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第三章教案
难忘的一个人-芦花荡读后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第三章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
良朋小学     康永霞       
课题一   数数、读数、顺序和大
小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
的物体个数。 
2、学会读、写11~20各数,知道它们是由几个十和几
个一组成;知道11~20各数的顺序排列,
并会比较它们
的大小。             
3、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他们积极动脑的学
习习惯。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组成、顺序和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知道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教具准备:小棒(捆或根)、计数器、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师:小朋友们已经学会数数了,那就请你选择教室里的一种事
物,数一数它的个数,并把
数出来的数字写到黑板上。(学生
活动) 
2、
(师指黑板上的数字)问:你认识这些数字吗?请你自己读一
读。(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3、 给数字分类。 
 
 
(1)
师:这些数字中,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哪些还没学过?
(师按学过的和没学过的进行分类,并板书)
(2) (师指没学过的数字)问:哪些数字比20大?哪些比
20小?(师板书分类)
4、 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比20小的这些数字。(板书课题:1
1~20各数的认识)
二、 新课教学。 
1、 认数、读数。 
(1)
在黑板上把11~20的数字补充完整,并一起读一
遍。 
(2)
师:观察这些数字,你觉得这些数字跟你在前面学过的
数字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3)
教学数的组成。
①请拿出12根小棒放在桌上。要求:能很清楚地看出是12根。
(学生活动)
②交流:(指名拿1捆和2根的学生上台投影演示)问:你为什
么这样摆? 
师小结:
1捆小棒看作1个十,2根小棒看作2个一。所以说1
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学生照样说一遍)
③练习。用小棒摆出11、17、19,并说一说组成。 
④提问:20根小棒可以怎样摆?是
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
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汇报) 
 
2、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教师出示直尺,让学生按顺序数一数,感受0~20各数的
排列顺序。
(2)、试一试。按顺序、按要求数数。 
从一数到二十。从七数倒十三。从二十数倒0。 <
br>(3)、教师:你们已经知道了11~20各数的排列顺序,那你们
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试一试
。 
 11( )14  17( )13  20( )19
(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三、 练习巩固。 
师:刚才听了小朋友
们的发言,觉得你们学得真不错!接下去老
师要出一些题目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吗?
(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纸上作业) 
1、 我给它们排排队! 
19  16  18
20  10  9   15 
                           
2、 你会数吗? 
(1)数出9后面的连续7个数。
(2)数出20前面的连续7个数。 
3、 你知道吗? 
 最大的一位数是(
); 
 
 
 最小的两位数是(  )。
我全做对了,我是今天的数学小明星! 
四、 全课小结。 
用一句话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学过的数字)        (没学过的数字) 
(比20小的数字)  (比20大的
数字) 
11、12、13、14、15、16、17、18、19、20 
 
课题二  写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看懂计数器上表示的数,认识“十位”、“个
位”,初步了解进制。
2、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11~20各数。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进制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 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 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一根一根地数。 
(2)
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还有几根。 
3、 说说下面每组小棒中有几个十?几个一?(图略)
4、 导入: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数11~20各数,也知
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
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
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数。
(板书
课题:写数) 
二、 新课教学。 
1、 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1)
学生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放,一根一根地数。“1
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2)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接着后面我们再放4
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一共有
多少根小棒?(板
书:14) 
(3) 讲解数位。 
 
右边的“4”表示什么?(4个一)我们把“4”所在
的位置叫做“个位”。(板书:个位)
左边的“1”表示什么?(1个十)我们把“1”所在
的位置叫做“十位”。(板书:十位)
2、 写数。 
 教师: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1)
出示计数器。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计数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第二位是什么?(计数
器
右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
子就表示药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
就表示有几
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 
(2) 写数方法。在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
写几,有
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写数时要先写十位上的数,
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
起。 
(3) 让学生写出14,指名板演、矫正。 
3、 试一试。写出下面个各数。
十二   十七    十九    二十   
三、 课堂作业。
指导完成书本第86页做一做。 
四、 总结。 
今天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课题三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
口算。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
减法。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能在学
习中自我探究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正确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自我探究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小棒图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数1~20各数。(数单数、数双数) 
2、 口算卡片。 
4+1
5+3   7+1    2+8 
6-4   7-1   8-2    3-1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
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1~20各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
关的加法和减法。 
二、
新课教学。 
1、 学习例5。 
 
(1)、出示小棒图。(1捆加三根) 
学生看图,独立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0+3=13
13-3=10  
3+10=13     13-10=3 
讨论交流:算式中各个数字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
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3)、试一试。(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10+4   6+10    10+7 
16-6   11-10    18-8 
2、 学习例6。
(1)、计数器出示11,指名写出计数器所表示的数。 
(2)、教师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上
两个珠子,提问:可以列出怎
样的加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1+2=13
(3)、根据“11+2=13”写出另外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
法算式。板书:
2+11=13  13-2=11 13-11=2
(4)、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在算式中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3、 巩固练习。 
指导完成书本第88页的做一做。 
三、 全课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10加几和相
应的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