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萌到你眼炸
597次浏览
2020年10月04日 00: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属鼠的和什么属相最配-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2020年10月4日发(作者:纪树立)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一个练习和一篇习作。课 文内容以介绍中国自然风光为主,抒发了作者们
对大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一课《长城和运河》是 一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讴歌了万里
长城和京杭运河的雄伟和壮丽。第二课《美丽的南沙群岛》是 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介绍了南沙群岛
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南沙群岛的赞美 与热爱之情。第三课《庐山的云雾》
以优美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 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
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习作1要求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 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
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本单元的练习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 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
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综合地学习字词句。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 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不朽”“奇迹”等词语
的意思。
2. 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来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了解第二自然段中蓝色宝库具体指的是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
4. 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长城和运河》 2课时 《美丽的南沙群岛》 2课时
《庐山的云雾》 2课时 习作1 2课时
练习1 3课时
五、学情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 云雾》这组课文都是描绘
祖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种类型的课文学生比较爱 学、乐学,运用多媒
体课件,再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运河的雄伟和 壮丽,南沙群岛
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趣,激发
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序 号: 上课时间: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策略选择
谈话法、指导式、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倾听,关注新习惯:
自主预习复习。



学生齐读课题:自主预习复
习。
学生合作讨论,得出预习作
用: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回答。





学生齐读预习的两点要求。
设计说明
本环节利用谈话导入,揭
示了课题, 介绍了自主预
习和复习对于成功的重
要性,激发学生自主预习
复习良好习惯的养成欲< br>望。
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重
要性,以期尽快培养学生
良好的预习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同学们,过去两年
半的学习中,我们养成许多
良好学习习 惯。好习惯养成
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今
天老师就来教大家一个好
习惯。
2.板题:自主预习复习。
二、看懂图意,1.讨论:我们为什么要预习
力求透彻: 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
2.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第
1页插图)。请学生观察。提
问: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
她在干什么?
3.请学生探讨:对于我们来
说,预习有什 么具体要求
呢?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
求:自读课文,读正确、读
通顺;自学生字新词 。
三、活学乐练,1.请学生观察:请学生看
讲求实效: 第2页和第3页上的插图。
合作思考:图上的同学在干
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
2.请学生借用第1课尝试
预习 。
多媒体出示预习的步骤:
第一步:读通课文,画出生
字新词。
学生讨论。动嘴读课文,动手
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
容,动口问疑难问题。

学生齐读预习三步骤。
结合课文《长城和运河》按教
师所要求的预习步骤切实感
受如何预习。
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预
习方法。


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
会怎样处理?
第二步: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了解大意。
第三步:再读课文,画出不
懂词句,打上“?”。
四、练习巩固: 1.教师提出课外自觉预习
的要求。
请学生看第三页最后一幅
图,问:谁在什么地方?干
什么?
2.提出愿景: 自觉预习是
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
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
使我们开动脑筋,思 考问
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
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
地坚持下去。
3.多媒体出示: 播下一个
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
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
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
姆士)
五、作业设计: 1.练习预习《美丽的南沙群
岛》一课。
2.复习上学期所学古诗,选
择其中一首抄写在作业本
上。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自主预习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认真完成作业是一种好习惯,要持之以恒。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认真完成作业是一种好习惯,要持之以恒。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优秀作业
教学策略选择
谈话法、指导式、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一位同
学在课外通过查工具书、查资
料和问父母的方法预习。








学生齐读感悟,领会自主预习
复习这一良好习惯养成的重
要性。
教师强调自 主预习和复
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
励、激励学生科学、高效、
自主地预习和复习。






通过名人名言的读与悟,
感受良好习惯养成的重
要性。
学生预习《美丽的南沙群岛》。 切实巩固预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此环节的设计,充分
激发学生对认着完
成作业这一习惯的
兴趣。
一、评比引课: 1.教师引导评出抄写质量学生积极参与评选活动。
最高的同学。 学生认真倾听。
2. 板题:认真完成作业。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受: 1.教师出示《小学生行为规学生讨论“认真”指的是什么? 使学生感受认真完
范》要求中的:“认真完成保质保量、不拖拉…… 成作业的必要性和
作业”一条。请学生齐读。 学生合作讨论。 重要性。
2.请学生讨论:学生为什么
要完成作业?
三、观察插图: 1.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第
4、5页的人物插图。
2.请学生回答:你看到了谁
在干什么
3. 教师指导学生看第四页
下图。
学生观察后,教师请学生说
说:以下作业认真吗?从哪
些地方看出来的?
4.教师指导说明写词、抄
诗、抄句子和习作的格式的
不同。
四、巩固提升: 1.出示课件,请学生说说
图上的同学都完成是哪些
作业?你做过哪几类作业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
环境。
五、作业布置: 1 .教师发纸,当场进行写
字比赛。
2.教师行间巡视。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认真完成作业:课内 课外
书面 口头
教学反思:








学生观察后回答。
同学们完成作业的坐姿端正;学
习用品摆放得真整齐; 作业漂
亮、整洁;执笔姿势很正确;朗
读课文很投入;借助课文录音朗
读课文的方法真 好;同学在合作
剪贴报纸来积累学习材料很不
错……
学生观察第四页下图。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对照感受。
学生说说感想。
学生观察插图后回答。



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感知认真完
成作业方式和方法
的丰赡性。




使学生明白认真完
成各种作业的格式,
感受优秀作业给观
者所带来 的身心愉
悦性。
使学生明确学习语
文有很多途径,不光
读书、写字、还可以
剪贴报纸,收集资
料。
学生书写作品。 表扬和鼓励认真的
学生配合教师评选出优胜作品。 学生,提携后进。


序 号: 上课时间:
课题:1.长城和运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教学准备:
长城和运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选择: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看图片、听授。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踊跃发言。
设计说明
通过教师讲解介绍
这首诗歌的背景材
料。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
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
带 。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
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
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请学生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
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1) 出示词语,小组内正音。
(2) 指名逐个读词语,全班正
音。
(3)小组内交流预习不理解的
词句。
(4)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其意思,交流课文中难理解词语
的意思。
教师指导理解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
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
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
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 漫长延
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
的诗歌。
学生自主读文,体验语
文学习的快乐。



学生倾听理解词意。












通过指导学生诵读
课文,理清课文脉< br>络。图文结合,使
学初步整体感知课
文。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
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
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 文中指美丽的杭州。
2.请学生读通课文。
教师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重点
指导长句子的断句情况。
三、总体把握: 教师请学生互动探究:读完课文
以后,长城和运河给你留下什么
样的印象?






学生读通课文。






使学生能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使学生整体感知长
城和运河的初步体
验。
学生理解本课生字
的结构。
学生合作交流感受。
四、指导书写: 1.请学生自主学习生字:驾、折、学生先观察,再认真描
蜓、谱、朽。 红、临写。
2.教 师: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
什么?你还想了解长城和运河的
什么,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五、布置作业: 1.请学生完成《习字册》生字:
驾、折、蜓、谱、朽。
2.请学生完成《补充习题》。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切实巩固所学知
识。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驾 折 蜓 谱 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巩固上节课的词语,
为走进文本做铺垫。
一、复习生字: 1.请学生听写新词:驾驶 谱学生听写词语。
写 创造 曲折蜿 不朽的诗篇
民族 绸带 飘落 人间奇迹
奇异的景象
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
两大人间奇迹?
3.教师:长城很长,又被称为“万
里长城”,运河从北京直通杭州,
被称为“京杭大运河”。这节课,


就 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仔细
欣赏吧!
长城与运河的景象
二、自主学习:
请 学生思考:
究竟“奇异”在哪儿呢?用“---”
划出文中描写长城奇异景象的
句子, 用“ ”划出文中描写
运河奇异景象的句子,并概括说
说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三、交流展示: 1.引导欣赏长城“奇景”:
出示: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头脑风暴:对照插图反复读
一读这个句子,你觉得长城奇特
在哪?与众不同在哪?
连绵起伏—建在崇山峻岭之
间,高高低低;曲折蜿 蜒—弯
弯曲曲地延伸。
师:难怪我们称长城为“万
里”长城啊!
教师:课文中还有写到长城
的长,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多媒体出示:东起山海关,西到
嘉峪关。
概括感受:你能用你自己的
词语来说说这奇异的景象吗?—
—雄伟、壮丽。
这里的“不朽”是什么意思?
思考:长城建在哪儿?用什
么建的?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了?今天我们看上去依然怎样?
以当时的人力、物力,这一切我
们能想象得到吗?人们所想不 到
的不平凡的事情就是——奇迹,
读词。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 的祖先。
朗读指导:
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
绍了我们祖先创造 的人间奇迹
——长城,我们读这一部分,要
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
壮丽,读出 自豪之情。
2.引导欣赏运河“奇景”。
出示: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引导概括运河的特点:
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使学生了解自学要
求。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大组齐读。







学生理解词语“不朽”
的意思。


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一部
分。








学生倾听理解。













让学生在朗读中理
解诗歌内容,培养学
生热爱生活,热爱祖
国的思想感情。









以读促悟,以读促
情。











使学生与教师通感
长城与运河的壮美。









绸带——轻柔,秀美;银光
闪闪——水清;
伸向天边——长。补充:运
河全长1747千米。
指导对比体会作者对运河学生进行对比体验。
和长城评价的不同。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
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
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人间奇迹:京杭大运河是世学生倾听体会。
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完
全 靠人工挖掘, 同样结合古代
那样贫乏的人力、物力条件下,
做出这样的工程也是令人难以
想象的—— 奇迹。
三、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生字:篇、创、族、学生描红、临摹。
绸。
2.教师指导书写,强调先观察
再认真书写。
四、布置作业: 1.请学生完成《习字册》。
2.请学生完成《伴你学》。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切实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感。
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1. 长城和运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教学反思:














序 号: 上课时间:
课题:2.美丽的南沙群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
教学策略选择: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一、激趣导入:
1.请学生欣赏课件或插图
2.教师播放配乐解说: 宽广无限
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
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
悠悠通地 脉”的迷人景象。这就
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
沙群岛。
3.教师指导读题:2.美丽的南沙
群岛。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
出生字,读准字音。
2.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教师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三、把握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思
考:你对南沙群岛的总体印象是
什么?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请学生交流所画句子,齐读句
子。
3.教师小结: 同学们读书很认
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
且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书写:
1.教师指导学习生字的音形意。
出示生字新词及其所在的主
要句子。请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
浩瀚 海域 岛屿 辽阔 繁衍
心旷神怡 星罗棋布 海龟
查字典,说说加横线字词的意
学生活动
学生看图片、听授,齐读
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自主读文,体验快
乐。
设计说明
通过教师讲解介绍
这首诗歌的背景材
料。

学生倾听感受南沙
群岛的美丽。



指导学生诵读课
文,理清脉络。
学生交流感受。 使学生初步感知全
文内容。
学生先观察,再认真描
红、临写。
学生感知本课生字
的结构,体会汉字
的魅力。


思。
星罗棋布 心旷神怡 繁衍
碧波浩淼
2.教师指导书写:辽、阔、屿、
罗、库,重点指导“阔”和“屿”
两个字。
四、布置作业: 1.请学生完成《习字册》生字: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辽、阔、屿、罗、库。
2.请学生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辽 阔 屿 罗 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学生爱岛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学生爱岛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学生爱岛之情。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听写词语。
使学生巩固所学知
识。
设计说明
切实巩固,进行复
习,为精读课文做铺
垫。
一、复习导入: 1.教师:上节课我们读了《美丽
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你们知
道些什么?
2.教 师报诵词语,请学生听写:
辽阔、岛屿、星罗棋布、宝库、
资源、不仅、合璧、海龟。
3.教师: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
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蓝
色宝库般迷人的海岛。
二、精读感悟:
1.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
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
的?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晶莹的珍珠”指什么? “一
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岛
屿多)
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 齐读
第二句,边读边想象。结合理解
“星罗棋布”。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教师小结。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
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
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逐段进行交流。











通过精读感悟,使学
生切实理解课文内
容。










意听。
评议朗读,结合朗读理解“浩
瀚”、“生息繁衍”等词语的意思。
激疑过渡:齐读第1自然段。
小结激疑:南沙群岛历史悠
久,我们每个人都为它自豪, 课
题是“美丽的南沙群岛”,那它
美在何处?
2.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
后,我发给你们每人一把金钥
匙,开动脑筋去打开这座蓝色宝
库。
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 思
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
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
内容,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
“用之不竭”的意思。
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
宝库? 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
宝库?
师生合作朗读,体会总分的
写法。
教师小结: 南沙及其海域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产资源,
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请学生细细品味,感情朗
读第2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3.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教师:课文讴歌了南沙群岛
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
边散步写生吗?
请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
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那金色的沙滩, 黝黑的礁
石, 雪白的浪花, 翠绿的海
水……任意的组合都是一幅美
丽迷人的热带风光图.这些句子
你们读懂了吗? 试着画下来。
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
创作绘画。
指导评点学生作品,讨论为
什么这样画?用书上的词语和句
子说说。
请学生结合创作绘画和课文
理解“清澈明亮”、“蓝玉”、“五
彩缤纷”、 “心旷神怡”、“碧波
浩淼”和“充满魅力”等词语的
意思。

学生合作理解词语。









学生自学、思考。















生齐:想!
学生作画。








学生评析,用书上的词
语和句子说说画意。







培养学生融词入文
的良好学习习惯。







切实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














使学生深刻感知南
沙的美丽与富饶。








锻炼学生的观察和
表达能力。





指名朗读学生喜欢的词句。
教师指导朗读本段的两个比
喻句。
用“……像……”的句式把
这两句练习说一 说。请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练习背
诵。
三、情景仿段: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
或段落朗读体会。
2.老师或学生扮演记者对游客< br>(学生)进行采访或让学生以导
游的身份为南沙群岛作介绍。
3.指导学生进行仿段练习:
课文的第2,3自然段都是围
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南
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
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
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
写几句话。
四、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生字:资、仅、合、
龟。
2.教师指导书写,强调先观察
再认真书写。
3.教师请学生描红、仿影、临
写。





学生朗读、背诵。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大组表演。





学生进行仿段练习。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使学生能够感情诵
读第3自然段。
让学生在朗读中理
解。






提升学生以围绕中
心句写话的能力。
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描红、临摹。
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五、布置作业: 1.请学生完成《习字册》生字: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资、仅、合、龟。
2.请学生完成《伴你学》。
板书设计:
巨大的宝库 美丽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旅游胜地
迷人的世界 富饶
教学反思:












水到渠成地巩固所
学知识。


序 号: 上课时间:
课题:3、庐山的云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前5个生字:庐、瀑、幻、似、姿,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初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初步认识课文第2、3自然段的总分段式。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后的部分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优美,初步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幻灯片
教学策略选择: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你们听说 过庐山吗?它是我
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
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
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
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
它赞美什么?其实,庐 山最有特色的
是它的云雾,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
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课。
2.板书:3.庐山的云雾(请学生读
题)。
二、初读课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
风景、激情。
(看插图)你们看,这就是庐山!
(播放课文录音)边看插图边听。
2.教师在学生听后提问:庐山给你
留下什么印象?
三、把握课文: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
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
然段写的是什么?
2.请学生自读课文,同位互相讨论
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出
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教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
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
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学生观看图片、倾听。 通过教师讲解介绍
这首诗歌的背景材
料。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自主读文,体验快
乐。

学生自由发言。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
学生交流感受。



学生自读课文,同位互
相讨论。

学生概括回答每个自然
段的大意。
感知全文内容。


美,第 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
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
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 br>返。)
三、再读课文: 教师: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
哪些特点?(这篇课文主要 写了庐山
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
态,二是瞬息万变)
瀑、幻、似、
四、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生字:庐、
姿。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幻、瀑。
2.指导重点理解的词语:秀丽、尤
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请学生完成《习字册》生字: 庐、
五、布置作业:
1.
瀑、幻、似、姿。
2.请学生完成《补充习题》。
学生思索、回答。 提升学生概括和表
达能力。
学生观察,再认真描红、学生理解本课生字
临写。 的结构。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使学生切实巩固学
生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庐 瀑 幻 似 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认识总分构段方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
生热爱祖国山河的 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切实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策略选择:
谈话法、指导式、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听写词语。
学生按要求自学习;逐段
进行交流。



设计说明。
复习做铺垫。
学生精读感悟,理
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精读感悟:
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
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
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 ?(用


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
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
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
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
思)指导有感情 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
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 br>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
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
前漂浮的是云雾, 迎面拂过的是云
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
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
云 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
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
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 种情
境。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
段并引导背诵。
4.教师小 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
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
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 br>秘色彩。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 请学生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
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
的。(板书:千姿百态) 3.请学生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
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
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 姿百态?(读书
回答)
4.请学生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
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 的千姿百
态的。(打比方)
5.请学生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
分:那些笼罩在山头 的云雾~那些
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
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
分述的 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
描写“千姿百态”的)
6.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
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请学生联系语境说说“ 笼罩”、“缠
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
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 围绕中心句,具体
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
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



学生换词理解:尤其。















学生倾听体会。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比喻句之妙用。








使学生感受汉 语
词汇的丰赡性,激
发学生热爱祖国
语言文字的思想
感情。












通过对学生进行
读与背的训练,使
学生增添对庐山
景色
的喜爱与向往之
情,感受祖国处处
有“明珠”。













使学生深入体会
比喻的妙用。


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 请学生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
—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
——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 诵课
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请学生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检查自学情况。
(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
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
的)
请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
用“流连往返”造句。
三、总结全文:
1.请学生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
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3.教师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四、指导书写: 教师出示生字:笼、罩、系、泻、返,学生描红临摹。
指导书写,强调先观察再认真书写。
学生认真倾听体会。



学生讨论学法。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
段。练习用“流连往返”
造句。
学生配乐朗读。 通过诵读,促进学
学生认真倾听。 生深入感悟文本。

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利有助于学生识
记字形。
使学生巩固所学
知识。
五、布置作业: 1.请学生完成《习字册》生字: 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罩、系、泻、返。
2.请学生完成《伴你学》。
板书设计:
山头 绒帽
千姿百态
半山 玉带
3.庐山的云雾
刚刚……转眼间……
瞬息万变
明明是……又变成……
教学反思:















序号: 上课时间:
课题:练习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教学策略选择:
谈话法、指导式、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诵读背诵。



学生借助地图了解我
国有34个省、市、自
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学生倾听理解。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熟记并背诵简称
歌。
学生理解句子中有关
地方词语。







学生说说带有简称的
词句。
设计说明
使学生了解我国版
图和行政区划。






使学生巩固对简称
与省、市、自治区
名称之间对应关系
的了解。
一、记简称歌: 1.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
教师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
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
的雄鸡。
2.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
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
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
自治区是少数民 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
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请学生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指导学生找朋友游戏。
二、理解句子:
1.多媒体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
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
了?
2.请学生交流。
3.指导学生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
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 地方戏的名
称。教师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
言表述更简洁。
4.指导学生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
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 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各省、直辖市、自
治区、特别行政区< br>的简称。
使学生知道简称所
代表的含义。


等。
板书设计:
练习1
处处留心
辽吉黑蒙 冀晋陕宁
鲁皖苏浙 渝沪津京
豫鄂湘赣 台闽滇琼
川黔粤桂 甘新藏青
港澳回归 举国欢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2.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难点:
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教学策略选择:
谈话法、指导式、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描红、仿写。

学生合作讨论。


学生观察、体会。



学生认真、仔细、规范
地描红、仿写。
学生合作理解8条成语
的意思,并熟读、背诵。



设计说明
使学生感知半包围
结构汉字的间架结
构。






使学生掌握半包围
结构汉字的写法。
使 学生结合第一单
元的课文内容,诵
读积累表述世间万
物十分复杂,处于
不断变 化之中的8
一、写钢笔字: 1.出示:返、越、处。看看写的字。
(“返、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指导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
画的不同走势。
指导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
势。
“返”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
捺比“返”陡;“处”字一捺更陡。
4.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
仿写。教师行间巡视。
5.请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请学生熟记8个成语。
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
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
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


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
尘世而成仙。
(2)教师指导记忆。
2.请学生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
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 br>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
(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
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
趣) < br>(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
夏日农家昼耕夜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
不会帮助织布 ,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
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
积累诵读。



学生进行对8条成语的
强化记忆。






学生诵读古诗,感受南
宋诗人范成大的《夏日
田园杂兴》韵律。
条成语。





通过对古诗的朗读
和背诵,遥感、通感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
田园情怀。
板书设计:
练习1
读读背背
气象万千 风云变幻
奇峰异岭 若隐若现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白云苍狗 瞬息万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2.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教学难点:
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策略选择:
谈话法、指导式、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一、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
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
有什么习俗吗?今天 咱们一起来聊
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请学生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春节习俗和见
闻。

学生齐读题目。

设计说明
使学生了解当地和
外地的春节习俗,
培养口头表达能
力。


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
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
忆。
4.请学生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
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请学生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
班交流。
6.教师指名说。
二、写毛笔字:
1.多媒体出示笔画:横撇、撇点。
教师讲解写用毛笔书写笔画横撇、

撇点的要领。

2.多媒体出示毛笔字:夕、女。
教师讲解写用毛笔写夕、女的要领。
请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学生交流本地春节的习
俗。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倾听体会。

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倾听体会。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望。
使学生初步掌握用
毛笔书写笔画横
撇、撇点的要领。
板书设计:
练习1
口语交际
说话有序而且清楚
表情动作具体生动
说出自己当时感受
教学反思:
























金吉列-金正昆讲礼仪观后感


安全月活动方案-湖南高考成绩查询


对老师的赞美-长沙学院分数线


上海中考作文题目-磐安政府网


李升燕-共青团申请书


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在线-江苏一本线


设计说明范文-锐角三角函数


顺昌一中-妇幼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