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

别妄想泡我
651次浏览
2020年10月02日 17: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元旦游戏-物品交接单

2020年10月2日发(作者:闵辉松)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1.古诗三首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 家诗,共六十首,描
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课本选入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描写农
村夏日生活中一个 场景的一首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
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
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 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一大块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
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 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诗写得
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 气和乐趣
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 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
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 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
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
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全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
在池塘上,写人 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
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 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 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
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 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2.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默写《四
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 /p>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出诗句的意思;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 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
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
五 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
验。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又都与儿 童有关,反映儿童生活,学生也可能有着相似的
亲身经历,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的共鸣 ,进而在阅读古诗中获
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学中,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调动学 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
生主动探究。使学生这一教学主体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探究。
2.说学法:
教学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教学中,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
涵;在入情入境的读 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
迪。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古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或交流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古
诗,或交流与古诗作者相关的古诗,或交流古诗插图,其目的都是 为了激发学生
的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他们自身迫切的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的 前提。
2.理解课题,了解作者。
古诗的题目或反映古诗的内容,或反映古诗的情感,或点 明古诗发生的时间,
或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把握古诗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知道诗
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 ,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同时通过了解作
者,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崇拜之情,有助于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作者及出处,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激趣导入新课。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互相交流,理解
诗句的意思。
3.熟读深思,层层深入。
在理解题目、了解作者、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 上,给予学生充
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在熟读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进一步深入理
解感悟整首诗的诗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在整个过程中,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 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
深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4.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通过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学生情感。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现宝,古诗文富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
点,博大精深,灿若星河, 语言精炼,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
内涵,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小学 生能更多地接受传统诗歌的
浸润,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延伸和拓展。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 不
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同主题”作品
拓展延伸,有 助于学生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指导学生抓住“同诗人”作品拓展延
伸,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 的感受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
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鼓励学生抓住“同题材”作品 拓展延伸,以题
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
在古诗教学中适度拓展学 生阅读诗文空间,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它不
仅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也顺应着时代发展的 要求。对于拓展阅读的古
诗,学生可能短时间内理解不够透彻,甚至不能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
储备的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会水到渠成。长此以往,可以陶冶学生情
操,丰富学生想 象,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
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 养。
七、说作业设计:
通过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背诵和积累古诗,理解古诗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
感情。
《少年闰土》说课稿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一、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
组训练重点是“体会课文 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通过
课文进行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 时还要使学生学会用比较快的速
度读课文。在前面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学会从内容中体会中心思想 ,对体
会思想有了感性认识,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掌握并能运用这一方法,将感性认
识升华为 理性认识,进而为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扫清障碍。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
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 br>之情。这篇课文先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
点写了闰土给“我 ”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
分别和友谊。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条理。
3.了解 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活泼、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鲁迅热爱劳动
人民的思想感情。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说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注意课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学习作者
抓住人物特点写的方法,我们可以从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来 体会闰土这个人
物的特点和内心活动,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难点
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学习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并从中体会
“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 而真正了解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
可爱的农村孩子。
五、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说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自学生字新词,通 过反复读文,了解课文
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学习相识这一部分。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 /p>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七、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阅读能力,但分析和理解能力不强 。对“他们不知道一些事,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有关含 义
深刻的语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
线的读思、研 讨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攻破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法上,采用 “主扶式”课堂教学结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认真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
重点句来实现。同时通过朗读、默读,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 方法来完成。
教学时,主要抓住语言文字,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内容,发掘主体。抓住重
点句,深入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重点突出。
(三)说学法
教学时,采 用“看、读、想、划、议”等步骤,教师适时点拨,可以极大地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议”活跃 课堂气氛,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状况,
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
教学过程中,设 计自读,分角色读,表演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再现课文中“我”与闰土分别时的情景,同 时进行了一次扎实的语言表达训练。
八、说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了解了“我”与闰土是怎样的人?说说。(学生自由说)
2、读课文“相处”一部分,完成填空:( )的少年闰土,(幻灯片出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学生读文的兴
趣和自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
2、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介绍了那几件事,这些事让“我“感到怎样?
3、请同学们思考“我”对哪几件事印象特别深刻并说出原因。
(三)研读重点,随机点拨。
1、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为进一步讨论交流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做准备。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于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行研究 ,凭自己的知识积累、
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人。)
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提出发现问题。
重点理解句子:“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 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
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 见院子里高
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①请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
②引导学生理解“无 穷无尽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
天空”又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 感情?
(用闰土的知识丰富来反衬“我”和城里的小伙伴见识少,生活能力较差,每天
关在家 里,只能看到有限的天空,而广阔的世界有许多精彩的东西是我们所不知
道的,表达了“我”对拥有丰富 知识的闰土的钦佩,对外面广阔世界的无限向往。)
③练读这句话,体会“我”当时的感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适时、适度地点拨,解放学生思路,使教学向纵深发展。)
(四)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1、请学生思考:在当时的社会,如果要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 是做课文中的“我”?
并试着找出充分的理由作为论据。
(这一引导争辩的设计,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心灵自由,凸
现个性。)
2、请双方陈述理由,自由辩论。
3、教师不予评定学生的选择,但建议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 《故乡》,以充分的了
解文中的两人及当时的社会。(辩论的引入,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学生积< br>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过程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也较好地培养了口语交
际能力。)
(五)学习“外貌描写”一部分。
1、快速默读这一部分,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2、分析外貌描写的好处。(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于引导学生在读文、想象中深化
文章的中心,同时也培 养了学生的演说能力。)
(六)总结课文。
课文《少年闰土》写了“我”与他的相见、相识、相别的经过,塑造了一个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纯朴、机智的少年形象,表现了“我”与他之间纯真的友情,表达了“我”对外
面世界的向往。
九、说板书设计。
2.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 机智勇敢
看瓜刺猹 见多识广
看跳鱼儿 热爱自然
好的板书,应是文章结构简缩,既体现了文章的重点内容 ,又反映文章的中
心,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总结全文。



3.祖父的园子
【说课稿】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部编本五年 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
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
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文
章犹如一幅清新和谐 、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
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 亲人的回忆。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
意境很美。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 练的范本。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
的地方 ,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
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 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祖父在园中 栽
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同的
活动,祖父是 劳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
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 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我”
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 怪,是完全理解甚至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是赞同的。祖父给与“我”足 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成长。祖父允
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尽了爱心和耐心,祖父 给了“我”心灵的自由,
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 、
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课文中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 结瓜、
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
寄托在它 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
清新自然。
作者语言选 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
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 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再
则,语言儿童化、口语化,更显童年的稚气和童言的天真无忌。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学会文中的“蚱、啃”等10 个会认字,会写“蝴、蚱”等17个会写字;
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 词语,通过查字典,
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 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
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
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
心感受生活,真实地 表达自己的感情。
3.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 者留心观察生活用
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 生在学习和阅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
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 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
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 面的各种趣事,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 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
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 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
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 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
想象,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充分使用电教手段 辅助教学,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
受,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2.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
奇心、求知欲,充分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挥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了解作者及出处,激趣导入新课。
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 文学成就,介绍她的
《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走进园子做情感铺垫。
为什么她 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
呢?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课 文,感受真情。
2.走进园子,了解园子。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 眼于它们的色彩──“白、
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 丰
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了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使学生感 受到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
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思想感情。“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
记忆中的色彩, 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红的红”“绿的绿”这些词语富
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 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走进生活,感受快乐。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
阅读的能力, 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学生体会到了园子的特点,我进而引导他们感
受园子的快乐有趣的生活,文中的几个 主要场景都透露着作者的快乐和有趣,因
此让学生细细品味这几个主要场景,从中体会“我”在园子里自 由自在、快乐无
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为了便于学生轻松体会感受,可以采取表演的
形式把几件有趣的事表现出来。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园子对“我”的重要性。
这一环节对于整堂课比 较重要,因此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4.了解花、鸟、虫子、倭瓜等,感受园子里的自由。
学生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鼓励学生交流看看能了解到什么?感受到
什么?在课堂交流中,引 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在反复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
自由。
鼓励学生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 只蝴蝶或者一朵花、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
乐和自由。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在这部分教学 中,抓住重点词句,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
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 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
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5.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了解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 趣,真实,
吸引读者?通过探究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
真实 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作者的描写
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 、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
看到了“我”一样。
这一教学环节不仅引导 学生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方法,而且培养
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的习惯。
七、说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体现童真的句段。有助于学生深化感情,积累优
美的语句。
2.推荐阅读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扩展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增加课
外知识,走进 作者的童年,感受作者的童真。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一是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二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是作者透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板书简
洁,精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4.月是故乡明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 的家乡,以月作为
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 章的题目,统
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
诗 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
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
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 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
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本文的 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中对于景和事的描述都是为表达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服务的。在文中, 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对
故乡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游玩、做梦这些童年趣事 都跟月亮有关,写
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样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在济南、北
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
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 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然
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 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 亮啊!”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会读“烟波浩
渺、篝火、萌动、 澄澈、风光旖旎、瑞士、莱芒湖、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峨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雄奇、耄耋、燕园圣地、点缀”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阅
读感受。
(5)通过学习和交流,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
(6)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7)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通过
学习和交流,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br>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三、说学情: 学生在四年多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
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 ,对家乡的景和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于每一个学生
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对家乡的景、对童年的事也 充满了一定的感情。课文里面
的各种趣事,很多学生可能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亲身经历过,课文叙述及表 达符
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发展想象力,
锻炼学生 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山高月小”“三
潭印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 “八月湖水平”等可能比较陌生,
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风光 旖旎的瑞士莱芒湖、平沙
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朗润园、燕园胜地、
荷塘月色等可能了解很少。对于这些比较陌生、了解很少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
有关资料,引导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2.说学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交流古诗,激趣导入。
引导学生从交流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入 手导入课题,并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感受“月是故乡明”做情感铺垫。 解释题目后,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并引导学
生由题目想到文章的主旨 是“思念家乡”;想到题目的出处是杜甫的《月夜忆舍
弟》;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其他诗句。并结合课文 进一步了解作者要用杜甫的诗
作为题目是为了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 化内
涵。并进一步体会到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
诵。用它来 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2.整体感受,理清顺序。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在学会 字词的基础上,了解作者以“月”为线索,从对
“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是对故乡与 童年的回忆;作者离开
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对< br>前面的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
写之后,情感的自 然迸发等方面进行描写的。
3.了解作者童年趣事,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文 章开头,了解作者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
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 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
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
教学中,引导学生按 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作者回忆的童年生活中的几件趣
事: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在古柳树下点篝火 ,摇树捉知了;在大苇坑边
望月游玩;梦月亮。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都跟 月
亮有关,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4.补充资料,了解表达方法。
教学中 ,教师适当补充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
波万顷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 朗润园、燕园胜地、荷塘月色等有关资料,
引导学习了解作者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 亮与故乡的月亮的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 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突出作
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正
如作者所说的“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 br>个平凡的小月亮”。使学生感受对比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
更好地表现文章的 主题。
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的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感受其作用是概括全文并
把全文的情 感推向了高潮。
5.了解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结合全文了解为了表达本文对故乡 的思念之情这一主旨,作者运用
描述、对比、直抒胸臆等手法写思乡之情。第一,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描 述,表
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二,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他地方见到的月亮与
故乡的月 亮的对比,喜欢故乡的小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深情;第三,作者拿赏月
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相比, 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最后作者直抒胸臆表达
对故乡的思念。
在学生掌握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后 ,鼓励学生在小练笔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
法,表达自己的感情。达到了语文教学由读到写的教学目的。
七、说作业设计:
鼓励学生搜集和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文章,并分享给自己的同学,以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 文的两个要点,一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解释思乡名句
“月是故乡明”;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作者离 开故乡之后对故乡的思念;呼应
前文,情感迸发。二是透过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故乡永远的思 念与牵
挂。突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草船借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 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 情节
改写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
孙权各据一 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在孙、
刘联合抗 曹的时候发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故事。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 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
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 妙计向曹操“借”箭,
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 br>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本单元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 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 素养,
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
学生在阅 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 文化,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认 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瑜、妒、忌”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妒
忌、推却、都督、迟延、探 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
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 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
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 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
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
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
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
法。
三、说学情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 学生对于故事的历史背景比较陌生,学生又对《三
国演义》了解很少。所以理解文章并弄清事情的前因后 果有一定难度,尤其是透
过文字来看清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
了解诸葛亮是怎样草船借箭的,了解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感悟文中人 物的特点,并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 读促思,以读悟情;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 分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课堂上以读为主,采用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自主探究、自主发 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六、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播放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 》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课题,并引导
交流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调 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的热情。
2.自主学习,理清文脉。
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初 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对
课文脉络的了解,进而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为下一环节的理解课文内
容、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3.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 br>为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混乱状况,在进行探究交流时,引导学生按照课
文的写作顺序,从“故 事起因”“借箭准备”“借箭经过”“借箭结果”等几个方
面合作学习、探究交流。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 ,除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交流
汇报外,还组织学生对学习中产生的困惑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 独立地发
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自己解决有困难的问题,教师给予必要的
指导和 帮助。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理解的同时积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
法,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 。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通过课 堂小结,使学生了解到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
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 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
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 如期如数交付周瑜,
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
完整性和严密性。
要求学生运用学会的方法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目的
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检 验自己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
的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以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为本课教学的板书,板书内容简洁,显示了文
章的主要内容,看过板书就 能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6.景阳冈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 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
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 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
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
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 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
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 来。在这四部分中,
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
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
画人物,特别是在动 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
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文章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 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
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而武松只是“闪、躲”“闪”和“躲”的意思 相
近,但内涵有些不同。“闪”是闪避,即迅速侧转身子躲避,它表现了武松动作
敏捷、武艺高 强。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闪” 是本能反应,说明武松
动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离 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躲”是有
意为之。闪和躲,同时说明了武松既有优秀的本能又有沉着冷静 和勇敢无畏的性
格。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写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 而
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靠、
提、拖、插、 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
格特点。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 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
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 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
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
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 一步步挨下冈来”。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
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它精确 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
斗后,手脚疏软、筋疲力尽的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
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
的形象,反而使 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 放、勇敢、机
智的性格,并能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同时,在阅
读 中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 br>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 )认识“倚、碟”等21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8个生字,正确读写“晌
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了解武松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打虎的经过;能简要的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
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
兴趣。
2.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 br>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初步学
习阅读古典名著的 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3.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 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抓住人物的语言、 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
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三、说学情:
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这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是课程标
准推荐阅读书目之一。学生 在此之前的学习或生活当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触,影视
节目在多次滚动播放。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形象 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这种
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在学生平时的阅读中,他们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 略
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教学中带领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章节的阅读、探究,
把握主要人物 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它的表达方法。并通过片段教学引导学生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学 生阅读欣赏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
著的兴趣。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自读、自悟、自得”和“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
讨论、交流和展开 想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理解课文内
容,积累阅读方法。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 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
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
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2.说学法: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 是“自主阅读、以读促思、
读中感悟、读中发现”,引导学生积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会读书。在整 个
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激发探索,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达到让学生
“会学”的目 的。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交流小说,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交流激趣。
由欣赏大型电视连续剧《 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入手,引出对《水浒
传》的探讨和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 的创作背景、语言技巧和
描写人物的笔法,初步了解《水浒传》的语言平实朴素、准确、洗练而生动,富
于浓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在描写人物上,粗笔浓墨,色彩绚烂,酣畅淋
漓,神情面貌如 见其人。无形中拉近了欣赏与《水浒传》的距离。
(2)导入课题。
在拉近了学生与《水浒 传》距离的基础上,导入课题,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和景阳冈的有关信息,进一步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 离,调动了学生阅读文本的
兴趣。
2.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本课生字新词数量多 ,很多词语都遵照原文,未加改动,与现在的用法差距
很大,因此学生理解词语难度大,在教学中我尝试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根据自己的
阅读体验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猜一猜词语的意思,在交流环节教师再有 针对
性的进行指导。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古典名著中词语的方法。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 领悟,是
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
者着眼 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
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 < br>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也就是先对文章的大致内
容有个整体感知。这样 ,有助于学生能迅速进入状况,融入文章,对文章各部分
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对文章的线索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总揽全文,并整理线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索,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情节发展过程就有了总体上的把握,这就为下一步作进 一
步的细致的局部分析作了充分准备。
4.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喝酒” 这一部分,主要突显了语言方面的特点。我先让同学们默读这一部
分内容,并标注出人物对话,特别是着 重标注武松的语言。引导学生在朗读和分
角色朗读中感受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
(2) 武松“上冈”这一部分,作者着重从心理描写入手。教学中引导学生默读
课文有关内容,画出描写武松心 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深入体会,并引导学生
在互相交流通过体会武松心理心理活动的变化,感受武松 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
英雄气概。向学生渗透侧面烘托这一表现人物形象方法。
5.“打虎” 这一部分,主要突显了动作方面的特点。教学这部分课文时,我引导
学生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探讨 和交流。引导学生从“抡、劈、揪、按、踢、
提、打”等词语感受武松虎虎生风,感受武松打虎的英雄气 势,感受武松勇武过
人的高大形象。从武松三次“闪”感受武松的“机智”或“机敏”。
6. “下冈”这一部分,主要突显了动作和心理活动方面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
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感受他 的机敏;引导学生探究“挨”字,感受作者用词的巧
妙。
7.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课堂总结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感受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并在理清课
文顺序的基础上继续生如感 受人物形象。
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中许许多多人物都有表现自己特
点的 绰号,并通过交流了解学生比较熟悉人物的绰号,感受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 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提出有争议的问题: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武松真勇敢,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
告,虎口逃生 只是侥幸。”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说说自
己的理由,教师在讲评环节对各种看法 都予以肯定,目的是向学生渗透要一分为
二的看待问题;要辩证的、发展的看待问题,评价事物。
七、说作业设计:
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在阅读中检验自己掌握的阅读古典
名著的方法,巩固自己学会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八、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了人物特点,又 形象直
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景阳冈
喝酒——豪放、倔强
上冈——倔强、固执和无畏
打虎——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下冈——机敏
8.红楼春趣
【说课稿】
一、说教材:
《红楼 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黛玉很小的时候,
母亲去世,父亲把它送到荣国府,与 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
儿子,也是贾母的宝贝孙子。
《红楼春趣》是部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
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 。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
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曹雪芹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 节和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中,简要介绍《红楼梦》、作者及写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在 阅读中了解
放风筝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特点。引导学生
在阅 读中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小组
交流,在小组交流中合作学习 ,使学生学会在交流中使学生懂得多读书、多思考、
多借鉴。
教学本篇课文,要求学生能大致 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
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的 方法,以及通过这
几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学会课文中的“屉、嫣”等12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
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2.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
后组织学生交流,分 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
生动的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 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3.教学难点:
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 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
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对于《红楼梦》比较陌生,课文又是节选自原文,文中的很多语言艰涩难懂,甚至连读通都不容易;而且学生所掌握的《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和
关于《红楼梦》的生 活体验几乎为零,理解更为不易。因此,在教学中要致力于
指导学生读通课文,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了 解课文描写的场景,感受课文中的
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 的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 的组织者和引
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所以,
本课时的教学,主要是学生的自读感悟和教师的引导并举,突出学生的自读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感 悟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人物的形象,
在感悟的同时,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体会语言、肖像描写。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播放《红楼梦》插曲,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交流并相继导入课题。 导入课题
后,为学生补充有关《红楼梦》、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激发学生读书的
兴趣, 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提出 阅读要求:自由读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不懂的问题可 以提出来;自学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的符号划出 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遇
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和难读的句子,多 读几遍;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用自
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
(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激发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重点 做好学生对课文朗读情况的检查,指名多个学生合作读课文,通过评
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引导 学生把句子读通,把课文读顺。
(4)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后,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文中描写的人 物,以及
人物外貌、语言的句段,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为了解人物形象做好
铺垫
(5)交流资料,说说读对文中人物的了解。在交流中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帮助
学生了解文中人 物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内容,感受人物。
(1)为了让学生较快地了 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首先提出阅读要求:课文中的
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本记叙了一件什么 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你
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鼓励学生带着 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
人物形象。阅读要求的提出其实也是为了继续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良好读书
习惯。
(3)在了解故事内容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熟 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本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 们
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在概括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
句段,在反复 朗读的基础上明确本文的产旨,感受他们放风筝的自由欢乐,感受
贾宝玉等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
(4)在感受人物形象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课文
中出现的人物, 然后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对哪个人物描写最多。也可以引导
学生根据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中心人物。引 导学生从文中众多人物中挑选一个自己
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例如,在引导学生针对 文中的中心人
物贾宝玉的交流中,结合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抓住对贾宝玉的语言、动作、神
态 的描写——看见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欢喜;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
便落下来了,便急得头上出 汗,怕被嘲笑等,感受贾宝玉完全没有公子哥儿的架
子,十分率直纯真。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4.通过回顾全文,总结写法,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深入感 受他
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总结在阅读中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
人物特点的 阅读方法。
5.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中描写“凤辣子”的一个片段,感受
作者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的妙笔生花,并仔细品味语言的精彩,
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感受中国汉语言文学在表达形式上,在遣词造句上,在文
字表面,在朗读感觉上所特有的魅力;引导学生 感受读来朗朗上口的语言风格,
感受明清小说“古白话文”特别的语言风味。受到没得熏陶和享受。渗透 阅读方
法的指导,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
5.在布置作业环节,推荐学生从《红楼梦》中 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阅读,读出《红
楼梦》中悠久的历史,读出《红楼梦》中灿烂的文化,读出作者表现 人物特点的
独到之处。成功的将阅读的视野引向课外是必要的,课文的阅读仿佛是一扇大门,
打 开了大门,学生就可以从大门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而大门里的阅
读给予学生的是“方法”─ ─读懂人物方法。也正是这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
待,让语文课堂最终回归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去。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根据学生课堂上自主阅读中对课文的了解和感悟体会逐步形成的。内< br>容简单,概括性强,有助于学生通过板书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主旨。


9.古诗三首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是五四制五年级下 册第三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一篇课
文,前两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诗人王昌龄和王维。第三 首古诗的作者是宋
代诗人陆游。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 行七首》的第
四首。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
士 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
概。
《秋夜将晓 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陆游是南
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 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现实世界、 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
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
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 剪裁妙处非刀尺”。
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
中原沦丧的无限愤 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
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 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
携家带口流连 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
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 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
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 泣,以轻快活泼、
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
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
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 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
正确读写课文中 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从< br>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 句的意思;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
美。
3.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
验。 但是对于边塞诗学生读得较少,再加上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
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
要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
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学 中,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
生主动探究。使学生这一教学主体 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探究。
2.说学法:
教学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新课标 理念,教学中,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
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 的人文内涵;
在入情入境的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古诗的特点,引导学生或交流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古
诗,或交流与古诗作者相关 的古诗,或欣赏与古诗主题相关的歌曲,其目的都是
为了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他们自身迫切的 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自主学习的前提。
2.交流资料,感受古诗。
由于古 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本课采用
了朗读感语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 地补充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
壮、苍凉的边塞生活。我还播放了歌曲《从军行》《送别》和 反映故事内容的画
面,学生很快被那动听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战场的宏大的场景,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同时,我抓
住重点词,引导学生 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壮
志。
3.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理解古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交流
探究,理解诗句的意 思。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4.熟读深思,层层深入。
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从字面上理解诗句意
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感情朗 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进一
步深入理解感悟整首诗的诗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 作者表达的情感。在整个
过程中,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
学生层层深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5.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在本课的教学中 适当地安排延伸和拓展,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多地接受
传统诗歌的浸润。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时,指 导学生学会对文本的整合,同时加
强与课本以外教学资源的联系,增大课堂容量,力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 率。
在《从军行》一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同诗人”作品拓展延伸,拓展
延伸同诗人的 作品,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以加深学
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 格的把握。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中,抓住“同
主题 ”作品拓展延伸。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
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 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资源整合,主
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在课 堂教学中适度拓展学生学习诗文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诗
文,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它 不仅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也顺应着时
代发展的要求。拓展阅读,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 生的想象,培养了学
生的文学修养及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情,放飞心灵。
七、说作业设计: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 解和感悟情况,帮助学生背诵和积累古
诗,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深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2.清贫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清贫》这课是方志敏同志于19 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
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 景,表现了共产党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 积蓄、
国军、齿冷”。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自主、合 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 品质。
(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
产主义信仰。
(5)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点: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
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三、说学情:
本课领会方志敏同志清正廉洁这一美德并不困难。但是学生的生活阔别了贫苦,在明白“贫苦”对于革命的意义还会有些空洞化、观点化,这将成为学生学
习课文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小组讨论法:针对老师提出的题目,学生举行分 组讨论,促使学生在相助中
解决题目,培养学生联合协作的能力。
朗读感悟法:朗读是一种非 常重要的教学要领,课文中方志敏与“士兵”的
对话内容以及感情变革写得非常好,很得当,分脚色朗读 ,在朗读中感觉方志敏
同道甘于贫苦、矜持不苟的崇高革命情操。
2.说学法:
高 年级的学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本领,送还学生自主学习权,我引导学
生利用以下要领进行学习:自主 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通过题目导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学、学法引导、知识总结等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收集资料,巧引课题,激发兴趣。
了解故事主人公,故事背 景,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走进文本的有效途径与手段。所以课程开始,教师出 示与方志敏有关的资料,让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感受方志敏正气凛然的英雄形象。再让学生交流理解课文题 目
“清贫”,抓住切入点,自然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 ,解决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交流,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梳理课文中的有关资料,理清课文的写 作顺序。通过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 多种不同观点的
碰撞与交流,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合作的意识。
3.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学生默读课文,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 的高尚情操?
结合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一:我从 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
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 ,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
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
①引导学生从“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感受方志敏的精神难能
可贵,值得敬仰。
②引导学生从“经手的款项” “总在数百万元”感受方志敏克己奉公,甘
于清贫,令人敬佩。感受他的 “清贫”关键在 “清”。)
预设二: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
己为公,却是每个共 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①启发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谈不同人对清贫有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是奇迹或
夸张;共产党员认为这是美德。
②引导学生了解不仅是方志敏一个人这样,甘于清贫,舍己为公是每 一个共
产党员所具备的美德。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的事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却“颇

< br>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似奇迹”,“认为夸张”足以说明当时国民党的军队极力追求个人利 益,而共产党
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
预设三: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 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
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 底,
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①通过对国方兵士心理活动的描写 ——“满肚子热望”,感受国民党兵认为
从方志敏身上一定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但是事实是方志 敏清贫一生,清
廉一生。
②通过对国方兵士动作的描写——“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 底”,
感受国民党士兵贪婪丑恶的嘴脸。感受方志敏对敌人强烈的嘲讽与蔑视,这种胸
襟和气度 着实令人敬佩。
③从“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感受方志敏
清 贫廉正的高尚情操。
④从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进行革命工作所必需的 “表”和“笔”,感受方
志敏心里想的只有革命事业。
预设四: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 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
指一类的东西……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 望了几遍,就同
声命令:“走吧!”
①从“摸、捏”到“威吓”,再到“弓着背”,最后“又 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
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 这些动作描写感受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认识当时的< br>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这和方志敏的清贫廉正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从方志敏回答 国民党士兵的话“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
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 着发财!”感受共产党员恪守清贫
的美德。通过国民党官员与共产党干部的对比,了解国民党贪污腐化、 聚敛民财、
盘剥百姓的丑行。感受共产党员的美德。
③从“不是为了发财”了解革命者的宗旨不为个人谋利益,要为天下谋幸福。
④从国民党士兵 “满肚子热望”到“猜疑、不相信”,以及“企望有新的发
现”到“失望”直至“怀疑而又惊异”这一系 列情绪上的变化感受作者从侧面印
证了方志敏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情操。当最后确定方志敏 这位共产
党高级将领确实没有钱的时候所流露出来的惊讶,恰恰说明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
命信念 。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预设五: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 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
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 几双
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抢了
去,准备今 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
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 冷三天?
①从方志敏“唯一的财产”进一步感受方志敏的清贫。
②从“传家宝”和“齿冷三 天”的鲜明对比中,认识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
了解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这和 方志敏的清贫廉正又一次
形成鲜明的对比。
预设六: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
方!
①了解这句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共产党员追求清贫的品格的宣言。
②认识清贫这一品格的意 义在于它是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关键。恪守清贫、
洁白、朴素,才能不沾染贫污腐化,才能获得人民的 敬爱与支持。
4.阅读全文,了解写法。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 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
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从下文看,这个“趣事”“趣”在哪里?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和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①“趣”在两个士兵的动作上:“搜”“摸” “捏”“抢”,生动地刻画了两个
富有经验的贪婪的士兵形象。
②“趣”在语言上。
a.“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极尽威胁、恐吓
之嘴脸,野蛮至极,丑陋之 至,狡黠中掩饰不住无尽的贪婪。
b.“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老
奸巨猾的嘴脸跃然纸上。
③“趣”在两个士兵的心理上:两个士兵的心理先是“热望” ,继而“激怒”
“企望”,最后是“失望”。这里既是对两个士兵的心理变化的刻画,又是对方志
敏“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形象的赞美。
5.再谈清贫,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了解“清贫”,即清白、贫穷。与本文最末的“清贫,洁白朴素的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相呼应。在本文中,清贫是 以
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清贫精神应当是节俭素朴、高洁清贫;克
己奉公、秉德 无私;热忱爱国、赤胆忠心;坚贞不屈、舍生忘死……
七、说作业设计:
收集并阅读方志敏的其他文章,如《可爱的中国》等,感受人物品质。
八、说板书设计: < br>板书设计含盖了本文的两个主线,一是事情发展这一主线;二是人物品质这
一主线。板书简洁,精 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12.清贫
清贫是美德——被俘搜身——传世宝——清贫战胜困难
奉献革命 动作、语言 清贫廉正 总结全文

13.人物描写一组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物描写一组》是五四制五年级下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人专题中的第一篇
精读课文,由3个独 立的片段组成。《摔跤》是《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一个片段,
选自作家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 题目为编者所加。这个片段主要写了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 过程中,他
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塑造了小嘎子和胖墩儿这
两个 鲜活的儿童形象。片段中动词的准确运用兼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使小嘎子顽
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堪称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一个片段 ,选自作家老舍的小说《骆
驼祥子》,本文中的“他”就是祥子。《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清代作家吴敬 梓的
《儒林外史》第五、六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题目为后人所加。这个片段记叙
了严监生临 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
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 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三个片断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断,
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摔跤》主要侧重于动作描写,《他像
一棵挺脱的树 》侧重于肖像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对严监生的两根手指
和几次摇头这些细节描写,将严监生守 财奴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三个片断都
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自主学习字词 ,会认“嘎、绊”等11个生字,会写“褂、仗”等19个生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 “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
冷绊子、挺脱、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登时”等词 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
生这三个 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2.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
物形象。 < br>3.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
法,学习表现人 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 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
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鉴于学生对教材中的 内
容比较陌生这一现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资料,通过阅
读资料对课文 所涉及的作家、故事、人物等有初步的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以读代教、适当点拨、引读促悟。
2.说学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倡导“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深入探
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激发学生在自读自悟、探究交流中获取知识 。
五、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片段的出处 ,简单介绍作者,尽量触发学生与课文或原
小说的联系点,缩短本文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 气氛和高昂的兴趣
中展开教学。
2.阅读课文,感知人物。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 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描述
的人物形象。感受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儿童 形象,了解小嘎子顽皮机敏、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的个性特点。感受祥子健壮、朴实、充满生气。了解严监生
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3.研读课文,了解写法。
阅读《摔跤》一文,抓住文中对小嘎子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活动等描
写,想象感悟,感受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阅读《他 像一棵挺脱的树》,从人物装束、体态、身段,到靠力气吃饭的人
所引以自豪的体能、体力以及品性人格 的精彩描写,把一个活生生的祥子呈现在
我们面前,阅读中,要通过描写感受他的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
阅读《两茎灯草》,了解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
不断气,直到赵 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通过对严监生的两根手指和
几次摇头这些细节描写,感受严监生爱财 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4.读写结合,指导练笔。
在《摔跤》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 学习课文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心
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写一次比赛或游戏的一个片段。如,扳手腕、 打篮球等。达
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设置情景鼓励学生写 一写嘎子和胖墩儿的第二次比赛片断,引导学生抓住人
物的动作和其他描写方式,展开想象,描写第二次 比赛小嘎子会想到使什么巧招
儿呢?结果怎样?在读写结合中实践了“走进文本--深入文本-- 走出文本”的教
学理念。
5.拓展交流,延伸阅读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摔跤》 节选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徐光
耀先生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使学生了解到这部小说在上 个世纪60年代曾经
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人。1980年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 br>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最近又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激发学生阅读《小兵张嘎》和观
看有关的影视作品 的兴趣。
结合《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著名作家老舍善于写
人,他善 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的写作风格。了解语言大师老舍在作品中创造
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人一 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写
作特点。激发学生阅读《骆驼祥子》感受老舍语言的兴趣。
交流了解吴敬梓语言准确、精炼、形象的特点,推荐学生阅读吴敬梓的《儒
林外史》。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 落的载体,板书设计力求简明完整直观形象,梗概了课文
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表现的中心 一目了然,不仅体现了教材的重、
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而且有助于学生感受人物 形象,揣
摩作者的写法。
小嘎子: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
摔跤 语言 心理 动作
小胖墩儿:沉稳、憨厚老实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祥子:装束、体态、身段、体力、性格——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老舍:人物素描——细腻逼真

两茎灯草

死 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动作
前 把头摇了两三摇。——动作)
的 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神态、动作 吝啬
严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神态、动作
监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动作


14.刷子李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是五四制五年级 下册“作家笔下的
人”这组文章中的一篇课文。“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
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
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 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
“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
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称最为恰当 。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主要内容。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
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
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
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 ,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
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 傅佩服
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
轰然倒去 。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
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 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4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粉刷、师傅、绝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 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
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文中 的生字新词;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作家
冯骥才;熟读课文,感受刷子李的特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1)自主学习:通过课前预习,鼓励学生熟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熟悉故
事情节。
(2)以读促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
2.说学法:自读自悟、探究交流。
五、说教学流程:
1.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独立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后,交流资料了解到刷子李是
冯骥才笔下的“俗世奇人”。引导学生抓住“俗世 奇人”几个关键字来阅读课文,
了解刷子李有一身绝活,所有人都不相信,一个叫曹小三的新徒弟随师傅 来到了
一位姓李的人家刷墙,亲眼目睹了刷子李是怎么刷墙,刷墙后衣服上一个白点也

< br>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没有。了解传说中刷子李的“奇”表现在哪里?启发学生从课文中找 到有关描写,
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形象,品味写法。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描写刷过的墙壁表现人物形象——技艺高超。
指导朗读,在朗读 中表达出对刷子李那种敬业、专注、求精、创新精神的敬
意。在朗读中感受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刷子李刷过的房
子很美,给人的感觉舒服。从而感受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2)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巧妙。
感受“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和 “那桶白浆”较劲,不如说是在与
自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 流露出对
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刷子李行云流水的刷墙技术,滴水不漏的功夫,在
一身全 黑装束中让人震撼折服,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妙处。
(3)学习作者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直接描写和细节刻画的同时,感受作者通过曹小三的所见、
心理感受、想法的改 变印证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写作方法。感受课文从侧面烘
托了刷子李技术的高超,写法绝妙。
(4)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通过刷子李的语言描写感受 “刷子李”心细如 发,他对于小徒弟
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感受“刷子李”对徒弟说的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是在告
诉徒弟曹小三——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那可是名副其实的。教育曹小
三——手艺人必须有本 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六、说作业设计:
利用课余时间 阅读《俗世奇人》的其他章节,如《泥人张》等,扩展视野,
提高阅读兴趣,增加课外知识,加深对俗世 奇人的了解。
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写出他的主要特点。这一环节,做到
了读 写结合,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的领会,深化学生情感。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 完整直观形象,梗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
结构,表现的中心一目了然,不仅体现了教材的 重、难点,而且有助于学生揣摩
写法。
规矩奇特:规矩奇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刷子李:技艺高超 效果非凡:效果奇
动作娴熟:动作奇
曹小三:半信半疑—佩服—失落—敬佩—震撼

18.威尼斯的小艇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单元共有三 篇文章:《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和《金字塔》,分别从
不同角度引领学生领略异国风情。这篇课 文以小艇为载体,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
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作者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
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 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
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 br>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 使学生领略水城的风情,感受景物的静态美
和动态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 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
是学习作者 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感受景
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尼、艄 ”等8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
确书写“尼、斯”等12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纵横交叉、手 忙脚乱、祷告、雇
定”等词语。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理清
课文层次。 < br>(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领会作者抓住特点 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 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
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2.教学重点:领会抓住事物 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
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 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3.教学难点:
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 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
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三、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几年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和
理解能力;能正确认知 比喻等修辞手法;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
和见解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文 描绘的是威尼斯的风土人情,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学习课文时,
还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 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 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 的
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小组教学的优势,充分
发挥教师的潜 能。所以我采用了“阅读——思考——交流——评议”的教学模式,
所谓“阅读——思考”就是独立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读自悟;“交流”就
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 决疑问,让学生通
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评议”就是对别人发言进行
评价,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能力的目标。
2.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反复品读、感受、理解、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组织学生
广泛交流、展示、评 价和积累,最后小结延伸,让课内外相结合。通过动脑、动
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积累阅读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激发了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br>学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自
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 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思考
交流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威尼斯的小艇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
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初读扫除了阅读课文的障碍,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为深入理解课
文提供了条件。
3.学习课文,了解小艇。
(1)了解小艇的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交流,了解这里 的“大街”指的是河道,“汽车”指的是小艇。感
受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
(2)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艇外形的词句,分析描写小艇的三个生动 、形象的比喻
句,结合插图了解小艇的样子。启发学生在以后写作的时候也应该像作者那样做
到 仔细观察,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抓住特点,合理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
感受,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 生动、形象。做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3)了解坐在船舱里的感觉。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本 段,感受坐在这种船舱里的舒服(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
一般。);新鲜(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
岸的古建筑。);兴奋(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组织学生进 行说话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用“坐在小艇里可以——可以—
—还可以——”的句式互相交流,培养他 们的想象能力。
(4)了解“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放手学生用“读读、画画、议议、想 想”的方法自学课文。这样就充分体现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自主交流中引导学生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 这一自然段的中心
句,总领全段,下面几句话围绕中心句具体叙述。感受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操纵自如、挤过、穿过、急转弯”等感受“船夫的
驾驶技术特别好”;指导学 生了解“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是运用了侧面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描写的手法来反衬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安排说话练习:假如你坐在小艇上,你 想对船夫说些什么?使学生说听读写
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通过教师总结使学生了解船夫的驾 驶技术如此高超,除了和熟练有关,和小
艇奇特的样子也是分不开的。
(5)了解“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课文介绍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文字 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我充分利用图表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有目的 进
行自学和交流,从而突破难点。针对这部分内容安排了课堂练习,引导学生拓展
交流:在威尼 斯,除了课文中写的一些人,需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外,还有哪些
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去学 习呢?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畅所欲言,
让学生认识到了小艇的重要性。
(6)感受人与景物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气息。
引导学生自由阅读,了解威尼斯的动态美和 静态美,通过动静对比,突出小
艇和人们的关系极为密切。感受课文中的游客、商人、妇女、老人乘着小 艇,穿
行在河道纵横的水域威尼斯,人与景物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气息。
七、说作业设计:
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物,要写出特点来。紧扣本文的难点,让学生掌握本文
的表达方法,并表达 自己对家乡的爱。
“东方威尼斯”是苏州、“亚洲威尼斯”是泰国的曼谷、“北欧威尼斯”是斯
德哥尔摩。让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这些城市的资料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再
次领略异国风情。鼓励 学生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把学生由课内带向课外,让他
们去感受世界名城的神奇与美丽。扩展视野,提 高阅读兴趣,增加课外知识。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了,既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直 观而轻松地了解课文内容,又十
分自然地突出了课文的写法,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大街上的汽车
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 比喻
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先总后分
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由动到静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20.金字塔
【说课稿】
一、说教材:
《金 字塔》一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介绍了埃
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 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
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 的才干。借物写人,
借“金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勤劳。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自主学习文中的“译、愧”等10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
雄伟与神秘,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 勤劳和智慧。
(4)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5)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3.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 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
和智慧;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发现两篇课文相互印证的内容
三、说学情:
小学生对金字塔比较陌生,对金字塔的有关资 料了解很少,针对这一情况,
教学前,引导学生搜集与金字塔有关的图文资料,目的是通过阅读资料和欣 赏图
片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1)质疑激趣法:本节课开始,我引导学生交流了解我国古代的名建筑,这样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比较熟悉的事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学生的阅
读期待。 (2)直观演示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
这一难点,我制作了 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形象地了解金字塔,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非凡智慧。
2.说学法:
(1)读中感悟法。在学 生理解金字塔的特点时,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
朗读的过程中自主感悟。力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
(2)合作探究法。在理解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部分时,引导学生结合 资料合作
探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为突破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埃及人民的聪明与智
慧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
五、说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了 解四大文明古国及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
的伟大文明,了解中国古建筑。并自然地 把话题转向埃及。
2.通过问题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埃及的图文资料。
3.通过展示资料导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 字词障碍。
为进一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金字塔夕照》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旁边写一 写自己的感
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①引导学生感受文章采用描写式开头的写法, 通过把对金字塔壮丽景色的描绘作
为文章的开头,用形象的描绘推出说明对象,给读者以形象、具体的感 受。
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对意境的描绘十分出色。文章意境之美,可以说是
得益于其 对音乐、美术、摄影等的借鉴上。作者十分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性的、
局部性的特色,并且充分运用文字 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
③交流感受作者描写生的特点,及其作用。了解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 的视觉和听
觉,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
更细 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
绝美的意境。
④引导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感受作者的感受及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使学生感受到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3)教 师通过小结使学生了解到《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
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 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
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描述厚重 文化遗产,歌颂人类伟
大创造。
2.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鼓励学生 自由阅读课文,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读懂课文,也可以在旁边写
一写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批注 理解课文,进一步引导学生“不动笔墨
不读书”。
(2)通过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 组同学的发言的形式初步理解课文内
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交流。
①引导学生借助具体数字从金字塔的重量 、体积、底面积了解到金字塔的庞大。
感受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好处是用具体数字进行说明,准 确地说明了金
字塔重量大、体积大、底面积大的特点;使人感受到修筑工程的浩大、艰巨,其
规 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是学生在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的同时学习用
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
②引导学生借助具体数字了解建造金字塔过程中的采石、运输、施工等工程的浩
大,感受金字塔 的建设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③阅读了解“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 类的
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
隙”,从 而感受工艺的精湛,赞叹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技巧。
④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 巧合”,通过这些数据未解之
谜感受金字塔这一奇迹。
⑤了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如 农业、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精
湛的造船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进一步感受古代埃及人的智 慧。
3.引导学生了解两篇课文中的相互印证的内容。
(1)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了解到 在介绍“金字塔的建造位置”中两篇课文互相
印证,使人了解到尼罗河造就了古埃及辉煌的古代文明。
(2)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了解到在介绍金字塔“周围的环境”中两篇课文互相
印证,以“似乎 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
古埃及人很早就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
在尼罗河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告诉人们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
(3)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了解到在介绍人类“智 慧的结晶”中两篇课文互相印
证。激发人们对古代劳动人们劳动和智慧的赞叹。
(4)引导学 生对比阅读,了解到在介绍“金字塔的不解之谜”中两篇课文互相
印证,使人感受金字塔的神奇。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引导小组同学互相讨论: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鼓励学 生借助课文内容,大
胆推测,指导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鼓励和引导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培养了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六、说作业设计:
试写调研报告。 以课堂学到的知识为主,介绍你的探究成果,可以联系你的
课外知识,加以介绍。
让学生撰写 探究报告,既是课内的总结,又是课外的延伸。鼓励学生通过课
外查找积累资料,把研究引向更大的课堂 ,引向更深的层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了,既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直观而轻松 地了解课文内容,又十
分自然地突出了课文的主旨,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开阔而雄浑的画卷
金字塔夕照 比金子还贵重
怀古的幽思
金字塔 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建造工程未解之谜
数据未解之谜

23.童年的发现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童年的发现》是前苏联 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本课讲的
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 和惊人的想象力。文章以
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 br>题。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
懂非懂”到“独立 发现”到“得到证实”。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 br>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 个过程大体经历了
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
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
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 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
解有一丝的愤懑。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
欲望、探究精神和大 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
感受作者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培养想象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自主学习 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 、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
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
寻根究底 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能结 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
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 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
格。
2.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 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
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 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三、说学情:
经过近五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较多的
学习方法和技巧,具 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随着年段的升高,一本薄薄的教科书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具有 了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的心理
需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 还要为学
生提供了大量阅读材料,课堂上大量资料的补充,对学生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引
导作用 。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 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 乐于探
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
的内心感 受。
2.说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和解 决
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发现和解决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学
会抓住重点句 段理解课文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1.交流揭题,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 交流学过的课文中描写童年生活的片段,由片段交流引出“发
现”,由片段交流引出“童年”,由对“童 年”的交流引出课题完成“童年的发现”,
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 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
词。
(3)学生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童年的发现的?是按照什
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 这问题,“我”经
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3.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阅读开头,了解发现:“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 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
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2)梦中飞行,引发思考。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
的天赋,于是便产生 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3)师生对话,求解疑问。
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 我们解答。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
(4)绞尽脑汁,惊人发现。
既然老师那里给不出现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寻 找吧。以至于亲自
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我”经过思考、推
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5)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
神。
4.遭遇挫折,悟出哲理。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我”当时 有什么表
现,又是怎样被老师轰出教室的。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 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
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使学生明白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
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
是“我”用幽默 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
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 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
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感受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
六、说作业设计:
互相交流学习课文受到的启发,深化了主题;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
些有趣的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童年的发现》为题写一篇作文,
介绍自己的一 次发现,读写结合,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大循环。
七、说板书设计:
运用简洁的板书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板书能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感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受人物特点。
梦中飞行,引发思考——富于幻想
童年的发现 绞尽脑汁,惊人发现——执着探索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幽默风趣

06年高考作文-寻觅中华


辽宁高考改革-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思念的文章-母校祝福语


读书的启示作文-高考英语作文


广东省科学技术学院-小时代崇光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3天津高考数学


基础护肤步骤-留学考雅思还是托福


实验总结-武汉大学教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