的邮资。
⑵独立填书上的第4题。
⑶全班交流几个信封。仔细观察这些信封,你发现
了什么?
3、第5、6题:
⑴你观察到超市里是怎样标价的?板书:7.68元是
什么意思?
看课本第6题,你知道第二行的价钱是多少吗?
连连看。
⑵我们在教室里进行一次模 拟购物活动,好吗?选
出几个售货员,要仔细看清他交的钱对不对。提出要
求:第一,要认真观 察物品的标签(采用小数表示形
式),想好它们的价钱;第二,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
第三, 你想怎样付钱?
三、课外实践:买一件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注意看清
标价,自己是怎么付钱的,怎么找钱的。


认识人民币
板书
设计

1元=10角 1角=10分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3 )课时



课题 人民币的计算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1、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
教学
目标
元、角、分间的进率。
2、学习元、角、分间简单加减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和进行
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实际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
学习元、角、分间简单加减计算
重点
教学
学习元、角、分间简单加减计算,理解算理
难点
1、全班分成几个大组每组准备好钱、零钱。
教学
2、每个大组各选2名售货员。事先将物品分好类摆放在各组的桌上,各物品
准备
贴好单价标签。
是否利用班班通( )


一、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的教室变成几个小商店,每个
商店里都有 2个售货员,同学们可以在各自的小商
店里,随意购买你喜欢的物品,大家高兴吗 ?在活动开
始之前老师提2个小小的要求,请仔细听好:
(1)、购物时要讲文明懂礼貌。
(2)、先买到物品的同学请马上坐好,并根据自己
买的物品提出数学问题。
二、实践购物,提出问题。
1、学生自由购物,独立提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2、组内交流购物情况。
现在根据你购物的情况,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问
题,并把 它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售货员数一数:一共
卖了多少钱?
3、组间交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元、角、
分加减的计算,适时引出红点问题。)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提的问题说给同
学和老师听?
(1)指组说,教师接着把物品放在展示台上
生活
学过


程设计
复备栏



(2)师:要求这两种物品一共多少元?你会解答
吗?
(3)学生独立计算。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如7元6角+8角=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谁还有不同的解
法?
(6)根据这两件物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如果学生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同加法的教学
相同。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开放练习。
师:谁能再说说你买了哪些物品?教师 接着把物品
放到展示台上(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三种物品展示)
师:看一看这些物品 想一想:现在你还能提出哪
些问题?自己做在练习本上,看谁在相同的时间内做题
又对又快。
2、观察探究。
师:请售货员说一下:你们组一共收了多少钱?
生说老师填在事先 准备好的统计表中,其他的同学
请仔细观察统计表,看你能发现什么?(有的问题可以
只列式不 解答,灵活处理)
3、思想教育:
看一看:在你购买的物品中,哪些用后可以送到回
收站?
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四、延伸升华
想一想:在这次购物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简要总结:大家的收获真不小,老师真的为你
高兴!回家把你的收获写在数学日记里。
板书
设计
人民币的计算
6角+7角=13角=1元3角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4 )课时
课 题
我学会了吗?(含“丰收园”)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巩固元、角、分间的进率,及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
3、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的能力 < br>4、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养
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进一步巩固元、角、分间的进率,及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教学
重点
教学
元、角、分间的进率

难点
教学
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到的知识。
准备
调查家中自己物品的价钱并把自己喜欢的物品贴上价格标签。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忆一忆,说一说。
师:想一想在“小小存钱 罐”这一单元,你都学会了哪
些知识?(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翻书看一看)
二、组内交流。
师:把你学会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请听好要
求:(1)、组内交流时要认真听别人说, 随时补充自己
整理的知识。(2)、各组选出整理的最优秀的一个同
学,准备组间交流。
三、组间交流。
四、自主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知识,那你会用学的知识解

复备栏



决问题吗?老师带你到超市里去购物,好吗?教师拿出准
备好的带有价格标签的物品。
1、学生自由购物。
2、交流购物情况。
师:说一说:你都买了什么?一共花了多 少钱?你是
怎样付钱的?通过购物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果学生提
不出课本中的问题,教师可 以进行下一步即直接提出问题
让学生解决。)
3、定额购物。
(1)拿10元钱买“拖鞋”和“闹钟”,够不够?为什
么?
(2)拿20元钱可以买到哪些物品?为什么?
五、综合练习。(作业纸)
六、丰收园。
师:下面我们就要根据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和前一段
时间的学习情况在 小组内评一评。请听好老师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评一评看一看,你应该得到哪个苹
果?
2、然后在小组成员都同意你可以得到的苹果上涂
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评的最认真、最公平?
4、小组自评,教师了解情况。
5、展示评的结果,看是否真实公平。
师:老师看到有的苹果还没有被涂上颜色,希望同学< br>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把剩下的苹果涂上自己喜欢的
颜色。你能行吗?
板书
设计


我学会了吗

拿10元钱买“拖鞋”和“闹钟”,够不够?为什么?
中心小学 一年 级 数学 学 科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 大 海 边
1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
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 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知道小括号,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
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
题,发展应用意识,初 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 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
习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 习三位数的加减计
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
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学情分析
教学措施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 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
及其它
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1、 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3、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5、采用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分配
资源链接


9课时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1 )课时
课 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2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1、经历用加法解决 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
笔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的方法。
2、经历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目标
发展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3、体验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思考过
程的合理性,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学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的方法。
教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学会估算的方法。
教学
计数器、小棒 是否利用班班通
准备
( 是 )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那肯定喜欢到海边去玩。
对吧? 海边还有可爱的小虾和小螃蟹呢,想不想去看看它
们?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
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天空中有多少海鸥?
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沙滩上有多少只小螃蟹?
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
他们捉的虾多还是螃蟹多?
螃蟹和虾一共捉了多少只?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复备栏










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
师:你能用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一共有多少只小
虾?”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关注学生是否能表达
自己 的想法和算法。
3、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各小组选代表发言,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先算26+10=36,再算36+2=38。
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
用竖式计算,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 、自主探索“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的算法。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的问
题,那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小朋友一共 捉了多少只
小螃蟹吗?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内交流,全班交
流。
学生独立解答并将课本上的竖式填写完整,让学生进
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法用竖式来计算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小亮和洋洋搭积木,小亮搭了25
块,洋洋搭了34块,你能 算出他俩一共搭了多少块积木
吗?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帮助小壁虎。(自主练习第3题)
小朋友再动物医院了看见几只断了尾巴的小壁虎,你< br>能帮助他们接上自己的尾巴吗?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
到展示台前展示。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顾
学习内容。

学生可以用小棒、计数器摆一
摆,拨一拨。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
计算。






老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列竖式
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要对
齐,从个位开始计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26+12=38(只)
板书
设计
2 6
+ 1 2
—————
3 8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2 )课时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2 课时 本教时为第 2教时
1、经历用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 算和
笔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的方法。
教学
2、经历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 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目标
发展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3、体验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思考过程
的合理性,初步养成独 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
学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的方法。
重点
教学
学会估算的方法。
难点
教学是否利用班班通
准备 ( 是 )


一、谈话引入 < br>同学们,在大海边的信息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
加两位数的计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看看我 们的生
活中有哪些需要用到我们学过的知识,好吗?
二、自主练习。
1、第5题 是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的题目,先让学生
看图编一个包含数学信息的小故事,然后提出有关的数
学问题并解答。
2、第4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方法,交流
时,说一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计算的。 3、第6题是一道开放题,可充分利用图中的物品让
学生任选两种自己喜欢的东西,算算需要多少钱 。然后
学生进行交流自己买东西的情况。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
学生进行模拟购物的数学游戏。
4、第7题是学生动手操作的题。图中有两个完全一
生活
学过

程设计
复备栏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体现开放性练习。



样的钝角三角形、两个完 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
三角形。练习时,可让学生用这些图形摆成一个图案,
再自主地进 行拼摆,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些漂
亮的对称摆的形式,教师要特别给以表扬,让学生体会
数学的对称美。
5、第8题是一道星号题,引导学生找规律填空。为
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 ,不作为统一要求。第一组的规
律是每一横行两边的数之和等于中间的数;第二组的规
律是从第 二行起,每一个数(每行两边的1除外)等于
上一行左上方和右上方两数之和。在探索规律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5 6 + 3 2 = 8 8
板书
设计
5 6
+ 3 2

8 8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3 )课时
课 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学会提出数 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在
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两位数减两位数
目标
(不退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 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
活,充分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对数 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复备栏

一、创设情境
同学 们,在大海边我们已经知道小朋友捡了许多
小虾和小螃蟹,想不想再到大海边去玩?恰好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海边玩呢,你们看,他们玩的多开心!
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信息?
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2、摆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3、摆海鸥比轮船少用几个贝壳?
4、摆轮船和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5、摆海鸥和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有些问题可直接口答,有些教难的问题放在问题
口袋中,以后解决,与两位数减法有关的知识师生共同关



注。
二、解决问题
1、解决“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的问题。
学生列式为:47-32=
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间交流,可能出现以下算法;
(1)口算;
(2)列竖式。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算法,你们真爱动
脑筋,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
2、学生独立解决“摆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的问 题。
交流自己的算法。
3.引出课题。
师:咱们今天学的减法的计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
不同?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
法。
三、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的第3题,帮小鸟找家,可有意识的培
养学生的爱心。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板书
设计

4 7 - 32 = 15(个)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4 )课时
课 题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笔算)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经历100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
目标
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问题,发 展应用
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教学 让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重点
教学 让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难点
教学
准备
学具盒、挂图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去过水族馆吗?老师也去过,真是太有
趣了 !我还拍了许多漂亮的照片想看吗?(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你发现了什么?(左边的鱼缸有红鱼和黄鱼),你还
发现 了什么?(右边的鱼缸有黄鱼和蓝鱼)。
2、出示统计表格,提出问题。
我分别把两部分鱼 作了一下统计(出示左统计表)你
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根据生答,师
板书 :左边鱼缸有多少条金鱼?右边鱼缸有多少条鱼?)
3、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们是用小棒摆出来的。(结合学生的 操作重点
交流4根加8根得到12根,把10根捆成一捆,再和原
复备栏










来的3捆加在一起。)
生:我们是列竖式来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
板书)
并详细讲解4加8的进位在竖式中的表示方法,有学
生可能从个位加起,也可能有学生从十位加 起,教师可以
让学生比较下从哪边开始好一些,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问 题。)
(1)师:谁愿交流一下你的算法?你为什么喜欢这
种方法?(使学生经历算法优化的过程)
(2)老师也喜欢用列竖式的方法。不过在用这种方
法的时候要注意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 位进一。
三、自主练习。
(1)课本56页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意
编出数学故事,并解答。
(2)课本56页自主练习第2题。直接写得数,集
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笔算)

板书
设计
14+28=42(条)
1 4
+ 2 8
1
—————
4 2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5 )课时



课 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目标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问题,发
展应用意识。

教学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挂图、学具盒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察情境图,整理信息、提出问题。(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了水族馆,这里可大了,今

理解退位的道理

复备栏


天我们到它的标本馆看一下好吗?看看在这里你能发现什

么?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
2、整理信息
师:谁来做解说员给大家介绍下这些海洋生物标本好

吗?
3、提出问题
师:通过解说员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海洋生物标本,那
么根据你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1)水族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多几种?
(2)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种?
(3)虾类和鱼类共有多少种?
(4)………………








等很多种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本节课要

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
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水族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几种?谁来列出算

式?(根据生答,教师板书:72-56= (种))
师:到底多多少种呢?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觉这
个问题呢?小组合作开始吧!
三、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2个
减6个不够减,要把7捆解开
生:我们是口算的…………
变成10根,再和原来的2根
生:我们是用小棒摆出来的。
加在一起12根从这里面 去掉
生:我们是列竖式来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
6,注意原来的7捆要变成6
捆。

板书.
并详细讲解2减6的退位减在竖式中的计算方法,然
后再让学 生自己总结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那么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请用你喜欢的方法< br>去解决第二个问题: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几种?(放手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 的算法及其道
理。)
(3)师:谁愿交流一下你的算法?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方
法?(使学生经历算法优化的过程)
(4)老师也喜欢用列竖式的方法。不过在用这种方法的
时候要注意个位不够减速,从十位退1 ,在个位上加1
0,再减。
四、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比寿命。
引导学生根据其中的数据提出“大象的寿命比骆驼长
多少”等类问题,列出算式并注意交流算法。如果有 的学
生提出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明求两种动物的寿命和是
没有意义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 ,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



道的其它动物的有关信息,提出比较寿命长短的问题, 进
行拓展练习,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又巩固所学生知识。
2、自主练习第2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再一次
让学生经历算法自我优化的过程)
42+19 50-38 64-46
55-26 91-62 70-35
34+12 29+8 62+26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6 12
板书
设计
7 2
- 5 6
1 6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6 )课时



课题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课时 本教时为第 教时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
顺序,能正确掌 握带小括号的加减法式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目标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 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4、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教育。
教学
认识小括号,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重点
教学
认识小括号,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难点
教学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师生活
学过

程设计
复备栏















在探索出正确的连写竖式后,
引导学生讨论:竖式分开写和
连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红和妈妈在青岛玩了好几天,明天就要回家
了 。小红想买一些纪念品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她和妈妈
来到了海边……(出示信息窗5)
师:说 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信息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妈妈让小红用50元钱去买海螺和珊瑚,你能帮
她算算 还剩多少钱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试着算一
算。
师:谁想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帮小红解决问题
的?
大多数学生会运用以前学习的知 识,列出连减的算
式,用连减的学生可能会写两个竖式,教师可以鼓励学
生尝试把两个竖式合写 成一个竖式。
如果有学生先算出海螺和珊瑚一共多少钱,再用50
去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 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
师:如果我们要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来写,还要
先算13+17, 怎么办呢?大家能不能创造一种办法,试试
看。
让学生自己去创造符号,经历创造的过程,只 要学
生能想到在加法部分做个标记的都要给以表扬。
学生汇报自己的办法。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很棒!但是一人一个记号,是
不是太乱了?数学家选择了用“( )”这种符号
来表示,(板书括号)大家看这样行吗?
师:有括号的算式写竖式该怎样写?为什么?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同时告诉学生 50-
30很容易口算出得数,就没有必要再写竖式了。
师:对,算式里有小括号,我们应该先算小括号里
面的。
师:如果小红要买海豚玩具和贝壳,你知道还剩多
少钱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用连加或加减混合运算才能解
决的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 自己试
一试写出连加的竖式,最后与连减的竖式进行比较。
2、自主练习第2题。先请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
重点交流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
3、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找出错在哪里,并把错
的改过来。
四、联系实际,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
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板书
设计

50-13-17=20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7 )课时
课 题 回顾整理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1、引导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和笔算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提高学生
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归纳整合能力。
目标
教学
教学
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重点
教学
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难点
教学
实物投影 是否利用班班通
准备
( 是 )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每年的阴历三月三我们都要赶庙会,你
知道庙 会上都有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投
影出示)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
么?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二、提出数学问题:
1、在赶庙会的过程中,你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小组
同学商量一下,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3、组间交流。
三、解决问题
1 、师:很多同学想知道美丽的孔雀灯一共用了多少
盏灯,我们就先来解决有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这些问
题。
复备栏



关于孔雀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你在练习本
上列出算式。
如果要用竖式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请你用竖式计算出得数。
师:你 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类似的数学问
题?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在练习本上< br>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全班交流。
2、综合练习第1题。
先计算出得数,然后涂一涂,看看像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计算加减法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
设计

回顾整理

大孔雀河小孔雀灯一共是由多少盏灯做成的?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总( 8 )课时
课 题 我学会了吗? 课型
复习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1、能比较熟练的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
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结果。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目标
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数感,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能比较熟练的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能比较熟练的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复备栏



一、口算
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自己设计符合本班的口算练习,
约3分钟。
二、综合练习第5题。
师:星期天,体育场开运动会,一班和二班的同学坐

在一个看台上。看,小刚和小红先来了解情况了》(投影
出示)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估计一下这个看台 能坐多少
人?你是怎么估计的?
我们来算一算估计的合理不合理?
你知道小刚和小红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我们该怎么帮
他们呢?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问题需要考虑哪些情况,找一找



座位号和座位数之间的关系,再独立解决。最后,学生在

解决完了问题之后,要注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和想
法。
师: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不能

解决的提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
三、“我学会了吗?”
师:这一单元的知识我们都已学完了,你想不想知道



自己学的怎样?下面我们就对自己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

况。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73页的“我学会了吗?”中提

出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交流,最
后在班内交流。
师:一个单元学 习完了,又到了丰收园了。闭上眼睛
想一想,你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何?有什么收获?你认
为 哪几个方面做的最好?用你喜欢的颜色涂一涂,然后在
小组里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大家都有不同的收获,你
觉得还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够满意呢?希望我们收 获的苹果
越来越多,不满意的地方越来越少。








板书
设计

我学会了吗

44+33=77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常停停停执教人: 总(9 )课时
课题 小小信息员 课型 活动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1、通过搜集数学信息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掌握。
2、经历观察,操作 ,实验,调查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义,
教学
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
目标
3、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合作学习
的意识。
教学
深化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掌握
重点
教学
深化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掌握
难点
教学
准备


一、创设情景
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在我
们周围有哪些数学信息?请你找出来。今天,我们就 来
做小小信息员。板书:小小信息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室里的数学信息
(1) 找找教室里的数学信息(有64张桌子,64把
椅子,5个窗户,一张讲桌,一台电视机)
(2)针对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
(3)学生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解答。
2、搜集校园里的数学信息
校园里有数学信息吗?请你仔细找找,再和小组的
生活
学过


程设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复备栏



同学说说。
3、你还在哪里见过数学信息?
公共场所,商店,海边等,让学生说出 在不同的地
方,都有哪些数学信息,针对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
什么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拓展,体验生活
1、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方法从你熟悉的环境中搜集
出那些数学信息?
2、你打算怎样去搜集你周围的数学信息?学生讨
论,制定搜集的计划
3、我们每个同学回家后搜集周围的数学信息,回
来后交流。


小小信息员

板书
设计
书包28元,文具盒7元,一共多少元?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米、厘米的认识
1、在实践活动 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
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 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 测量活动
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
对物体的长 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 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过“怎么回
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 ;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
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 和厘
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 度的工具和方法等,有一些感
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
之间
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的认识。
1、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密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
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教学措施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的感知,注重厘米、米表象的建立。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直尺
教学准备
4课时


课时分配
资源链接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课 题 认识厘米 课型
新授
教学
“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 要性。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 估测意识。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测量的方法
目标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纸条(1cm×1cm,1cm×5cm,1cm×10cm各一)学生直尺。
准备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过年穿新衣服了吗?(随
意指生回答)
生1:穿了。
生2:我也穿了。
师:穿新衣服的请举手(全班差不多都举手了)
师:啊!这么多。过新年穿新衣是一种传统习俗。
古时候有个叫阿福的小朋友做了一件新衣服 ,可是到最后
也没能穿上,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让我们一
起来听听,看一看阿福身 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看谁听得
最认真(放录音)
师:谁知道?(留少许时间思考)
生:师傅的拃长,徒弟的拃短,徒弟也量了三拃,衣服当
然就做小了。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
师:你真聪明,那要使阿福的衣服做得正好,该怎么办
呢?
生1:让师傅来做衣服。
生2:同一个人的手量。
生3:用尺子。
师:大家的方法真多,用哪种方法量最准确?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复备栏











生:用尺子量。
师:对了。测量较短物体的 长度,通常用尺子,实际生活
中,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认识 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二)、合作探究:
1、认识尺子。
师:请拿出你的尺 子来仔细观察,看上面都有什么?把你
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好,开始(师在台下巡视)
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特意带来一把放大的尺
子。请看大屏幕
师:谁想说说你的发现?
生:数字(板书:数字)
师:都有哪些数字?
生:1、2、3、4、5……
师:谁还想说?
生:0、1、2、3、4、5……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补充了那个数字?
生:0(板书:0)
师:“0”表示什么?
生:一个也没有
师:“0”不但表示一个也没有,在尺子上它还表示起点
师:谁还有发现?
生:小竖线。
师:对,在直尺上这些长短不同的小竖线,我们把它叫做
刻度线(板书:刻度线)
(点击课件,0刻度线变红)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有字母cm。
师: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
生1:不知道。
生2:我知道是厘米。
师:你知道得真多,来鼓励鼓励她,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
cm(边说边板书)。
2、教学1厘米。
(1)找1厘米。
师:你能试着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找出来同桌
互相说一说(师在台下巡视)。
汇报交流
师:谁找到了?
生:从0到1是1厘米。
师:准确的说是从0到1的这段长度是1厘米。
(点击课件出现:1厘米)你还能找到1厘米吗?
生:从1到2(师点课件出现1厘米),2 -3,3-4(任意
叫生继续回答)4-5……11-12。
这把尺子没有显示完整,你能想象一下从几到几的长度还
是1厘米吗?











对着0的是0刻度线,这是一
条非常重要的刻度线。












生:31-32,19-20
师:同学们真厉害,也就是说只要是紧挨着的两个数之间
的长度就都是1厘米。
(2)找1厘米的物体
师:我们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这么长(做手势)。开动你
的脑 筋想一想,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找(纽扣,橡皮,拇指盖……),每说一种都让学生
指一指从哪到哪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及时评价
3、教学几厘米:
(1)找2厘米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能从尺子上找出2厘米来
吗?
生:0-2
师:怎么想的?
生:从0-1的长度是1厘米,从1-2的长度也是1厘米,
两个1厘米就是2厘米。
师:太棒了!解释得非常好,你简直就是个小老师。
师:还有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2厘米?
生:31-33
生:15-17
同学们真棒!找的2厘米比老师的都难。看看老师 带来的
是不是2厘米呢?(点击课件出现2-4,5-7)
(2)认识几厘米
师:0-3是几厘米呢?0-4呢?0-8?课件演示
0-30呢?(随口说)(学生答)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0-几就是几厘米。
师:说得好极了,请大声地再说一遍,让大家都记到心
里。
4、测量:
师:同学们学了这么多关于厘米的知识,老师想考考你的
眼力。怎么样,有没有信心?(有)
请同学们快速拿出白色纸条(稍停)猜猜它有几厘米长?
生:3,4,5
师:怎样验证你猜得准不准呢?(稍停)用什么?
生:尺子
师:好办法。先自己试 着量一量,再看看小组里的其他同
学是怎么量的。比一比谁的量法更科学?
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谁愿意向同学们展示一下你的量法?
拿着你的纸条和尺子到前面来。
学生展示(实物投影)
生1量。
师:他这样量行不行?(不行)应该怎样改正?
学生改正

比1厘米,那么1厘米到底有
多长?你能用手比一比吗?给老师看看























师:再看这位同学是怎样量的
生展示正确量法。
师:仔细研究他是怎样量的。纸条的左端对准(0刻
度),右端指 着(8刻度),所以纸条长(8厘米)
同学们还想听,请再说一遍。生说。
谁能像他一样再说一遍。
根据刚才的量法,重新在量。
课件出示测量儿歌,让学生读几遍。
5、断尺
师:有时候我们的尺子不小心折断了,没有了0刻度,这
时候量物体该怎样量呢?想一想?
生说量法。
(三)、课堂练习:
1、填一填
2、小法官断案(判断测量正确还是错误)
3、这样测量对不对
4、怎样放直尺?
5、量一量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其实,数学 就在
我们的身边,希望大家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
索数学王国的奥秘。
第二课时
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厘米的人认识
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1说说哪个对,且说说理由,巩固测量的知识
自主练习2、3,利用刚才的测量知识小组合作测一测文
具盒、数学课本、粉笔盒的长度
自主练习4,自主完成,小组内互相交流,师引导讨论,
有什么不同
自主练习6、7,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学习估测的方法
小结: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下再选别的物体测一测
认识厘米

板书
设计
数字
刻度线
厘米cm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课 题 认识米
教学
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课型
新授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发展 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目标
3、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
亲切感。
教学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重点
教学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难点
教学
直尺、米尺若干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上次师傅和徒弟在为阿福做
上衣的过程中闹了个大笑话,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 了,请

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说说看他们之间又发生什
么事?
生:师傅吸取了教训,买 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
阿福量完说:“长1米。”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
厘米呢?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挺仔细,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生: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
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 间有什么
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板

书课题: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
复备栏




对,长100厘米。”阿福纳闷了“到底是1米,还是100







印象中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
直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师画线段)
师:看,象这样把米尺坚着放,1米正好到老师的腰
部(师站在米尺前量)。你觉得1米能到你 身体的哪个地
方吗?试试看。好,你来,你。(师找几个同学站在尺子
前量。)
师: 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试试!这样吧,(打开你桌子
上的神秘袋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用这把米尺和同桌互相
量一量。(生操作,师巡视)
生:我按住“0”刻度对准地面,让我的同位拉尺
子,让他自己看1米到他身体的哪个地方。
师:有不同意见,说说看。听明白了,“0”刻度要
对准地面。尺子要拉得直直的,一点也不能 歪。
师:同学们都是这样量的吗?按照正确的方法,快速
的再量一遍。
三、巩固米的认识。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
厘米 、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再比划1
米有多长。
同桌合作完成。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米尺,拉直,现在同学们两手之
间的距离就是1米。
师:好,手别动,松开绳子,看好了1米有多长?放
手,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手放下。
师: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很
多的发现。板书:1米=100厘米
师: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这个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1m=100cm(生齐读)
师:阿福的这件长袍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现在
能解决了吗?
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样长。
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
或高度大约是1米吗?
(讲桌的高度、饮水机的高度)
师:想出了这么多,真善于动脑。





学生比划比划











四、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在用米尺的时候,有没有新的发现?
师:仔细观察米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数字0-100,有刻度。
师:确实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发现。
领生观察,认读刻度。
(1)0、10、20……100cm
100cm(1米)
我们通过观察软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软尺
上的刻度会读吗?
出示:0—30cm0—42cm20—40cm
五、课间休息。(小故事)
师:刻度读熟了,我们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
系。
1米=100厘米
其实米与厘米本是一对好兄弟,他们一起帮助尺子测
量长度。可米觉得自己的个大,功劳大,瞧不起厘米 。一
天,小铅笔跑来找米大哥,说道:“米大哥,听说你的本
领特别大。你能帮我量一量,现在 我有多高?”米大哥可
犯了愁,因为小铅笔太矮了。这时厘米小弟跑来说道:
“大哥,别着急, 我来试试。”“长12厘米。”厘米很
快就量出了长度。
师: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生:在量较短的物体时,厘米小弟是最棒的。在量、
较长的物体时,米大哥就比较合适了。
师:那同学们说说看,量文具盒的长用什么做单位比
较好?
生:厘米。量操场的长呢?生:米。
六、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连一连。让学生独立完成,然
后说一说为什么?
2、3米=()厘米5米+6米=()米
800厘米=()米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七、课后实践活动:量一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八、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板书
设计
认识米
1米=100厘米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课 题 我学会了吗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教学
1、初步培养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
目标
性。
3、了解米和厘米的具体含义及进率。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了解米和厘米的具体含义及进率
了解米和厘米的具体含义及进率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忆一忆,说一说。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复备栏

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谈)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厘米、米,还会用直尺进行
测量 ,你想量一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学生自由说)
师说测量要求:测量前,先估计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 度;
测量后,与估计的比一比,看看你的眼力怎样?
1、学生活动,自由测量。
2、交流测量情况。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小组合作,测量小组内同学的身高,你能发什
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达标测试题。
(1)量一量。
(2)填一填
床长约2( )
跳绳长约200( )
楼房高15( )
四、总结延伸。
师:我们已经 学会了用直尺来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请你回家后测量一下你家的床,桌子等物体的长度,然后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好吗?
我学会了吗
板书
设计

床长约2( )



跳绳长约200( )
楼房高15( )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米、厘米的认识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
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
中 ,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
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 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过“怎么回
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 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
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 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
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学情分析 < br>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等,有一些感
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对 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
之间
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的认识。
1、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密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
活的联系。
教学措施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的感知,注重厘米、米表象的建立。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直尺
教学准备
4课时


课时分配
资源链接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课 题 认识厘米 课型
新授
教学
“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 要性。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 估测意识。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测量的方法
目标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纸条(1cm×1cm,1cm×5cm,1cm×10cm各一)学生直尺。
准备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复备栏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过年穿新衣服了吗?(随
意指生回答)
生1:穿了。
生2:我也穿了。
师:穿新衣服的请举手(全班差不多都举手了)
师:啊!这么多。过新年穿新衣是一种传统习俗。
古时候有个叫阿福的小朋友做了一件新衣服 ,可是到最后
也没能穿上,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让我们一
起来听听,看一看阿福身 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看谁听得
最认真(放录音)
师:谁知道?(留少许时间思考)
生:师傅的拃长,徒弟的拃短,徒弟也量了三拃,衣服当
然就做小了。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
师:你真聪明,那要使阿福的衣服做得正好,该怎么办
呢?
生1:让师傅来做衣服。
生2:同一个人的手量。
生3:用尺子。
师:大家的方法真多,用哪种方法量最准确?
生:用尺子量。
师:对了。测量较短 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实际生活
中,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
一 起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二)、合作探究:
1、认识尺子。
师:请拿出 你的尺子来仔细观察,看上面都有什么?把你
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好,开始(师在台下巡视)
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特意带来一把放大的尺
子。请看大屏幕
师:谁想说说你的发现?
生:数字(板书:数字)
师:都有哪些数字?
生:1、2、3、4、5……
师:谁还想说?
生:0、1、2、3、4、5……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补充了那个数字?
生:0(板书:0)
师:“0”表示什么?
生:一个也没有
师:“0”不但表示一个也没有,在尺子上它还表示起点
师:谁还有发现?
生:小竖线。
师:对,在直尺上这些长短不同的小竖线,我们把它叫做
刻度线(板书:刻度线)





















对着0的是0刻度线,这是一
条非常重要的刻度线。



(点击课件,0刻度线变红)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有字母cm。
师: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
生1:不知道。
生2:我知道是厘米。
师:你知道得真多,来鼓励鼓励她,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
cm(边说边板书)。
2、教学1厘米。
(1)找1厘米。
师:你能试着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找出来同桌
互相说一说(师在台下巡视)。
汇报交流
师:谁找到了?
生:从0到1是1厘米。
师:准确的说是从0到1的这段长度是1厘米。
(点击课件出现:1厘米)你还能找到1厘米吗?
生:从1到2(师点课件出现1厘米),2 -3,3-4(任意
叫生继续回答)4-5……11-12。
这把尺子没有显示完整,你能想象一下从几到几的长度还
是1厘米吗?
生:31-32,19-20
师:同学们真厉害,也就是说只要是紧挨着的两个数之间
的长度就都是1厘米。
(2)找1厘米的物体
师:我们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这么长(做手势)。开动你
的脑 筋想一想,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找(纽扣,橡皮,拇指盖……),每说一种都让学生
指一指从哪到哪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及时评价
3、教学几厘米:
(1)找2厘米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能从尺子上找出2厘米来
吗?
生:0-2
师:怎么想的?
生:从0-1的长度是1厘米,从1-2的长度也是1厘米,
两个1厘米就是2厘米。
师:太棒了!解释得非常好,你简直就是个小老师。
师:还有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2厘米?
生:31-33
生:15-17
同学们真棒!找的2厘米比老师的都难。看看老师 带来的
是不是2厘米呢?(点击课件出现2-4,5-7)
(2)认识几厘米
师:0-3是几厘米呢?0-4呢?0-8?课件演示











比1厘米,那么1厘米到 底有
多长?你能用手比一比吗?给
老师看看













0-30呢?(随口说)(学生答)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0-几就是几厘米。
师:说得好极了,请大声地再说一遍,让大家都记到心
里。
4、测量:
师:同学们学了这么多关于厘米的知识,老师想考考你的
眼力。怎么样,有没有信心?(有)
请同学们快速拿出白色纸条(稍停)猜猜它有几厘米长?
生:3,4,5
师:怎样验证你猜得准不准呢?(稍停)用什么?
生:尺子
师:好办法。先自己试 着量一量,再看看小组里的其他同
学是怎么量的。比一比谁的量法更科学?
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谁愿意向同学们展示一下你的量法?
拿着你的纸条和尺子到前面来。
学生展示(实物投影)
生1量。
师:他这样量行不行?(不行)应该怎样改正?
学生改正
师:再看这位同学是怎样量的
生展示正确量法。
师:仔细研究 他是怎样量的。纸条的左端对准(0刻
度),右端指着(8刻度),所以纸条长(8厘米)
同学们还想听,请再说一遍。生说。
谁能像他一样再说一遍。
根据刚才的量法,重新在量。
课件出示测量儿歌,让学生读几遍。
5、断尺
师:有时候我们的尺子不小心折断了,没有了0刻度,这
时候量物体该怎样量呢?想一想?
生说量法。
(三)、课堂练习:
1、填一填
2、小法官断案(判断测量正确还是错误)
3、这样测量对不对
4、怎样放直尺?
5、量一量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其实,数学 就在
我们的身边,希望大家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
索数学王国的奥秘。
第二课时
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厘米的人认识
























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1说说哪个对,且说说理由,巩固测量的知识
自主练习2、3,利用刚才的测量知识小组合作测一测文
课下再选别的物体测一测
具盒、数学课本、粉笔盒的长度
自主练习4,自主完成,小组内互相交流,师引导讨论,
有什么不同
自主练习6、7,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学习估测的方法
小结: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认识厘米

板书
设计
数字
刻度线
厘米cm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课 题 认识米
教学
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课型
新授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发展 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目标
3、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
亲切感。
教学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重点
教学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难点
教学
直尺、米尺若干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复备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上次师傅和徒弟在为阿福做

上衣的过程中闹了个大笑话,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请

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说说看他们之间又发生什
么事?
生:师傅吸取了教训,买 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
阿福量完说:“长1米。”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
厘米呢?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挺仔细,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生: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
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 间有什么
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板

书课题: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
印象中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
直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师画线段)
师:看,象这样把米尺坚着放,1米正好到老师的腰
部(师站在米尺前量)。你觉得1米能到你 身体的哪个地
方吗?试试看。好,你来,你。(师找几个同学站在尺子
前量。)
师: 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试试!这样吧,(打开你桌子
上的神秘袋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用这把米尺和同桌互相
量一量。(生操作,师巡视)
生:我按住“0”刻度对准地面,让我的同位拉尺
子,让他自己看1米到他身体的哪个地方。
师:有不同意见,说说看。听明白了,“0”刻度要
对准地面。尺子要拉得直直的,一点也不能 歪。
师:同学们都是这样量的吗?按照正确的方法,快速
的再量一遍。
三、巩固米的认识。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
厘米 、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再比划1







学生比划比划













对,长100厘米。”阿福纳闷了“到底是1米,还是100





米有多长。
同桌合作完成。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米尺,拉直,现在同学们两手之
间的距离就是1米。
师:好,手别动,松开绳子,看好了1米有多长?放
手,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手放下。
师: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很
多的发现。板书:1米=100厘米
师: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这个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1m=100cm(生齐读)
师:阿福的这件长袍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现在
能解决了吗?
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样长。
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
或高度大约是1米吗?
(讲桌的高度、饮水机的高度)
师:想出了这么多,真善于动脑。
四、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在用米尺的时候,有没有新的发现?
师:仔细观察米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数字0-100,有刻度。
师:确实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发现。
领生观察,认读刻度。
(1)0、10、20……100cm
100cm(1米)
我们通过观察软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软尺
上的刻度会读吗?
出示:0—30cm0—42cm20—40cm
五、课间休息。(小故事)
师:刻度读熟了,我们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
系。
1米=100厘米
其实米与厘米本是一对好兄弟,他们一起帮助尺子测
量长度。可米觉得自己的个大,功劳大,瞧不起厘米 。一
天,小铅笔跑来找米大哥,说道:“米大哥,听说你的本
领特别大。你能帮我量一量,现在 我有多高?”米大哥可



犯了愁,因为小铅笔太矮了。这时厘米小弟跑来说道:
“大哥,别着急,我来试试。”“长12厘米。”厘米很
快就量出了长度。
师: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生:在量较短的物体时,厘米小弟是最棒的。在量、
较长的物体时,米大哥就比较合适了。
师:那同学们说说看,量文具盒的长用什么做单位比
较好?
生:厘米。量操场的长呢?生:米。
六、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连一连。让学生独立完成,然
后说一说为什么?
2、3米=()厘米5米+6米=()米
800厘米=()米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七、课后实践活动:量一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八、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板书
设计
认识米
1米=100厘米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课 题 我学会了吗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 本课时为第 1 课时
教学
1、初步培养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
目标
性。
3、了解米和厘米的具体含义及进率。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了解米和厘米的具体含义及进率
了解米和厘米的具体含义及进率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忆一忆,说一说。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复备栏

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谈)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厘米、米,还会用直尺进行
测量 ,你想量一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学生自由说)
师说测量要求:测量前,先估计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 度;
测量后,与估计的比一比,看看你的眼力怎样?
1、学生活动,自由测量。
2、交流测量情况。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小组合作,测量小组内同学的身高,你能发什
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达标测试题。
(1)量一量。
(2)填一填
床长约2( )
跳绳长约200( )
楼房高15( )
四、总结延伸。
师:我们已经 学会了用直尺来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请你回家后测量一下你家的床,桌子等物体的长度,然后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好吗?
我学会了吗
板书
设计

床长约2( )



跳绳长约200( )
楼房高15( )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第八单元 我换牙了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会用分 一分、排一排、数一
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 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
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生活
中统计的作用,产生统计的 兴趣。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一是素材的选取突出现实性。小学生正值换牙
期,这是发生在 每个学生身上而且学生很关心的事情,但是学生换牙的时间
和同一时间换牙的颗数是不同的。这样的素材 有利于激发学生统计的欲望,
体现统计的必要性。二是强调学生对统计全过程的体验。
本单元只安排了一个信息窗。该信息窗呈现了许多小朋友关心换牙的情
境,通过对话提出“换了3颗牙有 多少人”的问题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由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你说我讲”的系列安排,让学生参与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
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 出判断的全过程。自主练习第2题中统计参加各项
体育活动的人数,加强体验分类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 有利于学生对分类统
计的理解。教材还提供了一个“小知识”,介绍换牙期间的生活常识和应注
意的事项,旨在引导学生注意口腔卫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 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 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
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统 计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才刚刚接触,学习起来可能比较抽象,在学
习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信经过学生们的努
力,同学们会很快的掌握。
1、注重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统计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学措施
2、运用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单元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及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我换牙了 信息窗一 1课时
课时分配
我换牙了 练习课 1课时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课 题
我换牙了

课型
新授
教学
2、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
目标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
积极情感和良 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
重点 回答问题。

教学 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
难点 回答问题。

和回答问题。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复备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有关牙齿的知识?下面请小朋
友们看一段录像片。
师:这个录像我们看完了,你知道了什么?
1、师:同学们笑一笑,唉,我怎么发现有的同学有
几个牙没有了?哪儿去了?
生:我换牙了。
师:你也换牙了吗?换了几颗?噢,原来大家都换牙
了,那么关于换牙这件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谁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 …
师:有这么多情况,大家能记住每个同学换几颗牙
吗?(不能)
2、老师非常想知道 你们换牙的情况,请大家想一
想,怎样才能让老师很清楚地知道你们中有多少人换了1
颗牙,2 颗牙,3颗牙呢……
二、调查整理,体验过程。
1、畅谈想法
生1:可以请每个同学说一说。
生2:可以请他们分别举手表示。
生3:可以请换1颗牙的同学站一排,请换2颗牙的
同学站一排,再请换3颗牙的同学站一排……
2、引出课题:像同学们所说的数一数,并且把换牙
的人数记下来,这个记下来的过程 就是统计。(根据学生
的发言引出课题。)
3、小组合作,尝试统计
4、交流统计结果和记录方法
如学生想不出,可由老师来介绍一种方法。
5、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记录方法,你喜欢哪种方
法?为什么?
6、整理各组数据,把全班情况统计在黑板上。
7、分析数据,提出问题
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
么?引导学生根据图、表反映的数据,充分发表见解 。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统计自家人口。
(1)下面我们用先记录再整理的方法来统计一下自
己家有几口人。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把小组中每个人家有几口人记录
下来,再把每家人口的数量整理在表格中。
(2)交流记录方法和统计结果。
(3)说说从统计结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组内分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调查自己组的换牙情况。



统 计

板书
设计





中心小学 一 年 级 数学 学 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人: 执教人:
课 题
我换牙了

教学
目标
课型
练习
教学
重点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知数学在生活中的
作用,达到熟练和巩 固的效果 。
2、加强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迅速的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
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
作的欢乐。
加强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迅速的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
单统计的结果。
教学 加强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迅速的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
难点 单统计的结果。

教学
是否利用班班通( 是 )
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把一些数据
记录下来,并学习了简单的统计,今天我们用学过的 知识
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题意完成(1)
(2) 题,然后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分析数据
的能力。
2、自主练习第2题
(1)师:同学们你都喜欢什么体育活动?看,这些小朋
友都在玩什么? (踢毽子、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跳
绳)
(2)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师引导筛选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踢毽子、打
乒乓球、打羽毛球、跳绳各有多少人? 至于学生提出的
“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不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能用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简单统计的方法来整理
整理吗?学生运用适合统计的方法来整理。
3、自主练习第3题
小调查。可根据书中提供的素材进行调查,也可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学生喜欢事物。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元旦快要到了,我
们班要开一个联欢会,可是班费有限,只能给同学买 三样
水果,买哪三样呢?怎么办?
生:看调查一下喜欢哪三种水果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统计一下,把小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上(或
打对号)。
学生依次到黑板 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贴在喜欢的水果图
片上。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教师:我们应
该买哪三种水果呢?
学生观察、讨论,我们应该买哪三样水果?为什么?
(三、)趣味统计
每个小朋友对自己刚才的学习满意吗?我们也来做个
统计。说明统 计方法:第一种:自己表现非常棒的就得
“大拇指”,第二种就是认为自己的表现“比较好”就得
五角星;第三种认为自己需要“继续努力”的就得小蜜
蜂。现在根据自己的评价小组同学合作做一下统 计!
(1)找一个小组到黑板展示统计情况,大家看你能知
道什么?想对大家说什么 ?(看来大多数同学很有自信,
很勇敢)
(2)那么同学们对老师这节课表现情况还满意吗?我
复备栏







看了这张简单的统计图,你知
道了什么?



们也来做个统计?还是分为三类:非常棒、比较好、继续
努力的。
(3)再次观察到黑板展示的小组对老师满意程度,你
又能知道什么?
(4)小结: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更大胆地展现自我,
也同样谢谢同学们对老师公正的评价。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统 计
板书
设计

艺术联考-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济南中考录取-小学升初中语文试题


河南省豫北监狱-四川人事考试网成绩查询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车队安全员岗位职责


福建省教育厅网站-新课改心得体会


卫生信息管理-入团申请书500字


多疑症-二手房屋买卖合同


赞颂老师-广西专科学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