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玛丽莲梦兔
773次浏览
2020年10月03日 04: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安全知识资料-教师思想汇报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柏克寒)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主题图。
教科书第2页,呈现了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
的航拍照片与相应的平面示意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目的就是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引入,使学生体 验在生活中需要
用到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瞧到
了什么,并可适时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再让学生想象自己就
站在天安门广场内,并用已有的方位知识(前、后、左、右)
描述 天安门广场内各建筑物(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与毛主
席纪念堂)的位置关系。由于前后、左右等方位概 念所具有
的相对性,学生观察的方向不同,描述也会不同,教师可抓住
此矛盾,引出本单元内容 的学习。
到本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还可以再让学生观察这幅主
题图,并用所学的方位知 识对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位置
关系进行描述,体会所学知识的作用与价值。
2.例1 及相应的“做一做”。(认识东、南、西、北四个
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 能用
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⑴例1。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 南、西、北四个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已 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的技 能,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
说,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可以激发 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
着,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与东、南、
西、北建立 起联系,帮助学生认识这四个方向。让学生面向
东站好,告诉学生她们背对着的方向就是西;再让学生伸 开
两臂,左手指的方向就是北,右手指的方向就是南。最后,结
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说出 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
建筑物,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
用这些 词语描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⑵例1的“做一做”。
教科书呈现了小组合作指方向 的活动情境,使学生知道
东、西就是两个相对的方向,南、北就是两个相对的方向,进
一步了解 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3.例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科 书呈现了学生完成校园示意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
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通过班内集体展示 与交
流各种记录方式,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就是按上北下南,左
西右东绘制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4.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⑴教科书呈现了在某一街区“学生问路”的情境,使学
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 能描述行走
的路线。
5.有关练习一中习题的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第4 题,就是让学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练习。通过呈
现我国“五岳”的分布图,帮助学生巩固用给定的一个 方向
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的知识。教师出示地图后可先让学生找一
找首都北京的位置,适时对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再
让学生观察图,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五座名山的地理位置,再
填空。
6.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认识东北、东南、西北、
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 向(东、南、西或北)辨
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⑴例4。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
南等四个方向的 活动情境。目的就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
西、北这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北、东南、
西北、西南等四个方向。
⑵例4的“做一做”。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小组讨 论交流“方位知识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的活动情境。目的就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7.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会瞧简单的路线图(八个
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⑴例5。
教科书呈现学生观察“动物园导游图”的情境,使学生
能够用给定的一 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
述各场馆所在的位置,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时,既可以利用此图也可以让本班同学进行实地演
习。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可以先给定一个方向, 让学生辨认
其余七个方向,说一说动物园内各场馆的位置。再让学生提
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与 交流,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
的方向与经过的地方。
第二单元 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13-37页
1.口算除法。
⑴主题图。
以 运输水果、蔬菜为素材,为口算除法提供现实背景。
图中显示了四个小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用除法计算 的问
题。
⑵例1。P14
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由主题图引出的三个除 法式
题(60÷3、600÷3、240÷3)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呈现学
生的不同算法,让 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②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重视乘 除法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有意培养
学生的迁移类推能 力。
③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⑶例2。
①例2教学估算,由主题图中运送茄子的情境引出。教
材给出了两个学 生的不同解答策略,使学生明确:解决同一
个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②P16“做一做”第1题,提供现实情境,让学生练习用
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笔算除法P19页
⑴例1。(P19页)
①选择热爱自然、保护环 境、植树造林作为笔算除法的
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
中也有 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让学生在分小棒的过程中理解42÷2的算理,学会两
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写法。
⑵例2。(P20页)
①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平均
每 班种多少棵?”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解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培训
的问题就是: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
②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帮助 学生理解算理,突出52÷2的
第二个计算过程,当余下1个十后应该怎么办。
③学会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
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⑶例3。(P22页)
①主要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从整理照
片 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后呈现了两个学生估算与
笔算的过程,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 识、另一方面体
现估算、笔算各自不同的特点。
②笔算中重点解决,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 够商1,要用除
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笔算过程没全写出,目的
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探 索出: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
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并,瞧成几十个十来计算,因此
商的首位应在十位上。
⑷例4。(P25页)
①以计算100可购多少本练习本为背景教学除法的验算,
使学生体会验算的的作用。
②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法验算除法,帮助学生了
解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⑸例5。(P28页)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四徒展开情节,

< p>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以生动有趣的“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背景,教学“0除以
任何不就是零的数都得0”。
⑹例6。(P29页)
①以两位学生的家庭用电量为素材,采用表格的方式呈
现 信息与要求的问题,以此引出“商的中间与末尾有0的除
法”。
②第(1)题教学商的中 间有0的除法,说明在除的过程中,
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就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一
位上的商就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写0。这个0起着占位的作
用,不能不写。第(2)题教学没有余数 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⑺例7。(P31页)
①以学生参观天文馆、克隆鼠展览为背景,教学商中间
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②第(1)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除到被除数的某
一位,不够商1,要在这一位上商0 。第(2)题,教学有余数商
的末尾有0的除法。
第三单元 统计
1. 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小节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
向条形统 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例题继续介绍一些常见的
条形统计图:一种就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就是起 始格
与其她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


人教版三年级下 册数学教材培训
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
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与决策。
到此为止,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基本结束。学生通过
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数据的表示方式、
作用,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学习复式条形统
计图与折线统计图 打下坚实的基础。
⑴例1。(P38页)
①通过对一个超市四种品牌矿泉水上周的 销售量进行
统计,让学生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再根据统
计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的 进货计划,体现了统计对于决策的
作用。
②出现了一个横向条形统计图,由于这种条形统 计图在
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它与纵向条形统
计图在原理上就是完全一致的 ,只就是有时为了版面安排的
需要,才把横纵与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
发生变 化。
③在这个统计图中,仍然采用学生已经学过的一格表示
5个单位的方式,教材上提供 了品牌A的条形作为范例,让学
生涂出其她品牌的条形。学生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通
过自 主学习加以掌握。
⑵例2。(P39页)
①通过一个复式统计表提供了某一小组学 生身高、体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的数据,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②提供了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以前学生所 见的条形统
计图表示数量的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单位都就是相同
的。但在这两个条形统计图 的纵轴上,起始格与其她格表示
的单位量就是不同的:第一个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
其她每格表示1厘米,而第二个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28千克,
其她每格表示 2千克 。这种统计图一 般在以下情形中加
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但不同样本统
计数据之间的差异 值又相对比较小。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
上,起始格就是用折线表示的,与其她的格有所区别。 < br>③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把学生
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 些学生的身高在正
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
议(如加强锻炼) 。
2.平均数
平均数就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
平均 数一般就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就是一组数据的与除以
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 用于表示
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就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
量。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 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
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瞧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
均数 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
成绩等等。
平均数的 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就是不完全
一样的。平均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就是借助平均分的< br>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如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孩子,平均
每人分得4块,这个“4块”就是每 个孩子实际分得的数;如
果说3个孩子一共有12块糖,平均每个孩子有4块,这个“4
块”就 就是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有4块糖。
⑴例1。(P42页)
(着重教学平均数的含义与求法。)
①通过求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
数量,使学生明确平均数量不就是指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
矿泉水瓶数量,而就是指“假设”四 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
样多,每人收集到多少个。
②教材用横向的象形条形统计图给出每 个学生收集到
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在这个统计图上,可以直观地瞧出小红
比小兰多收集2个,小 明比小亮多收集4个,假如把小红的矿
泉水瓶给小兰1个,把小明的矿泉水瓶给小亮2个,四个人的数量就相同了,即13个。
③教材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了什么就是平
均数 ,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理解:求几个数据的平均
数,就相当于把这些数据的总与平均分成这么多 份。由此,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⑵例2。(P43页) (着重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与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 意义。)
通过此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
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就 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
作用。
第四单元 年、月、日
1.年、月、日的认识。
⑴主题图。(P46页)
通过中华人民共与国成 立、北京申奥成功、植树节、儿
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并感受数
学知 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
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保护环境的意 识。
⑵例1。(P47页)
①呈现了比较直观的年历,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
并回答问题。
②为了帮助 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绍了拳头
点数法与记大月的歌诀。生动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 br>兴趣。
③同时,让学生借助于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与想像力,
把抽象的时间与具 体的事件联系在一起。48页上面的“做一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做 ”,让学生从年历上找出自己的生日就是几月几日,父母的
生日就是几月几日,用彩笔在年历里圈出来, 下面的“做一
做”,让学生观察今年的年历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对事件
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 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⑶例2。(P49页)
分别给出了2004年与2005 年的二月月历,让学生通过
观察,发现二月的天数并不都就是一样的,然后说明:二月有
28天 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然后让学生
探讨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2.24时计时法。
⑴主题图。(P52页)
(过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 ,使学生认识到1日=24时,
会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
①教材呈现了学生 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妈妈带
着女儿去百货商场,当瞧到商场门口的牌子上的“营业时
间 :9:00~21: 00” 时,小女孩禁不住想:“21:00就是几
时?”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 碰到的问题,从而就引出了对
24时计时法的探讨。
②通过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介绍了在l 日的时间里,时针
正好走两圈,说明1日有24小时,因此我们经常采用24时计
时法。
③通过小精灵的提问,让学生去观察钟面上外圈的数代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 材培训
表的含义以及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探讨
发现如何用24时计时法来 表示某一时刻。
⑵例3。(P53页)
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进一步熟悉24时计时法,认
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 口算乘法。
⑴例1。(P58页)(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①呈现一幅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境图,把乘法口算
的教学置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 br>②图下面先出现解决“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30
天,要送多少份报纸?”的实际问题, 并显示出学生自主探讨
的计算方法。接着,提出“要送多少封信?”的问题。
③关于口算 方法的探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
再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对学
生想出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
⑵例2。(P59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①呈现给学生一幅要解决“有350个同学来听课,能坐
下不?”问题的情境图。
②下面呈现出不同的估算方法:I把两个因数瞧作与它
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 II把其中一
个因数瞧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


人教版三 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围。
③ “做一做”,呈现给学生一幅两个小朋友在估算“一< br>页大约有多少个字?”的情境图。用于及时巩固两位数乘两
位数的估算方法。
④教 学时,放手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收集信息,独立运用
乘法估算解决问题。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互相 说说
自己就是怎样估算的,在“说”的活动中取长补短,加深对估
算过程的理解,有效地促进达 成“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
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让学生在
“说” 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2. 笔算乘法。(P63页)
这部分内容就是在笔 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
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方 法的关键就是:①掌握乘的顺序;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
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就是得多少个“ 十” ,乘得的数
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本节教
材分“不进位”“进位” 两个层次编排教学内容。
⑴例1。(P63页) (不进位的乘法。)
①呈现一幅 妈妈给小红买书的情境图,并引出解决“一
共要付多少钱?”问题的算式:24×12,把乘法计算的教 学置
入具体情境之中。
②图下面,呈现给学生不同的方法。教材借助“小红这

< p>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样算”的竖式,突出笔算乘法的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 础上,
掌握乘的顺序与计算过程。并由小精灵明明询问:“您喜欢
哪种方法?”
③教学时,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
探索、交流中清楚了解笔算的过程与算理。
⑵例2。(P65页)(进位的乘法。)
①呈现给学生下围棋的情境图:有两个小朋友下 围棋,
运用旁边小朋友思考的方式显示“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
点?”的问题,由小精灵聪聪 告诉大家“围棋的棋盘面由纵
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并显示算式:19×19=__。
②接着,教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画面,呈现给学生不同
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19×19的笔算过程 ,了解进位的方
法。
③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
法上 。评议时,注意强化不同方法的计算过程,促使学生了解
各种方法。对于用竖式计算的评议,突出进位的 过程,帮助学
生(特别就是学习困难的)把处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问
题的技能,迁移到两 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中。
第六单元 面积
1.面积与面积单位。(P71页)
从整体上瞧,其顺序就是:认识面积→引进面积单位→
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⑴主题图。(P70页)
这就 是一幅教室场景图,图中提供了许多关于面积与面
积单位的学习信息。如:墙上的黑板与电视机屏幕,它 们的大
小可以通过观察加以区别;教室内,同学们都在进行操作活
动,有的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 课本与练习本封面的大小,有
的在长方形上摆圆片或三角形片,有的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
方形放 在大拇指上与指甲比大小,有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
形量课桌面的面积。另有两个同学正在布置墙报。这 样,在
实际生活背景下呈现有关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 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
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加以理解。
⑵面积的概念。(P71页)
①从比较物体表面积的大小与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
小两方面引入面积的概念。
瞧一瞧,黑板与屏幕,哪个大?
比一比,数学课本与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大?
猜一猜,两个长方形,哪个大?
在此基础上,引入关于面积概念的描述。
②从中还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
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就是观察比较,二就是重叠比 较。此外,
还有间接比较的方法,即用某种统一的图形作为标准,在被
比较的平面部分内进行拼 摆,数一数,各有几个这样的图形。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这一安排,为引入面积单位作了铺垫。
⑶面积单位。(P73页)
①教材创设了一个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的问题情
境,帮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首先,这两个长方形靠观察与重叠的方法都难以比较出
大小。造成认知冲突,诱导学生用别的方 法试一试,即用其她
图形作标准来比较。
接着,在这过程中引发质疑:作为比较标准的图 形,形状
不同行不行?大小不同行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
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 积单位来测量。”
最后,进一步再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
单位比较合适?
②介绍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活动:“哪个手指甲 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
厘米?” “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试一试,1平
方米的正方形能站下几个同学?”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
的实际大小。
⑷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对比。(P74页)
教学时,除了强调两种单位的区别,也应提 醒学生注意
它们的联系。如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就是1厘米等。区
分了两种单位的含义、图 形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应用的
角度加以区别,即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时候使用长度单位,什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么时候使用面积单位。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P77页)
⑴例2。(P77页)(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思路就是:实验→猜想→验证→概括。
①第(1)小题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画 方格或摆面
积单位,采用计数或计算的方法得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
长方形,面积就是15平 方厘米。从中形成猜想:“其她长方
形的面积就是不就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
②第(2)小题采用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填表 。然后,启发学生
在一系列验证的基础上,概括出结论,即得出长方形面积的
计算方法。
⑵例3。(P78页)(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应用。)
例3就是一道实际问题,直接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
法就能解决。
配合例3的 做一做,就是求课本封面的面积。可以让学
生先独立估计封面的面积,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就是怎样< br>估计的。最后通过测量与计算,瞧谁估计的比较准确。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公顷、平方千米。(P82页)
这部分内容就是在学生已经建立 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
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
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⑴例4。(P82页)
①教材 采用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
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 用面
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多少呢?
②采用1:1的比例画出了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并
在正方形内用虚线画出了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然后引导学
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米与1平方分
米之间 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
⑵公顷、平方千米。(P84页)
让学生感受体 育场的广阔面积。以此感性认识为基础,
说明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介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具体规定。考虑到学生尚末学习100×
100、1000×1000等计算, 所以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
的进率不要求学生推算。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
千 米的实际大小,教材还采用“您知道不?”的形式告诉学
生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就是1公顷。140 个足球场的面积
大约就是1平方千米。
⑶关于练习二十中一些习题的说明与教学建议。
第9题应提醒学生先想象,再解答。对于空间观念发展
比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让她们用长方形学 具拼一拼,再做解
答。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⑴小数的认识与读法。
①呈现了食品商店的一 角,货架上有三种食品及其单
价。图下留空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每种单价的具体含义。在
此基础 上,引入“小数”与“小数点”。然后由聪聪提出两个
问题:您会读小数不?您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引导 学生列举
生活中的小数,并尝试读出。
②教学时,可让学生瞧图试着说出三种商品的价格 。学
生可能读作几元几角几分,也可能采用小数的读法。教师可
采用互教互学的方法,让其她同 学跟着学习小数的读法。
2. ⑵例1。(P89页)(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
写法。)
①小数就是十进分数的 另一种表示形式,一位小数表示
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
步认 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
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
②例1以一组同学测量身高为题材,教学一位小数、两
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
3. ⑶例2。(P90页)(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2给出了四位同学参加 跳高比赛的成绩,都就是以米
为单位的小数,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成绩给她们排出名次。例
题下面 的插图提示了几种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一种就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 br>是根据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来比较,另一种就是化
成厘米来比较,还有一种利用卷尺根据 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
位置来比较大小。至于比较的结果,则留给学生自己填写。
可以采取小组讨 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比较的方法,通
过交流,相互启发。学生还很容易想到,直接瞧到小数比大< br>小。实际上就是把整数比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4. ⑴例3与例4。(P95-96页)
①教材中的插图画了文具商店的一角,标出了 8种文具
的价格。例3与例4以及做一做的三个问题,都来自于这幅
插图。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 物付钱的经历,这方面的经验与
整数加减法的认知经历,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
有比 较直接的帮助。
②例3与例4的解答中各提示了两种算法,重点就是引
出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前可以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竖式计算,以便学生
将这些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课题中来。应当允许学 生用自己
的方法算出答案。并感悟其中的算理。
⑵关于练习二十二中一些问题的说明与教学建议。
第5题有必要让学生读题后通过复述题 意,搞清10千米
以内1元,就是指坐10站或10站以内都只要1元。坐十几
站就要1元加几 个0、5元。学生还没学小数乘法,这里可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连加计算,由于数据比较简单,也会有学生列出算式1+0、5
×3,并口算出结果,应当给予表扬与鼓 励。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1.例1。(P99页)(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 图下面小精灵明
明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接着,显示出学
生收集数学信息与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解决问题后,
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果,加深学生对解决问< br>题过程与方法的理解。
2.例2。(P100页)(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了团体操表演的画面,并显示出“这个团体操有60
人表演。”的信息。例1与例2素材的 选取具有连续性,让学
生在运动会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由此,感受知识间的联
系,提高学习 兴趣。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1.本单元的例1就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 合
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2.等量代换就是指一个量 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就
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就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
础。等量 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就是等式的传递性:
如果a=b,b=c,那么a=c。
例2就就是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三、具体教学
1. 例1。(P108页)。
本例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与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瞧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
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但实际上 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
的总人数却不就是17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教材
利用直观图把 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图
上可以很清楚地瞧出,有3名学生同时属于这两个小组,所 以
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统计表中的前三位学生< br>既参加了语文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小组,所以就是重复的,在
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接下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
图示的方法表示这两个课外小组的人员组成情况。由于学生
以前没有接触过 这种直观图,所以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空白
图,让学生在不同位置填上相应的学生姓名。接下来,可以让
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再让学
生列式求出参加语文小组与数学小组 的共有多少人。
2. 例2(P109页)。
⑴本例利用天平的原理,使学生初步 体会等量代换的思
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当天平平衡时,
左右两边的物体 同样重。所以,从第一个图中可以瞧出,一个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
西瓜重 4千克 ,从第二个图中可以瞧出,四个苹果重 1
千克 ,让学生思考一个西瓜与多 少个苹果同样重。在这里
还不能直接运用等量代换,需要学生首先考虑:一个西瓜与
4千克 砝码同样重, 4千克

清远市职业技术学院-土地租赁协议


四六级英语成绩查询-创卫征文


美国大学雅思要求-太傻网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地震中的父与子


元旦英语怎么说-陕西招生信息网


心理咨询师三级真题-2014高考作文题目


大连舰艇学院分数线-新疆职业大学


路口作文-惠州市中考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