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白鹭教学设计20

余年寄山水
999次浏览
2020年10月07日 09: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哪天是母亲节-孔夫子搬家的歇后语

2020年10月7日发(作者:葛旭初)



1.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 、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配
合、适宜、恩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白鹭的美,
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 思想感情。
3、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
并尝 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4、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关于白鹭的资料,初步了解。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白鹭的图片,并交
流和白鹭相关的知识。出示PP T。
看了图片,你对白鹭有什么初步感受呢?
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 赞美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这篇文章《白鹭》,品味、感悟、欣赏,分析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 br>独到的认识。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 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
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 4
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
思想,并倡导 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
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 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



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
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 述很多,诗集《女神》
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生字正确组词
2、正确流利读词
3、写出下列词语近义词
四、出示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 、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
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
力,丰富人生内涵。

五、自学提示(一)
初读课文,体会白鹭之美
1、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有关
白鹭的几幅画面。
六、检查自学结果:
1、找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给这篇散文定下了基调, 通篇
文字充满了诗性的感悟和表现力。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色素美: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评价:白鹭“色素的配合”很适宜.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身段美: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评价:“身段的大小”很适宜.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附图比较)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大了些,太不寻常.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郭沫若的眼
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板书
2、指名读课文一、四段。

二、
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2、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四幅画面:
(1)白鹭形象图:
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和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白鹭垂钓图:
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 画,白鹭在清水里钓鱼,而“田”却成了画面的“镜框”,
在画里,白鹭带给清水田以美丽,清水田又使 白鹭更美。空间是白鹭装饰了田,
还是田包容了白鹭,就留给咱们丰富的想像空间。
(3)瞭望图:
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写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上的“嗜好” 。
通过“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的细节,通过与“别的鸟”的对比,表现白鹭“嗜
好”的 独特。反“望哨”一词用在白鹭上,是把它拟人化了。可是作者却提了一个
问题:白鹭真的在“望哨”吗 ?并不作回答,留给咱们想像。
(4)晚飞图:
这是一幅动中有静的声景。黄昏低飞的白鹭 ,居然成了“乡居生活中的一种
恩惠”,是因为它为乡居生活带来“清澄”和“生命”。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 ;结尾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
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白鹭》一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它实质在歌颂什么?
答: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
的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相互交流一下。
①马路天使 ――城市美容师,多少次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看到他们,那些默默
低头工作是他们的身影;多少次人流穿梭 的街巷里,看到汗水和着灰尘流淌,那
么闪烁晶莹。料峭的寒风里,马路上早出现的是他们的身影,当人 们还在温暖的
梦乡里甜蜜酣睡,他们已经用勤劳开启了城市的黎明。他们干着平凡的事情,可
他 们的心灵是多么纯洁和高尚啊!
②教师,园丁――崇高的称号,枝头绽放的鲜花,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 浇灌。
老师整日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是他们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禾苗茁壮成长。
四、精读课文,真深入研究。
1、文章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精巧”体现在什么地方?
“精巧”体现在:①白鹭色 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②它的存
在,给乡居生活带来了美、悠然和清澄。
2、面对白鹭,文章写到了作者与别人的三点不同的看法。请一一找出并写下来。
①别人认为 白鹭常见,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却认为它是一首精巧的诗。②白
鹭立在小树绝顶,人们认为它在望哨;作 者不同意这种看法。③白鹭不会唱歌,
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
3、“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从文中看,作者认为白鹭在望哨
吗?为什么?
作者不这样认为。因为“望哨”给人紧张的、“不是安稳”的感觉;而作者却感受
到的是白鹭的 悠然,这是一种诗意美。
五、课文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 》更是其中的精品。这是
一曲自然美的赞歌。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
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与白鹭相关的诗歌。

七、板书设计:
精巧的诗
白鹭 觅食图
瞭望图
低飞图
韵味无穷的诗

2、落花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亩、吩”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浇”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 、“便
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3)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法及其所喻的道理。
2.弄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资料。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 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 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 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
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 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
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
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 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
1.种花生 、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
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桃、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地长鲜红嫩绿
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 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
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
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 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
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 人有用的人。)
(5)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 花生,赞美像
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 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
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三、召开小辩论会,彰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
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 ,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
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 ,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
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 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
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 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当堂训练
背诵课文
六、小结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
么?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桂花雨
设计理念:
桂花雨,飘洒在故乡的小院里,飘洒在我的记忆里。思乡的情,就这般如阵
阵桂花的香味一样,浓浓淡淡,飘飘洒洒。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 乡情的浓缩。以此为
窗口,让学生走进窗口,倘徉在文本中,在语言中、想象中感悟乡情,感悟灵性的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 少、邻居、成熟、
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 br>3、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
情,并领悟这种感 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
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1仔细、认真、大声地 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
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 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
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
你留下深刻印 象。
1、品读:“浸”。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除 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整年”“每一天”“每一个季
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生 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
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 起童年时代的“摇花
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 br>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
仅仅是芬芳,是香 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
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桂花雨》。
2. 引读作者小时候,最喜欢 桂花。是因为桂花虽然——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气
味儿——真是迷人,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 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
桂花香里的。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味令人陶醉,芳香——四溢。喜欢桂花 ,
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所以,作者在课文
的结尾写到 :—— 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
阵阵的桂花雨。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 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小节。想想从哪颗感受到作者的快乐。用——画
出体现“摇花乐”的句 子。
三、精读感悟作者(心情)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出示)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
(2)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
桂花嘛!”
(3)a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盼望早点摇桂花)
b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
c对呀!作者是不是用错 了?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
感叹号是为了?(说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点 摇桂花)
d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2——3人)(说明作者恨
不得马上就摇桂花。)
(4)读得真好!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是件大事,她迫不 及待想摇桂花,
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有点烦,但又很耐心
地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5)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更加——急切了,心想这桂花怎么还开——不足
呀!



3. 所以当母亲吩咐提前摇桂花的时候,作者说这下我——可乐 了。(出示)这下
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作者为什么乐了?
(A终于可以摇桂花了。)
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
(因为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赶紧吩咐提前“摇桂花”。)
B. 提前“ 摇桂花”,那是因为桂花如果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
就——差多了。如果赶在下雨之前 把桂花摇落下来,那桂花就——朵朵新鲜、完
整。哎,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是作者期盼已久的大事,她 自然高兴,当然“——
乐”了。
4. 同学们真会读书,刚才我们从作者摇花前的心情,
(动作)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
A.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我从作者的动作体会到了摇花的欢乐: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
使劲地摇。)
B. 谁能表演一下作者的动作?
C. 这里作者抓住了摇桂花时的动作来写,虽然只 用了几个平常简单的词语,但
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却跃然纸上,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面带微笑的 ——
小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在庭院中帮着——铺竹席,抱着桂花树——使劲
地摇。
D.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种快乐和这样的景象读出来,试一试,谁来读,齐读
5.俗话 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作者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可以——摇桂花了,她喜形于
色,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 ,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这几个连续
动作就是作者摇花时欢快心情的流露。(语言)还有哪些 地方也反映了作者摇花
的欢乐呢?(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 br>香的雨呀!”)
(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 雨!好
香的雨呀!”在你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喊”?又为什么说:“啊!真像下雨!好香的
雨呀 !”
A师或者生:“喊”:平常我们高兴的时候才会大——喊大叫,现在作者看到金灿
灿的桂花从绿叶中,飘飘——洒洒落下来,而且落得她——满头满身,她自然会
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喊——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一个喊字写出了作者的



——快乐。
桂花纷纷落下,像()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 雨
呀!”(a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了下来。)(b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
地、绵绵 不断地落下来。)(c桂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
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
(1)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a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b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c)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 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使得
我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树。)
(2)指导朗读。
a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真佩服你们。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感 觉?我们也
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还不够兴奋,再喊——“啊!真像
下雨!好香的雨呀!”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是桂花的我,心里也是满满的,我的心
里装满了芳香四溢的— —桂花。我的心里是一种快乐的满足。这一个“满””字用
得多妙啊!于是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 香的雨呀!”(出示课件)
b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于是我就()地喊:“啊!真像下雨! 好香
的雨啊!”(快乐、开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拍着手、又蹦又跳、
手舞足蹈 、闭着眼睛)
C对呀!现在我们大家再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而这诗情画意般
的桂花雨,这心满意 足的快乐,怎能不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即使几十
年过去了,回想这童年快乐的一幕幕,依然是 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快乐,那样的
意味深长。沐浴着这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香, 感受着这
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在关心着桂花雨,也从中感受到了快
乐呢? 妈妈、爸爸
(3)摇桂花是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可想摇桂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了多么深的印象。
最后,让我们来甜甜美美地读一读这 首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
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桂 花丰收给作者
一家人带来的——快乐,还能感受到那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情



景。
(4)引读第6节。
可不是吗?桂花 摇落以后,全家动员(读下去)——拣去小枝叶,铺开在——
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桂花晒干了 ,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
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摇花除了给作者和全家人带来了欢乐,还给谁也带来了欢乐? 全村人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 指名读。你又读懂了什么? (摇花给全村人带来了欢乐)
2.我们只知道桂花开得最茂盛时,香飘——十里,前后左右十几 家邻居都浸
在——桂花香气里。现在怎么会“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
四、课后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画一画你眼中的桂花。

五、板书设计:
3.桂花雨
爱桂花──香
摇桂花──乐
思桂花──情
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4*、珍珠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
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
处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 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是理
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激趣导入: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和什么动物交过朋
友?
2. 探求新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
书:珍珠鸟)
3. 作者介绍。
4.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 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板书:怕人----亲近)
二、 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1. 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2. 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
请你探究:
① 动笔读书: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 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
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②真情播 音员: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
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
③小小思想家: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④作家的知心人:作者是怎样把珍珠鸟写得这么可爱的?说说看。
3.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课文。
三、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 全班交流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
交流。
(学生发言)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 (板书:信赖)
3.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鸟, 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对这
句话也有了自己的 理解,老师也想用自己 笔像作者一样写下自己对信赖一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你
们想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动笔吧!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勇敢前行;信赖是一
缕缕阳光 ,让生活五彩缤纷,让自然生机勃勃,和谐共存。
4.交流书面感受。
四、小结
是呀,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坦诚,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这就是《珍珠鸟》给我们的
启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六、 板书设计
大鸟 信赖 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 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情达意的。
2. 引导学生进行片段朗读,积累语言,灵活运用字、词、句、段。
3. 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直接抒情、叙事抒情、对比抒情等方法来融情入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发思路
生活中,是否会有某一件事或某一样东西在 不经意间打开我们的心扉,进驻我们的心田,
给我们滋养,让我们透悟呢?郭沫若有过,许地山有过,琦 君有过,冯骥才也有过。让我们
走进语文园地一,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
1. 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1)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你对本单元的哪篇课文感受最深?为什么?
2. 小组交流。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片段或细节进行交流,谈谈自己从文章中得到的启发和收获。
3. 集体交流。
三、词句段运用
1. 出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说说三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三个句子都是通过对比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笔下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师:对比描写可以 突出事物的特点,表明作者的偏好、观点、立场等,我们在习作中也
可以这样运用。
2. 出示句子。
(1)指名朗读句子,借助工具书查查“开辟”和“姿态”的解释。
开辟:①打开,打通,开创(场地、道路、局面等)。②开发。
姿态:①姿势;样儿。②态度;气度。
(2)学生交流讨论。(结合语言环境和句子意思进行比较)
(3)教师评议并总结。 (第一组句子中第一句写的是荒地,故而选择释义②,有开发、开垦、垦种的意思;第二句
写的是人 工智能出现的局面,所以选择释义①,有开创、建设的意思。第二组句子中第一句



写的是梅树,所以指的是姿势、样子;第二句写的是人们的状态,所以选释义 ②,指精神面
貌。)

(4)师:关于一词多义的辨析,首先要明确其含义,在此基 础上再结合语言环境和句
子的本意进行比较,才能用得对,用得准确。
(5)补充练习:根据下列词语不同的意思,用每个词语写两句话。
骄傲 新鲜 自然 大方
四、日积月累
1. 介绍作者。
2. 出示《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停顿。
4.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理解诗意。
饮:饮用 ,喝。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
液。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 鸣声。籍:jiè,凭借。
诗意: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音从稀疏的 梧桐树枝间
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
师:这首诗有 什么含义?(诗人以“蝉”喻指清高尊贵的人,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借
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5.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 指导背诵,并默写。


特种司机-低碳环保作文


电气设备工程师-副班长竞选稿


同济大学录取分数线-2012北京高考状元


唐伯虎点秋香经典台词-图森破


小学生想象作文-八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万州中学生-见习报告范文


那一夜的人生申论题-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丁晓兵事迹-锦城教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