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绝世美人儿
567次浏览
2020年10月01日 12:1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天津高考改革-教师自查自纠报告

2020年10月1日发(作者:魏景超)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析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及知识体系
本册教科书共9个单元,这些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 践与综合运
用”4个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在本册占较大的比重,共安排了4个单元:四 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
和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
空间与图形在本册教材共安排了:确定位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个内容。
统计与概率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教学内容有可以分为: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根据《标准》的 内容目标要求,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3个集中性的综合运用,分别体现了让
学生关注关注生活、关注社 会、关注自我。
(二)逻辑线索
下面按学习领域对教科书内容的逻辑线索作简要分析:
1、数与代数
(1)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包括: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本单元学习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是《课标》规定的步骤最多的混合运算。这些内容既是前
面已学两步 混合运算的继续,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它不仅在
整个运算教学中占 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十分突出的作用。
(2)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教学内容包括乘除法的关系,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
这些知识不仅是 进一步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如运算律在代数学习中也 要经常用到。
(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点位置移 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生活中的小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 数的意义,会读写一位小数,能进行一位小数大小的比较,以及
加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 容既是学生掌握数概念的重要一环,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4)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小数的加法和减 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
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起到积极作用。
2、空间与图形
(1)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类似“第 几组第几排”的方式描述在平面上座位的位置,初步获得
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这是学生学习本单 元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是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加以提
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本单元的内容还
是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
(2)三角形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空 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对三角形
有形象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以及三角形性质的基础。通过本单
元的学习,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应该有一 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内容有:平行四边形、梯形、探索规律。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两种平面图形对学生来说, 平行四边形并不陌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能辨认
平行四边形并会用平行四边形拼图了,梯形是学生第一次接 触。认识这两种平面图形既能丰富学生
平面图形的认知领域,又是进一步学习面积计算,发展空间观念的 重要基础,切实掌握本单元内容
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统计与概率
本 单元安排的统计内容,是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了一
些简单的收集 、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以及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的基
础上学习的,通过本 单元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相应统计表的学
习,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并体会条形统计图在现实中的价值。同时,结合统计的学习让学生体
会平均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平均 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这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
4、实践与综合运用
(1)节约一滴水


这个综合运用的原型使学生常见的事件——水龙头滴水。通过对这样 一个见惯不惊的生活小事的
深层次的探索,不仅能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数与数的计算、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 识拉解决生活中的简
单问题,而且可以小中见大,让学生受到节约水的教育。
(2)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环境调查
以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为背景,让学生综合运用数与数的计 算、统计、图形等相关知识,获得综
合运用这些知识实际问题的经验与方法。
(3)我们长高了
10-11岁小朋友的身高在1年内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较大的,因此,综 合运用巧妙地利用这样一
素材,让学生运用测量、计算、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与自身或同伴有关的问题, 并探讨同学间身高
的变化差异,不仅受到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熏陶,而且也接受运动与健康的教育,初步体 现了学科之
间的综合。
(三)教材的编写意图
1、 教材内容的呈现以开展有效的学生活动为主线。
教材在呈现时,十分重视学生的活动,例如研究三角形 时,教材安排了“探索与发现”活动。
探索与发现一,组织小组活动,由学生自己通过量一量三角形三个 角的度数;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
一起或者用折叠的方法,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探索与发现二 ,组织小组活动,通过“摆
一摆”活动,对于能和不能摆成三角形三边的长度,都填入表中,比较它们之 间的关系,发现三角
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样安排,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
2、选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根据《标准》关于“提供的素材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数
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求, 本单元教科书在素材的选择上十分注
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 中去抽象出平行四边形或梯形。
如认识平行四边形前,首先让学生从推拉的铁门、栏杆、花窗、缩放尺等 物体上面去辨认平行四边
形;在认识梯形时,更是让学生从梯子、板凳、跳马、小车斗、路基的截面等实 物中抽象出梯形,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生活中常常见到的。
(四)课标要求: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 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
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乘法运算律的探索发现过程,理解运算律,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4、认识三角形,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底与相应 的高。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能对三角形进行分 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
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5、通过实例, 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应的统计表,体会这
两种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价 值。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6、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7、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8、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 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的性质
和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会按要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会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
量。
(五)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内容分析及落实措施。
这一册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四、五、六单元。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 顺序的学习。三步文字题列成综合算式的思考方法和掌握应用题的分
析方法。
落实措施: 熟 记含有一级运算、两级运算或有小括号的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认真审题并借助
线段图表示题目的已知条 件的问题,掌握从问题入手的分析方法,思考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
个条件并要把三步应用题与以前 学过的两步应用题联系起来
2、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落实措施: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这一内容需要综合运 用计量单位的进率,名数的改写、小数
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学生容 易发现错误,是教学难点,教学
应由易到难,善于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和注意的地方,并要经过反复练习来 帮助学生掌握。
3、三角形
教学重点: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学会把三角形进行分类 。(2)认识三角形任意两边大于
第三边,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难点:(1 )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之间的


关系。( 2)学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落实措施:(1)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 充分感知并理解掌握三角形的
特征。(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画方格纸以及 围钉子板等手段,及进行
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
形的底与高。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是对应的,同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有不同的高。
落 实措施:以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精心设计活动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
流,让学生运 用知识大胆创新。
二、教学策略的运用:
1、教法分析:
(1)重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特别强调学 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如:教学平行四
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时,要尽量让学生去自主探索与发现,引导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全面经历探
索图形特征、发现规律的过程。如在拉一拉长方形木框、量一量平行 四边形的边长和角的大小的活
动中,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又比如在完成“怎样用1张长方形纸剪出 1个等腰梯形”时,学
生在独立的探索中可能出现不同的方法,如果有学生发现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时 ,可能就会出现
更好的剪法,无论怎样学生的探索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加强在独立探索基础上的 学生合作
学习,通过合作交流,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要创设引起合作学习需要的情 境,
以激励学生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通过摆图形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 br>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激励性的设问和谈话,让学生明白大家合作学习更容易发现问题、找出关
系。还要给学生安排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把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在自主探索的基
础上开 展合作学习。
(2)借助已有知识,促使自主构建
如教学条形统计图时,由于学生在三年级 时已经认识了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由1格
表示1个单位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仅仅是数 量上的变化,由单式到复式仅仅是由原来1个项目
上1个直条到现在的两个直条,而条形统计图的其他特 征、制作方法都与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相同或
相似。这就有条件充分利用原有知识,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的 学习。“平均数”对学生来说是第1次,
但“平均”早有接触,通过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达到体会平 均数,会求平均数的目的。教学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通过对1格表示多个 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图与前面学
习的条形统计图的比较,促使学生自主构建,获取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3)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亲身实践、让学生体验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背景,设计
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 密又蕴含着数学问题的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和非常
突出的特点之一。“小管家”这个实践 活动通过让学生收集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数据,来切实体会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建议让全体学生都 要用一周多的时间,真实记录自己家庭每一天吃的、用
的等开支情况,把统计结果先给爸爸和妈妈作交流 ,然后再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可
以扩展一些。如:这些开支合理吗哪些项目可以节省、取 消或增加如果让我当家,可以怎么开支通
过一周的调查,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等等。通过交流,充分体会 到用所学数学知识,可以解决更多
的实际问题;通过参与收集数据过程的体验,更加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 情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发挥。
(4)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的应用问题。
西师大版绝大部分的数学问题都是必要条件的问题, 没有多余条件的问题,也很少安排开放式
的问题。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有多余条件 的和开放性的问题。如,学习了小
数加、减法这部分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新华书店门口贴了一 则广告:今天新到以下书籍,
欢迎购买。
《谈谈新的学习方式》元; 《新十万个为什么》元;
《童话大王》元; 《我们爱科学》元;
《脑筋急转弯》元; 《趣味数学》元。
请问:①看到这则广告,你首先想 到什么②你最喜欢的两本书是什么需要多少钱③哪种书最贵,
哪种书最便宜比一比相差多少④你还可以提 出哪些数学问题
通过一张普普通通的售书广告,可以让学生联想到很多有关数量关系的内容,从小培养 学生的数学
意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既巩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也培养了学生从较复杂的 信息
中如何选择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的开放性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br>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法分析:
在学习方式上注意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据教科书的提示,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
习方式的引导,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探 索和合作交流。
(1)根据教科书和教学的需要,创设出能够引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境,以鼓励学生主 动采用小


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
如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在“ 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中,可以组织小组合作,一人测量
各边的长,一人填记录卡,一人计算等。
(2)安排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以保证学生的合作、讨论、交流落到实处。
(3)学生的合 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之上,避免合作替代独立思考,避免优秀生替代
学困生。
比如 通过操作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时,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至少采用一种方式去寻找
3个角的和是多 少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探索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在交流的基
础上每组得出一个全体 组员认可的结论。这里应注重每个人的操作探索过程,哪怕是有学生量了3
个角,加起来是170°,1 85°,190°等,或者将3个角撕下来,拼的角不像一个平角,虽然结论
不完全正确,但经历这种探 索过程却是值得的。
三、训练和反馈
1.当堂检测形式多样化。
对于口 算可以采用对口令、问答式、出手势、开火车等方式。对于笔算,让学生试做、独立完
成、板演、然后集 体订正,同桌互评等形式。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再解决问
题。
2.反馈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
要因材施 教,因人而异。
3.反馈要有策略性。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注意轻重缓急,详略得当。重点、 难点、易混、易错
的地方必须及时纠正。
4.反馈要有层次性。在学习新课时,当堂 不能挖掘教材太深太难,会分散本节课的重点。在练
习课上,整理和复习时,可以挖掘延伸。反馈训练注 意由浅及深,层层递进。
5、反馈情况重在落实。当堂训练是每一节课抽出10分钟时间进行检测, 老师很快批阅结束,
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对于掌握不够好的学生,找同类的习题进行辅导,也可以是组 长,同桌或
同学都行,直到弄懂会为止,然后老师再把关,对于每个单元的训练也是如此,在检测结束后 ,
我在自己的试卷上,哪个同学哪道题有错误,我都有批阅,然后逐个落实补错情况,做到在知识
上无漏洞,不让问题过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做到思想上重视每一节课,认识到了这一点课堂
上肯定 认真听讲,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上课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自然会养成。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公务员年度总结


免试入学的大学-岗位职责范本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网-司法考试成绩


树叶书签-大雪纷飞的诗句


公务员法-苍井空经典语录


长江师范大学-大同大学教务处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财务人员年终总结


安全教育-护林防火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