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作文论文

绝世美人儿
696次浏览
2020年09月30日 02: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有关桥的谚语-特色年会策划

2020年9月30日发(作者:水均益)



课题组论文
微型日记——小学高段学生写作训练场
陕州外国语学校 卫 丽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日记、周记等记录性作业形式, 要求的篇
幅较长、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学生观察与记录的兴趣,禁锢了学生想象与创造
的热情 ,违背了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微型日记以“微”著称,篇幅短小,语
言质朴,以生活实例为素材,以 真情实感为基调,是培养小学高段学生写作能力
的训练场,是促进高段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语 言文化素养的助跑器,
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写作教学实践活动的尝试性探究。本文以激发情感、创设情< br>境、活化评价为研究主线,就如何让微型日记成为小学高段学生写作的训练场,
促进学生写作水平 的有效提高,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激发情感,让表达变得自然真实
情感是写作 最丰富、最真实的活水源泉,是最能够打动人心,增强文章生
命气息与人文内涵的“天然养料”。特别是 对于高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情感丰
富,天真直率,表达欲强,处于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能力培养的过渡 阶段。因此,
在高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师生间和谐、民主的交流与沟通,如
班 级讨论、小游戏、问题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微
型日记的写作构思中,以自 己的真情实感为依据,让语言表达变得更加自然真实,
具有活力。
例如在教学完苏 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师恩难忘》这课后,笔者在课
堂拓展环节设计了一个“我想对老师说的话”为 主题的小组探究活动。在这个活
动之前,笔者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些课外材料,如歌颂教师 的诗歌、
抒发对以往教师的思念作品、对教师的生动性描述作品等,以此激发学生真实的
情感体 验,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引导学生在写这篇微型
日记的时候不要局限于对教师的 歌颂,可以写写自己内心深处想要对老师表达的
真实情感,甚至是想要对老师说的一个故事、一个笑话, 或者是分享自己的一份
喜悦,



二、创设情境,让内容变得生动具体
微型日记的写作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种依托于一定的语言实践情境 而展开
的教学活动,如生活情境、想象情境、教学情境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通过创设一定的 语言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丰富学生的
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让他们日记变 得更加生动具体、立体形
象,让写日记变成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 小学语文习作5时,由于本课的写作目标是引导学
生学会如何采用观察与行动跟踪法的写作方式,描写一 种自己喜欢的小动
物,并凸显出其特点。因此,在本次习作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利用例
文《 帅鸽》引入本次的习作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例文的分析与理解,掌
握观察写作法与行动跟踪写作法。为 此,笔者创设了一个小组探究活动,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了有关鸽子的相关动态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视 频与
文本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立体化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同时,组织学
生就本文的写作特 点、优点与不足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自己所要描绘的
是什么动物以及它的特点,布置学生利用课后时间 写一篇微型日记,用简
短的语言描绘出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把写作的技
巧渗透在活动探究中,并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三、活化评价,让写作变得丰富有趣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进行双向反馈的必由之路,是提高 教学效率与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写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 于学生的写作情况、作品的评价以口头表扬为主,较为单一,不够
重视,缺乏活力。因此,在教学评价这 个环节,笔者主张评价主体的互动
化与评价重心的过程化,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感受 到
写作的乐趣,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同时,在以微型日记 模式为载体的写作教学评价中,教师还可以开展
一些形式新颖的评价活动,如“大家来找碴”(在交错评 阅过程中,找出
问题,如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日记猜猜猜”(以学生的日记作品,
猜测 学生写作的主旨、意图与情感)等。如在教授完《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篇课文后,布置了一篇微型日记, 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以周末的



出行安排写一篇出行小游记。在评价环节 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错互改
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
修改意见,并评出最佳微型日记,同时将每个小组评出的最佳作品展示于
班级的学习园地。通过 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评价变得丰富有趣。

总之 ,微型日记是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下,应运而生的一
种新型写作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发现,微型日记对于小学高段学
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发挥着显著的影响作用,它以小见大,和同学们
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相似,寥寥数句,却抒发真情。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可以尝试将微型日记渗透到高段学生的写作教学中,
并深入研究,努力探索促进高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 文字加工水平有效发
展的新渠道。





















浅谈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一、消除惧怕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虽然已有了两三年的习作体验,但是怕写作文仍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存在的
普遍问题。原因在哪 呢?我们先看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有关“习作”
部分的部分表述:“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 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
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
材。”对照这段表述及结合教学实际,我们不难发现原因在于1、不明白写作目
的。 2、缺乏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不能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写
作素材。
要 想改变学生的现状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抓手”,日记不失为一种好形式,
和教师统一内容的“片段”练习 相比,日记的表达内容宽泛且能从根本上让学生
感受到写作的确是自我的需要。但为什么又冠以“微型” 二字呢?首先是降低选
材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既可以尽情地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 br>等对自己的认识,又可以抓住一天中难忘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
瞬间、一个闪念、 一点发现、一点感悟、一点收获等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去写,学
生易于动笔并让学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领 会到“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
我们对美的发现。”逐渐增强写作的信心。其次是降低表达的难度, 因内容的相
对单纯,学生对内容的组织、安排也容易了许多;因内容是真实的,本身就符合
生活 的逻辑,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大多流畅、生动,易于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
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 进而又转化为继续习作的动力。第三是降低习作教
学的难度。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生命个 体,家庭背景不同,生活
阅历不同、思想认识不同、知识基础不同„„通过“微型日记”,教师可以全面
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并利用“微型日记”这块阵地,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将
习作教学的难点 分解为更细小的点加以练习。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快些,老师教起
来就容易些,也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教” 的积极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
认 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
的真正兴趣。”教师和学生 ,尤其是学生,当他们在“微型日记”的写作中不断
获得自我肯定的体验时,才会对习作产生真正的兴趣 。
二、顺应心理特点,培养观察习惯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定势。少成 若天性,习惯若自然
(汉书.贾谊传)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英国.萨克雷)好的观察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习作甚至一
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 意义。
小学高年段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力仍较差,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
显,因此, 认识事物的自觉性和敏感性往往不强,持久性也较差。但是另一方面,



他们好 新奇,好活动,好胜心强,富于幻想。根据学生这样的特点,我们注意采
用不同的方法引发学生的观察动 机,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定格画面” 在学生的周围,“美”如繁星闪闪烁烁并不缺乏,缺乏的< br>是学生的留心观察。起初,老师首先要做有心人,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美的瞬间
“定格”。如有一 次做作业时,班上突然有一位同学流鼻血,这位同学一边仰着
头,一边用手在书包里摸索着找纸。坐在他 后面的同学看见了,急忙下位帮他找
纸,找到纸后还将纸拧成圆柱形给流鼻血的同学塞上。老师马上“定 格”这一画
面,让大家都来观察,重点观察两位同学不同的动作、神态及语言。结果那天同
学们 的微型日记写得出乎意料的好。
其次,学生做有心人,每天放学前交流各自头脑中定格的画面,彼此激发,
互相丰富。
“设计场景” 生活中随机、偶发的“美的瞬间”固然多,但也不能缺乏教
师有目的、有计划的 “场景”设计。因为只有在一次次观察实践中,才能逐步形
成观察习惯。场景的设计亦根据观察对象的特 点由易到难地安排。可先观察“静
物类”,如文具、玩具、自然界里的花草树木等。“静物”便于学生反 复观察,
便于教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其次可观察“活动类”场景。在打篮球、踢足球、转呼 啦圈、踢毽子等学生
喜爱的活动中观察。请看学生写的一个片段:
„„ 陈阵带球来到对方禁 区,闪电般地绕过王牌后卫胡智贤,把腿弯成“七”
字形,脸涨得通红通红的,一个凌空抽射,球像离弦 的箭一样直向对方大门飞去。
球打在了门柱上,陈阵一脚补射进了。可是,说时迟那时快,对方守门员一 脚大
踢,球飞得老高老高。陈阵用胸脯一挡,球便落了下来,在地上弹了两下子,他
又情不自禁 地一脚大猛射,由于远了点,球到门前已经软弱无力了„„
“活动类”相比于“静物类”场景的观察 ,难度要大得多,但从以上一组
精彩、流畅的片段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活动类”场景却更符合学生活 泼好动
的天性,学生对活动的乐此不疲,也会直接迁移到对“活动类”场景观察的乐此
不疲。孔 子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经常创设富有新意
的“活动类”“静物类”场景,对 学生观察习惯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榜样激励” 小学生年龄小,模仿力强,好胜心强,在 微型日记的写作
中要多树榜样,多表扬。如每天总结,既表扬整篇写的好的,也表扬一个词一句
话写的好的;每周总结,将一周中写的好的微型日记张贴于墙;每月总结,将好
的微型日记收入班级《优 秀微型日记选》。适时地表扬树立榜样,既可以激发被
表扬同学的写作内驱力,又可以让其他的同学学有 榜样。
三、让写的契机成为悟的途径
让写的契机成为学生悟的途径。学生在微型日 记的写作中,选材、立意、
构思、语言表达甚至情感等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情感。 起
初在学生的日记里,大多写一些好玩的、好笑的活动或事情。渐渐地,笔者发现
学生的情感丰 富起来,细腻起来。不仅常常能够冷静地反思自己在学习上的得与
失,还能够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 作、一句话中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甚
至还能从父亲“善意的谎言”背后体会到浓浓的爱意。不仅赞扬 身边关心他人,
拾金不昧的同学,还从自己做起关心老师,关心同学,关心父母,甚至对校内外
自私自利,损坏他人和集体利益的行为加以谴责„„这些“变化”正是学生不断
“悟”的结果。



让写的契机成为教师悟的途径。“三八”将至,大队部要求学生写一件 自
己为母亲做的事。虽然已提前布置每人回去为母亲做一件事,但结果仍令人十分
震惊。全班2 1人,有两人搜肠刮肚也未找到合适的写作素材,有八人显然是在
胡编乱造;帮妈妈洗一盆衣服竟用了一 天时间,给妈妈捶背竟把妈妈的肩周炎捶
发了„„显然,这已不单单是作文了,而涉及到学生的做人。《 课程标准》曾明
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
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
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看着学生
这样的微型日记,我们确实有必要重新认识语文教 学的内容。教书是我们的职责,
育人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习作也同样可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在和 学生经
过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交流过后,完成的习作就大不一样了。一位学生这
样写到“ „„我看了看桌上美味的菜肴想:妈妈那么辛苦,我应该做一件让妈妈
高兴的事情。想着想着我就在碟子 里挑了一个最大的虾子放到妈妈的碗里,妈妈
很惊讶,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会夹菜给她,很快惊讶变成了 惊喜,妈妈的脸上露
出了灿烂的笑容,我的心里也比吃了蜜还甜„„”
在长期的微型日记教学 中,笔者发现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关系密切。凡是写
作能力强一些的同学,他(她)的阅读能力也不差。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作
能力和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在思想吸收方面或者技术训练方面 ,
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现在说写作能力差,大概阅读能力也不见得没问题吧。”
因此,要切 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引导学生从
阅读中领悟写法。
1、在“解题”中学会“拟题”
俗话说“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 “眼睛”,我们可
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莫泊桑拜师》、《大江保卫战》、《孔子游春》;
可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们爱你啊,中国》、《暖流》、《早》;可以
了解文章的写作对象, 如《秦兵马俑》、《碧螺春》、《白鹭》、《黄果树瀑布》;
可以了解事情发生的地点,如《印度洋上生 死夜》;可以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
如《明天,我们毕业》;还可以了解主要人物的主要语言,如《“把 我的心脏带
回祖国”》、《“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通过“解题”这一教学环节,不
但要 使学生明白题目和文章的关系,还要使学生能够学会根据自己日记的内容恰
当地拟题的本领。
2、在在品词析句中学会表情达意
在读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并读懂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关键句。如:《秦
兵马俑》一课首段首句“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和下文之间的关系,明白全文都围绕并突出了秦兵马俑的
“举世无双”、“享誉 世界”。“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这两个词语还和课
文最后的“绝无仅有”相照应。引导学生从“举 世无双”、“享誉世界”、“绝
无仅有”三个词语中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以 及作者
对此的赞颂和自豪之情。在教学中,不但要抓住以上种种句子读懂文章,更要鼓
励学生学 习以上方法组织安排日记的内容,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思想感情。
3、在理请文章脉络中学会谋篇布局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理请文章脉络, 把准作者思路的走向,
尤其要引导学生赏析文章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学生学得进,才能用得出。仿照< /p>



例文的思路,构思自己的微型日记。学生在此种训练中,能够不断学会文章的构
思。课文的思路和写法在一次次迁移练习中转化为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四、以写的需求催生读的愿望
学生在微型日记的写作中普遍都有“书到用时方恨 少”的感觉。叶
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是写
东西的极为重要的基础。”此时教师就要积极地营造出浓浓的读书氛围。
课前读。在班级的黑板一侧, 开辟了三个小栏目:每日一句、每周一诗、
每月一书。每周抄一首古诗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 读书时。黑发不知
勤学早,白首悔读书迟。”“少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
人”等。这些诗歌语言浅显,含义隽永,学生每天语文课前诵读两遍,既是一种
语言的积累,更是一种 情感的激励。
课中读。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小学教材是专家学者根据小学
生的 特点和成长需要精心编写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教材编写建议”
时明确指出:“教材应体现 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
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教材要符合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 世
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 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通过课
堂学习,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丰富 “思想”积累,丰富“语言”积累,丰富“写
法”积累。
课后读。课后做好“好书推荐工作” ,并引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当学生
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微型日记的写作就给了学生“ 学以致用”的
机会。我们发现当学生能够将自主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成功地运用于写作中时,他
们 内心受到的巨大的鼓舞力量又催生出更强烈的读书积累的愿望。


大连艺术职业学院-磐安政府网


2013考研政治-2014高考试卷


浙江传媒学院录取分数线-小班家长会教师发言稿


八股文-东莞英语


a股和b股的区别-运输协议


心态决定人生-施工工地安全标语


灰色代码-开学感受


十年后的我-秋天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