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温柔似野鬼°
787次浏览
2020年10月07日 07: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四川达州人事考试网-党支部党性分析报告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籍孝宏)


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XX人,学生基本上都能较熟练地掌握
汉语拼音,能正 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具备
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 br>真听讲,积极思考,参与讨论活跃。课后能认真完成作业。
也有个别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地 学习,针对这一情况,
本学期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
性。对部分学习 能力差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铺设
坡度,逐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新人教 版编部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
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 织教
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专题,它们依次是:
美妙的生活、金色的秋天、奇 妙的童话、猜测与推想、发现
身边的美、壮丽的祖国山河、大自然的礼物、美好的品质。
“语文 园地”包括五个栏目:交流平台、字词句运用、写话、
展示台、我爱阅读。
各部分相互联 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


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 范,浅显易懂,
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
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
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 语的积累运
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
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 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三、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 学
生对生活的热爱;感受金色的秋天的美,激发学生用心去感
受美;让学生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并试着自己编写童话;培养学生猜测和推想的能力,学习猜
测的一些方 法;感受身边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了解祖国
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 想
感情;感受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珍贵的礼物,激发学生对大自
然的热爱;感受美好的品质犹如温 暖的阳光,受到关爱他人、
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
2.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累计认识2050个字,
会写1200个字。 < br>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
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 思考的能力。
4.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


力。开始练习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
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 达情意方面的作
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感情。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习复述课文。
9.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
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策略
1、习惯 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抓好新安排的认真
写钢笔字、毛笔字习惯的同时,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
的读写姿势,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积极发言、专心倾听、勤
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勤查字 典、主动识字等方面的
习惯。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坚持不懈地把良好学习
习惯的培养落 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
动的各个方面。
2、识字写字。小学生进入三年 级,读写训练提到了日
程上来,识字教学“扶”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放”的成分
逐渐增多,识 字教学也要由“扶”到“放”。此外,学生进入


三年级,课文注音形式也有变化。自三年 级上册开始,课文
不再全文注音。如果学生第一学段所学生字回生过多,则势
必给阅读课文造成 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不光要完成本学期的
识字任务,还要复习巩固前四个学期所学习的生字。
3、阅读。课堂上发生的对话是多元的,而学生与文本
的对话始终应该是老师关注的重点。教师必须唤醒 学生的自
主意识,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读书、独立探究的机会,保
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顺 利展开并取得效果。
4、习作。习作中,按“长线、短线结合,习作、练笔
结合”的方法,适 时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
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 br>能力。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
的关系,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 础。在阅读教学中,要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
事物、遣词造 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对于本册书
中安排7次习作,要充分利用教材,解除束缚,让学生敢于
表达,乐于表达。切实引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样例,循序渐
进学写片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 的基础。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
1
9.3—9.7

2
3
9.10—9.14

9.17—9.21

入学教育(安全教育)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花的学校》

3*《不懂就要问》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习作:猜猜他是谁》 《语文园地》

4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7
7
7


4
5
6
7
9.26—9.30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6《秋天的雨》

7*《听听,秋的声音》《习作:写日记》

《语文园地》

国庆节
8
7
7
7
10.1—10..5
10.8—10.12

10.15—10.19

8
10.22—10.26

9
10
11.5—11.9

11.12—11.16

11.19—11.23
8《去年的树》9*《那一定会很好》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1*《一块奶酪》 《习作:我来编童话》

《语文园地三》 《快乐读书吧》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4*《不会叫的狗》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习作:续写故事》

《语文园地》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7
7
7
11
12
11.26—11.30

13
12.3—12.7

12.10—12.14
14
15
12.17—12.21

16
12.24—12.28

17
18

12.31—1.4

1.7—1.11

15《搭船的鸟》
16《金色的草地》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
《我爱故乡的杨梅》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语文园地》
《望洞庭》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9《海滨小镇》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习作:这儿真美》 《语文园地》
21《大自然的声音》

22《父亲、树林和鸟》

23《带刺的朋友》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语文园地》
24《司马光》
25《掌声》

26《灰雀》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口语交际:请教》 《语文园地》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总 复 习 期末考试
7
7
7

7
7
7
7
7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排比手法写句子。
3.概括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景,掌握课文中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和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把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品读重点词句,领悟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2.培养民主团结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 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和幸
福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 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爱我中华》的音乐或视频片段。
2.引入:在我国的边疆,有一所小学在一棵大青 树下,学校里有各种不同民族的孩子
们,他们在一起上学、一起玩耍。看,清晨,他们早早地起床,迎着 朝阳,踩着露珠,蹦蹦
跳跳,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学校。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去看看他们在学校里 的生活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指导读好课题,注意“的”的读法。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3.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 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同时画出有
关民族的词语。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5.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球、艳、静、粗”这些生 字时,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
学习“绒、影”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 组词。
加一加:
球=(王)+(求)
艳=(丰)+(色)
静=(青)+(争)
粗=(米)+(且)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艳”左部的“丰”三横间距均匀,“色”竖弯钩舒展。
“服”左部“月”略窄,右边的竖笔在竖中线上。
“装”的“衣”横要短,左撇和右捺相呼应。
“扮”左窄右宽,“分”上半部分撇短捺伸展。
“读”言字旁略小,横钩靠上方,“头”字撇稍长。
易错提示:
“晨”下面是三横,不要少写。
“粗”右边的“且”里面是两横,不要多写一横。
(3)归类识字。
基本字带字归类:
青—静(静止)—清(清澈)—请(请教)
同音字归类:
扮(打扮)——办(办法)——半
(一半)
晨(早晨)——尘(尘土)
敬(敬爱)——静(安静)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几个自然段?
(2)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1)全文共4个自然段。(2)可爱。“古老的铜 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
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附近有小鸟、松树和山狸,校园 里还有蝴蝶、花朵、
大树。(3)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点题。
2.找出课文中的民族名称: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3.结合图片介绍这些民族,包括民族服装、民族特色和风俗等。
民族介绍示例:
傣族: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地区。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
傣族人民喜欢依 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穿着方
面,传统妇女穿着窄袖短衣和 筒裙。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
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泼水节是傣族 的传统节日。
景颇族:景颇族民风淳朴、直爽,是一个骁勇的民族,他们从小就和大人一起上山打猎,
肩背挎包、腰挂长刀、肩抗铜枪炮,十分威武。景颇族妇女善编织,能够织出百种彩色图案


花纹,其中大多数动植物的图形精美艳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贫穷落后的景颇山已经出现
了 繁荣兴旺的景象。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 ,
以“户撒刀”著称于世。传统上,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
裤 。少女的传统服饰是浅色对襟上衣,下着深色裤子,腰系绣花围裙,发辫挽于头顶,发辫
上插花。 德昂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和缅甸的交界地区,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
身上的腰箍。 腰箍大多用藤蔑编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蔑,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藤
圈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 、黑、绿等色。有的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或包上银皮、铝皮。
德昂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泼水节。民间艺 术有图案雕刻。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辨字组词。

ng凤 竹

凤fè

鲜xiān鲜艳





风fēng吹风

ng样式
样yà

扬yáng飞扬




ng杨树

杨yá



2.本课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点题。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早晨 绒毛 篮球 汉字 鲜艳 服装 打扮 读书 安静 停止 粗
壮 影子
2.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照“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
课”的顺序来写小朋友在小学里的幸福 快乐生活,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阅读课文,看看小朋
友在学校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是怎样的。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明确:(1)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2) 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不同
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 间教室里学习。


(3)这是一所欢乐、祥和的学校: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 呼,向敬爱的老师
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 引来
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2.阅读第1自然段。
(1)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写各民族的小朋友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走在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来到
学校。
(2)朗读句子: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许多小 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掌握“从……,
从……,从……”和 “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并仿写。
(3)比较体验表达效果。
早晨,从山坡上,从……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早晨,许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走来了。
(4)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①……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小学生。 ②……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
德昂族的小学 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③……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3.学习第2、3自然段。
(1)朗读第2、3自然段,想象一下小朋友是怎样上课学习的,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
课的情况想象补充。
(2)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 、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得这么
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阅读描写窗 外安静的句子,感受窗外的
宁静。通过自由阅读、指名读体会。
(3)提出问题:下课了,小 朋友会做些什么?操场上会是一幅怎样的情景?结合平时的
学习生活,想象描述。
(4)找出描写下课后校园的情景的句子,指名学生朗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照应题目,抒发作者的自豪、赞
美之情。
(2)引导学生说说这所小学留给你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表,交流感受。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我会填。
(1)pínɡ( )坝 ( )果 ( )等
(2)dài( )表 ( )领 爱( )
(3)hú( )蝶 二( ) ( )水
2.我会选。
(1)放学了,操场上十分(安静 宁静 平静)。
(2)想着妈妈期待的目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安静 宁静 平静)。
明确:1.(1)坪 苹 平 (2)代 带 戴 (3)蝴 胡 湖
2.(1)安静 (2)平静
3.我们参观了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了解了同学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 br>多么美丽的小学,多么可爱的小朋友啊!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处走来

到学校后: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
大青树下的小学
好,向国旗敬礼

上课时:小朋友们读课文,小动物们

安静地听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后: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上学路上:各个民族的小学生从各


2 花的学校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花的学校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3.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课文,感悟并积累优美的句子。
2.展开想象,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童真,感受人性与母爱,感受大自然的灵性。
2.感受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作者丰富细致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感受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作者丰富细致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校是怎样的。
2.导入:我们的学校里有教室、有操场、有课桌、 有黑板、乒乓球台……我们在里面
快乐地学习和玩耍。那如果花儿有学校,它们的学校会是怎样的呢?也 会有操场、课桌、教
室、乒乓球台这些吗?如果有的话,它们又是怎样的呢?花儿们在学校里面的感受又 是怎样
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到“花的学校”去参观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指导读好课题,注意“的”的读法。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3.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5.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介绍作者泰戈尔。
泰戈尔资料: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所作歌曲《人民
的意 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他以《吉檀(tán)迦(jiā)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nuò)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 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
机》等。
(2)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落、舞、够”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笛、狂、猜、
扬”可 以运用比较识字法。
谜语示例:
草头为王草头在,三水点点三水挨。攵字也来凑热闹,口一相连谜底埋。(落)
有人居上端,正在修栅栏。一夕买牛犊,乐得喜蹁跹。(舞)
移禾离去,再添一句。达到标准,满足所需。(够)
比较识字示例:
笛(笛子)——苗(树苗)
狂(狂风)——往(往来)——住(住处)
猜(猜想)——清(清水)——晴(晴天)
扬(飞扬)——杨(杨树)
(3)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落:“艹”盖住下面,“各”的撇不要写得过长。
荒:“亡”的点在竖中线上起笔。
够:两个“夕”上小下大。
扬:右边横折折钩一气呵成,上下部略宽。
易错提示:
笛:下面是“由”,不要写成“田”。
舞:中间是四竖,不要少写。
臂:下面第一笔是竖,不能写成“月”。


(4)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
舞(跳舞)——五(五个)——午(中午)
臂(手臂)——必(必须)——闭(关闭)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几个自然段?
明确:全文共9个自然段。
(2)课文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雷云、阵雨、东风、竹林、绿草、树枝、绿叶。
(3)给诗歌划分层次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的场景。第二部分
(3、4) :想象花朵们在地下的学校上学、做功课的样子。第三部分(5、6):想象雨来后花孩
子们在雨中穿着 各色衣裳冲出来。第四部分(7~9):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自己
的妈妈扬起双臂的情景。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了大致的了解,下节 课,我们将进一步
解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用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落下 荒地 笛子 跳舞 狂风 围墙 放假 接触 足够 猜想 飞
扬 双臂
2.导入新课
《花的学校》是一首简短的小诗,在诗歌中 ,诗人一般喜欢对很多景物进行想象,再用
简短的朗朗上口的语句进行描写,表达思想感情。上节课,我 们知道了本课描写的景物有:
雷云、阵雨、东风、竹林、绿草、树枝、绿叶。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诵读这 首诗,去感受诗
人通过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第1、2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时,语气要轻 快,读出花儿的活泼、可爱和天真
烂漫。
2.体会“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一句。
明确:这句话运用拟人修辞手法 。“走过”“吹着”把东风人格化,使东风具有人的思
想情感和行为,写出了东风可爱的特点。“润湿” 概括了东风的特点。
3.理解“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一
句。 < br>明确:“一群一群”突出花多;“突然”写出花儿生长的速度极快;“跳舞、狂欢”赋
予花儿生命 ,突出了花儿们的可爱。
表示数量多的词语示例:
一群一群 一座一座 一片一片 一只一只 一棵一棵 一头一头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要用轻快的语气,读出花儿的调皮和天真。
2.思考:如何理解“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明确:并不是花儿真的在被罚站。 这是作者的想象,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在地
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想象 成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雷云拍着大手”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碰触” “拍着大手”是人才有的动作,但是句中用来写树枝的摇晃和雷云的碰
撞,这种手法是拟人手法。
2.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一句中的“冲”字。
明确:“冲”字写出了花孩子们兴奋的心情。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想象:花孩子们冲出来是要去到哪里?为什么?
(四)学习第四部分。
1.抓住“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这两个句子,理解第7自然段。
明确: 天空是辽阔的,星星是没有约束的,太阳对星星的爱是温暖的。该段写出了孩子
对太阳般的温暖和天空般 自由的渴望。
2.第8自然段的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连续运用两个问句突出了花儿 急切地想要钻出地面,渴望成长的心情,也点出了
花儿的家在天上。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能看出来?
明确:对妈妈的喜爱,对拥有妈妈的 爱而骄傲、自豪之情。从第9自然段的“就像我有
我自己的妈妈一样”一句流露出的骄傲自豪的语气可以 看出,作者表达出了对善良、慈祥的


母亲的深深依恋。
2.如果你是作者,请 你给出花儿学校在地下,花儿的家在天上的理由?想想花儿的妈
妈是谁?花儿的老师是谁?
明 确:花儿奋力地向上长,向着太阳的方向长,他们要伸出双臂,拥抱妈妈,他们的妈
妈是太阳的光芒,照 耀他们成长,他们的妈妈是雨露,滋润着他们。所以花儿的学校在地下,
家在天上。花儿的老师是大地, 广阔的大地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的老师是大
自然,因为他们在自然界里适应环境。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花儿学校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学生自由交流。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围绕“花的学校”,通过孩子和妈 妈的对话,赞美了
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两类东西:童真和母爱。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

关了门做功课

童真
花的学校

母爱

下雨冲出学校


回家拥抱妈妈


3
*
不懂就要问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运用生字词,掌握多音字“背、圈”。


2.能让学生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 过对重点语句逐段的讲解,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不懂就要问”
的认真学习的精神。 < br>2.通过讨论交流,谈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让学生养成“不懂
就要问”的 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敢于质疑,不懂就要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敢于质疑,不懂就要问的意识。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 值得。”这句话是孙中山说的。
可是为什么问问题还会被挨打呢?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不懂就要问》, 就能找到这个问题
的答案。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范读课文,学生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自读课文,强调学生读准“私塾”“圈上一 段”“糊里糊涂”“摇头晃脑”“挨
打”等词语的读音。
3.教学生字。
(1)学习“诵、戒、厉、呆”时,要注意与形近字的区别。
形近字示例:


诵(背诵)——涌(涌现)——桶(木桶)
戒(戒掉)——成(成功)
厉(厉害)——历(来历)
呆(发呆)——兄(兄弟)
(2)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示例:
lì:例(举例)——厉(严厉)——历(日历)——力(力量)——粒(谷粒)——立(站立)
jiè:戒(戒心)——借(借助)——界(世界)
(3)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题解读,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2.让学生带着 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
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课文还可 跟同桌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
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简介孙中山,让学生对孙中山有初步的印象。
孙中山相关资料:
孙中山(18 66—1925),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生于广东
省香山县,中国近代 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
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 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
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1940年,国民政府 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
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
不可磨灭的功 勋,也为政治和后继留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
时评点)
2.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明确: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
得。”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重点交流:
(1)“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孙中山 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
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 br>(2)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的反应是什么?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会有这样 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明确:同学们的反应是“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 里霎时变得鸦雀
无声”。“吓呆”“鸦雀无声”说明先生平时很严厉,也反衬出孙中山提问是一件很大胆 的
事情。
老师开始的态度是:发怒、不满,从“拿着戒尺”“厉声”可以看出。在孙中山一字 不
漏地背诵课文之后,老师的态度变为详细地讲解。之所以有这种变化,是老师被孙中山对知
识 的渴求所感动。
老师和同学的反应,属于侧面描写,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着的态度。
(3)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明确:孙 中山的学习环境是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老师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就只是听,
被动接受。现在的教育方 式则是学生与老师一起探讨学习,老师更希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
题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知 识。
(4)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可以体会到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4.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组合作,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组员之间 讨论交流,并思考交流在平时学习中
应该如何做到勤学好问。
6.全班交流,解决学生还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到勤
学好问。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在过去,老师只教学生背诵课文,从不讲解课文里面的意思,也不提 倡学生发言,因此
很多时候,我们读了课文之后的想法是否全面、正确并不清楚。而现在,我们的课堂鼓 励大
家积极发言,积极思考,与同学们和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积极
思考,积极发言,做到不懂就要问。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不懂


私塾读书 死记硬背


刻苦学习


就要问


敢于提问 虚心请教


勤学好问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用普通话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态度自然大方。
3.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让学生明白怎样的暑假生活才是有意义的。

教学重点
认真听别人讲话,同时把要讲的话说得清楚、明白,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怎样的暑假生活才是有意义的。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短片——《图图的假期》,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你知道图图的假期都做了些
什么?
2.学生自由表达,适时引导。
3.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总结,并导入新课:小朋友们,相信对 于暑假,我们都已经不陌
生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想一下你记忆深刻的一个暑假,按照我们刚才介绍 图图的假期
那样的方式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暑假生活。
二、交际指导
1.分小 组进行交流。让小组的每个人轮流叙说,讲自己的暑假生活。选择别人可能感
兴趣的内容重点讲述,也可 以恰当使用图片或实物。注意交流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
楚。


2.小组 评议,互相评价。评价要点有三:反映真实生活;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得很清
楚;表达真实感受。评出大 家认为讲得最好的推荐到全班发言。
3.全班交流。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在小组 里讲了自己在暑假里做过的事,各组又选出了讲
得好的同学在班级里发了言,希望你们专心听,听一听这 些同学说的是什么事,他们是怎样
做的,有什么感受。
4.同学们轮流发言。其他同学在听的 时候,想一想这位同学哪里讲得好,哪里讲得不
好,评出讲得最好的和进步最大的。
三、交际示例
暑假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家人去横店影视城玩,我们去了华夏文化园、梦幻 谷、秦
王宫和清明上河图,最好玩的要数梦幻谷了,那里有水世界乐园。我换上游泳衣像小鱼一样
快活地游在水里,小朋友蜂拥而上玩水上滑滑梯,我也不例外,一骨碌滑了下来,滑梯上的
水全都扑在 我的脸上,害我呛了一口水。最刺激的是滑梯架顶上方吊有一个彩色大水桶,等
大水桶积满水后,来了个 突然袭击把水倒了下来,让我们防不胜防,一个个哇哇大叫着变成
了落汤鸡,幸好我屏住气,好像冲了个 凉水澡。玩了水世界乐园,我又去看模拟火山爆发和
暴雨山洪,演员们表现得非常逼真、动人,让我了解 了大自然的神奇变化。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的暑假生活真是丰富而多彩。有的同学暑假里不 忘记读书学习,有的玩电脑,有
的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泳,有的还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有不少同学和老 师或爸妈一起游览
观光,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那么,同学们认为怎样的暑假生活最好、最有意义呢?(学 生自
由发言)
明确:只要是对自己的学习、身体、品德有好处的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希望同 学们在
今后每一个暑假中都过得有意义而且愉快。

习作:猜猜他是谁



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相互交流。
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多种方面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多种方面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多种方面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就叫“猜猜他是 谁”。
待会儿我会在我们班选择几位同学来描绘,同学们则需要根据我的描绘来猜一猜这位同学是
谁。
2.教师选择一两个同学进行介绍,让学生猜。结束之后,进入到正题。
二、文题展示
这次习作,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谁”。选择一个同学, 用几句
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让同学们猜一猜。在最短时间内被同学猜出来说明你介绍得很好,能
抓住同学的特点来说,这样的同学为胜者。在说的基础上练习写一个片段。
三、写作指导


1.让学生回忆刚才老师在介绍同学时,是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的。从而明确观察别人
需 要观察那些方面。
观察角度:
外形、五官、动作行为、兴趣爱好、口头禅等。因此,如果我 们要介绍一个人,就需要
先对他的外形、五官、动作行为、兴趣爱好、口头禅等方面进行观察。
2.让学生回忆老师介绍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应该如何描写人
物的特点。
描写方法:
在对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描写时,可以先对人物的外形进行整体的描写,如身高、 胖瘦
等,然后进行细致的描写,如可以写五官的特点等,再抓住这个人物最突出的一个特点进行
描写,让写的这个人物与其他人区别开。介绍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可以列举事例进行说明。
在描写时, 也可以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让语言变得更生动形象。同时,介绍时也要注
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3.分组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4.请几位同学来介绍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5.活动结束,让学生在刚才游戏和交流的基础上,写一篇介绍其他同学的文章。
四、范文评析
猜猜他是谁
他的头发乌黑发亮,像瀑布。他的耳朵像两片大贝壳一样贴在脸上,看上去多有意思啊。
他是 个热情大方的人。有一次,我忘记带图画本了,正发愁呢!恰好他有两个图画本。
他说:“别着急了,我 有两个图画本,借你一个吧!”“真的?”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他最喜欢下围棋了。不管是谁来向他 挑战,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有一次,我向他挑战,
本来我胜券在握了,可惜有一步关键的棋我没有看见 。最后,我还是输了,我气得直跺脚。
他还笑着安慰我呢!
这就是我的同学,你猜猜他是谁?
总评:文章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抓住头发、耳朵的特点来描写人物的外形特点。
然后交代 人物的性格特点“热情大方”,再围绕这个特点,列举事例进行说明。再交代人物
所擅长的事情——棋艺 高超,同时点出另外一个特点——善解人意。最后采用问句的方式结
尾,激起读者兴趣。

语文园地



知识与能力
1.拓展和积累优美的语句和含有身体部分名称的成语。
2.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能将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用朗读的方式传达出来。
3.学会取名字的方法,能够给兴趣小组取一个贴切生动的名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2.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揣摩语句的方法,培养语感,提高朗读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教学重点
1.拓展积累优美的语句和含有身体部分名称的成语。


2.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揣摩语句的方法,培养语感,提高朗读的水平。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本单元学习的几篇文章主题是关于美好 生活的。课文通过景物描写或故事记叙来表达对
美好的追求和赞美,在文中,作者会对景物或人物进行描 写,或直接抒发对景物或人物的赞
美,因此会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在学习中需要对这些句子进行积累 。这节课,我们就先
来交流一下,你是如何积累这些优美的句子的。
二、交流平台
1.请学生朗读一下教材上的两个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两个句子好在什么地方?然


后 进行朗读指导。
2.指名学生起来回答,引导并完善。
明确:第一句将安静下来的树枝、鸟 儿和蝴蝶说成是在听同学们读书,赋予了树枝、鸟
儿和蝴蝶以人的感情,运用的是拟人手法,使所描写的 这些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也使文
章更加生动形象。第二句出自法国著名诗人雨果的诗句。这句话很有 哲理。宽容是一种美德,
你的宽容释放得越多,就越容易获得尊重。可见我们需要培养宽广的胸怀,对人 怀有宽容之
心。
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平时是如何积累这些句子的。教师对口语表达进行指
导。
积累指导示例:
积累除了抄写,还要对抄写的句子进行归类、比较,如人物类、山水风景类、 兄弟姐妹
父母感情类,再比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比喻拟人、俗语成语等。这样更方便记忆。
同时,还需要对抄写的语句进行分析,如分析一下这个句子好在哪里,以后写作的时候
可以模仿这种写 法来写作。对于名言警句,则可以分析一下说明了什么道理,可以用在哪些
文章的写作中。这样才能够真 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词句段运用
1.成语
(1)检查预习,请学生起来朗读这些词语,教师指导并正音。
(2)观察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明确:每个词语里面都包含了身体部位的名称,如“头”“脑”“发” “牙”
“爪”“心” “胆”“面”“耳”“手”“脚”“眼”“口”“舌”。
(3)给这些成语分类。
明确:表 示动作: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表示人物的外貌:披头
散发、面红耳赤;表示人物 的神态:提心吊胆、口干舌燥。
(4)拓展包含身体器官的成语。
积累指导示例:
眼高手低、目瞪口呆、头重脚轻、口是心非、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口无遮
拦、触目惊心、 心灵手巧、七嘴八舌。
2.朗读
(1)指名多名学生进行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2)复习每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让学生根据意思来揣摩朗读的语气。
明确:第一句:“第 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
..
头歌唱。”“果然”要重读 ,表示惊喜的心情,“果然”之前的语句朗读时语气平静,“果
然”之后的句子的朗读语气要活泼,读出 喜悦之情和灰雀活蹦乱跳高兴的样子。


第二句:“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 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
....
不讲。”“一个一个”声音要稍微延长,“至于” 表示的是转入另外一个话题,语气要稍微
提高,突出后面的内容。
第三句:“书里说的是什么 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一点儿”重读,表示程度之
...
深,读出无奈的语气。
(3)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3.取名字
(1)分析教材上小组名称的特点,以及好在什么地方。随机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篮球侠: 篮球是一项对抗运动,球员们在场上的娴熟运球、巧妙传球、准确投篮、
机智抢断、精彩扣篮和出奇地封 盖,再加上攻守交错、对抗变换,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高手
一样;巧手剪纸组:剪纸是一项手工活,需要 的是心灵手巧;鲲鹏航模队:鲲鹏是一种上古
神兽,很大,能够在天空中遨游,这与航模有相似之处;探 索者小队:这是以小组成员身份
来命名的;弈秋棋社:弈秋是历史中公认的围棋高手,这是用行业内高手 的名字来命名的。
(2)分组讨论,六个人一组,每个组员组建一个或多个兴趣小组,然后根据以上的 方法
来取名字。
(3)全班交流。
(4)总结。
四、日积月累
1.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朗读,教师指导,订正字音。
2.自由朗读,思考诗歌的意思。
明确: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 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3.词语解释。
明确: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
成阴的树。 欲:想要。 捕:捉。鸣:叫。 立:站立。
4.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
明确: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 ,号简斋(zhāi),晚年自号苍山居
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 一,与赵翼(yì)、蒋士铨(quán)
合称为“乾隆三大家”。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 》《补遗》《新齐谐》《续新齐谐》;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 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并提。
背景: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 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
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
5.结合作者和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


明确: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 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
情。
6.拓展相关的诗歌。
拓展示例: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7.反复朗读,并在朗读中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
朗读是一门 语言艺术,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多朗读几遍,文章的意思
就能够理解了。同时,在朗读 中,我们还能够体会文章语句的美。而朗读不仅仅是读,还必
须要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 复揣摩,这样才能够读出感情。希望小朋友回到
家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多多练习朗读,做到能够朗读 出文章要表达的意思。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4 古诗三首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课外积累与秋天相关的古诗句。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从秋天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理解。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学生自由发
言)
2.总结归纳学生的答案,导入:说到秋天,我们想到的是收获的季节,多姿多彩、色
彩鲜明的 季节,也是树叶枯落的季节……但是大家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
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三 位诗人进入他们用诗歌给我们描绘的美丽的秋天中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作者资料: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 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
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主要著作有《阿
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
苏轼(1037—1 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
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画家。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
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 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主要著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 等,他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
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成为“唐宋八大家” 。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江湖诗派诗人,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代表作品有《游园不值》《夜书所见》
2.教师范读诗歌,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注意画出停顿和需要重读的字。
3.学生自读课文, 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
理解新词。
4.指名学生进行朗读,纠正字音和朗读停顿不正确的地方。
5.小组朗读和全班齐读。
6.教学生字和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斜、挑”这两个字时,可以用表演 的方法;学习“霜、
菊、橙”这几个字,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学习“径、盖”这两个字可以跟形近字 进行对
比;学习“刘”字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谜语示例:
诗文在前,利刃在边。(刘)
山月随小舟。(送)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寒:中间的两竖不能和下面的撇捺连写。
径:左部细长,右部稍宽,“工”下横宜长。
霜:上下结构,上面的雨字头和雨的写法不同。
刘:“文”居汉字左边时,捺变成点。
君:“尹”的中横要长,撇要伸展。“口”扁些。
送:“关”的最后一笔变成点,“辶”的捺长些,托住里面。
易错提示:


寒:注意中间是三横,下面是两点,不要多写,也不要少写。
径:是双人旁,不是单人旁。
盖:上面的竖不能出头。
君:第二笔横要出头。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部首归类识字
雨:霜(冰霜)——雷(打雷)——雪(下雪)
形近字归类识字:
径(小径)——轻(轻巧)——经(经过)
盖(盖房)——羔(羊羔)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借助教材下面的词语解释、工具书以及自己的理解,对诗歌的意思进行
初步的理解。
2.交流合作成果,教师随机指导,明确诗歌意思。
明确:《山行》: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 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
有几户人家。因为我喜欢这傍晚时枫林的景色,所以停下 车来仔细欣赏,那火红的枫叶比二
月的花还要红,还要艳丽。《赠刘景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 也已经没有了,菊花虽
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斗霜的枝干。您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秋末初 冬橙黄桔
绿时。《夜书所见》: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 br>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 br>诗歌的篇幅很小,语句很短,但是每一个字都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因此读起来含蓄委
婉,美轮美 奂。诗歌每读一遍可能就会带给你不同的想象和联想。休息的时候,我们不妨多
读几遍吧。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寒冷 小径 斜线 冰霜 赠送 姓刘 盖子 菊花 残阳 君子 橙
子 挑战
2.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 们了解了每一首诗歌所讲的内容,这三首诗都是关于秋天的诗,
但是因为诗人的心情不同,所处的环境不 同,因此所表达的感情也是不同的,今天这节课我
们就将来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一)学习《山行》。
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根据情况指导朗读。
2.提出问题: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光读诗还不行,还要边读边
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看看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车、霜叶。
3.思考:诗人笔下的景物是怎样的? < br>明确:“山”是“寒”的,即深秋时节的山;“石径”是“斜”的,即弯弯曲曲;“白
云生处”指 的是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的地方,说明山的高;“人家”是在“白云生处”,
即有人家户在白云飘浮的 地方,充满着生气;枫林“晚”是傍晚时的枫林;霜叶则是比二月
花还要红。
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和借助图片,将这些景物及其样子联合起来想象,感受深秋的美
景。
5.体会:将“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红于”改成“红如”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明确:不 好。因为“红如”表明霜叶和春天的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的美景而已;而
“红于”则是春花所无法比 拟的,不仅仅是色彩鲜艳。在这样的比较中,更能突出枫叶在一
片肃杀清冷的深秋景物中所独具的生机。
(二)学习《赠刘景文》。
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根据情况指导朗读。
2.结合图片,理解“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
3.理解诗歌的前两句。 < br>明确:对偶句。这两句诗以荷花凋谢,菊花枯萎,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后一句赞颂了菊
花的残枝有 傲霜凌寒的气概。“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4.如何理解“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明确: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 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
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 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
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 乐观向上、
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5.体会诗歌主旨。
明确:这 是一首赞咏秋令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晚秋景色之美,实际上是用“傲霜
枝”,来比喻刘景文,颂扬 他孤高傲世的品格。


(三)学习《夜书所见》。
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根据情况指导朗读。
2.理解前两句诗。
明确:这两句诗 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
的凄凉之感。萧萧寒声、梧叶摇落 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
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 念。
3.理解后两句诗。
明确:这两句诗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勃,忘记 了瑟瑟秋风、阵阵寒
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 ,那份
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中展露无遗。这两句诗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山行》写诗人深秋时节行走在山 间,通过对看到的寒山枫林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
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赠刘景文》通过对“荷枯”“ 菊败”“橙黄”“橘绿”的描写,突出
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佩之 情。《夜书所见》抒发了
作者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山 行




寒山 石径



写景
山林

白云 人家

停车欣赏→抒情


秋色图





赠刘景文






荷尽 无叶



凋落
菊残 枝傲


橙子 金黄



成熟

橘子 青绿




色彩明丽

富有生机





梧叶 萧萧


写景

思乡念亲

夜书所见

江上 秋风


怀想故园


篱笆灯火→所见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够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图片,体会秋天落叶铺满水泥道的美。
2.抓住对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用法和作用,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秋天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指的是什么。


2.抓住对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用法和作用,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
抓住对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用法和作用,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秋天的美。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场秋 雨,一夜秋风过后,上学的小路居然铺满了金色的巴掌,像是一块彩色的地毯。
金色的巴掌是什么呢?它 们铺在地上究竟有多美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介绍作者。
作者资料:


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作家。曾任少 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
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所写诗篇及歌词《喂 得猪儿肥油油》《火车向着韶山跑》
《我和星星打电话》等曾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著有诗集、童话集 、散文集《校园里的蔷
薇花》《小巴掌童话百篇》《新编小巴掌童话百篇》《张秋生童话精选》《森林里 的红鬼和蓝鬼》
《傻瓜魔法师》《骑在扫帚上听歌的巫婆》《阁楼上的童话》等70多种。作品曾获新时 期儿
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新作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张天翼童话寓言奖,及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3.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 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
理解新词。
4.教学生字和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泥、院”这两个字,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学习“排、
列 ”这两个字可以利用教室的桌子排列来演示理解。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晶:上面的“日”要放在两个“日”中间。
排:“非”两竖左短右长,六横间距均匀。
迟:先写里面的“尺”,“尺”的捺变为点。
易错提示:
铺:右上有一点,不要少写。
印: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刂:列(排列)——刘(姓刘)——则(否则)
辶:迟(迟到)——送(送行)——还(还是)——远(远方)
品字结构示例:
晶(水晶)——森(森林)——众(众多)
量词归类示例:
排:一排树 一排座位
列:一列队伍 一列火车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金色的巴掌”指的是什么?
明确:法国梧桐的落叶。


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划分结构并归纳意思。
明确:第一部分(1):交代季节和天气。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写水泥道的美丽和
“ 我”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点明主题,呼应文章开头。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法国梧桐原产于欧洲中部巴尔干半岛和亚洲西部伊朗,我国也有引种 。叶子呈长椭圆形,
到了秋天叶子会变成金黄,秋风吹过,叶子铺在地上,很是好看。希望我们都能够做 生活的
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美。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铺路 水泥 水晶 紧急 院子 印书 排列 规则 凌乱 棕树 迟

2.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 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金色的巴掌”指的是法国梧桐的落叶。法国梧桐的落
叶铺在地上让作者产生无比 的喜爱之情,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呢?让我们一起
去课文中看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一)学习第一部分。
1.作者是如何交代季节的?
明确:“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在交代季节的时候,除 了直接说明季节,也可以用
该季节特有的景物特征来表示。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该部分的内容。
2.阅读第5自然段,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明确 :“道路两旁”点出梧桐树生长的环境;“一片片”说明梧桐树叶的数量很多;“金
黄金黄”说明了叶子 的颜色。
3.该部分在描写景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来,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比喻。(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作者把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比作
“彩色的地毯” ,既形象生动,又使人感受到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真的好美。(2)“每一片法
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 金色的小巴掌”,进一步描写出法国梧桐的美。(3)“我穿着一
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 棕红色的小鸟”,将棕红色的小雨靴比喻成小鸟,表


达了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和快乐 的心情。
拓展示例: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 象的、深奥的、
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①结构。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本体指要 说
明的事物,喻体指用来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可以是像、像……一样、像……似的、仿佛是、
变成、成为等等。②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③本体与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
点。
4.体会:“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要不是……会……”表达了“我”不忍离开这条水泥道的心情,充分表现了
“我”对铺满落叶的水泥道 的喜爱程度。
用“要不是……会……”造句
示例:要不是明天要上学,我一定会睡得更晚。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思考:第10自然段的“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一句是否重复了?为什么?
明确:不重复。这里的再次出现,是与第1自然段呼应。可以让文章更紧凑。
2.品读第11自然段,体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再次抒发对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点题主题。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篇课文描绘了雨后金黄的法国梧桐叶铺满水泥道的美景,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赞美和
喜爱之情。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落叶铺在水泥道上→彩色的地毯


落叶
每一篇落叶→金色的小巴 掌


的水

热爱

棕红色的小雨靴→红色的 小鸟


色巴掌

泥道

秋天
铺满金喜爱
6 秋天的雨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秋天的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秋雨的认识和感受来体会秋天的雨的特点。
2.抓住关键句子的方法,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对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句子的品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秋天的雨的特点。
教学难点
1.通过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
2.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去欣赏了秋天的山、秋天的枫林、秋天 的残荷残菊、秋天的梧桐叶,感受了秋
天江上的风,与作者一起在铺满梧桐叶的水泥道上玩了玩。《铺满 金色手掌的水泥道》的作
者说,在一夜秋雨之后,梧桐叶就铺满了一地。那么,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呢?今 天我们就一
起走进《秋天的雨》,去欣赏欣赏秋天的雨。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 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
理解新词。
3.教学生字和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盒、颜、料、梨、油”这些字,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
解;学 习“争、勾”可以通过动作展示来理解。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盒:“合”的撇捺伸展,下部底横稍长。
颜:左右宽度基本相等,“产”撇略而长,包住三撇。
料:两部分笔画穿插迎让,右横略低于左横。
争:上部不宜过大,中横宜长,竖钩居中且直。
易错提示:
勾:撇画不宜长,横折钩宽阔有力。
闻:“门”的宽窄要适当,“耳”要写得紧凑。
(3)归类识字。
门:问(问号)——闻(听闻)——间(中间)
票:漂(漂亮)——瞟(瞟见)——飘(飘荡)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在每个自然段前标出自然段。
2.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明确:第1自然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第2自然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
颜料。第3自然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第4自然段:秋天的雨 ,吹着金色的小
喇叭,告诉人们冬天快要来了。第5自然段: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 给
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春天的雨像一位报春的使者 ,用温柔的雨滴滋润着大地万物。夏天的雨像一个调皮的孩
子,总是敲着大鼓、轰隆隆地从天而降。秋天 的雨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给我们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盒子 颜料 车票 飘荡 争取 仙女 听闻 梨子 勾选 油水 曲子
丰收
2.导入新课
大地经过春雨的 滋润,夏雨的洗礼,秋雨姑娘像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
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 打开了。为什么说秋雨姑娘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
大门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秋天的雨》,去寻 找答案。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一)自由朗读课文,与同桌交流,试着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总写秋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第二部分
(第2~4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具体地描写 了秋雨的特点。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秋天
是丰收之歌、欢乐之歌。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
2.思考:“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中的暗喻。把秋雨比作钥匙,表达对秋雨的赞美之情。
知识拓展:暗喻
暗喻,是比喻的一种,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常用“是”“似”“变成”“成了”
等词,有时候也不 用喻词。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3.思考:为什么说秋雨是一把钥匙呢?
明确:因为秋雨是 秋天到来的标志。秋雨一下,秋天就到了。在绵绵的秋雨中,天气变
凉了,树叶开始落了,果实快要成熟 了,世界开始呈现出了美丽的景色,所以说“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明确: 描写的景物有: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菊花;表示颜色的词语有:黄色、
红色、金黄色、橙红色、 紫红色、淡黄、雪白等。
2.结合景物的相关图片,认识景物的样子及其颜色,想象这些不同颜色的不 同景物,
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会构成了一个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意境。
3.体会:如果删除“扇哪扇哪”,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明确:不行。去掉“扇哪扇哪”, 就没有扇的动作,怎么能扇走夏天的炎热呢?有了“扇


哪扇哪”就说明在不断地扇,很有 动态感。黄黄的银杏叶多像一把小扇子呀,秋风婆婆轻轻
一吹,它们就左右摇晃着,像在扇凉呢!
4.第2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1)拟人:“秋天的雨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天的颜
色,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橙红色是给果树的 ,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
写出了水果的顽皮、多、迫不及待、争先恐后的情景;“美 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写出了菊花千姿百态的美丽。(2)比喻:“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扇走了
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比喻手法的运用 ,可以
让描述更生动形象。
5.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秋天的气味是怎样的?
明确:秋天的气味是香香的、甜甜的。
6.为什么说“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明确:孩子们迷恋水果的香味,看到水果都不舍得离开,侧面烘托了水果的香甜。
7.阅读第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明确: 因为秋天到了,田野五彩缤纷,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玩耍,欣赏美丽的秋景;树上
果实累累,孩子们可以吃 到可口的水果。秋天让孩子们收获了种种快乐。
8.小组合作交流:动物或植物过冬需要做哪些准备?
9.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适当归纳总结。
(四)学习第三部分。
1.点名学生朗读,思考:这个自然段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
2 .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美丽
的秋色,闻到了那诱 人的芳香,还听到了那充满关爱的声音。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秋雨说
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达,教师 随机指导)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古往今来,秋天是一曲唱不完的歌,是一首诵不尽的诗 。古人曾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 须记,最是橙黄橘绿
时”等千古名句。让我们也一起走进秋天,拿起手中的笔,画出或者写出我们心中的 秋天吧。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
缤纷的色彩




喜爱秋天
秋天的雨
分述

好闻的气味


吹起小喇叭

赞美秋天




总结——丰收、欢乐之歌


总起——打开秋天的大门


7 听听,秋的声音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够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秋天独特的风情。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文中找出听到的秋天的声音,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浓浓的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诗的生字新词,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在学习中展开想象,从文中找出听到的秋天的声音。
教学难点
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浓浓的秋情。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茂密的树林里, 黄叶正“唰唰”地向大树告别;低矮的草丛间,
蟋蟀唱着换了的歌……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聆听秋的声音 ,去体会秋的独特风情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 的字词圈画出来。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
理解新词。
3.教学生字和新词。学习“蟋、蟀” 这些字,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学习“抖”可以
通过动作展示来理解,学习“吟”可以通过形近字对比 来理解。
形近字示例:
吟(吟唱)——冷(寒冷)
韵(韵味)——韶(韶光)
同音字归类示例:
蟋(蟋蟀)——悉(熟悉)——稀(稀有)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诗歌,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 ,字典解决不了的
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诗歌还可跟同桌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本诗共有多少个小节,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部分,并试着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 诗共有6个小节,根据内容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4小节,主
要描写了黄叶、蟋蟀、大雁 和秋风的声音,用拟声词把秋天的声音描摹得具体可爱。第二部
分为5、6小节,写那些无言的声音,其 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
赞美。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诗歌,想一想,诗歌第1小节写的是哪种声 音?作者把这种声音想象成了什么?
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第1小节写的是落叶的 “唰唰”声。作者把这种声音想象成了黄叶和大树告别的
话音。这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树当成人 来写,读来让我们仿佛看到秋风中树枝摇曳,
一片片黄叶随风飘落,并与大树告别的动态画面。
2.诗歌第3小节写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明确:第3小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大雁的叫声和秋风掠过田野的声音。
3.诗歌中的“音乐厅”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音乐厅”指大自 然。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比作音乐厅,说明秋
天的大自然有许多动听的声音,它们就像美 妙的音乐,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感受,去热爱和
赞美。
4.认真体会第5小节,说一说你听懂了哪些秋的声音。
明确:第5小节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说明秋天中,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每一滴汗
水、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都有声音。秋叶告诉人们秋天来 了,秋花传递着秋的信息,农民伯伯
脸上的汗水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颗饱满的谷粒告诉 人们丰收的喜悦。
4.你从“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而来,向远方匆匆地去”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体会到秋天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它“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我们应该
好好珍惜。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秋天有缤纷的色彩,有香甜的味道,还有美妙动听的音乐。无论是我 们真切听到的秋之
声,还是心领神会的声音,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们昭示着秋天的美好。秋天,真是一个美 妙的
季节,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吧!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黄叶 唰唰

习作:写日记
蟋蟀


具体可感的声音
大雁 叮咛
秋风 歌吟
叶子里 小花上

汗水里 谷粒里
音乐厅
声音美好
秋天美妙
万物中
听听,秋的声音
无言的声音
秋天来去匆匆:短暂——珍惜



1.指导日记的基本格式,让日记充满真情实感。
2.学习修改自己的日记。
3.感受写日记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指导写日记的基本格式,如何让日记充满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写日记的素材,让日记充满真情实感。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日记是对我们生活的一种记录。日记的内容,来源 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日记可
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 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
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 日记。
二、写作指导
1.展示一篇范文让学生阅读。
3月20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阳光明媚,和风习习。爸爸决定带我去公园感受一下春天。
一走进公园,就 看见许多的花坛,里面种有许多绿油油的小草和美丽的花儿,但有几个
小男孩在摘花,花瓣掉落一地,花 儿们都垂头丧气地耷拉着脑袋,没一点精神。小草也被他
们踩得遍体鳞伤的。旁边还有一些垃圾在那里。 见此情景,我对爸爸说:“爸爸,你瞧,草


地多脏呀,我们应该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保 护这里的一草一木。”爸爸说:“我支持你。”
我们回到家立刻动手做了几块木牌。又回到那片草地上, 把做好的木牌分别插在花坛、草地
和果皮箱旁,木牌上分别写着:“你对我献关爱,我对你献芬芳”,“ 小草挥挥手,请君绕
道走”,“果皮箱正向你微笑”,插好后我们又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 就这样忙了一个下午,我和爸爸已经精疲力尽了,虽然很累,但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们
为绿化环境做 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为了我们有一个美好的家园,我们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为
绿化环境做出我们力所能及 的事情。
2.引导学生根据日记范文了解日记的基本知识和格式,从而掌握日记的写作方法。
(1)从这篇日记可以看出日记的格式是什么?
明确:先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 以及天气情况。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
转行要顶格。
(2)日记写作的内容可以包含哪些?
明确:日记也指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 的事情的记录。因此,日记的内
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 景,也可以记述活
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 。
(3)概括范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明确:第1自然段:介绍天气和人物、事件。第2自 然段:写“我”与爸爸在公园里的
经历。第3自然段:写“我”的感悟。
(4)过渡:范文中 ,作者不仅介绍了与爸爸去公园感受春的经历,也写出了自己的感悟,
才显得日记内容丰富,也更有意义 。因此,我们在写日记的时候,也要记住:不仅要写清楚
一件事,还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5)介绍日记写作的作用,并由作用引出写作的要求。
日记的作用:
1.记录重要的事件及人事往来,以备日后查询。
2.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便于不时总结和反省。
3.记录知识、感受,以丰富生活。
4.在某种特定情境中,可以宣泄情感,抒发抱负,起到精神的自我调节作用。
5.经常记日记,还能够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手法:
因为日记的内容包罗万象,所 以,写作方法是没有限制的,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和
说明等各种表达方法,都可以使用。
写作要求:
内容要真实;事情要有意义;感想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拔高,或者喊口号;语言要简
明通顺。


三、范文评析
4月10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和爸爸商量着要给妈妈一个惊喜。
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去3蛋糕店为妈 妈订做了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妈妈最喜欢吃饺子,
我们又去了菜市买了饺子皮、肉和白菜。回到家,我 和爸爸一边包饺子,一边商量着怎样为
妈妈过生日。通过我和爸爸的劳动,一切都准备好了。真是:万事 俱备,只欠东风。
真不巧,今天晚上该妈妈值夜班。好不容易等到妈妈下班的时间。9点刚过,我从阳 台
上看见妈妈回来了,我和爸爸赶紧把家里所有的灯都关了,并点上了蜡烛。不一会儿,从楼
梯 口传来了妈妈的声音:“我们家怎么停电了呢?”妈妈走进家门,“我已经拨打了供电局
的抢修热线电话 ,供电局的修理工马上就到……”
“啊?!”我和爸爸一听,鼻子差点儿都被气歪了!
总评 :文章首先按照日记的格式写明日期和天气情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第2自然
段叙述事情的经过,叙 述时抓住重点事件进行描写,十分生动。第3自然段的意外结果,则
给故事添加了趣味,读来忍俊不禁, 人物形象也十分突出。

语文园地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与季节相关的词语并能够运用。
2.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的处理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3.了解汉字的书法规则,提高书写水平。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自学能力。

2.结合书写视频,指导学生观察书法大家书写时的手势、运笔方向和间架结构的安排,
模仿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自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积累与季节相关的词语并能够运用。
2.了解汉字的书法规则,提高书写水平。
教学难点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跟着三位诗 人去欣赏了古人眼中的秋天,感受了深秋的山、秋天的
花、秋天客舟所见,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和借秋天的事物表达自己对友人的勉励以
及对家乡的思念;我们也跟着作者去到了铺满金色的法国梧桐的 水泥道上,与作者一起玩耍,
感受作者的快乐和对秋天的喜爱;我们还去欣赏秋天的雨,见识了秋雨的五 彩缤纷、感受了
它香甜的气味,感受它带给大地的丰收喜悦和孩子们的欢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 秋
天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大家还知道秋天还有哪些特征呢?一年有四季,大家是否还知道其
他 三个季节的特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吧。
二、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任务。 2.分小组合作,小组成员通过会议、资料查阅或平时的积累来介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
的解决方法。 然后将方法总结归纳。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进行发言,随机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指导, 对方法
进行归纳。
方法示例:
1.看图理解法,即借助图片进行理解。如“井沿”“梯田”等。
2.分析综合法。即先把构 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
整个词语的意义。如:兴国安邦——先解兴, 兴盛;安,安定;邦,国家。整个词是,国家
兴盛安定。
3.反义否定法。即用反义词加“不 ”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如:“镇定”
是不慌张。


4.拆拼法。 即把表示简称或数字缩语的词语拆开来组词,再合起来。如:“难免”——
难以避免。
5.描 绘法。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如: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
慢、摇摆的样子。 6.比喻法。即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说法来解释词语。如:车水马龙——车子像流水,
马好像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三、词句段运用
1.图片展示春夏秋天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风景特点。
2.小组合作,小组成员之间根据自己 的知识积累,对风景特点进行描述,并能够用四
字词语进行概括。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 荐一位同学起来发言。看哪个小组概括的内容最准确,想到
的词语最多。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 结。
词语示例:
温暖:春暖花开 大地回春 万物复苏 鸟语花香
炎热:骄阳似火 枝繁叶茂 郁郁苍苍
金秋:秋高气爽 瓜果飘香 硕果累累
寒冷:冰天雪地 寒冬腊月 白雪皑皑
4.指导学生朗读词语,随机指导读音。
5.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并尝试造句。
6.过渡:刚才我们在理解这些词语的时候 ,主要运用的是查字典词典的方法,但是,
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字典词典,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词 语意思呢?
7.出示句子,让学生在不借助字典的情况下,对下面的加点字进行理解。可以与同桌进行合作。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充满了憧憬,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
8.请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完善,再进行归纳。
方法示例:
1.找近义词的方法。如,“憧憬”的近义词是向往;“忐忑不安”的近义词是七上八
下。 < br>2.结合句子意思的方法进行理解。“憧憬”可以结合前面的“即将到来的一天”和后
半句“期待 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来理解,“即将到来的一天”表明活动还没有开始,
“期待”“出色表现”表明 是一种美好的想象,结合起来,“憧憬”在这里表示的是对未来
的美好想象,也可以说成是“向往”。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关于季节的词语。无论 是在写作中,还是平时的口语表达
中,词汇都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因此,课后我们也可以在课外阅读或 者是其他情况下,有
意识地积累词汇。让我们的写作更有文采,让我们的表达更准确,更生动。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面对不理解的词语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方 法呢?(查字典、找近义词
的方法、结合句子意思的方法)那么,除了这些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什 么方法呢?
二、书写提示
1.出示相关汉字的书写视频,或者是笔画笔顺的动画,让学生观 察汉字每个笔画在田
字格中的位置,了解每个字书写时的运笔方法,让学生一边看,一边用手跟着视频或 动画中
的动作进行写。
2.指导每个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书写指导示例:
“狂、铺、排”这三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狂”左部的“犭”第二撇从横中线上侧起笔, 右部“王”三横等距,长短不一,中间
一横最短,在横中线下侧,下横最长,从竖中线左侧起笔。 “铺”左部“钅”第三笔横在横中线,“甫”首横从竖中线起笔,“冂”宽度比首横略
窄,左竖在竖 中线,顶部在横中线。
“排”左部“扌”横笔在横中线上方,“非”顶部
“”低,底部



左右三横间距相等,中横较短,在横中线。
”低,左竖在竖中线右侧,右 竖在右半格,
“印”左右宽窄相当,左部居左半格;竖提首笔于横中线,“卩”居右半格,横折钩的横段与左部的竖提起笔点持平,竖笔紧贴竖中线右侧。
“雀”上小下大,“小”中间竖在竖中线, 两点左低右高,“隹”长撇从右上格撇向左
下格,左竖从长撇与横中线相交点起笔,写在竖中线左侧,< br>“”横笔都从竖中线左侧起笔。
“票”上小下大,“覀”居上居中,扁框宽度超过首横,中间两 竖分列中线两侧,“示”
居下居中,短横在横中线下侧,竖钩在竖中线。
“寒”上部窄、扁, 下部宽、大,“宀”首笔点在竖中线,


“”上部的
“”略偏左,罩住两个点,第 二横在横中线,
右竖在竖中线右侧,两点在竖中线左侧,下点略大。
“盖”上窄下宽,上部居 上居中,三横长短不一,末横在横中线下侧,竖笔在竖中线,
“皿”居下居中,末笔横宽度超出上部。
3.学生练习书写,巡视指导,纠正坐姿和拿笔姿势。
三、日积月累
1.过渡语: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关于秋天的特征,那么,接下来我们再结合“日
积月累”中的词语,了解一下秋 天还有哪些特征。
2.出示词语,通过自由朗读和齐读的方式来朗读词语。
3.理解词语意思,并给词语分类。
分类示例:
这九个词语是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有的着重描写天气,如“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
风习习”;有的着重描写季节气候特征,如“一叶知 秋、层林尽染”;有的着重描写收获的,


如“五谷丰登、果实累累、金桂飘香”。
词语拓展:
丹枫迎秋、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秋风萧瑟、秋色宜人、秋雨绵绵、玉露生寒、红叶缤
纷。

四、课堂小结
无论是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是对书法的练习,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 持不懈的努力,希
望我们每位同学课后能够做一个有心人,能够对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及时进行总结和分享 。也
能够做一个有恒心的人,对正确的事情都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做。这样,一定会有收获。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关注课文中人物命运;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了解文中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体会这样写的效果。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大年夜,一个衣着单 薄、孤苦可怜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走着,
走到一座房子的墙角左下,蜷缩成一 团,然后擦燃一根又一根火柴,在火光带来的幻象中离
开了人世。她为什么要擦燃火柴?她在火光中看到 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读读这个悲
惨而又令人心酸的故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 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
理解新词。
3.教学生字和新词。
(1)学习“柴、裙、蜡、烛”这几个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冷、饿”时,可
以运用 形近字对比法。
形近字示例:
冷(寒冷)——聆(聆听)——怜|(可怜)
饿(饥饿)——娥(嫦娥)——鹅(大白鹅)
诉(告诉)——拆(拆迁)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柴:“木”横拉长托住上部,撇捺舒展。
旧:竖为垂露竖,稍短;“日”不要写得太扁。
饿:“我”的首撇低于左右。


离:两部分分列横中线上下,撇折要出头。
易错提示:
焰:“火”的捺变成点,右边中间两短横不相连。
诉:右部“斥”有一点,不要写成“斤”。
(3)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读童话,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
2.标注课文段落,并试着划分结构层次,讲一讲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共有11 个自然段。第一部分(1~4):写在大年夜的风雪中,又冷又饿的小
女孩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独自 一人待在寒冷的街头,不敢回家。第二部分(5~9):写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幻觉中体验着温暖和 幸福。第三部分(10、11):写小女孩在大年
夜里冻死街头。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所写的事情。在寒冷的夜里,大街上的人们都
在家里取 暖,可是小女孩却不得不在大街上卖火柴,她没有厚实的衣服可以抵御寒冷,也没
有足够的食物填饱肚子 ,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读了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想法呢?可以在
课下和同学们互相交流。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火柴 寒冷 陈旧 裙子 可怜 饥饿 几乎 火焰 蜡烛 富人 告
诉 离开
2.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 习,我们基本了解了故事的内容,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课文,看 看作者是如何叙述这个故事的,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又要
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课文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点明“大年夜”这个时间对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
用? < br>明确: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员美满,而接下来讲述的却是一个小
女孩的悲惨 故事。快乐的额节日氛围更能够反衬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第3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3自然段运用了对比 的手法。通过上下文的对比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
渴望,突显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暗示了当时社 会的黑暗、残酷、无情。
3.课文第5自然段“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 暖和自己
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小女孩为什么不敢?又为什么抽出了一根?
明确: 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每一根火柴对小女孩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一整
天连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 ,小女孩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但她终于还
是抽出了一根擦燃了,因为她实在是太 冷了。“终于”突出了她是鼓足了勇气才抽出了一根,
因为刺骨的寒冷让她无法忍受,她别无选择。 < br>4.第5自然段中,为什么原本在我们看来毫不起眼的火焰在小女孩看来却“简直像一
支小小的蜡 烛”,发出的火光也是“奇异”的?
明确:此时此刻,天气十分寒冷,小女孩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哪怕一点点微弱
的光和热,对她来说都是一种温暖,这是她发自内心的渴望。而当火柴燃烧冒出火焰 时,她
内心的渴望都被满足并放大了。
5.可以把第6段中第四句中的“精致”换成“精制”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精 致”是形容词,用在这里形容盘子和碗的精巧和细致,衬托出
这些人家的富有;而“精制”是动词,意思 是“精工制造”,换后表达效果不如“精致”。
6.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 会看到这些?描写她看到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第一次看到大火炉 ,因为小女孩太冷了。第二次看到了烤
鹅,因为她和饥饿。第三次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次、第五次看到了 奶奶。
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温暖,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奶。然而这一切美好,都
是片刻的 幻觉,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7.小女孩为什么在那种情况下,一而再、再而三地划着了火柴?
明确: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幻象,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温暖,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
又一次擦 燃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
吗”跟“她赶紧擦着了 一大把火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的踌躇和后者的毫不犹豫,表
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 幻象中的一切称为现实,永远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
奶,所以她不惜擦燃火柴来留住幻象中的温暖、美 好与幸福。
8.第11自然段中的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具体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明确:“曾经”指的是在五次擦燃火柴的过程中产生的幻象。前一个“幸福”,联系前文
可知其含义;小 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觉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指
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 和痛苦。


通过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在心头的 悲愤,感受到
作者对穷人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本文通过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 露了黑暗社会的罪
恶,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大年夜
下着雪,赤着脚

又冷又饿、蜷缩墙角
第一次:看见火炉
第二次:看见烤鹅
第三次:看见圣诞树
9
*
那一定很舒服
第四次:看见奶奶
第五次:同奶奶飞走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悲惨的命运
五次擦
燃火柴

冻死在大年夜:无人关怀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并能够正确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粒种子的历程。
3.学习作者给文章设置线索的方法,且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抓住“舒服”一词,梳理出种子的成长历程。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种子的心态变化,分析种子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种子有追求、有理想,并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抓住“舒服”一词,梳理出种子的成长历程,并能够复述。
2.体会种子的心态变化,分析种子的形象。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给文章设置线索的方法,且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学习种子有追求、有理想,并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的态度。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棵树,在长成参天大树之前,都是一颗 在黑暗的地底下的种子,正是因为它对外面没
有束缚的自由的舒服的世界的追求,它才能突破泥土的包裹 ,在雨露和阳光的滋润下自由地
成长。有的树能够成长几百年,有的树会自然消亡,有的树会变成其他样 子,给人类提供着
方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颗种子的成长历程。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
理解新词 。
3.教学生字和新词。
(1)学习“茎”这个字时,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学习“缩、 推、拆”这几个字时,
可以用演示和表演的方法;学习“拆”这个字时,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
形近字示例:
拆(拆散)——折(折断)
(2)归类识字。
基本字带字归类示例:
隹:推(推门)——难(困难)——准(准备)
同音字归类示例:
吱(吱呀)——之(求之不得)——知(知道)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分组讨论:“舒服”一词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每个小组随机抽点一名学生来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
明确:“舒服”一词 在文中共出现了六次。第一次是在种子被泥土包裹着的时候,种子
希望钻出地面;第二次是在种子长成了 大树的时候,它想做跑来跑去的大树;第三次是大树
被做成手推车跑起来的时候;第四次是手推车想停下 来休息的时候;第五次是做成椅子的时
候,想要躺下来休息;第六次是变成木地板后,阳光照在身上的时 候。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种子在地下的时候为什么希望钻出地面?
明确 :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这让种子很难受,因此想
要钻出地面。“不得不 ”说明种子被泥土包裹着很不舒服。
知识拓展: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 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双重否定句的
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 肯定,加强了肯定的效果。
本文中的“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就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换成普通的肯 定句子就是
“它只能把身体缩成一团”,表达的意思就没有用“不得不”强烈。
2.指名学生 读“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
光下”,体会这句话中的含义。
明确:“过了些日子”是时间词,说明种子一直在努力;“细细的根、茎”“两片小叶
子”是种 子钻出地面的样子。
短语拓展:细细的( )
细细的根、细细的柳枝、细细的红线、细细的头发、细细的豆芽。
3.当种子钻出地面,长成一棵大树之后,它又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明确:它看见人和动物在 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觉得做一棵会跑的树应该会很舒
服,于是,它渴望成为一棵会跑的树。
4.为了成为一棵会跑的树,树做了怎样的努力?最后它实现愿望了吗?
明确:树看到农夫背 了锯子和斧子来到树林里,就用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
让农夫注意到它,最后它被砍走。农夫 把树做成了手推车,农夫推着它在山路上跑上跑下,
它实现了自己变成会跑的树的愿望。
5. 经过很多年之后,手推车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都会嘎吱嘎吱地地响,树开始
产生了新的愿望。这个 愿望又是什么呢?是否实现了呢?
明确:树想要停下来。它的愿望实现了,因为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 车拆了,用拆下来
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这样它只需要放在那里就好。
6.树终于实现了停下来的愿望,它是否就此安度晚年了呢?为什么?
明确:没有。因为它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就想要舒舒服服地躺下。
7.那么,大树的愿望是否实现了呢?


明确:实现了。因为农夫的儿子长大之 后,把椅子锯成小木片,年轻的农夫细心地用木
片拼成了美丽的木地板。木地板躺在地上,可以满意地舒 展着身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它
感觉舒服极了。
8.思考: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明确:种子——幼苗——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9.请学生根据这个历程,试着复述课文。教师注意指导。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篇童话讲述了一棵树有追求的一生。告诉我们做人要像这棵树一样,有追求、有理想,
并且为了实现 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一粒种子的经历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不管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追 求和
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我们也应该向它学习,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
有理想

幼苗:渴望变成大树→长成大树

有追求
那一 定很舒服

大树:渴望变成跑来跑去的树→变成手推车


实现愿望
手推车:渴望停下来→变成椅子


椅子:渴望躺下→变成木地板


种子:渴望钻出地面→长成幼苗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难点
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谜语:“身穿褐色衣,头顶长触角,草丛 堆里把歌唱,小孩用它来斗仗。”你能
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
2.揭示谜底:蟋蟀。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
它们是一对好朋 友。有一天,它们在玩捉迷藏的时候,红头不小心被吃进了牛的肚子,红头
在牛肚子里遭遇了什么事情呢 ?它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红头去牛肚
子里来一场旅行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介绍作者并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作者资料:
张之路,生于1945年,北京人,著名作家、编剧。他是第一位 入选中央电视台“东方
之子”栏目(1997)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安徒生奖获得者(2005年 )。2006年被IBBY中
国分会任命为中国推广儿童阅读大使。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 魔表》《傻鸭子欧
巴儿》《暗号》,短篇小说集《题王》《惩罚》《空箱子》《在楼梯拐角》《静静的石 竹花》,中
篇小说《螳螂》《有老鼠牌铅笔吗》,中篇童话《还魂记》《我和我的影子》,长篇小说《第 三
军团》《坎坷学校》等。《第三军团》先后获中国图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3.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 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
理解新词。
4.教学生字和新词。
(1)学习“咱、胃、算”这几个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齿、泪、嚼、吞、
咽、眯 ”这几个字时,可以用图片展示或表演的方法;学习“咱、胃、吞、悲、眯”这几个
字时,可以用加一加 的方法。
谜语示例:
右边是鼻头,左边是舌根。一人称自己,加们指我们。(咱)
田下明月光,消食它帮忙。(胃)
鼻头开尾,目挤中间。计数数目,筹划方案。(算)
形近字示例:
拼(拼接)——饼(饼干)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救:“求”横要短,竖钩要正,左右四笔呼应。
刚:左宽右窄,注意“冈”的竖钩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泪:左窄右宽,三点水呈弧形,第二点稍向左。
易错提示:
救:第三笔和第四笔分别是点和提,不能一笔写成横撇。
算:下面的撇和竖要出头。
(3)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示例:
救(救命)——就(就算)——旧(陈旧)
部首归类示例:
目:眯(眯眼)——眼(眼光)——睁(睁眼)——睛(目不转睛)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
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注意指导,归纳总结,得出答案。 明确:红头和青头(高兴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悄悄地躲在草堆里),只露两只眼
睛(偷偷 地看青头)。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
大黄牛(突 然低下头去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
去了。
结果在青头的帮助下逃出了牛肚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 ,知道了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但最后却能在青头的帮助下逃了出
来,并且安然无恙。那么,青头是如何 做到的呢?同学们可以课后再读一读课文,试着去找
一找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旅行 咱们 救命 拼写 打扫 管理 等待 刚强 流泪 算术
2.导入新课
(1)检查课后复习,指名学生说一说青头是如何做到让红头安然无恙地从牛肚子里出来
的。
(2)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尤其是不同的答案。
(3)导入:那么,这些答案是否正确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然后再来看一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一)学习第1~7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6自然段 ,体会“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的含义,并学习
“一……就……”的句式。
明确:“一……就……”说明红头很怕青头发现它,因此它坚决不答应。
学句式:“一……就……”
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
“一答应”是一个动作,“就会被青头发现”是紧跟着发生的另一个动作。


“一……就……”表示一个人连续的动作,还可以表示一个事物连续的动作。如,小猫
一看见 我,就“喵喵”地叫。
2.朗读第7自然段,找出描写红头被吃到牛肚子里的句子,并体会当时红头的心情。
明确: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
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 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
由“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及”等词中,可以体会红头当时的心情是慌
乱的。
3.概括该部分的主要意思。
明确:交代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学习第8~18自然段。
1.过渡语:可怜的红头还有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进入 了牛的嘴巴里,它会经过
哪些地方?又会遇到哪些危险呢?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该部分内容,然后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概括。
明确:红头从牛嘴里,随着 草进入到牛肚子;在牛肚子里再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
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
在嘴里的危险是牙齿,需要避开牙齿;在肚子里的危险则是第四个管消化的胃,需要避
免进 入到第四个胃。
3.青头知道红头被牛吞进肚子后,采取了什么行为?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就把它摔在
地上。青头顾不得疼痛 ,一骨碌爬起来,然后一直鼓励红头,并告诉红头如何脱险。“大吃
一惊”说明青头对于突发事件也很意 外,“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充分说明青头对红头的
关心,知道红头遇险内心很焦急。
4.青头救红头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青头知道牛有四个胃,前三个胃都是贮藏食物的,第四 个胃才是管消化的胃。牛
第一次吃草是将草贮藏起来,在休息的时候又会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 然后细嚼慢
咽。而红头可以抓住牛把草送回嘴里的机会逃出来。
5.根据第4个问题来了解牛胃的特点和进食的特点。
参考资料:
牛共有四个胃, 前三个胃为牛食道的变异,即瘤胃、网胃(又称蜂巢胃、麻肚)、瓣胃(又
称重瓣胃、百叶胃、毛肚), 最后一个为真胃(又称皱胃),其中前三个胃都是贮藏的胃。
牛进食分两个阶段:首先咀嚼原料吞入胃 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反刍再
次咀嚼。这种进食方式叫倒嚼。除了牛之外,骆驼、鹿、长 颈鹿、羊驼、羚羊、羊等都是这
种进食方式。
6.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叙述红头在牛肚子的惊险旅行,以及在青头的帮助下成功脱险。
7.针对前面学生的回答,给出正误判断。
(三)学习第19、20自然段。
1. 想象说话: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它激动地只说了三个字:谢
谢你!除此之外,它在 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注意指导)
2.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红头对青头表达感激之情。
3.谈谈自己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注意指导。
示例:
可以从以下方面谈感受:
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常识:牛有四只胃,牛吃食具有反刍现象。
我们遇事要冷静,要团结互助。要学习青头关键时刻不放弃的精神。
在红头遇到危险时,青头 坚决不放弃,还积极帮助的行为,也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就要互
帮互助的道理。
要多学习科学知识,因为在关键时刻,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知识脱险或帮助别人。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是 多么值得庆幸啊!
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运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 !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起因:捉迷藏——躲草堆——被吞到牛的嘴里意外


遇事冷静
经历:进牛肚——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反刍
在牛肚子里旅行

团结互助


结果:青头用身体蹭牛鼻——牛打喷嚏——红头被喷出
< br>

11
*
一块奶酪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理解并学习运用本课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分析动物的形象特征,了解这则童话故事要揭示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抓住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相关语句,分析动物的形象,体会其高贵的
品质。
2.通过合作的方式对故事的结构进行划分和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这则童话故事要揭示的道理。
2.抓住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相关语句,分析动物的形象,体会其高贵的
品质。
教学难点
1.抓住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相关语句,分析动物的形象,体会其高贵的
品质。
2.培养学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蚂蚁是自然界中鼎鼎有名的大力士,它可以举起比自己重几百倍的重 量。在蚂蚁部落里
分工也很明确,不仅有工蚁、兵蚁、蚁后,还有蚁王,它们有严格的纪律,谁也不能违 抗。
如果不相信的话,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 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
理解新词。
3.教学生字和新词。
(1)学习“强、禁、稍、豫、跺”这几个字时,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学习“跺”
这个字 时,可以用表演的方法理解;学习“诱”时,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
形近字示例:
诱(诱人)——绣(绣花)
(2)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示例:
禁(禁止)——进(进门)——尽(尽头)
基本字带字归类示例:
肖:稍(稍息)——消(消失)——悄(静悄悄)——哨(口哨)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的内容进行引导和完善。
明确:故事写了一个蚂蚁队长在指挥搬 运粮食时,规定不能偷嘴。在搬一块奶酪时,掉
下了一个奶酪渣,蚂蚁队长和其他搬运的蚂蚁在经过了一 番挣扎之后,坚持原则,抵抗奶酪
渣的诱惑,最后将奶酪搬进洞里。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在搬运开始时,蚂蚁队长下了什么命令?从命令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明确: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罚扫地三天。
蚂蚁队长很有威望,办事雷厉风行。
2.蚂蚁队长在公布规则时,就遭到小蚂蚁的质疑。小蚂 蚁是如何质疑的?蚂蚁队长是
如何回答的?表现了什么?
明确: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 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样罚扫地
三天。”说明蚂蚁队长是一视同仁的。
词语拓展:
嘀咕:小声说;私下里说。
表示小声说话的词语还有:嘟囔、呢喃、喃喃。
3.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是这段的中心句,本段后面的句子都是描述奶酪是如何的诱


人。也为下文做了铺垫,正因为奶酪诱人,才引起下文。
4.第6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心理描写。写出了蚂蚁队长矛盾的内心。
词语拓展:
由“七上八下”拓展带数字的成语: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五湖四海、五颜六色、万紫千红
5.阅读第10自然段,思考问题:本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表示声音的延长。
知识拓展: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1)表示解释说明;(2)表示语音的延长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
跃或转折;(4)表示插说;(5)加强重点;(6)分行举例;(7)用 在副标题前;(8)标明作者;(9)
补充说明;(10)引出下文;(11)表示意思的递进;(12 )表示总结上文;(13)表示话未说完。
6.第11段自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蚂蚁队长怎样的心态?
明确:运用了动作描写 ,如“低下头”“嗅嗅”,说明蚂蚁队长也特别想吃奶酪渣子;
心理描写,如“犹豫”,说明蚂蚁队长还 在做心理斗争,在吃与道义之间挣扎;语言描写,
如“注意啦……齐步——走”,说明蚂蚁队长终于下定 主意了。
7.怎么理解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明确:大家看到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对自己严格 要求,并且把美味的奶酪渣让给了最小
的蚂蚁,都很感动,更加信服蚂蚁队长了,所以劲头更足了。
8.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注意指导)
示例:
示例一: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说到做到,是一位守信的领导。
示例二: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能经得起诱惑,严格要求自己。
示例三: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照顾弱小,很有威望。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篇童话讲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的事情,蚂蚁队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告诉我们要严格要 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好大家的表率。我们也应该学习蚂蚁队长这种以身
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的品质。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搬运粮食→提出要求


诱人奶酪→内心矛盾

< br>以身作则
一块奶酪



终下决心→让给弱小
严以律 己


共同努力→搬回奶酪



习作:我来编童话

1.弄清楚童话的特点,创编童话,注意写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通过创编童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喜欢写作的兴趣。
3.让学生在写童话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4.练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弄清楚童话的特点,创编童话。


2.练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难点
通过创编童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喜欢写作的兴趣。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这几篇课文中,用了很多比喻、拟人 、夸张
的手法,使故事非常生动有趣。有些故事还告诉我们许多道理,童话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宝
石,照耀着同学们的成长道路,今天,我们也来编写一则童话故事,用我们的宝石去照亮别
人的路。
二、写作指导
(一)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了解童话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分别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想
想故事的主人 公是谁,各有什么特点,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去年的树》:主人公是鸟儿,它信守承诺,当 树被砍掉之后,它为了兑现承诺,
一路寻找,最后对着用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完成自己的承诺。这篇 童话告诉我们要信守
承诺,同时,也要爱护森林资源,爱护树木。
《那一定很舒服》:主人公 是一粒种子,它在追求舒服的状态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
不断突破自我,为别人带去方便的同时,也 让自己获得舒服。这篇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
理想、有追求,并且能够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人。 《在牛肚子里旅行》:主人公是两只蟋蟀(青头和红头),青头在红头遭遇不幸的时候,
通过自己掌 握的知识和不放弃的精神去鼓励红头,最终帮助红头脱离危险。这篇童话告诉我
们遇事要冷静,朋友之间 要团结互助。
《一块奶酪》:主人公是蚂蚁队长,它在要求其他蚂蚁时,也能够在面对诱惑时管住自< br>己,体现了它的以身作则和自我要求严格。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只有以身则和严格要求自己,
才能够 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信任。
2.小组合作讨论:如果将每个故事里的主人公互换一下,是否可以?
3.随机请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明确:不行。如《去年的树》,种子、蟋蟀和蚂蚁都不能与树 建立起像小鸟与树那样坚
定的感情,在树被砍掉之后,他们也不能像小鸟那样飞很远去找大树(种子不能 自行移动,
蟋蟀和蚂蚁的移动速度很慢,不能去很远的地方)。如此一来,故事就不能开展。再如《一< br>块奶酪》,故事是围绕蚂蚁搬食物来展开的,而集体搬运食物是蚂蚁的特点之一,蟋蟀和鸟
儿都没 有这种特征,因此,故事的主人公不能选择它们。
4.介绍童话的特点。
参考资料: (1)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物当作人来写。即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
成和人一样 ,使它们也具备人的基本特征。比如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2)采用夸张的手法,想象大胆有趣。
(3)童话里的事物都有象征意义。即借助于某人某 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从而表现某种
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4)童话里包含一定的道理。
(二)指导写作的方法。
明确:第一步:想得越细 ,说得越具体。想一想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动物或事
物?它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注意形象的 设定要符合动物或事物的特征。
第二步:要细心体会,想想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如想要表扬什么,或者是批评什么。
第三步 ,要合理地展开想象。如动物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


及当时的 环境如何,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小动物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
故事的结果怎样,告 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范文评析
小熊开店
小熊住在小河边,为了方便大家,它开了一间森林超市,当上了经理。
小熊请兔子当采购员。 兔子想:“什么东西最受欢迎呢?对,一定是萝卜。”于是,它
到处采购萝卜。没过几天,食品店、厨房 ,到处堆满了各种萝卜。这样一来,到店里买东西
的顾客全是兔子。小熊很不满意,辞退了兔子。 小熊又请松鼠当采购员。松鼠想:“什么东西最受欢迎呢?对,一定是松子。”于是,
它到处采购松 子。没过几天,货架上摆满了松子。来买东西的顾客,除了松鼠,都摇摇头走
了。其他顾客纷纷给小熊提 意见,小熊只好又辞退了松鼠。
后来,聪明的猴子当上了采购员。不久,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超市办得红红
火火,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总评:这篇童话讲述了小熊开了一间森林超市,它 先后聘请了兔子、松鼠和猴子当采购
员,而超市里因为不同的采购员分别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文章开篇点 题,然后分别写了兔子
只采购自己喜欢的萝卜,被辞退了;松鼠只采购自己喜欢的松子,也被辞退了;猴 子照顾大
家的需要,受到称赞,从而将超市办得红红火火,全文说明做事情要多动脑筋,多为别人着想,才能把事情办好这个道理。

语文园地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并拓展生字词,积累关于学习的谚语,掌握趣味识字的方法。


2.掌握常见的修改符号,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3.了解更多的童话书籍。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组内先交流,再全班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汉字学习的乐趣,培养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积累并拓展生字词,积累关于学习的谚语。
2.掌握常见的修改符号,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本单元学习的是童话故事,写作练习的也是编写童话故事,那么,大家今天就来 谈一谈
你对童话的认识和理解。
二、交流平台
1.分小组讨论,成员之间交流自己对童话故事的理解。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2.各小组推荐代表,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注意指导、归纳。
示例:
童话是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
种文学体裁。语言通俗、 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
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 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


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童 话的世界充满了想象,在阅读童话故事中,我们走进了一个又一个幻想的世界。在那
里,所有的植物、动 物甚至是大地都可以说话,读了之后,感觉身边的一切都有了生命,真
是奇妙。
三、识字加油站
读一读,比一比,认一认。
伸—申(申请) 招—召(召开) 踪—宗(祖宗) 忆—乙(乙方) 豫—予(给予)
界—介(介绍)
教师点拨:这6组字都 有共同的特点,破折号之前的字和后面的字音节相同或相近,后
面的字是前面字的一部分。这样的字可以 用减一减的方式来记忆,如:伸-亻=申,招-扌
=召,踪-=宗,忆-忄=乙,豫-象=予,
界-田=介。“绍”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如:纟+召=绍。
此类生字还有:泥—尼(尼龙)、铺—甫(杜甫)、钢—冈(山冈)。
四、词句段运用
1.交流发现。
(1)展示内容。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的特点。
(3)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这3组词语虽然都是带有口字旁的字,但是又各有特点,第一组 都是表示动作的
字,第二组都是表示拟声词的字,第三组都是表示发出声音的字。
拓展示例:
表示动作的带有口字旁的字:吐、吸、喝、吹。
表示拟声词的带有口字旁的字:呱、哞、哇。


表示发出声音的带有口字旁的字:吠、咳。
2.学习修改符号。
(1)展示没有标注修改符号的原句内容,让学生思考,这三个病句应该如何修改。
(2)明确病句的正确修改。
(3)过渡语:对于病句的修改,有一套通用的规定和符号,我 们可以在原句的基础上进
行修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三种基本的修改符号。
(4)呈现用修改符号修改后的病句,同时介绍相关的修改符号。
修改符号资料:
表示改正的是改正号,是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改为正确的。
表示增补的是增补符号,是在文字或句段之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表示删除的符号是删除号,是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长句或段落。
(5)出示病句修改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适时指导。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 们学习了趣味识字的方法和用修改符号修改文章的方法,课后我们不妨运用
趣味识字的方法来对我们以前 学过的生字进行归纳总结,运用修改符号对我们以前的作文进
行修改,做到学以致用。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一些方法,可以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 中。语文科的学习不仅需要
运用一些方法,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包括对课内课外的字词句的积累,还 包括课外阅读
的积累。今天,我们就来积累一些哲理性的句子,了解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
二、日积月累
1.呈现内容,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积累,与同桌交流,初步了解这些谚语的意思。
2.指名让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完善。
明确:“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要经过一番探讨才能深刻理
解。 < br>“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思是有理到哪儿都行得通,无理到哪儿都不行。
指人的言行 必须有理可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意思是一时的胜负得失可能靠平常谁更强势,
但长期的胜负还是看谁顺应潮流,谁更在理。
谚语拓展: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三、快乐读书吧
1.过渡语:本单元是童话故事单元,今天我们将要推荐的是童话故事书。
2.介绍相关的童话故事书,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3.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课堂小结
语文学习的积累可以渗 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就可以随时随地
积累相关语文知识,做到为我所用,提升 自己的语文能力。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分角色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请求语气,能够用请求语气说话。
过程与方法
抓住对老屋描写的语句进行体会,感受老屋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屋对小动物们的关怀和爱护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并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对老屋描写的语句进行体会,感受老屋的形象。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座活了一百多岁的 老屋,已经面目全非,它想倒下,却怎么也倒不了,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怎么也倒不了的 老屋的故事,去找一找原因。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 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
理解新词。
3.教学生字和新词。
(1)学习“洞、晒”这几个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备、饱”这几个字时,
可以用 形近字比较的方法;学习“晒”字时,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
谜语示例:
池字一半,铜字一半。动物有它,过冬温暖。(洞)
红日西下,余晖铺洒。散播光热,春秋冬夏。(晒)
形近字示例:
备(准备)——各(各自)
饱(吃饱)——跑(跑步)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暴:中间部分的撇捺伸展,盖住下部。
壁:“辟”笔画要安排紧凑,“土”下横较长。
饱:左窄右宽,右边的横折钩不宜过长。


易错提示:
准:左边为两点,右边为四横,不能多写,也不能少写。
暴:注意下面有五笔,不能写成“水”字。
晒:右边是“西”,里面不能多写一横。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识字示例:
日:晒(晒干)——明(明天)——昨(昨天)——晴(晴天)——晚(晚上)——时(时间)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
2.指名学生回答,注意指导和归纳。
明确:老屋在倒下之前,为了小猫站了一晚;为母鸡站了二十一天;为小蜘蛛站一会儿;
小蜘蛛 给老屋讲故事,一直没讲完,老屋也一直没有倒下。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 学习,我们知道老屋为了照顾其他小动物,一直坚持站立,真的是十分热
心。我们也要学习老屋的这副热 心肠。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洞口 准备 暴雨 墙壁 砍伐 蜘蛛 漂亮 撞击 吃饱 晒干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蜘蛛的故事一直没有讲完 ,老屋也一直没有倒下,那么
蜘蛛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为什么会一直没有讲完?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 这篇课文。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所讲的几件事,尝试给课文划分结构并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 分(第1自然段):描写了老屋的破旧程度。第二部分(第2~16自然段):
写老屋在小猫、老母鸡、 小蜘蛛的请求下,一直站着。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写小蜘蛛
的故事一直没有讲完,老屋也一直站 着。
2.阅读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老屋的破旧的。
明确:“一百多岁”表示老 屋年岁已经很长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说明老屋
已经破旧不堪。“很久很久”写出了老屋闲置 的时间久了。


3.破旧的老屋将要倒下时,有一个小动物来了,它提出了什么请求,让 老屋坚持站了
一晚上?
明确:来了一只小猫。它的声音小小的,问老屋是否能够再坚持一个晚 上,因为外面在
下雨,而它找不到其他可以睡觉的地方。
4.抓住小猫的话“再过一个晚上, 行吗?”学习请求语气的说法。指导学生用请求的
语气说话。
5.“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 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
晚上。’”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什 么?
明确: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写老屋在寻找说话的人。“使劲往前凑”写出了老屋的眼
睛 老花的厉害,看不清楚,表现了老屋的老。
6.小猫离开后,老屋认为自己到了倒下的时候,但是,一 个急切的声音响起了。它是
谁?它又是因为什么需要请老屋帮忙呢?
明确:母鸡,因为母鸡想 要孵蛋,但是主人要拿走它的蛋,它没有地方可以呆。于是请
求老屋帮忙。
7.引导学生抓住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破窗户”等语句,体会老屋
的破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老屋依 然要为老母鸡站二十一天,可见老屋的善良。
8.二十一天到了,老母鸡离开了,老屋认为自己又该倒 下了。但是小蜘蛛来了。小蜘
蛛又提出了什么请求呢?
明确:小蜘蛛请求老屋再站一会儿,因为小蜘蛛饿了,要去吃蜘蛛网上的小虫。
9.阅读第13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动作描写。其中“飞快”“马上”写出了小蜘蛛动作很快。
10.小蜘蛛吃掉虫子后离开了吗?
明确:没有离天。小蜘蛛提议给老屋讲故事,于是它一边织网一边给老屋讲故事,一直
到现在。
11.你认为老屋会倒下去吗?为什么?
明确:不会,因为蜘蛛一直在织网,老屋为了帮助蜘 蛛,会一直站下去。因为老屋善良,
有同情心,喜欢帮助别人。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 br>课文描写了老屋活了一百多岁,已经破旧不堪,在它准备倒下的时候,却热心地帮助了
需要它的小 动物们。赞美了老屋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小猫:暴风雨→一个 晚上


善良、富有同情心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母鸡: 孵小鸡→二十一天


喜欢帮助别人


小蜘蛛:捉虫、讲 故事→一直站下去


13
*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体验胡萝卜先生和胡子之间发生的有趣情节,感受文学作品中传递的诙谐与幽默。
3.体 会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想象,续接故
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验胡萝卜先生和胡子之间发生的有趣情节,感受文学作品中传递的诙谐与幽默。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胡萝卜先生有着浓密的 胡须,这让他很苦恼,因为他每天都必须刮胡子。有一天,匆忙
之中,有一根胡子没有刮到,这让他经历 了一些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是一个怎
样的故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 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
理解新词。
3.教学生字和新词。
(1)学习“萝、愁、晾”这几个字时,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学习“萝卜”一词时,可
以结合 图片进行理解。
(2)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识字示例:
心:愁(发愁)——忘(忘记)——思(思考)——怒(怒火)
同音字归类示例:
晾(晾晒)——亮(明亮)——谅(原谅)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与同桌交流,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和概括主要内容。
2.随机指名学生回答,注意指导和归纳。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胡萝卜先生的 胡子很浓密,必须天天刮胡子。第二部
分(第2~6自然段):写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给放风筝的小男孩带 来的帮助。第三部分(第7、8
自然段):写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给鸟太太带来的方便。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1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很浓密,必须天天刮胡子。“常常”说明胡萝卜先生经常为
胡子而感 到苦恼。“浓密”写出了胡萝卜先生胡子的稠密程度。
2.胡萝卜先生为什么会忘记刮那根胡子?
明确:因为他近视,所以他没有看见那根胡子。
3.胡萝卜先生忘记刮掉那根胡子之后,这根胡子出现了什么状况?
明确:因为胡子蘸到了果酱,这让胡子长得更快。因此胡萝卜先生走了多远,胡子就长
了多长。
4.既然胡子长了这么长,为什么胡萝卜先生没有及时刮掉它呢?
明确:因为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的后面,胡萝卜先生是完全不知道的。
5.胡萝卜先生一直 走啊走,走到一个街口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放风筝的小男孩。这个
小男孩正在发愁,他在愁什么呢?
明确:小男孩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才飞过屋顶。他需要一根长线。
6.小男孩的这个问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呢?
明确:小男孩看到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在确定 胡子够坚固的情况下,他剪了一段胡子
用来放风筝。
7.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他又遇到了谁?
明确:遇到了正在找绳子晾小鸟尿布的鸟太太。
8.体会课文末尾省略号的作用。
明确:内容的省略。
9.思考: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内容呢?
明确:省略了鸟妈妈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做绳子晾晒小鸟的尿布。
10.请仿照放风筝的小男孩这部分的内容,补写省略号部分的内容。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胡子对于胡萝卜先生来说是一个让他很苦恼的东西,可是,长长的胡 子在路上却能够为
他人提供帮助。可见,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可能某些我们不满意的地方 ,在
其他情况下,却有着很大的用处。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记者节-先进个人材料


电子商务创业方案-销售员岗位职责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活动总结的格式


法定节假日有哪些-表态发言稿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党费怎么交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苏州高中录取分数线


聊城人事-精神文明建设计划


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德阳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