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巡山小妖精
750次浏览
2020年10月05日 11: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重庆工商大学教务处-药剂学排名

2020年10月5日发(作者:聂远)




第二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
1、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课题
例1
口算除法
例2
例1
基本笔
算除法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例3
除法估算
除法验算

有关0除法
例6
商三位数)
商中间或末尾有0(2)(一位数除三位数、
例7
商三位三数)
例4
例5
用乘法验算除法
有关0除法
商中间或末尾有0(1)(一位数除三位数、
例2
除)
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除法估算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数都能被整除)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数不能被整
内 容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 一位数乘多
位数,基础上进行教学。(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学习除
数是多位数 除法奠定了扎实知识和思维基础。


2、本套教材整数除法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个年段进行。
年 段
二年级下学期
内 容
除法初步认识,用2~6乘法口诀求商,用7~9
乘法口诀求商。

1




,。



三年级下学期
四年级上学期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问题。
三、编排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本套教材涉及计算内容,不论是加减法, 还是乘除法,一般按照“先口算──再估算──
再笔算”顺序进行编排。这是因为:(1)口算最常用、 最方便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运算方
式(估算、笔算)中一种最基本运算。因此,先学口算就成为十分自然 顺序了。(2)估算
和笔算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过程。因此,把估算和笔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习,是顺理 成章顺
序,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思维规律。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也是按照这 样一个规律进行。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
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 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
数乘一位数”结构是一致,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一种对称美,易于 广大师生从横向上
把握乘除法之间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迁移。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工具。
本单元例题和习题,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 个具体问题之中。例如,
教科书第13页中主题图,是一幅丰收、喜气洋洋苹果运输图。要知道不同型号 车辆每次运
苹果箱数,就必须用除法来计算。又如,第22页例3是整理相片情境,第31页例7是乘车
参观情境,两个情境虽然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点,要解决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样,
除数 是一位数除法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运而生了。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使学生认识除
法计算在生活、生 产中作用。

2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都十 分注重估算意识培养。(1)在口算和笔算编排中,融入估算。
如教科书第16页例2、第22页例3, 通过口算和估算、笔算和估算同步显示,使不同算法、
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过程中,使学生 看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选用不同计算方
法,同时感受到估算在解题中优势和不足。(2)加大练习份量 ,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本单元七个练习中,有五个练习安排了估算。,这些内容从生活不同角度,提 供丰富估算素
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技能和估算习惯,进而形成估算
意识。
4、体现数学是人类一种文化
本单元创设多维度问题情境,除体现数学与生 活密切联系外,还体现数学是人类一种文
化。如,教科书第28页例5,围绕学生感兴趣《西游记》中唐 僧四徒展开情节,以“猪八
戒吃西瓜”故事为素材,教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数都得0”,这样既提 高学习积极性,
又感受数学与文化密切联系。又如,教科书第15页“你知道吗?”,介绍了“除号”产 生。
文字虽然不多,但它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数学符号都是随着生产、生活、数学本身发展需要
而产生,它能帮助学生形成符号化思想,同时认识今天数学是无数先人用数学智慧创造出来。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探求。
除数是一位数 除法,教材既没有注明一般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法则,为是避
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情况下,机 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计算
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算理和算法。
⑴激活学生已有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与除数是一位 数口算除法相关联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
数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 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基础。因此,教学时,应采取
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 已有知识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
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情境中。
⑵引导学生学会 运用“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程序
思考方法探索笔算除法算理和计算规 律。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除法口算经验,结
合一定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地思考 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计
算规律。
⑶引导学生用简洁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3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过程, 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运算程序、运算规律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应创造条件,
给学生一个宽松说话空间。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地 说出自己
思考过程。其次,让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说自己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说范例。让说得较好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
次地说过 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语言表
述自己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情境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教材设计了 学生熟悉、丰富多彩
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远不能满足广大城乡 师生需
要。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需求,将除法学习与人生活环境、健康
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
一切活动之 中,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和探究性。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地位。
“能结合 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关于
估算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 目标,教师教学行为应该有如下变化:(1)充分认识估算在日
常生活和工作中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 生数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将估算、口算、
笔算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 题情境中,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
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作用,感受估算应用价值 。(3)适当补充一些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力度,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4、加强乘除法之间联系,提高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教学时,应 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关系入手,将乘
法运算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 )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 )=60。
又如,教学除法验算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互逆关系,引出用 乘法验算除法检验方法。这样,
通过从矛盾着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计算,又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第一课时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口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1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在理解算理基础上 ,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
数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过程,使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口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口算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84呢?
(2)42个十是多少?90个十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5



48÷4= 84÷4= 80÷2= 90÷3=
3、揭示课题: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口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
13-15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1、根据你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你已有知识解决图中提出问 题吗?试一试: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
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和你小组里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工具帮助你说明
你思路。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
不会问 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3次运完,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
了问题记好,到 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6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问题。
(3)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①想口诀二三得六2×3=6 6÷3=2 60÷3=20
②20×3=60 60÷3=20
③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2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
也没问题。
(4)240÷3=( ),这题如何考虑?
2、小结:除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 诀,还可以用以前学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组成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
确地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
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口算。
40÷2= 120÷4= 320÷8= 180÷9=
25÷5= 3600÷9= 600÷2= 2100÷7=
2、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80÷4= 32÷8= 49÷7=
800÷4= 320÷8= 490÷7=
8000÷4= 3200÷8= 4900÷7=
我发现:
3、小明和小英进行打字比赛。小英3分钟打了270个字,小明 2分钟打了200个字。
谁打字速度快?每分钟快多少个字?
4、思考题:
按要求写算式。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200,你能写出几个?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40,你能写出几个?
课堂小结:谈谈自己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总结不到位,教
师可作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1、填空。
(1)口算320÷4时,可以把320看成( )个十除以( )得( )个十,商就是( )。
还可以想成4×( )=320,所以商是( )。

7



(2)口算2400÷6时,可以把2400看成( )个百除以( )得( )个百,商是( )
2、口算。
350÷7= 4800÷8= 420÷7= 1500÷5=
(二)检测反馈:


作业布置
练习册P8页1-3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口算
60÷3= 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 6÷3=2 60÷3=20
(2)20×3=60 60÷3=2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20






第二课时 除法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P16页例2,P17-18页练习三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学习除法估算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一般方法。
2、过程 与方法:①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思路,形成估算
习惯。②引导学生根据具体 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发展对数学积极情感。

8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7= 540÷9=
2、列出各题算式。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他们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离西湖223千米,行驶4小时到达,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瓶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请学生逐一说出这四道算式意思,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解决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
3、揭示课题:除法估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
16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1、例2中 “大约”是什么意思?
2、你觉得书上两种估算方法有道理吗?
3、想一想: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
16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
不会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9



1、估算。 223÷4≈
2、解决问题。
(1)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瓶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 解决不
了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 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
生存在问题)
(二)师生互探
1、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同学汇报自己解题思路与方法。
例2:
方法1:124≈120 方法2:124=120+4 120÷3=40
120÷3=40 4÷4=1 40+1=41
自学检测1:223÷4≈
方法1:223≈200 方法2:223=200+23 方法3: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20÷4=5 50+5=55
2、讲解:自学检测2中第(3)题只有100元钱,所以 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
小;第(4)题,应将182 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帐篷让灾民渡过困难期。
3、方法总结: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一 般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
千几百)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四、达标训练
1、把260个桃子装在4个筐里,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2、估算。
78÷4≈ 470÷8≈ 178÷6≈
83÷9≈ 360÷5≈ 410÷7≈
3、思考题:
青蛙大约活6年,海龟大约活128年,比目鱼大约活64年。
(1)海龟寿命大约是青蛙多少倍?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0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 地方,教师要适
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估算。
71÷8≈ 181÷2≈ 359÷6≈
440÷9≈ 138÷7≈ 323÷4≈
2、用你喜欢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3、思考题:( )里最大能填几?
40×( )<162 60×( )<245
80×( )<324 70×( )<423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练习册P8页1-3题。
板书设计
除 法 估 算
例2:124÷3≈
方法1:124≈120 方法2:124=120+4 120÷3=40
120÷3=40 4÷4=1 40+1=41
第三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1)

教学内容
教材P19页例1,P21页练习四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方法。②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
计算。

11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计算方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数 学与生活联系,发展对数学积极情感。②经历与他人
交流算法过程,体会学习数学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和除法竖式正确书写。
教学用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3月12日)
(2)植树有什么好处?
(3)出示课本第19页例1情境图。
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选取问题: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列式42÷2
2、揭示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1)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
1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1、你会计算“42÷2”吗?试试吧!
(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2、用竖式怎样算?用最简便竖式写一写。
3、在说计算过程时应从以下几点说:①先算什么 ;②再算什么;③每次所得商该写在什
么位置。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 材
P
1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
不会问题做标注)

12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用竖式计算:
36÷3 68÷2 84÷4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
了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 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
生存在问题)
(二)师生互探
1、教师有针对性地请同学板演展示自己解题思路与方法。
2、结合学生情况边讲解边完成竖式:
(1)我们分小棒,先分4捆,相当于十位上4,4除以2,商是2,写在哪?
(十位上)为什么?
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
(2)从总数中减去2个20,还剩下几?
(剩2)
(3)2除以2商是几?(商1)这个1写在哪?
(个位上)
(4)分完了吗?
(还要把得数加起来)
四、达标训练(1、2题第一横行必做,2题第二横行选做,3题思考题)
1、课本第21页第二题前两个。
2、笔算。
46÷2 63÷3 55÷5
48÷4 26÷2 93÷3
3、三年级二班有学生48人,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要用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摆成4行,每行摆多少张?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 结不完整地方,教师要适
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13



(一)出示检测题(1题第一横行、2题必做,1题第二横行选做,3题思考题)
1、笔算。
66÷6 64÷2 96÷3
28÷2 63÷3 68÷2
2、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84,除数是4,商是多少?
(2)99是9几倍?
(3)3除36等于多少?
3、思考题。
试做:用竖式计算38÷2。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练习册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1)
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42÷2=21(棵)
答:平均每班种21棵树。


第四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 能:①使学生在理解算理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
笔算方法;②进一步培养学生笔 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笔

14



算方法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 数学直观与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与同
伴交流、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步骤和商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数和在一起继续除道理。
教学用具
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7÷3= 40÷2= 240÷8=
2、笔算。
18÷3= 12÷2= 32÷8=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笔算?
(设计意图:勾起学生对旧知回忆,为下面新知学习作铺垫。)
揭示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2)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0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
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1、先估算,再师生共同摆小棒,边摆边讨论多余1捆怎么办?
2、针对竖式,讨论被除数十位上余下“1”是怎么来?表示多少?
接下去怎么写?
3、为什么要把1和2合成12?让学生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小棒图,比较这
里4、2、 1与例14、2、1表示意义相同与否。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20页例2,并完成自
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15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笔算下面各题。
48÷4= 36÷2= 45÷3= 42÷3=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 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
了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 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
生不同解法)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
(分组方法:异质分组,汇报顺序: 3、4号先汇报,1、2号作补充,不同方法说出每
一步思路)
2、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区别。
3、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 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
除得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后比较,既 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同时,归
纳出笔算除法计算方法。)
四、达标训练
1、赛一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本20页“做一做”1题。
2、课本20页“做一做”2题。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问题?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
1、列竖式计算
91÷7= 69÷8= 58÷2=
78÷6= 56÷4= 74÷2=
2、填一填。
被除数 72 80 56 78 96 64

16



除数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四3、4题。
板书设计(略)





3

5

4

6

8

2

第五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2页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
数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 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法则和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商最高位位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照片)。
教学过程

17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照片吗?
看到这些照片,你想说什么?
老师这儿有238张照片,我们一起把它们整理一下吧!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2页例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1、把238张照片放在每页6张影集里,需要多少页?
2、能估算一下它们结果吗?谁会列式?
3、如果让你来计算,怎么计算?
(二) 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2页例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
不会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指名用竖式板演:56÷4 56÷7
(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
2、全班口算。
420÷2= 420÷6= 150÷3= 400÷8=
320÷4= 200÷5= 320÷8= 120÷6=
问:说一说420÷2、420÷6口算过程。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 不会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
了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 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 学
生不同解法)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
2、小组讨论完成例3。
(1)全班交流:选一个小组将竖式板演展示并讲解。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提问,小

18



组进行答辩,教师也可就学生容易出错问题提出让学生讨论。
(2)教师小结:在计算128÷4 时百位上1不够除,我们把1个百看成10个十,与十
位上2个合 并,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4得3个十,对着十位写3,用除数4去乘3个十,
积是12,表示被除 数中已经分掉数,写在12下面,12减12得 0,表示百位和十位上数已
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8, 要落下来继续除,8除以4得2,要写在个位上。(出示课本22
页算理图)
(3)不用计算,判断下面商最高位位置.


明确:被除数最高位不够商1 时,就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商要写在第二位上。
重点强调:1、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竖式书写格式.
3、总结法则。
①从 被除数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
前两位数。②除到被除 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数必须比
除数小。
四、达标训练
1、基本练习。














2、改错:说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五、堂清检测
1、216÷3 369÷6 426÷6 216÷6 369÷7 426÷8
2、(1)3除81商是多少?
(2)278除以5,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二)堂清反馈:

19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 除法验算
教学内容
教材P25例4,P26—27页练习六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
逐步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验算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过
程,体会验算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联系,培
养学生检验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20



理解除法验算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 )里最大能填几。
( )×5﹤26 ( )×8﹤70 ( )×4﹤15
9×( )﹥71 3×( )﹥16 6×( )﹥53
2、只列式不计算。
有240个茶杯,每6个装一盒,一共可以装几盒?
3、揭示课题:除法验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5例4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1、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蓝笔记本和红笔记本各能买几本?请列式计算。
3、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4、怎样验算100÷5=20?
5、怎么验算100÷7呢?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5页例4, 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
不会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情)
(三)自学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81÷3= 856÷7=
2、看谁填得又快又好。
(1)246÷3=82 (2)340÷8=42……4
82×3=( ) ( )×( )+( )=( )
三、合作探究

21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 也解决不
了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问题。
(3)学生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估算:
让学生简单说一说、计算器、笔算等,列竖式。)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同学汇报自己解题思路与方法。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科普知识书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2元,一共100
元。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减2等 于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98
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差等于商乘除数积。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3、怎样验算除法?
商×除数=被除数
4、怎样验算有余数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根据左边算式,直接填出右边算式得数。
126×7=882 882÷7=( )
7056÷9=784 784×9=( )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48÷2= 656÷4= 223÷6=
45÷8= 209÷3= 856÷7=
3、我会选。
A、水上电影每张票12元; B、激流涌进每张票9元;

22



C、水上飞毯电影每张7元; D、水上火车每张票8元。
(1)王老师带领他们班小朋友玩一个项 目,刚好用去342元,请问王老师带小朋友玩
是什么项目?王老师班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2)王老师带574元钱,够买几张水上飞毯票?
(3)一列水上火车可以坐9人,小明排 在第125位,陈玉排在第57位,他们分别坐在
第几列水上火车上?
4、※在□里填上适当数。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地方,教师要适
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填空。
( )÷8=6 ( )÷8=6……4
( )÷7=14 ( )÷7=14……5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48÷2= 656÷4= 223÷6= 3411÷9=
576÷5= 45÷8= 209÷3= 856÷7=
3、□÷□=13……8,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是( )。当商是三位数时,□里
最小填( ),当商是两位数时,□里最大填( )。
4、找出相同被除数。
□÷4=□……3 □÷5=□……3 □÷6=□……3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26页练习六第1、2、3题。

23



板书设计
除法验算
100÷5=20(本) 100÷7=14(本)……2(元)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七课时 被除数是0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P28页例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零数都得0”。
2、过程与 方法:围绕学生感兴趣《西游记》中唐僧四徒展开情节,以生动有趣“猪八
戒吃西瓜”故事为背景,教学 “0除以任何不是零数都得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愉悦 ,树立学习数学自
信心,发展对数学积极情感。②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良好习惯,计算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重点
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零数都得0”。
教学难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数都是得0”。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首先来复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复习口算除法。
(复习:28÷2= 240÷8= 32-0= 48+0= 0×2= 8×0= )
(二)揭示课题:被除数是0除法。
(三)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24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28页例5,完成自学提纲问题)
1、从例5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0个西瓜平均分给三个人怎样分?什么都没有怎么表示?
3、如果列算式,该怎样列算式呢?
4、0÷3等于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
(二 )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8页例5,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
不会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口算。
40×6= 140÷7= 26×2= 48×2=
180÷2= 360÷6= 77÷7= 320÷4=
36÷2= 99÷9= 440÷4= 98+0=
640÷2= 4×0= 480÷8= 25-6=
0÷10= 0÷2= 0÷4= 0×13=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问 题,同桌或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问
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是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 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例5,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强调: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四、达标训练(1-- 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口算下面各题。
350÷5= 400÷8= 320÷4= 75÷5=
240÷3= 1600÷8= 210÷7= 900÷3=
2、填空。
(1)360÷9商是( )位数。
(2)5703÷5商是( )位数。

25



(3)300除以( )商是两位数。
(4)300除以( )商是三位数。
(5)估算381÷9可以将( )看成( )然后再计算。
3、学校舞蹈队将小演员按6人一组去分,146人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多少人?
4、国庆节 期间,公园对学生半价开放,9位小朋友共花207元,每位小朋友花多少元?
平时票价多少元一张?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地方,
教师要适当 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夺红旗。
(1)8÷2= 30÷2= 40÷4= 0÷4= 64÷2=
80÷2= 39÷3= 48÷2= 84÷4= 63÷3=
(2)800÷2= 0÷3= 500÷5= 6000÷2= 69÷3=
88÷8= 8000÷2= 82÷2= 96÷3= 77÷7=
2、一个压力锅180元,一个碗6元。一个压力锅钱可以买几个碗?
3、小明和妈妈要整理88张照片,每页可以放6张。至少需要多少页?
4、家兔能活8年,马寿命是家兔6倍,马能活多少年?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28页做一做。






第八课时 商中间或末尾有0除法(1)

26





教学内容
教材P29页例6,P30页练习七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
尾有0除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笔算除法计算能力,养成验算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能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除法。
教学过程
一、 目标导学
1、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2、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
P
29页例6,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1)找出题中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条件和问题你想怎么计算?
(3)试着算一算,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4)想一想除到十位是“0”,“0”除 以3等于多少?在哪一位上面商“0”?不写行
不行?
(5)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为什么?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 自学教材
P
4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
不会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27



505÷5= 6018÷6= 6015÷3=
强调简便写法。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 br>了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 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
生存在问题)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遗留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同学汇报自己解题思路与方法。
3、在计算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0书写位置:计算到十位时,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 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
数3相乘得0,0减0得0。
4、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
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四、达标训练(1 --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算一算。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615 6)624 5)517 4)826
2、列式计算。
480÷4= 350÷5= 408÷4=
402÷2= 980÷72= 900÷6=
3、当一回小医生(下面计算对吗?把不对改正过来。)




1 0 1 1 7
5)5 1 5 4)4 2 8
5 4
5 2 8
5 2 8

28




0 0
4、笔算804÷4 与750÷5,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谁来谈谈自己收获?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列式计算。
609÷3= 570÷3= 707÷7=
310÷8= 840÷7= 604÷2=
2、用一根208厘米长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边长多少厘米?
3、飞机每小时约飞行 900千米,汽车每小时约行驶90千米,人每小时约行5千米。飞
机速度是人步行速度几倍?还能提出 别问题吗?
4、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票 价
成人10元
学生6元
团体6元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30页1、2、3题。
板书设计
商中间或末尾有0除法(1)
309÷3=103 420÷3=140
1 0 3 1 4 0
3)3 0 9 3)4 2 0
3 3
9 1 2
9 1 2
0 0
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如果商不够1,要写0占位

29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九课时 商中间或末尾有0除法(2)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页例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一位数 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笔算一般方法。②能正确计
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笔算除法。
2、过 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理解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
0笔算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②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自主探究新
知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笔算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商中间有0除法计算方法以及被除数十位上数为什么要移下来。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0÷5= 50+500= 0×8= 8-0=
3000÷5= 8000÷2= 0÷10= 0+12=

30



2、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游泳帽每顶8元,游泳衣每件112元。一件游泳衣钱可以买几顶游泳帽?
3、揭示课题:商中间或末尾有0除法(2)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1页例7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想提什么问题?
3、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例7第(1)题?并把想出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例7第(2)题?并把想出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二)学生自学(自学教材P31页例7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练一练。
408÷4= 306÷3= 654÷4=
242÷6= 209÷3= 923÷9=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 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
了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口述表达,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自
学情况)
(二)师生互探
1、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同学汇报自己解题思路与方法。
算法1: 算法2:










208 208
4)832 4)832
8 8
3 32
0 32
32 0
32
0
2、师生交流。
(1)商中间为什么写0?(3÷4不够商1,所以写0)

31



(2)为什么可以省略3÷4这一步?(简便)
( 3)你喜欢哪种写法?为什么?(两种写法都是正确,但第2种方法,可以提高我们
计算速度)。
(4)你认为商末尾有0这种类型除法计算要注意什么?
3、巩固训练:做课本31、32页做一做。
四、达标训练
练习八第1题。 板书:在除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最高位是除数倍数,十位比除
数小商中间一 定有0。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地方,教
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
1、


2、练习“做一做”。
505÷5= 204÷2= 560÷4= 720÷6=
3、选择题。
⑴346÷6商最高位是( )。
①百位 ②十位 ③第二位
⑵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
①两位数 ②三位数 ③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⑶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 )。
①一定有0 ②没有0 ③无法确定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练习八第4、5、6题。

32



板书设计

商中间或末尾有0除法(2)
算法1: 算法2:










208 208
4)832 4)832
8 8
3 32
0 32
32 0
32
0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十课时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整理与复习

复习内容
课本第35页1、2、3题,练习九1---6题。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认识、结构,掌握 口算、估算、笔算基本方法。②通过判断商位数,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
一步掌握笔算除法基本方法,掌 握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特点。③能根据实际问题需要,灵
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性、合理性以 及熟练程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口算和估算方法,掌握< br>除数是一位数笔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认识除法与生活联系。
教学重点

33



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导入新课
整理和复习可以使学过知识更条理、更系统。这节课我们来复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
单元。
2、板书课题: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整理与复习
3、展示复习目标(见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复习提纲
(快速浏览课本第13页------ 32页内容,并完成复习提纲,将不会问题做标注。“提示:
学法指导-------- 画、记、练、思”)
1、四人为一组,用适当方式将本单元学习内容作一个概括性整理。可以 用文字、表格
或图表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一般方法)
2、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1)口算240÷3= 90÷3= 80÷2= 270÷9= 15÷5=
(2)在估算时,通常用( )法,把两、三位数看作和它接近( )、( )数来
计算。
3、估算。
440÷9≈ 181÷2≈ 323÷4≈ 71÷8≈ 194÷6≈
(完成上面习题并说说估算方法)
4、计算。
576÷3= 567÷9= 672÷6= 399÷7=
(想一想: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大众电影院楼下有924个座位,是楼上座位3倍,楼上有多少个座位?
6、一个城市去年建了216个人工鸟巢,今年建人工鸟巢是去年2倍,今年建人工鸟巢
有多少个?

34



(二)学生自主复习:(学生对照复习提纲, 快速浏览课本13——32页内容,并完成复习
提纲问题,将不会问题做标注)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学习小组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问 题记
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让学生先展示自己整理内容,让全班学生看,然后大家对展示内容给予适当评价。
教师将自己整理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
知识。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问题。
2、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体会。
3、笔算除法是一位数除法要注意什么?
4、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除法怎么计算?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达标训练
1、完成课本第35页“整理和复习”第2------3题。
2、丁小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3、三年级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
人?
注意第2题“大约”表示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全班讲评。
课堂小结:谈谈自己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直接写得数。
36÷4= 0×7= 84÷6= 180÷3=
96÷8= 560÷8= 0÷25= 280÷4=
542÷6= 640÷8= 810÷9= 627÷9≈
481÷6≈ 812÷9≈
2、计算。
1240-168÷7 675+301×6 454÷6 435÷5×9
(333-125)÷8 116×(926-919) 852÷6 278÷4

35



3、服务部运来8盒乒乓球,每盒12个, 4天卖完,平均每天卖出多少个?
4、一辆小轿车可坐5人,一辆大客车比小轿车多坐35人,一辆大客车坐人数是小轿车
几倍?
5、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余数各应填几?
( )÷21=20……( )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九第1----6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整理与复习
(1)口算除法:估算
整理与复习 (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3)除法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4)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除法、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




赠送—物理解题中的审题技巧
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而且是关 键的一步,通过审题分析,能在头脑里形成生动而清晰的物理情景,找到解决问题的简捷办法,才能顺利地、准确 地完成解题的全过程。在未寻求到解题方法之前,要审
题不止,而且题目愈难,愈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以 寻求突破;即使题目容易,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也会导致错误。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题中给出什么; 第二、题中要求什么;
第三、题中隐含什么; 第四、题中考查什么; 第五、规律是什么;
高考试卷中物理计算题约占物理总分的60% ,(共90分左右)综观近几年的高考,
高考 计算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物理计算题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物理的成绩及总成绩,影响升学。所以,如何在 考场中迅速破解题意,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许多学生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给同学们总结了几条破解题 意的
具体方法,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可观的物理成绩。
1.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句
......
审题过程是分析加工的过程,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形条件,而 应扣住物理题中常用一些关键用语,如:“最多”、“至少”、“刚好”、“缓慢”、“瞬间”等。充分理解其内 涵和外延。
..............
2.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问题 的条件,不少是间接或隐含的,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隐含条件在题设中有时候就是一句话或几个词,甚 至是几个字,
......
如“刚好匀速下滑”说明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下滑的分力;
“恰好到某点”意味着到该点时速率变为零;

36


< br>“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了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但还有些 隐含条件埋藏较深,挖掘起来有一定困难。而有些问题看似一筹莫展,但一旦寻找出隐含条件,问题就会应刃而解 。
3.审题过程要注意画好情景示意图,展示物理图景
画好分析图形,是审题的重要手段, 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 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等等。
4.审题过程应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
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
“对象模型”是:实际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近似与抽象,如质点、光滑平面、理想气体、理想电表等;
“过程模型”是:理想化了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 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有些题目所设物理模型是不清晰的,不宜直接处理,但只要抓住问题 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当的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5.审题过程要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
①力学部分涉及到的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 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机械振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个是碰撞过程,另一个是 先变加速最终匀速过程(如恒定功率汽车的启动问题)。
②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等。
以上的这些基本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 平时的学习中都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掌握每个过程的特点和每个过程遵循的基本规律。
6.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临界条件问题
1. 所谓临界问题:是指一种物理过程 或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时候,存在着分界限的现象。还有些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遵循不同 的变化规律,处在不同规律交点处的取值即是临界值。临界现象是量变到质变规律在
物理学中的生动表现 。这种界限,通常以临界状态或临界值的形式表现出来。
2.物理学中的临界条件有:
⑴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零。
⑵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达到最大值,
绳子弯曲与不弯曲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为零
⑶靠摩擦力连接的物体间发生与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⑷追及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的临界条件为:速度相等,
相遇不相碰的临界条件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V
1
≤V
2
⑸两物体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损失最大即动能最小的临界条件为: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加速度等于零。
⑺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条件为: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3.解决临界问题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以定理、定律作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 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讨论其特殊规律和特殊解。
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条件,求解出研究的问题。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
1、力的观点(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
2、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3、能量观点(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一般来说,若考查有关物理学量的瞬时对应关系,需用牛顿运动定律;
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可优先考虑两大定理,
特别是涉及时间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功和位移问题时,就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若研究对象为一系统,应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
物理审题核心词汇中的隐含条件
一.物理模型(16个)中的隐含条件
1质点:物体只有质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37



2点电荷:物体只有质量、电荷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3轻绳:不计质量,力只能沿绳子收缩的方向,绳子上各点的张力相等
4轻杆:不计质量的硬杆,可以提供各个方向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5轻弹簧:不计质量,各点弹力相等,可以提供压力和拉力,满足胡克定律
6光滑表面:动摩擦因数为零,没有摩擦力
7单摆:悬点固定,细线不会伸缩,质量不计,摆球大小忽略,秒摆;周期为2s的单摆
8通讯卫星或同步卫星:运行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周期等与地球自转周期,即24h
9理性气体:不计分子力,分子势能为零;满足气体实验定律PVT=C(C为恒量)
10绝热容器: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
11理想变压器:忽略本身能量损耗(功率P
输 入
=P
输出
),磁感线被封闭在铁芯内(磁通量φ
1

2

12理想安培表:内阻为零
13理想电压表:内阻为无穷大
14理想电源:内阻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15理想导线:不计电阻,可以任意伸长或缩短
16静电平衡的导体:必是等势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表面场强的方向和表面垂直
二.运动模型中的隐含条件
1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V
0
=0,a=g
2竖直上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3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水平
4碰撞,爆炸,动量守恒;弹性碰撞,动能,动量都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
5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后者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 合力为零
6相对静止: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
7简谐运动:机械能守恒,回复力满足F= -kx
8用轻绳系小球绕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恰 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只有重力提供,此时绳中张力为零,最高点速度为 V=(R为半径)




38

趣味谜语大全及答案-工程测量实习总结


仪征中学-发言稿格式及范文


江苏省人事考试网-格子铺


重阳节作文400字-贵州高考网


长高的最有效方法-婚礼策划书


华东政法大学教务处-银行营销方案


姜昕言-堂吉诃德读后感


汤圆的来历-外出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