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484讲解学习

温柔似野鬼°
863次浏览
2020年10月06日 23: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厦门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写景片段

2020年10月6日发(作者:谢添)



第1单元 分数乘法
第1课时 分数乘法的意义(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 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
计算 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
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二)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 br>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1-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
(个);(4 )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
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
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
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
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2-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 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
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 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
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为基础,经
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
现个性化的方法 ,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
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 主得出结论,加深
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 果的过程,结合
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
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
生2: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 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
(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
-3-


=
(个)。
(个)。
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



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
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 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
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
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 思考时间,最大程
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
这是教学 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
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 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
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
以然 ”。】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4-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再计算。)














-5-






第2课时 分数乘法的意义(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
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br>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
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
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
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准备: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6-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
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
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
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
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表示求12 L的是多少。”在这里
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
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
得出:一个数 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 很重要的。本节
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
时明确了整 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
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 习、尝试,教师只要
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例2“做一做”

-7-















第3课时 分数乘分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8-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 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 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
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新知探究】
明确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
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 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 求种土豆的 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
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 意义进行类推)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2. 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3. 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9-



4. 进行交流反馈
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
解巩固:
把1个 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公顷,再把
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把 1公顷平均分成(2
×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
5. 得出结果
公顷。
根据大家的想法,。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开始的图形,是不
是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6. 猜想计算方法
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




-10-






第4课时 分数乘分数(2)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
分 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 学
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 间,鼓励
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难点: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新知探究】
一、出示例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千米分。
-11-



(1)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2)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 读题,独立列式并解答。
2. 反馈:
(1)题(1)展示不同的计算过程:A、先计算再约分;B、先约分
再计算。 < br>(2)题(2)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可以在计算时直接将整数和分母
约分,结合学生的情况说明 约分的书写格式。
(3)对比体会得出结论:在计算时,先仔细观察数的特征,能约分
的先约 分再乘,会比较简单。
3. 练习:
例4做一做1。
【设计意图:培养简便计算 的意识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至关重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对比体会到在分数乘法中先约分再 计算
比较简单,对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很有帮助。】
二、练习巩固
1. 基础练习
-12-



(1)先看数再计算(练习一6、7两题)
反馈校对、纠错。
在反馈时通过对比、 纠错让学生明白先观察数的特征,可以约分的先
约分再计算,这样能又对又快地得到结果。
预 计错题,估计错例:由于4和的分子相同,学生有可能会将整数
4与分子4相约分,在计算时,结果错算 成。应该使学生明确:
整数与分数相乘,可将整数与分母约分(也就是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
的分 数),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将练习一的6、7两题并在一起,并将题目的考查形式
改成 先看数再计算,有助于学生形成计算的审题习惯。让学生发现通
过观察可以感知数的特征并进行约分,这 样可以让计算变得更加简
单,正确率也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第6题不以改错的方式出现,而
直 接以计算题的方式出现,是出于不强加错的思考,来自于学生的错
例,学生更易于记在心上。】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
没错,“猜想—— 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是我们学习数学很有
效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 去学习更多的
数学知识。
-13-



【设计意图:在对本节课的小结中,对猜想——举例——验证——得
出结论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对 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重要。】












第5课时 分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14-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
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计算下面各题:
; ;
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
强调能约分 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
引导与整理。)
3.教师导语:前几 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激活学
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技能,为学 习分数乘小数埋下伏笔。同时,简明
扼要地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15-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阅读理解
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 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教
师选择问题板书。)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意图:由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的知识引出例5,激发了 学生学
习的兴趣。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 学问题。】
(二)探究解答:例5(1)
1.自主解答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
试一试。(板书:
生板演。)
2.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现的不同
计算方法。
-16-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



(1)可以把2.1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化成带分数。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1相乘,结果是1.575。
2.1×=2.1×0.75=1.575(dm)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交流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 在小组内交流,给
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交流活动不至于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场展示,
尽可能让 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二是全班交流,使全体学
生在理解自己算法的同时,知道解决同一道题 目还有不同的思路,享
受不同算法带来的快乐,并掌握自己未考虑到的计算方法,逐步提高
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这道分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 主要
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既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
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两 种方法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
小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教师的这段简单小结 以旧引新,促进知识迁移,巩固掌
握新知识,实现了有意识的学法指导。】
(三)探索简便方法:例5(2)
-17-



1.自主解答
刚才例5第(1)题大家完成得很不错,下面第(2)题有没有信心做
对呢?(出示课件,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1)可以把2.4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4相乘,结果是1.8。
2.4×=2.4×0.75=1.8(dm)
3.自学课本
(1)除了上面两种计算方法 ,这道题还有另一种算法。同学们打开
课本第8页,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看书自学。)

(2)这种算法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逐步出示第
三种算法。)
-18-



小数2.4和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结果
是1.8。
4.对比思考。
为什么可以这样约分?你觉得这样约分计算简便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独立完例5第(2)题,既复习了分数乘小数的
两种计算方法,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又通过自主 阅读教材学习先约
分再计算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计算方法,更使学生深刻
地体会到 分数乘小数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
(四)回顾反思
1.既然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这么简便,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
简便方法计算呢? 2.师小结:先约分再计算虽然简便,但只在小数与分数分母有共同
因数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小数与 分数分母没有共同的因数,就不能直
接约分,只能采用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的方法。
所以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算式中小数与分数分母
的特征,明确小数与分数分 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数,然后再选择合适的
算法进行计算。
-19-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思考“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
简便方法计算呢?”,让学生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的局限性,从而引
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选择 合适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一)对比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计算时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设计意图 :在前面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感受了
先约分再计算的简便性,在这个练习中,学生会 进一步感受到这种算
法不仅在分数乘整数中可以让计算更简便,在分数乘小数中同样适
用,培养 学生简便计算的意识。】
(二)基本练习
教材第8页做一做:
1.学生先观察每一道题的特征,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
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 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0-



2.反馈交流时提问:哪几题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
、、
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四道题的对比练习,让 学生发现不仅先约
分再计算有局限性,分数化小数这种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引导
学生比较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与
合理性。最终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归 纳出结论,以丰富学生
体验知识获得结论的过程,加深记忆。】
(三)提高练习
教 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美国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1.38万立
方米,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美 国的。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是多
少万立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2. 反馈计算过程,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并适时补充我国的水
资源知识,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四)拓展练习(多余条件)(机动)
-21-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4题:蜂蜜最主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
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以上。有一种蜂蜜,果糖和葡
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如果有 2.5 kg的这种蜂蜜,其中的果
糖和葡萄糖共有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教师点拨:在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楚题意,
看问题所需的条件是什么,选择恰当的条件,找出多余条件,然后分
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最后检验结 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这道题隐含了一个多余条件,增加了学生的审题难
度,所以要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准题目中的关键条件,提
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掌握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 问题的一些基本策
略。】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分数乘小数)
分数乘小数怎么计算?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22-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新
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重
难点,又巩固新知识、强化记忆。】

五、布置作业
10页“练习二”第1题和第3题。

完成教材第












-23-








第6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2、
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 程与方法: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进
一步培养、发展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交流合作,对学习有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理对于分数的适用。

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导学过程】
-24-



【知识回顾】
1、在整数乘法的运算中,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简便计算。25×7×4 0.36×101

【自主预习】
3大胆猜测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乘法?
自学第8页例6、第9页的例6并补充完整。看有什么发现。

【新知探究】
1、通过利用例6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
系,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2、
5
,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
律?(应 用乘法交换律)
1
1
)
10
4
3、小组计算+×
4
,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
(
31
56
4、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5-



⑴出示例题7。
⑵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
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51
)12
31
64

(5)
56
(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 使
计算简便。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我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 )乘法,分数混合运
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
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仔细观察已知数有什么
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 简便。

【随堂练习】
1、拆数练习
4819531

5
= 9
9
=
20
= 3
6
=
32
=
-26-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认为拆数的目的是什么?
2、在□或〇里填上合适的数字或符号,并说明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673
(1)25×
7
×
8
=( )×( × ) (2)25
4
×4=□×□+□×□
785
(3)7×
8
=□×□〇□×□ (4)54×(
9
-
6
)=□×□〇□×□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7146363

12
-
5
)×60
7
×
13
+
7
×
13
25
8
×8
2272

27
×(15×
28

15

4、练习二的相关题目







-27-




第7课时 分数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2、
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进
一步培养、发展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交流合作,对学习有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理对于分数的适用。

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在整数乘法的运算中,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28-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简便计算。25×7×4 0.36×101

【自主预习】
3大胆猜测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乘法?
自学第8页例6、第9页的例6并补充完整。看有什么发现。

【新知探究】
1、通过利用例6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
系,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2、
5
,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
律?(应 用乘法交换律)
1
1
)
10
4
3、小组计算+×
4
,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
(
31
56
4、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⑴出示例题7。
⑵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
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29-



51
)12
31
64

(5)
56
(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
计算简便。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我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 )乘法,分数混合运
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
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仔细观察已知数有什么
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 简便。

【随堂练习】
1、拆数练习
4819531

5
= 9
9
=
20
= 3
6
=
32
=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认为拆数的目的是什么?
2、在□或〇里填上合适的数字或符号,并说明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673
(1)25×
7
×
8
=( )×( × ) (2)25
4
×4=□×□+□×□
-30-



785
(3)7×
8
=□×□〇□×□ (4)54×(
9
-
6
)=□×□〇□×□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7146363

12
-
5
)×60
7
×
13
+
7
×
13
25
8
×8

2
(15×
272
27
×
28

15

4、练习二的相关题目








第8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1)

-31-



教材第13~14页例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
关系,掌握分数连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在共
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 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
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在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分率”
与 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进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分率”与
具体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
1. 找一找,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32-



(1)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
(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
2. 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1)篮球有35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足球有多少个?
(2)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六(1)
班有女生多少人?
3.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的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 环节中两个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地复习
了有关单位“1”的知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单位 “1”、分率与
具体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一)阅读与理解
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480 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
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
-33-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意思是说以( )
为单位“1”,( )是( )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意思是说以( )
为单位“1”,( )是( )的( )。
要求的是( )的面积。
【设计意 图: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
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 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
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将课标提出的“四基
能 力”落实在课堂之中。】
(二)分析与解答
1. 分析:如果我们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表示整个大棚,你能折出或
画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动手操作。

2. 解答:看着这张图,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解决。)
-34-



3.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1)先求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240(m2);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240×=60(m2)。
思辨:求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整个大棚面
积)
求红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萝卜地面积)
利用上述图例,引导学生整 理、思考上述思辨问题,并得出:连续两
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两步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 不同
的。
(2)先求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老师问:你能在图上指
出红 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算式是×=。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60(m2)。
思辨: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 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 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
要学习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5-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主 要采取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
根据信息进行积极思考、尝试解决、思辨交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三)回顾与反思
我们求出的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呢?你能用
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一下吗?
生: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60÷240=,确实是占萝卜地面积的

萝卜地的面积是240 m2,240÷480=,正好是整个大棚面积的一
半。
生:从折纸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 出,红萝卜地、萝卜地和整个大
棚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符合题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 己的探索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是对自己的
学习活动进行的有效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可以培养 学生反
思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进而使学
生调整学习过程,改 善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36-



1. 教材第14页做一做:咱们班 36人,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老师,
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老师人数的,多少名同学想成为科学家?
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呢?
说说你的分析思路,第一步是先求什么?
2. 解答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1~3题。
(1)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是50厘米秒,在静脉中 的流动
速度是动脉中的,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只有静脉中的
在毛细血管中每秒流动多少厘米 ?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再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血液
算式是50××=(厘米)。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 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是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的几分之
几,再求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算式是50×=(厘米)。
-37-



(2)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寿命
是海狮的。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 年?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海狮的寿命,再求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算式是40××=20(年)。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海豹的寿命是海象的几分之几,再求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算式是40×=20(年)。
(3)芍药的花期是32天,玫瑰的花期是芍药的,水仙的花期 是玫
瑰的。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玫瑰的花期,再求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算式是32××=15(天)。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8-



先求水仙的花期是芍药的花期的几分之几,再求水仙的花期是多少
天。
算式是32×=15(天)。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 加深
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认识。练习的设计以趣味
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分 别安排了“基础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练
习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位。】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一)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师小结:
1.连续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相当于把两个“求一个数
是多少”的问题整合在一起。要先想清楚第一步求 什么,特别要注意
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
2.我们可以借助折纸或画图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回顾 本课所学知识并进行简
单的梳理,同时通过教师的归纳与提炼,让学生理解连续求一个数的
几分 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9-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过需 要“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的问题吗?请你课后去收集一下吧。
【设计意图:用数 学的眼光看生活,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
活中的问题,可以体现知识的价值,提升学生学习数学 的积极性,获
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40-










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例9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基
本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学 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
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 的知
识结构。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相互沟通的能
力。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检验习惯。
-41-



【目标解析:“求比一个数 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
数乘法问题较复杂,是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 分
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引申出来的,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旧
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 大胆探究。】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会解决较复杂的“ 求
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阅读思考


(一)课件出示信息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
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二)阅读信息,思考问题
1.请学生认真阅读信息,思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1)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多少次?
-42-



(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这些问题中,哪些你能解答出来?
对 于前两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就能解答。解答完第
一个问题时,说说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一方面复习解决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方法,对解决分数乘法问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为后续学习做好
准备;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收 集、选择和加工信息。】

二、由浅入深,探索新知

(一)改题
在课件上补充前述问题(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呈现
例9。
(二)探索解决稍复杂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
1.认真阅读例9,理解题意。
阅读课本第14页例9及下面的“阅读与理解”和“分析与解答”
的线段图,并思考:
(1)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把“阅读与理解”栏目的内容填写
完整。
-43-



(2)从“分析与解答”的线段图中你又读懂了什么?说说每一条
线段的意义。
(3)你认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尝试自己做一下。
2.同桌讨论。
(1)说说题意和图意。
(2)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桌听。
3.集体讨论。
(1)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可直接读题理解,也可通过线段
图理解。 对于遇到困难的同学,可以再次出示线段图辅助理解,尤其
是对第二种解法的理解)。


(2)你是怎样解答的?说说解题思路。
方法一: 方法二:






-44-



(3)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检 验两位同学的解答是否正确吗?如果有
困难可以提示一下(算算135次比75次多几分之几?)。
4.回顾小结。
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来理解题意的?(反复阅读,画线段图, 找准
表示单位“1”的量等,特别强调画线段图在理解题意中的作用。)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例题、画线段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又通过讨论、小 结,使每位同学都学有
所得,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课堂练习,强化新知

1. P15做一做。反复阅读,仔细分析。独立完成后,同桌讨论解

题思路和方法。
2.理解“分率句”专项训练:
(1)六(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把 看作单位“1”, 是 的,女生人数占全
班人数的 。
女生人数 = 全班人数 × 。
(2)电视机的数量比洗衣机多。
-45-



电视机 = 洗衣机 × 。
3.独立作业(部分可选作本节的课后作业)
(1)昆虫飞行时经常振动翅 膀。蜜蜂每秒能振动翅膀236次,蝗
虫每秒振动次数比蜜蜂少。蝗虫每秒能振动多少次?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有几种解题方法?
(2)鸡的孵化期是21天,鸭的孵化期比鸡长。鸭的孵化期是
多少天?
你能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分析题目的意思吗?

(3)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每年大约有 16亿吨的泥沙流入黄河,
其中的泥沙沉积在河道中,其余被带到入海口。有多少亿吨泥沙被
带 到入海口?
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思考过程。
(4)磁悬浮列车运行速度可达到430千米时,普通列车比它慢
普通列车的速度是多少?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用不同方法解答的思考过程。

-46-



【设计意图: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

四、课堂小结,归纳提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怎样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它与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归纳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 是用这个数去乘几分之几。
这里的几分之几有时候可以直接从题目中获取,有时候要根据题意自
己计算出来。
解法一:
A.确定单位“1”的量。
B.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求出中间问题。
C.再计算题中所求的问题。
解法二:
A.确定单位“1”的量。
B.先求出所求问题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
C.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出答案。
-47-




【设计意图:此处的课堂总结有利于学生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
知识结构。】


五、互动游戏,适度拓展


师:这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好,现在还有时间,为了奖励大家,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我这里有2个盒子和30个乒乓球。现在老师拿几个乒乓球放到一
个盒子中,但是不给 你们看到底拿了多少个,看哪位同学猜得准。
师:我只告诉你们一个条件:“1号盒子里乒 乓球的个数是总个数
的。”你能说出1号盒子里有几个乒乓球吗?
师:如果1号盒子里乒乓球的个数是总个数的,你能说出2号
盒子里现在有几个乒乓球吗?
师:你没有看见,怎么会知道另一个盒子里有25个乒乓球呢?
【设计意图:在课堂 最后安排了有趣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氛围中回顾分数乘法的学习内容。




-48-


















第10课时

整理和复习
-49-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
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
法应用题。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17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
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50-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
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
母乘分母。
4、练习:练习四第1题。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 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
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观察P17第2题,说说这三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练习四第4题。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51-



2、P17第3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练习四第5题。





第2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第1课时 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
确定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
-52-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学生: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 市东偏南30°方向、
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
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
位置的知识。
-53-



[板书课题:描述物体的位置] < br>【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
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教学题例1
1. 投影出示例题1。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 南、西、北四个方向
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 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
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 夹角是30°,即正东方
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 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
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
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
-54-



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
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
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 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
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 以选定的单位
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





-55-




























-56-













第2课时 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
想。
教学重点:
能较熟练地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画平面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
-57-



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
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
法。
B市:先确 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
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 ,往西量出
30°);再表示距离,用1cm 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
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 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
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 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
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
确定?

二、总结:
-58-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 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
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 源
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
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 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
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标出名称。

五、板书设计: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59-






第3课时 描述并绘制路线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
的路线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
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 数学的
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
意图。
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60-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实物投影仪、量角器、三角尺、中国
地图等。
学生: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
需要哪几个条件?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
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描述并绘制路线图]
【设计意图】简单的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知识,为
学习新课做准备,让学生能 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探过新知】


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
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61-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 km,然后改变方向,向
西偏北 方向移动了 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
向 偏 30度方向移动了 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
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
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⑵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①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62-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每一
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
交流等方式,亲历问题分析、解决过程, 更好地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
【巩固练习】

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通过这个
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方向
和路。通过这个小题,感受 物体位置方向的相对性。
【课堂小结】
师生通过交流总结:知道了如何描述路线图,并根 据路线图画出示意
图,知道了物体的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63-



【板书设计】;

描述并绘制路线图
描述路线: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画路线图的方法: 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确定比例,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第3单元 分数除法

第1课时 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29页及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
出求倒数的方法。
-6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口算:
327511
(1)
8
×
3

15
×
7

3

80
×40
3871511
(2)
8
×
3

15
×
7

3

80
×80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
倒数的认识
3、自学书上第28页的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 “互为”是什么意思?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4、怎样求倒数.
-65-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求倒数的方法。
3
1、写出
5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
母的位置。
1
6
6=
1

6

3、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
两 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4、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
以0没有倒数)
5、小组交流汇报:( )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66-



求倒数的方法就是将( )和( )调换位
置。1的倒数是( ),0( )倒数。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1、巩固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
(1)独立解答。
(2)汇报求倒数的方法。
2、练习六第3题:同桌互说倒数。
3、判断对错。
(1)1的倒数就是1。 ( )
(2)0的倒数就是0。 ( )
(3)真分数的倒数都比原数大。 ( )
(4)假分数的倒数都比原数小。 ( )
(5)假分数的倒数都比1小。 ( )
4、发展练习。
(1)填空:0.4的倒数是( )。
-67-



3
(2) ( )×5=( )×6=7×( )=
8
×( )=1
25
1
(3)
2
×( )=( )×9=( )×
5
=
3
×( ) =1
5、第29页第4、5题。
45
6、开放性训练。
7
×( )=( )×
13
=( )×( )
7、王琳今年8岁了,爸爸的年龄是王琳年龄的倒数的320倍,王琳
的爸爸今年多少岁了?




第2课时 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页例1,练习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
计 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68-



过程与方法: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培养
自己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 流,形成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充分感受转化的美
妙与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 口算练习:
431792
15
5
×
2
=
10
×
5
=
4
×
10
=
8
×
3
=
2、根据算式30×25=75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3、自学教材P30页的内容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观察比较上面3道算式,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69-



(2)回忆一下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说说分
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4、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填在课本上,并说一说是怎样填的。
【合作探究】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4
2、出示例2:把一张纸的
5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自己试着折一折,算一算。
(1)明确题意,小组合作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
(2)汇报交流各自的折纸方法、计算过程及其算理。
两种折纸方法与相应的算法:
42
244

5
÷2=
5

5

5
平均分成( )份,就是把( )个
112
5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 )个
5
,就是
5

42
2444

5
÷2=
5

5

5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
5
的( ),也就是
4
1
5
×
2

-70-



4
(3)如果把这张纸的
5
平均分成3 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你会用哪一种方法去计算呢?
4441

5
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
5
的( ),也就是
5
×
3

4414
5
÷3=
5
×
3
=
15

【知识梳理】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与 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算法适用范围更广,为什么?
当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用第( )种方法才方便,当分子不能
被整数整除时用第( )种方法简单,并且在一般情况下都可
以进行计算,可普遍使用。
3.根据上面的折纸实验和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用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 )。

【随堂练习】
1、书中第30页“做一做”。
2、口算。
-71-



4935
15
÷3=
8
÷3=
10
÷6=
7
÷15=
33
3、把
5
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
20

4、完成练习七的1.2. 题.(做书上)
5、完成练习七的3题。
4
芳芳将
5
m长的丝带剪成同样长的8段,每段丝带有多长?


第3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
教材31、32页例2及练习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通过画线段图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
则。2、能运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计算分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从而获得知识,体验 成功的乐
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72-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计算:
531539
6
÷10=
5
÷3=
16
÷20=
40
÷26=
2、胜利路长1000米,东东走完全程用了20分钟,东东平均 每分钟
行多少米?根据什么进行计算?( )÷( )
=( )
3、自学教材31、32页并填写下面的空。
(1)已知( ),求
( )?求谁走得快些?就是比较
( )
(2) 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合作探究】
除数是分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
-73-



2121
3
里有
3
小时走了2 km,1、( )个
3
,能不能求出
3
小时走( )
千米
2、2 km÷2得到的1km,有什么具体的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
1
3、1小时里有( )个
3
小时,能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了吗?
2
13

3
=2×
2
×3=2×
2
=3
5
5 1
4、已知
12
小时行
6
千米,求
12
小时行( )千米,该怎么算?
551
5、
6
÷5,还可以写成什么算式?(
6
×
5

51
1
6、
12
小时行“6
×
5
(千米)”,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又怎么样?
51
(< br>6
×
5
×12)
5
7、
6
×12中的×12是什么意思?
512
5
5
8、所以
6
÷
12
=
6
×
5
=2
2512
135
5
9、请观察:2÷
3
=2×
2
×3=2×
2
=3
6
÷
12
=
6
×
5
=2
2
a.这儿把除法转化成( )运算来计算,除以
3
=( )
-74-



5
除以
12
=( )
b.请你观察上面的算式,怎样把除法转化成为乘法来进行计算?你能
说出转化的要点吗?
①( )没有变化;
②( )号变( )号;
③除数变成了它的( )。
c.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整 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想一想,甲数
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 )。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填空:32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判断,并说明理由。
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除以乙数的倒数。

3、完成32页做一做的第2题。
4、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5题第二排。
-75-




31
5、把
4
L橙汁分装在容量是
4L的小瓶里,可以装几瓶?
6、某饮料厂使用一种自动检测仪来检测饮料瓶是否有缺陷,检测一< br>1
个瓶子所用的时间为
25
秒。1分钟可以检测多少个瓶子?














-76-












第4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例3。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分数四则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77-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运算。
【导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下面的计算题。
(1)(9+11)×6 (2)75+20÷5
(3)100-10×4 (4)80÷(60-40)
教师:学生计算前提问,上面的每道题含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一
步?
教师:指名四人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2.
引导学生回答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二、自主探究(一)
1.出示例3。

(1)让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2)同桌交流,集体汇报展示有价值的信息。
-78-




(3)分组交流,展示思路(2种)。
(4)根据思路怎样列式?
(5)分组交流,这道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6)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7)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学生自己解决,对有困难的少数学生,可小组内交流。
3.师生共同小结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一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三、自主探究(二)
1.出示÷9÷。
(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分数连除怎样计算呢?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4)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让学生板演。
可能有以下几种:
a.÷9÷ b.÷9÷ c.÷9÷
-79-




=×÷ =× =×
=÷ = =

=
(5)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讲。
(6)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分数连除的计算方法。
2.出示×÷。
(1)分组讨论,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
(2)汇报讨论结果。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讨论:以怎样简算这道题?
3.出示÷(15×)。
(1)讨论,这道题的运算是怎样的?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
(3)指名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4)学生对照检查。
-80-



(5)师生共同归纳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9题。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4题。
(1)尝试完成。
(2)反馈,并说出解方程的依据。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六、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七第15、16题。






-81-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解决问题(1)
教材37页例4及练习八的1-5题
-82-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 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
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难点: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导学过程】
【 自主预习】
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
33
⑴ 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8
; ⑵ 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
5

22
⑶ 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5
;⑷ 汽车的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
3

2、填空
22
⑴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
3
,总只数×
3
=
( );
-83-



22
⑵男生人数的
5
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 )×
5
=
( );
3
⑶甲数正好是乙数的
8
,( )×( )=( )。
4
3、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
5
。他体内 的
水分有多少千克?
请写出它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4、请把上题改为一道除法应用题。
5、自学教材37页的内容。
4
【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1、说一说占体重的
5

句话是什么意思 ?并根据题意判断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请结合自己画的线段图分析
解答。
44
5
是哪个数量的
5
?以哪个数量为标准把它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44
②哪个数量占体重的
5
?换句话说, 体重的
5
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
数量关系式表示?
-84-



③要求这个儿童的体重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A、用方程的方法 B、还可以用算术方法
3、比较例1和自学题(小组讨论)
①这两道题在结构上的异同点,相同点:题中给出的数量( ),
数量间的关系也( );不同点:已知条件和问题不同。
②这两道题在解法上的异同点,相同点:都要先确定单位“1”; 不同
点:自学题中的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算;例1中的单位“1”
是未知的,可以用方 程(或除法)解答。
③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A、要认真审题,确定好单位“1”. B、分析它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C、正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D、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方法并解答。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完成37页“回顾与反思”。
2、文字题
5
31
⑴56米的
8
是多少? ⑵一个数的
4

2
,这个数是多少?
-85-



3、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 格
2

5
。钢笔的价格是多少元?
4、练习八的1-5题。







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
用题。
2.使学生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86-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找数量关系。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根据题意,看图写出代数式。
(1)苹果有a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轻。


西瓜比苹果轻( )kg,西瓜重( )kg。
(2)鸡有b只,鸭的只数比鸡少。


鸭比鸡少( )只,鸭有( )只。
指名汇报,并让其他的学生指出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根据题意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
(1)六(1)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六(1)班有
-87-




多少人?
(2)小明的体重是35kg,是爸爸体重的,爸爸体重多少千克?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出例5。(将上题中第(2)题第二个条件变为“他
的体重比爸爸 的体重轻”,其他不变,即为例5)
2.审题。
(1)看例题的插图,获取信息。独立填写“阅读与理解”,
复述题意,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题意,说说你对“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的理解。

(3)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图表示父子两人体重的数
量关系。
3.分析、解答。
(1)出示线段图。
(2)说说数量关系。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88-



(5)阅读课本例5的“分析与解答”过程。
4.改变例5。
“回顾与反思”:看看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怎样检验?
课件出示,爸爸体重75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小明的体重
是多少千克?
(1)根据题意改变线段图。
(2)根据图意解答。
(3)启发学生与例5进行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上面用方程解答例5 的思路与分数乘法问题的思
路是统一的,我们应该好好理解、运用它。

三、实践应用

1.看图口头编实际问题。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线段图,然后独立做,最后指名尝试编,集体
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10题(先尝试解答,后反馈并比较(1)、(2)
-89-



和(3)、(4)的对比分析:为什么它的解法不同?有什么共同点?)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在解题时应注
意哪些问题?解题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八第7、8、9题。

第7课时 解决问题(3)
【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
用题。
2.能运用方程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90-



一、复习准备
1.根据题意,看图写代数式。
苹果有akg,西瓜质量比苹果重。

西瓜重( )kg。
2.根据信息,找出数量关系式。
(1)体积相等的冰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少。
(2)今年比去年增产。
(3)一条公路,已修了。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出例6。
2.审题。
(1)看例题图,获取信息。
(2)反馈:说说已知的条件与要求的问题。
3.分析题意:说说你对“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的理解。
(1)同桌讨论,(2)小组交流,(3)全班反馈。
-91-



出示: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或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2。
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全场得分。
4.尝试解答。(可提示:设什么为未知数的量,则另一个量怎么表示?)
说理由。展示两种不同解法,你更喜欢哪种解法?(只要理由充分都
行)
5.回顾与 反思: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可算一下检验:下半场得
分是否是上半场的一半?)

1.看图口头编应用题。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题。(先说说对关键句的理解,能说出数量 关
系式吗?再尝试解答,反馈)
3.完成教材练习九第5题。(先说说对关键句的理解,再说 出数量关
系式,最后尝试解答,反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解题时应注意什么?
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92-



教材练习九第2、3、4题。


















-93-







第8课时 解决问题(4)
【教学内容】

教材42——43页例7及练习九的5-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数量关系;掌握解题
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类推能力,初步的探究知识、合作解决
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程问题数量关系特征及解题方法。
难点: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一、复习
-94-



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
三种量?
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如果不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该怎
么解决呢?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工程问题。(师板书:工程问题)
【导学过程】
1. 出示例7。
2.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需12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需18
天完成,两队合做需多少天完成 ? 师:那怎样理解什么是独做?什
么是合做?我们先来演示一下,我们就以同学的课桌的长度为一项 工
程,以笔的运作为工作效率,同桌分别扮演甲乙工程队,独做就是一
个同学从左运作到右,另 一个同学从右运作到左。合做就是两个同学
相向运作,直到相遇表示这项工程完成了。同学们看看,完成 一项工
程是独做的快还是合做的快?
3、师:同学们再动动脑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地讨论 出下面的问
题?(播放轻松的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讨论。教师巡视,对个别组
辅导)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课件出示)
1)题目里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可用什么来表示工作总量?
-95-



2)甲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分?
3)乙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4)两队合做,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5)两队合做,需几天完
成?
4.准备题:
修一段600米长的公路, 甲工程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
独做30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师:谁能说说工程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生:工作总量可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1”的几分之
一来表示。

【随堂练习】
完成下面两题,要求先写出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1.一批零件, 王师傅单独做要15小时完成,李师傅单独做要20小时
完成,两人合做,几小时能加工完这批零件的?


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
合做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80%?(浙江温岭市)
-96-





3.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2天完成,乙独做要18天 完成,二人合做多
少天可以完成这件工程的23?


4.一项工程,甲独 做要18天,乙独做要15天,二人合做6天后,其
余的由乙独做,还要几天做完?


5. 修一条路,甲单独修需16天,乙单独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
天,然后 甲、乙二人合修,还要几天?
练习九的6-9题。(请先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然后再解答。)



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97-



【教学内容】
教材46——47页及练习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利用画线段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弄清楚要求的部
分 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列式解
答。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 、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探
索的精神。掌握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会分析关系句,找 准单位“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
能力,培 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 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弄清
单位“1”的量,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导学过程】

【 自主预习】
5
1、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8千克,吃了
8
,还剩多少千克?(写
-98-



出数量关系并解答)
2、下面各题中应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
⑴黑兔只数是白兔的
3

3
⑵黑兔只数的
4
相当于白兔。
6
⑶白兔只数的
7
是黑兔。
3、自学教材46页。
5
4、尝试完成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8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
多少千克?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从信息中你都能知道什么?

2. 反馈:学生充分交流后,感受到:

3.以图促思。试画图,表示出总数和已清理数。怎样表示出未清理数,
哪一段表示未清理数?
-99-



4.提问:要求未清理数,可以先算什么?
(学生通过画图后,很容易想到,要求未清理数, 可以先算出已清理
数,再用总数减去(1)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5.集体批改。
6.完成“练习十”第1题
7.完成“练习十”第2题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8.完成“练习十”第3题
(1)指名两位学生板演,其余在自备本上完成。
(2)组织交流。
(3)集体反馈,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找准单位“1”
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⑴一读(读懂题意)。
-100-

经典句子摘抄-case是什么意思


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感动中国事迹


中药有没有副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临沂市人事考试网-个人评价范文


缩写草船借箭-独孤九剑招式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地址-检修总结


2017放假安排-关于莲花的作文


山东专升本报名网站-北京会计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