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习单-精品

萌到你眼炸
561次浏览
2020年10月03日 18: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杨奇函高考作文-2011上海中考数学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吕应中)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01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图形的平移
新授课 主备人 邓伊蕾 审核人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会判断出图形是否平移。
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 (重难点)
导 学 过 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图片:升旗、推拉黑板、乘坐电梯;请再举出3个这样的例子:

2、像这样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 )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就是( )。
二、自主探究(15分钟)
大家认真自学课本第1页的例题,并完成下面的问题(5分钟)
1、小船图和金鱼图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看小船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 )平移了( )格,小船图就向( )
平移( )格;看金鱼上的一个点,这个点向( )平移了( )格,小船图
就向( )平移( )格。
3、怎样确定平移的距离?
4、平移之后图形的( )改变,( )和( )不变。
5、判断物体的平移要记住两点:一是( ),二是( )
三、实践新知:(2分钟)

四、当堂检测(16分钟)
1、





五、课堂小结(2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认为图形怎样平移?哪里容易出错?需要注意什么?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02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图形的旋转
新授课 主备人 邓伊蕾 审核人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的含义。
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º,画出旋转后的图形。(难点)
3、理解图形旋转的三要素。(重点)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分钟)
举例生活中开门、做摩天轮、风车的转动、钟表的指针转动等现象
二、自主探究1(8分钟)
(一)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含义
大家认真自学课本第3页的例2,并完成下面的问题(5分钟)
1、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属于( )运动。
2、转杆打开和关闭的相同点都是绕着( )旋转,不同点是( )不同。
3、转杆打开时与时针旋转方向( ),关闭时方向( )。打开与关闭都旋转了
( )°
三、合作交流:(5分钟)
1、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 )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 )旋转。
2、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 )、和( )
3、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四、自主探究2(10分钟)
(二)将图形旋转90°:自学课本3-4页例3
1、理解题意,找三要素
(1)确定旋转中心。绕点A旋转,也就是说点A是( ),点A固定不动
(2)确定旋转方向。按( )方向旋转。
(3)确定旋转角度。旋转的度数是( )°,也就是旋转后的三角形与旋转前的
三角形各对应边是互相( )的关系。
2、旋转作图
方法一 先把三角形的一条长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再画另外的线段,
最后连成相应图形
方法二 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再连成相应图形。
方法三 借助手、笔等工具转一转后再画出相应图形


3、作图
4、拓展探究:1、把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5、完成课本4页“练一练”2题
五、当堂检测(13分钟)
1、钟面上,时针从数字“5”顺时针旋转180°后到数字( )
A、9 B、10 C、11
2、钟面上从3:00到( ),时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5
六、课堂小结(2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两个方向( )( );旋转三要素( )( )( )
2、怎样把一个图形按要求旋转?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03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轴对称图形
新授课 主备人 邓伊蕾 审核人
1、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成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
2、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2分钟)
1、课件出示几幅图,请把它们分类
2、像长方形、正方形、蝴蝶等这样的图形,都是( )图形。
二、自主探究(15分钟)
(一)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认识对称轴:5页例4
1、 大家拿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折一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
同的折法?
2、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 ),如果折痕两边能( ),是轴对称图形,否
则就不是(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 ),它是一条( )线。
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 )图形。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
条对称轴。
4、试一试:完成课本8页5题
(二)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6页例5

三、合作交流(5分钟)
思考、讨论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预设方法一:


预设方法二:
四、当堂检测(13分钟)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2、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 )
3、下面哪些数字是轴对称图形?用“√”标出来。哪些英文字母是轴对称图形,把它
圈出来。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G D N M X W Z O H K
4、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它的对称轴?
2、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关键点,标出对应点,顺次连接)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04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认识整万数
新授课 主备人 邓伊蕾 审核人 付学民
1、认识和掌握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十进关系, 数位顺
序,认识整万数并会读、写,初步了解数位分级 。
2、感受整万数的价值,培养兴趣,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新课(5分钟)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
是( )
2、出示图片,请读出下面信息: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
阅读课本10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再接着数下去:10个一万是( ),10
个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
2、


3、教学例1
1)讨论,交流,汇报怎样写
2)尝试写数:六十一万 写作:
一百六十二万 写作:
一千三百四十三万 写作:
3、

三、当堂检测:(13分钟)

3、40个万是( ),二百四十万里面有( )个万。
4、80800000,左边的“8”表示( ),右边的“8”表示( )。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读写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04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新授课 主备人 邓伊蕾 审核人 付学民
1、在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上,认识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会读写
亿以内的数。
2、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数感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
能力。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新课(5分钟)
1、万级包括( )位、( )位、( )位和( )位,计数单位分别是( )
( )( )( )
2、读出下面各数:34000000 80050000 57960000
3、写出下面各数:四十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六百七十八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五千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0分钟)
阅读课本12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把52395239这个数,从右边起分级,个级上的数是( ),读作( ),
表示( )个一;万级上的数是( ),读作( ),表示( )个
万,所以52395239是由( )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数,读作( )
2、第二个数,从算盘上可以看出它是由( )个百万和( )个千组成的,6个百
万就在( )位上写6,4个千就在( )位上写4,其他数位上什么也没有,就
用( )占位,所以这个数写作( )。
3、第三个数由( )个一百万、( )个一万、( )个一组成的,合起来就是( )
三、合作交流:(5分钟)
1、含有两级数的读法,从( )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要先读( )级再读( )
级,读万级时按照( )级上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 )字;读数时每
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 )个“零”
2、含有两级数的写法:从高位起,先写( )级,再写( )级;有几个万就在万
级上写( ),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占位
四、巩固新知(5分钟)



五、当堂检测(12分钟)
1、

2、

3、幸运选择
(1)一个数百位和百万位都是5,其他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A、5050000 B、5000500 C、500500
(2)9360024中的“6”表示( )
A、6个千 B、6个万 C、6个十万
(3)下面各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
A、30050001 B、45007000 C、8025000
六、课堂小结(3 分钟)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在读写数的时候,最应该注意什么呢?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06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认识整亿数
新授课 主备人 邓伊蕾 审核人 付学民
1、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认识十进< br>制计数法,知道整亿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整亿数。(重难点)
2、培养类比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发展数感。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新课(10分钟)
1、写出下面的数
三千零九万三千八百 写作:
四百零八万零三十 写作:
2、读出下面的数
30400000读作:
70065008读作:
3、口述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5分钟)
阅读课本15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万级前面是亿级,根据个级和万级计数单位的规律,亿级的计数单位是( )、
( )、( )、( ),或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 ),再接
着数下去,10个一亿是( ),( ),10个十亿是( ),10个一百亿是( ),……
分别表示( )位、( )位、( )位、和( )位。
2、填写15页数位顺序表。
3、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
法。
4、整亿数的写法
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写,亿级的写法与万级、个级的写法相同,哪一位 上一个计
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 )占位。
5、慗亿数的读法
读亿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加上一个( )字
三、当堂检测:(5分钟)



3、

四、课堂小结
1、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有哪些收获?
2、采用十进制计数法是人类了不起 的发明创造。人类还发明了其他的计数法,请阅读
“你知道吗”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07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
新授课 主备人 邓伊蕾 审核人 付学民
1、理解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的意义,掌握含有亿 级和万级的数的
组成,会读写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重难点)
2、培养探索的精神,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0分钟)
1、说组成,读数:28053400 589003
2、写数:一万三千八百 写作:
一万零六百 写作:
3、读写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4、揭示新课: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5分钟)
1、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的写法
(1)、出示课本17页例题4的内容,读一读信息
(2)、试着说说每个数的组成。
(3)、对照数位顺序表试着写出它们。
展示答案:( )( )
(4)小结: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的写法:先写( )级,再写)( )
级的数,万级的数一定要写够四位,最后在个级上写4个( )。
2、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的读法
(1)出示两个数:
35000000000读作:
1672000000读作:
(2)、这两个数怎么读?(允许不同方式的说法)组织交流
(3)、小结:从右往左每四位分一级,然后从左往右一级一级地读数,每
级都按照( )级的读法读,读完后再加上 “亿”或“万” 字
三、当堂检测:(5分钟)
1、做课本17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1、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哪些知识最感兴趣?
2、小结:在生活、生产、科学研 究中,大数目的应用很广泛。通过今天
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到了一些大数目。课后请继续查找有关资料 ,扩充
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练习读写更多的大数目。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08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多位数的改写及比较大小
新授课 主备人 邓伊蕾 审核人 付学民
1.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2.掌握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方法,能正确
地进行改写。 (重难点)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1、
填空。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
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3、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
1、探究大数的比较
(1)、出示课本20 页例题5的内容,说说这三年出版社图书的种类各是
多少?读一读信息,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独立思考,完成排序。( )﹥( )﹥( )
(3)、小组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
(4)、全班交流汇报,小结:比较大数时,先比位 数,首先要确定相比较
的这几个数各是几位数位数越多,这个数越大。位数相同时,比数字。从
最高位上的数字比起,哪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最
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 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2、探究大数的改写
(1)小组讨论改写的方法。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
改写的基本方法。
250000 =25万300000 =( )万 370000 =( )万
6300000000 = 亿 7000000000=( )亿 7700000000=( )亿
(2)、组织交流
将整万或整亿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或 “亿”作单位方法
(3)、汇报结果:把一个整万 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
个数末尾的4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把一个整 亿的数改写


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8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4)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当堂检测:(13分钟)
1、做课本21页“练一练”
2、改写下面各数
4860000=( )万 1580000=( )万
1200000000=( )亿 84300000000=( )亿
3、

四、课堂小结(2分钟)
总结大数改写方法和大数的比较方法。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09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求近似数
新授课 主备人 邓伊蕾 审核人 付学民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
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 求出它的近似数。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760000=( )万 3070000=( )万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2700000000=( )亿 400000000=( )亿
3、在○里填上“﹥”“﹤”或“=”
二十六万○259000 876543○876534 八千九百九十万○一亿
4、说一说大数改写的方法和比较大小和方法
二、认识近似数(5分钟)
1、在读读想想中初步感悟近似数
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信息(读时感悟近似数)
(1) 画线的四个数所表达的数量的准确程度是否一样?
(2) 组织讨论,引入准确数、近似数的概念
(3) 小结:像2409和2650这样的数,表示的事物的 数量是准确的,我
们就称它们为准确数。像220万和1902万这样表示大约的数,也
就是与 事物的实际数量比较接近的数,就称为近似数。
2、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 认识近似数
3、出示信息,要求读出,并说明哪些是近似数
三、探索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15分钟)
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课本21页例题7的内容,读出表中信息:男性、女性及总人
数。
(2)、男生和女性各接近三十几万?怎样改写成近似数?
(3)、小组交流,小结改写方法,提出“四舍五入”法


(4)、练习巩固。完成教材24页练习四第9题。
2、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近似数
(1)对着前面判断的信息,这些数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2)、出示283000和197 0000000.请思考:要求这两个数近似数,你认为
选择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3)、 集体讲评:请说说思考过程,指出;283000用“万”作单位的近似
数,只要看千位,千位上是3, 不满5,直接舍去,在28后面写上计数单
位“万”。384024≈( ) 386685≈( )
(4)小结: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 保
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如果是4或
比4小,就把尾数各 位上都改写成0。如果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
要在尾数的前一位上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
三、当堂检测:(12分钟)
1、做课本22页“试一试”
2、

四、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10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整理与复习
复习课 主备人 邓伊蕾 审核人 付学民
1.通过整理与复习,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
单位“万”“十万” “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
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
2.对大数的读写、比较、改写、求近似数等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
理解。 (难点)
导 学 过 程
一、回顾本单元知识点(10分钟)
(学习要求: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小组汇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并对每个知识点出一道类型题。





二、巩固练习,合作交流(20分钟)
1、复习数位顺序表
整数数位顺序表








…亿级

…千
… 亿





亿



亿


亿






万级














个级









2、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读作:( )30050082读作:( )
3960400000读作:( )


3、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写作:( )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写作:( )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写作:( )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写作:( )
4、求近似数
1)(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2)(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
5、比较大小
1650010 ○16500100 350020 ○ 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 ○ 670630
三、能力提升,拓展延伸(5分钟)
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课堂小结(2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11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新授课 主备人 谢利娜 审核人 付学民
1、探索三位数 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
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在主 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
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新课(5分钟)
1.计算 22×18 144×5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0分钟)
出示课本第27页的例题及相关的场景图,学生读题,回答下列问题
1.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列式
2.要计算128×16是多少,请在下面写出竖式计算的过程
128
16
16

128


三、合作交流:(5分钟)
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计算的,以及每次算得的数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重点讨论第一种方法。
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6”去乘( ),得到的积是( )。用第二个乘
数十位上的“1”去乘( ),得到的积是( )。最后的得数( )是
( )与( )的和。
两种方法都得到2048,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笔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法:(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去
乘三位数;(2)用 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
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巩固新知(5分钟)


213
32
375
2 4
309
26
248

45



五、当堂检测(12分钟)

3.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24×71 25×112 603×34 45×207





六、课堂小结(3 分钟)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 什么收获?在笔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时
候应该怎样计算?跟你的同学说一说吧。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12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常见的数量关系
新授课 主备人 谢利娜 审核人 付学民
1、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理解“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
路程”的实际含义;初步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
学习
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目标
2、初步培养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
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导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举例生活中去商场购物,外 出游玩乘车,这些事情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
识。这节课就一起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
二、自主探究(15分钟)
(一)阅读课本28页例2,回答下列问题
1、单价每支12元可以写成( ),元支读作( )
2、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

3、填写总价、单价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 )×( )=总价 ( )÷( )=数量 ( ) ÷( )=单价
(二)阅读课本28页例3,回答下列问题
1、每小时260千米,美分200米是( ),可以写成( )( ),
千米时读作( ),米分读作( )
2、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


3、填写“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 )×( )=路程 ( )÷( )=时间 ( ) ÷( )=速度
三、当堂检测(20分钟)
1、每套运动服218元,可以写成( );
狮子奔跑的速度是每秒16米,可以写成( );

3、课桌椅的单价是325元套,华新小学买了48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要
付多少元?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5秒可以传播多少米?


5、童话故事的单价是18元本,54元可以买多少本?


6、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910米,他用13分钟从家走到学校,平均速度
是多少米分?


四、课堂小结(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大家谈谈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13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积的变化规律
新授课 主备人 谢利娜 审核人 付学民
1、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
十分有趣的事情
学习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
目标
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推理能力。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分钟)
8×3= 60×4=
16×3= 180×4=
32×3= 240×4=
二、自主探究(15分钟)
1、阅读课本33页例4,完成下表

三、合作交流(10分钟)
1. 20×3=60
20×(3×2)=60×( )
20×(3×10)=60×( )
(20×4)×3=60×( )
2.根据上面的计算可以得出积的变化规律:




三、当堂检测(15分钟)


四、课堂小结(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积的变化规律。那么在应用规律中要注意
什么呢?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14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新授课 主备人 谢利娜 审核人
1、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
法。
2、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导 学 过 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2分钟)
课件出示课本34页例5的图片

月 星小区有850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吸
收二氧化碳20克。(1)这 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2)这些草坪每
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列式:(1) (2)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理(18分钟)
1.探究850×15的计算方法




2.探究850×20的计算方法




得到的结论: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20分钟)
1. 380×23= 14×800= 90×120=





2.口算
80×30= 21×10= 20×50=
7×600= 90×20= 400×8=
50×70= 300×4= 10×30=

六、课堂小结(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乘 数末尾有0的乘法与一般的三位
数乘两位数乘法在列竖式计算时有何不同之处?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15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整理与练习
新授课 主备人 谢利娜 审核人
1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笔算的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
关系,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需要选择合 理的方法进行解答。
学习
2、初步学会知识的梳理与复习的方法,在自主复习中逐步完善知
目标
识体系。
3、在纠错行动中,培养正确的剖析自己的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导 学 过 程
一、单元知识的梳理(5分钟)
这一单元,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1.
2.
3.
二、感悟,掌握计算方法(15分钟)
1.口算
50×20= 6×500= 70×900=
400×30= 20×800= 900×3=
2.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67×189 260×14 308×70 80×450





3.根据14×3=42,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4×9= 14×15= 14×30= 14×90=
三、知识的运用与拓展(18分钟)
1.一种篮球运动服的单价是130元套,长兴小学买了 40套这样的运动服,
一共要付多少元?


2.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 59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7小时,它
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3.小雨步行的速度是65米分,他从家到剧院要走975米,需要多少分钟?



4.自行车运动员每天要骑车训练10小时,行300千米。某位运动员连续训< br>练20天,一共要行多少千米?


5.

6.

四、课堂小结(2分钟)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16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新授课 主备人 谢利娜 审核人
1、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
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
2、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
3、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导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分钟)

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8分钟)
1. 用计算器计算 38+27=( ) 30×18=( )
750÷25=( ) 852-198=( )
2.用计算器计算 40000-165×182=( )
293+187×106=( )
60000-7450÷25=( )
808×(275+358)=( )

三、合作交流:(5分钟)
用计算器计算二级两步运算的方便之处:使用科学计算器可以直接
( ),计算器能读懂( )。



四、当堂检测(13分钟)


2. 用计算器计算
765+4698=( ) 589×76=( ) 41600÷128=( )
193+287×156=( ) 25120÷(449-289)=( )

3. 四一班两个小组的同学3分钟内踢毽子情况如下:
一组:138 155 148 139 153 161
二组:158 152 156 153 155 138
(1)分别求出两组同学3分钟内平均踢毽子多少个。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 洋洋计算器上的数字键“6”坏了,你能用他的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的得
数吗?
1936×34= 5824÷64=

五、课堂小结(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17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新授课 主备人 谢利娜 审核人 1、利用计算器,感悟乘法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若干
倍,积也扩大相同倍数的规律,并 能将此规律运用到简单实际问
题的解决中去。
2、通过观察、交流、辨析、迁移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
探索、归纳、推理等能力。
3、充分创设知识迁移的情境,增强学好该知识的信心,体会规律
的生活和数学价值。
导 学 过 程
学习
目标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分钟)
36×30,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规律(8分钟)


三、合作交流:(5分钟)
通 过上面的例子,可以总结出乘法中的一个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
乘数扩大若干倍,积也( )
四、当堂检测(13分钟)


五、课堂小结(2分钟)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18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解决问题的策略1—画线段图
新授课 主备人 谢利娜 审核人
1、理解和差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学会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2、通过合作探究,知道用 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进而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解决问题的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 br>力,培养与他人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3、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导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出示课本48页例1:
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二、合作探究,明确思路(8分钟)
1.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

2.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1)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 )枚,等于( )邮票枚数的( )倍,
先算出( )有多少枚。
(2) 两人邮票的总数加上( )枚,等于( )邮票枚数的( )倍,
先算出( )有多少枚。
3.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解答:


4.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要先检验两人的邮票总数是不是( )
枚,还要检验小春是不是比小宁多( )枚。检验,并写出答案。


答:
5.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的体会是:
(1)画( )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


(2)看( )分析数量关系,容易找到解题方法。
(3)把得数代入原题( ),要符合所有已知条件。
三、巩固练习(5分钟)
看图,计算科技书和文艺书各有多少本?




四、拓展练习(13分钟)
1.两个小队的少先队员去植树,一共植了34棵。其中第二小队 比第一小队
多植4棵。两个小队各植树多少棵?(画图并解答)







五、课堂小结(2分钟)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我们如何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和差问题?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19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
新授课 主备人 谷海松 审核人 付学民
1、在解决面积计算问题中,学会用直观示意图整 理信息,能借助
所画示意图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正确的思路。(重难点)
2、体会画 图解决问题策略,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
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导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5分钟)
1、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及应用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
长方形的面积÷宽=
2、初探
一块长方形土地 ,长16米,宽14米;另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14米,
这两块土地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3、揭示新课
二、新课探究(15分钟)
1、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信息
思考:1)、可以用什么方法整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用哪种方法更能清楚地表示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自主探究
画图:请根据课本50页提示,在下边空白处画,并标出相应数据。




3、合作交流
1)分析数量关系:增加部分是什么图形?与原来长方形有什么联系?< br>要求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告诉我们了吗?怎么求?
2)列式解题:
先求出原来长方形花圃的宽:


再求原来花圃的面积:
变式:如果求“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么列式?
方法一:
方法二:
三、巩固新知(10分钟)
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因扩建公路,鱼池 的宽减少
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先 在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再解答)

四、当堂检测:(8分钟)


五、课堂小结(2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20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新授课 主备人 谷海松 审核人 付学民
1.在解决实 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
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重难点)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
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 号感。
导 学 过 程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15分钟)
1、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1画面,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提问< br>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的已知条件,把这道题完整地复述一下
2)、指名复述
3)、列式:
4)、交流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观察发现:比较每组两个算式中的各数、运算符号和结果,我发现:
等式两边相同的是( ) 不同的是: ( )
2)、初构规律:把你的发现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
3)、举例验证:请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看看与上面的猜想相符吗?
( )
4)为自己发现的规律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 )
3、即时练习:课件上题目
二、教学加法结合律(15分钟)
1、课件再次出示教材例1,思考:可以先算什么?怎样列式?
交流出两种方法
1)、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列式解决:
2)、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列式解决:
2、依据上面两种方法可以列出怎样的等式?


3、算一算,下面的( )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6( )45+(25+16)
(39+18)+22( )39+(18+22)
4、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5、汇报结果
6、小结
7、归纳运算律: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
以写成:(a+b)+c= a+(b+c),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三、当堂检测:(8分钟)
1、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8=8+82 (84+68)+32=84+(68+32)
75+(47+25)=(75+25)+47
2、

四、课堂小结(2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21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新授课 主备人 谷海松 审核人 付学民
1.经历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方法,
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重难点)
2.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体验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简便计算 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情
感。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巩固(10分钟)
1、计算并验算
480+547 456+358
思考:验算的根据是什么?
2、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请用符号表示。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280=280+390 A+40+60=40+60+A
(10+30)+50=10+(30+50) 20+50+30=20+30+50
二、新知探究(15分钟)
1、探究例题
1)、出示教材第57页例2。思考:怎样列式?
列式解决:
2)、这道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还可以怎样算?请试着用两种
不同的方法计算。
方法1: 方法2:


3)、讨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4)、小结: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下一
步的计算比较简便。


2、探究:“试一试”
出示教材57页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65+79+21 78+(47+22)




思考:这两道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三、当堂检测:(13分钟)

3、

四、课堂小结(2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22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相关的简便运算
新授课 主备人 谷海松 审核人 付学民
1、 创设生活情境,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
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 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应用价值,
培养探索意识和问题解的能力。
导 学 过 程
一、 复习旧知,揭示新课(10分钟)
一、 谈话引入
1、 课件出示问题。
(1) 加法的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67+87+13 46+(59+54)
2、 揭题。
在加法运算中,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存在
这样的规 律?乘法去处中又会有什么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5分钟)
1、探索乘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题3情境图。
认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列式得出: 或
(3)、建立等式。你能否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
(4)、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
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5)、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 b×a。
2、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题4.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算法一: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 算法二:先算出全校有多少班。

(2)、观察这两道算式的数据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1、每组两道算式中的三个乘法相同 。2、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积不变。
(3)、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算,比一比,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是否存在这样的规律?
1、18×5×2 18×(5×2)
2、13×25×4 13×(25×4)
3、24×125×8 24×(125×8)
结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就
是 。如果用字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
成: 。
三、当堂检测:(5分钟)
1、

2、
3、

4、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23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乘法分配律
新授课 主备人 谷海松 审核人 付学民
3、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乘法分配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4、 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 学 过 程
一、 复习旧知,揭示新课(10分钟)
一、 谈话引入
1、 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的字母怎么表示?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2、揭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今天我们要继
续来探索 乘法的运算律。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5分钟)
1、探索乘法分配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题5情境图。
认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1、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 老师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

3、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4、 观察比较,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它们计 算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
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5、 探索规律。1、提出假设:是否任意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都会等于这两个
数分别 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
2、验证:计算下面各算式的结果。对比一下。
(3+4)×5 3×5+4×5


3×17+3×5 3×(17+5)
20×(5+13) 20×5+20×13
3、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 相
加,结果不变,这就是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三
个数,则这个规律可以写成: 。
三、当堂检测:(5分钟)、

3、、

4、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24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新授课 主备人 谷海松 审核人 付学民
5、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
简便计算。
6、 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价值,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导 学 过 程
一、 复习旧知,揭示新课(10分钟)
一、 谈话引入
1、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去处符号。
27×6+27×4=27
○(□+□)

25×(2+4)=
□○□○□○□
2、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请大家 仔细观察两个等式,每个等式中是
左边的算式计算简便还是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
3、 揭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运用乘法
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5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例题6情境图。
提问: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收集已知条件: 所求问
题: 。
2、解决问题:请大家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算法一、用竖式计算。 算法二:先算100乘32,再算2乘32,最后把得法相加。


回顾计算的过程,我们计算的步骤是什么?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3

小组讨论:什么样的算式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


小结:两个数相乘,其中的一个乘数接近 时。我们可以将这个
乘数写成 的形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当两个相加(减)的乘法算式中有相同的乘数时,我们可以运用 来
计算。
三、当堂检测:(5分钟)、





3、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25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解决问题
新授课 主备人 谷海松 审核人 付学民
1解决相遇求路程的行程问题以及类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
会 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 是解决
问题的一和中常用策略,会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
2、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
维和抽象思维。
导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
1、 读一读题目
2、 演示一下小明和小芳怎样从家出发在学校相遇?从题目中知道了什
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 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用什么策略进行整理?
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8分钟)
自学课本68页例题,按下面的步骤画出线段图:
1、画线段图的策略
1)先确定 两点表示小明家和小芳家,再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中间画学校,
学校离小芳家稍近些。
2) 把小明家到学校的线段以及小芳家到学校的线段分别平均分成4段,每
一段表示1分钟行走的路程,4段 表示行走4分钟。
3)用括弧线和问号表示所求的问题。
画图:



2、列表的策略
将两人行走的速度列入一有中,再想想两人各行走了多长时间,于是列成
下表:
小明从家到学校
小芳从家到学校





3、 根据整理的信息,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应该先算什么。想好后在
小组内交流一下。
4、 独立解答:
方法一: 方法二:




5、思考: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把这两种解法 的综合算式写成
等式,看一看符合什么规律?
三、当堂检测:(15分钟)
1、张 小华和赵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张小华向东走,速度是60米/分,
赵丽向西走,速度是55米/分, 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多少米?
(先画图整理,再解答)




.

出发地
2、



四、课堂小结(2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26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运算律整理与练习
新授课 主备人 谷海松 审核人 付学民
7、 在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
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8、 能合理、灵活、正确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导 学 过 程
一、 回顾本单元知识点(10分钟)
1、 写出各运算律用字母表示的算式。
加法:
乘法:
2、 填一填。
下面的计算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6+35=35+86 ( )
72+57+43=72+(57+43) ( )
125×67×8=125×8×67 ( )
25×67+67×25=67×(25+75) ( )
二、巩固练习,合作交流(20分钟)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87+201 44×25 102×45 87+46+13+54 27×37+37+23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98×32 138—37—63 129-(29+57) 43+43×99


48×101-48 57×69+69×43 630÷2÷35


3、小张和小红同时从家出发去天文展览馆, 小张的速度是65米分,小红的速度是
70米分。15分钟后两人同时到达。那么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是 多少米?





4、红帆小学四、五年级各有3个班 ,四年级每班45人,五年级每班48人,四、五
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五年级比四年级少多少人?




三、能力提升,拓展延伸。(5分钟)
1、995+996+997+998+999



2、125×(17×8)×4



3、25×32×125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27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三角形的认识

新授课 主备人 简珂 审核人 付学民
1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
形的概念。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
法.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新课(5分钟)

1、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图形? ( )
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三角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0分钟)
阅读课本75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3条( )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 )。
2、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 );
这3条线段要( )地围起来。
三、合作交流:(5分钟)

1、 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说一说你量的是哪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2、 量的线段与人字梁的底边互相( )。
3、 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 )厘米。
四、巩固新知(5分钟)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 ),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
( )。
五、当堂检测(12分钟)

3、
4 判断。
(1)直角三角形有三条高。 ( )
(2)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向对边引三条垂线。( )
5、填空。

(1)木工师傅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板条,这是应用了
( )。
(2)任何三角形都有( )条高。
五、课堂小结(3 分钟)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28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新授课 主备人 简珂 审核人 付学民
1、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br>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
2、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 力,以及初步的空间
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导 学 过 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说说三角形是有( )条边,
( )个角,( )个顶点,( )条高。
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5分钟)
从8cm、5cm、4cm和2cm小棒中任意选三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围一围,填一填。
任选三根小棒的长度








能否围成三角形

三、、小组合作 交流探究

1、( )厘米、( )厘米和( )厘米的三根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
角形? 说一说为什么?

2、从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两根,将它们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
较,结果怎样?
·4+5>8,4+8( )5,5+8( )4,任意两边的和都( )第三条边。

·4+2>5,4+5( )2,5+2( )4,任意两边的和都( )第三条边。

·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一定( )第三根小棒。

3、: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先画一个三角形,再量一
量、算一算。





小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 )第三边。


四、当堂检测:

3、 判断:
2cm 4cm 6cm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5cm 5cm 3cm 的小棒不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够围成三角形。( )
如果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那么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一定大于
第三根小棒的长度。 ( )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厘米和9厘米,那么第三条边
的长 度最大是多少厘米?最小是多少厘米?


五、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29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三角形内角和
新授课 主备人 简珂 审核人 付学民
1、通
过教学探究活动,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已
知三 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时,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以及初步的空间
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写出三角尺的3个内角及和的度数。
( )+( )=( )
( )+( )=( )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5分钟)
1、量一量。

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是( )、( )、( )
它们的和是( )。
2、拼一拼。

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一拼,拼成了( )角,是( )度。
3、画一画。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先剪一下,再拼一拼。
三、 小组合作 交流探究


根据以上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
四、 当堂检测:
1、



2、一块三角尺的内 角和是180度。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
个三角形,拼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3、



五、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30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三角形的分类
新授课 主备人 简珂 审核人 付学民
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辨别锐角三
角形 、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了解各种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
力。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1、锐角( )90°。直角( )90°
钝角( )90°,( )180°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5分钟)



观察上表,这些三角形可以分成几类?怎样分?在小组里交流。
三、小组合作 交流探究
1、三个角都是( )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四、当堂检测: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明理由。
(1)3个角都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 )
(2)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直角。…………………………( )
(3)最大的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五、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31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新授课 主备人 简珂 审核人 付学民
.通过 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特点。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
握三角形的种类和特征,能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导 学 过 程
一、 复习旧知,揭示新课(5分钟)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
(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2、说一说他们各自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0分钟
预习课本83页例题6、7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按边分,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
2、被分的三角形各自都有什么特征?
三、合作交流:(5分钟)
1、例6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的长度是( )的。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作( ),剩余的一条边是( )。两腰的夹角是
( ),腰与底的夹角是( )。

等腰三角形的( )相等。等腰三角形是( )图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在它的( )上。

2、例7中的三角形3条边的长度都相等吗?

3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 )。等边三角形是( )图形。

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 )度。

四、当堂检测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是( )。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5°,它的顶角是( )。
5、一根18厘米长的线可以围成边长是( )厘米的等边三角形。
6、李大伯家有一块 等腰三角形的菜园,其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10米和20米。要在
菜园的边上围篱笆,篱笆的长是多少米 ?



五、课堂小结(3 分钟)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32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认识平行四边形
新授课 主备人 简珂 审核人 付学民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和特征,了解它们的特性。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导 学 过 程
一、 复习旧知,揭示新课(10分钟)
(1) 你能从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2)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平行四边形?
( )
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5分钟)
预习课本88页例题8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同桌两个说说
3、平行四边形各部分名称是什么?画一画,并指出来同桌两个说说看。
三、合作交流。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 )。
· 平行四边形有( )条边,( )个角。
· 两组对边分别( )。两组对边分别( )。
2、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 ),
这条边是平行四边形的( )。
3、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有( )条高。


四、当堂检测:(5分钟)



3、

五、课堂小结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33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认识梯形
新授课 主备人 简珂 审核人 付学民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形 的高及
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能测量和画出梯形的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 图形的学习经验,能在方格纸上画梯
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

导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2、你还知道四边形中有哪些图形吗?
这节课我们学习四边形中的另一种图形——梯形。
4、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预习课本88页例题8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2、梯形有什么特征?同桌两个说说
3、梯形各部分名称是什么?画一画,并指出来同桌两个说说看。
三、小组合作 交流探究
1、梯形是( )边形,有( )条边,( )个角。
2、只有( )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 )和( ),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
的( )。从梯形一条底边上任意取一点,画出这一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线段
叫作梯形的( ).

3、标出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并画出高。

( )


( ) ( )



( )
4、两腰相等的梯形是( )梯形。

四 、 当堂检测:


1、下列哪些是梯形?请把序号填在括号里面。


( )
2、找出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异同。




相同点:都有( )条边、有( )个角、有( )条高。
不相同点:
平行四边形( )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 )对边平行。
3、在下面的梯形中画一条高,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





五、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34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整理与练习
新授课 主备人 简珂 审核人 付学民
1、通
过教学探究活动,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 已
知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时,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和 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
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导 学 过 程
一、 回顾本单元知识点(10分钟)
1、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 )个顶点。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 )三条边间的关系是( )
3、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 )、( )、( )
按边分类为( )、( )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
5、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二、 巩固练习,合作交流(20分钟)
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分别画出每个图形底边上的高。




选择。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小于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 等边 B 直角 C 钝角
2.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的2倍,这个三
角形是( )三角形。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3.下列每组中哪三根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 )
A 3cm 、4cm 、5cm B 6cm 、2cm 、9cm C 5cm 、7cm 、1cm
4.下面哪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


A 平行四边形 B 等腰梯形 C 长方形
5.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 )
A 内角和变大了 B 周长不变 C高不变
三、能力提升,拓展延伸
(1)在三角形中,∠1=42°,∠2=38°,求∠3的读数。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56°,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3)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70°,它的另外两个角是多少度?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4倍,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分
别是多少度?5分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38厘米,其中一条边是9厘米,另外三条边长
分别是多少厘米?

4.一个直角梯形,上底2厘米,一腰长10厘米,如果把它的上底增加6厘
米,就 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梯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把一根24厘米的铁丝剪 成三段(每段都是整厘米数),再把这三段铁丝
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长多少厘米?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是15厘米,另一条边长是2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四、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35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用数对确定位置
新授课 主备人 万丽霞 审核人 付学民
1.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理解列和行的含义,知 道确定行列的规
则。用数对表示具体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
导 学 过 程
一、情境引入(5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题1情境图。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有哪些信
息?
2、揭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
1、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1)认识场景图中的竖排和横排
在教室里,竖着有几排?横着看,有几排?
(2)认识圆圈图
把他们坐的位置都用圆圈表示出来。把小军坐的位置用红色圆圈来表示。
(3)认识列、行
通常把( )叫作列,( )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 )
向( )数,确定第几行要从( )向( )数。
2、数对的含义和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1)小军在第( )列,( )行
(2)小军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
注意:数对有两个数,在表述的时候应该先表示列数,再表示行数,前后
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3)在圆圈图中,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


三、当堂检测(13分钟)
1、在练习纸上写一个数对,让你的同桌在圆圈图 上找出相应的位置,并互
相说说这个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
2、

3、



四、课堂小结(2分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36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确定位置2
新授课 主备人 万丽霞 审核人 付学民
1.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
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
2.逐步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3,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导 学 过 程
一、情境引入(5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l,春游导入
2,出示公园平面图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5分钟)
1、比较一下,这个公园平面图与我们上节课认识的瓷硅图,盆花图一样吗,
有什么区别?
2、要想确定每个景点的位置,你们觉得要先怎么做?
3、请大家试着在图上标出具体的列和行
4、你能用数对表示儿童乐园的位置吗?先写一写,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课堂检测(15分钟)


四、课堂小结(
5
分钟)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有哪些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37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数的世界
新授课 主备人 万丽霞 审核人 付学民
1、系统整理本学期所学有关数与计算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策
略。
2、进一步掌握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能应用解决问
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导 学 过 程
学习
目标
一、口算(5分钟)
35×4 80×70 120×20 80×80
540×90 600×40 630×70 510×70
二、小组交流--- 知识整理。(15分钟)
1、多位数
1)读多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2)写多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3)如何进行多位数的改写?怎样求出一个数省略“万”或“亿”位后的尾
数的近似数?
4)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
自己回顾整理和多位数相关的知识,完成练习。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简便计算?
3)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完成教材第107页第6题
3、用计算器计算
4、复习运算律

运算律 举例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15+18=18+15
加法结合律 (28+13)+17=28+(13+17)
乘法交换律 15×4=4×15
乘法结合律 (13×25)×4=13×(25×4)
乘法分配律 (10+125)×8=10×8+125×8
三、课堂检测(15分钟)
1、在数位顺序表中,和万位相邻的是( )和( )。
2、从个位起向左数第八位是( ),最高位是十亿位的数是( )位数。
3、最大的五位数与最小的六位数的和是( ),差是( )。


4、和1000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 )和( )。
5、下面的□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8□2900≈82万( ) 99□530≈100万( )

6、用4个0和3个8按下面要求写数。(各写一个)
(1)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 );
(2)只读出一个0( );
(3)读出两个0( )。
7、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是10万,这个数最大是( ),最
小是( )。
8、十万位的计数单位是( ),和它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9、(1) 99995000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2)2994995000 9735374999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10、能简算的要简算。
25×7×4 125×32 540÷18 125+86+75




11、完成 课本1----10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有哪些收获?











xxxxxxxxxxxxx小学部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四数下38 时间: 月 日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图形王国
新授课 主备人 万丽霞 审核人 付学民
1.进一步加深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
2.进一步熟练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3.了解图形运动的方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
导 学 过 程
一、情境引入(5分钟)
同学们,“数”与“形” 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有
一块神秘的地方——图形王国。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次走进本 学期的图形世
界。
二、知识整理。(15分钟)
1、复习三角形
1)独立整理知识内容
2)汇报:
①三角形的特征:具有()条边,()个角,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
图形。
②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按边分类:(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③三角形三边关系:( )
④三角形的内角和:( )
⑤三角形的高:从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 )和( )之间的线段
就是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都有( )条高。
2、复习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组成
2)平行四边形的高有( )条。从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 ),
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 )。
3、复习梯形
1)梯形的特征


2)梯形的高
梯形的高有( )条。平行的两条边分别是梯形的( ),叫作( )
和( )。从梯形一条底边上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梯形的( )。
梯形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作它的( )。
3)梯形的分类
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三、课堂检测(15分钟)


2
四、课堂小结
1、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有哪些收获?

我学会了做饭-政治学习心得


中秋节的来历简介-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务处


陕西省学业水平测试-运动会通讯稿范文


长沙音乐节-品管职责


万杰医学院-托福考试费用


快乐名言-虚拟语气练习


红色经典书籍-邯郸学院教务系统


广水教育信息网-初一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