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萌到你眼炸
808次浏览
2020年10月17日 18: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免试入学的大学-平安夜简谱

2020年10月17日发(作者:钟望阳)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时间、路程和速度三
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 在比较中理解速度单位,建立复合单位的表象,感受复合单位表
示速度的意义。
3. 引导学生利用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
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厘清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行程问题
模型。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速度,感受复合单位表示速度的意义。
2. 利用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围绕以上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
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课我采用了启发式、谈话、讨论等方法来进行教学看,
同时我又以情景串教学法贯穿始终,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
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
2.学法:教师通过设疑,逐步启发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去解决



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速度”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的偶像,同学们
对 他可能很陌生,但他却让全世界都记住了中国!孩子们,快瞧!(播
放视频)这就是老师的偶像“飞人” 刘翔,拿到了110米栏金牌,为
祖国争得了荣誉。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时刻,用一个字形容你的感受是< br>什么?看到刘翔为国争光,咱们三年级的小运动员们一个个也摩拳擦
掌准备再来一次校运会跑步大 赛,这可让咱们学校教体育的王老师忙
晕了头,想请同学们来帮帮忙从每班选出一名代表,大家愿意吗? 那
咱们赶紧去看看吧!
二、认识速度
这是两个班的选手报名情况。
出示: 三1班
三2班
先说三1班,同学们建议选谁,为什么?谁来解释一下?
引出: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时间内, 谁跑得远就选谁。这里的2
分钟,是他们俩用去的时间,(点出时间概念,板书:时间)在2分
钟里走的720米和700米叫什么呢?在数学王国中也有自己的专属名,
你知道吗?在一段时间内一共 行了或跑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点
出路程概念,板书:路程)
三2班你们又建议选谁?为什么?



引导:这里比的还是路程吗?路程相同的情况下,就比时间,谁
用的时间短,就选谁。
瞧,三3班的报名情况也出来了。 出示: 亮亮:3分钟跑900
米 小刚:2分钟跑700米 你们建议选谁?(指说一到两
人)
时间不一样,路程也不一样, 比什么?(如果生说:比每分钟能
跑多远,则引出: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叫作速度!)(如果生说:比速度 ,
则问:什么是速度?)
师:平均每分钟或每秒钟行的路程,就叫速度。(课件出示概念,
板书:速度)
三、速度的读写
师:数学讲究简洁美。怎样把速度写的即简洁又意思明确呢。下
面, 让我们来看看小博士是怎么写的吧。(课件演示)
师: 你能用这种方法写示出小刚的速度吗?在探究单上试着写
一写。
数学小博士要带领着同学们去 生活中寻找速度了,请同学们读出
下列速度,并说出它表示的意义。
师:在雷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指
生答)
师:解释的可真不错,都会用速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了。数学的用处不少。
这一会的功夫,同学们不仅帮助王老师解决了难题,还认识了这



三种 数量,它们是:速度、时间、路程。我们还发现这三种量有着密
切的联系,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 继续前行去寻找答案吧!
四、理关系
王老师平时认真工作,到了假期,她就成了旅游达人。 在假期里,
她分别以三种不同的出行方式,去了三个地方旅游,请看!你能解决
陈老师旅游中的 数学问题吗?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150× 4=600(千米))为什么这样
列算式?(求4个150是多少)这里的150是速度,4是时间,6 00
是路程,学生推导出:速度×时间=路程(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从这个关系式能推理出别的关系式吗?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你们的推理对不对呢?我们去问题中寻找答案!
请同学们先独立解决后两个问题,用刚才的推 理方法你还能发现
其它关系式吗?试着来写一写,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总结出两个公式路程÷时间=速度,路程÷
速度=时间
评价揭题:同学们真了不起,利用自己的智慧发现了速度、时间、
路程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谈话:观察这三个关系式,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和我们学过
的什么知识类似?
课件出示:因数乘因数等于积,积除以其中一个因数等于另外一



个因数。 < br>总结:数学是奇妙的,很多知识都会从学过的知识中找到其身影。
所以,我们要学好每一处知识, 为以后得学习打好基础。其实,不光
学习是这样,做人,做事都要这样,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
五、用关系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一:请同学们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再利用关系式列式计算。
练习二: 放假的时候,你 们的家长有没有带着你们开车自驾游
啊?有过自驾游经历的同学一定在公路上见过类似这样的指示牌。从
这块牌上你看懂了什么?
下面,请根据指示牌上的信息,解决来自公路上的数学问题。 < br>指名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想法,要扣回数量关系式。(你用了
哪个关系式?你们听出了他用的是 哪个关系式了吗?两种解法,运用
的是不同的两个关系式,但是都能解决这个问题。)
超速好不好?容易发生事故,带来危险。(德育渗透)
一路走来,收获不少知识,你能用他们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师:
同学们,课上到这儿也进入尾声了,汪老师想知道通过刚才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也想和同学们谈谈最后的收获,今天这节课老师希望传授给你们
的不仅 仅是数学知识本身,还想告诉你们的是(出示阿贝尔的名言),
这是挪威著名的数学家阿贝尔说的话。希 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仅
要学习数学知识本身,还要去感受数学的精髓和魅力。
六、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
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所行路程的生
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 生的特点,主要让学生进行探索,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效果分析

【效果分析】
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这节课,能引导学生自



主探究学习,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较好。
整节课时间分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突 破了难点,有效引导学生
探究速度的意义及速度的表示方法;在处理教材方面,在学生懂得“速
度×时间=路程”之后,我增设了两道应用题,通过让学生解答,获
得与“速度×时间=路程”相关的两 个除法关系式:“路程÷时间=速
度、路程÷速度=时间”,由于例题的增多,也占用了教学时间,部分
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在孩子们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赞赏使学生在参与
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存在的价值。这样,学生的自信心、
成就感树立起来了,也就让学生 领悟到数学不难、好学,信心十足地
从成功走向成功。本节课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
主探究,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交流评价过程中获
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达 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学习气氛不够热烈,课堂不够活
跃,这 一点还需要在调动学生情绪上下功夫,在语言的启发上动脑子,
另外,我还想是否应该增加一些判断、选 择题进行抢答,这样气氛会
好些,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概念性的认识会更深刻一些。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下册)》
98~99页九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除两位数的计
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 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
此基础上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 时间
=速度”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相遇问题。


探究单

1、试一试:小刚每分钟跑400米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独立解决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1) 王老师从泰安坐动车去广州,动车每小时行驶150千米,4小时一共行驶
多少千米?


我这样列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王老师自驾汽车去桂林,他6小时一共行了54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
千米?

我这样列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发现的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王老师骑自行车去翦云山,他每小时行30千米,行90千米要用几小时?

我这样列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我发现的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练习纸

公路上的数学问题

(1)一辆长途客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3小时后可以到达梧
州吗?






(2)一辆面包车看到路牌后,2小时就到达了桂林,它的速度
是多少?






(3)假如这条公路对大货车限速为70千米时,一辆大货车3
小时后到达柳州,它超速了吗?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青岛版(五四制)第九单元 信息窗一的内容。“速度”
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学生都知道我们常说的快慢指的
就是速度。可是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快慢又与什么有关呢?学生
便不太清楚。所以在情境中,通过刘 翔夺得110米栏冠军的视频和帮
助老师选拔运动员的过程使学生知道了在路程相等和时间相等的时候怎样比快慢,同时也埋下一个伏笔,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又
该怎样比快慢呢?对于这个问题 ,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办法,从而
使学生明确在路程与时间都不相同的时候比快慢,就是比速度,进而
引出速度的概念。
速度有快有慢,单位也各不相同,这需要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
加 以理解和感受。此环节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蜗牛爬
行速度之慢、光传播速度之快,使学生 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
理解了速度,进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在 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时在一个大的问题情境中设有小
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角度问题的思考 ,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路
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1、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速度,对于 速度概念的处理
比较肤浅,没有将速度的含义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
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不够,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引下



进行学习,没能放手让学生去自己研究和学习。
3、对学生关注度不够好,学生上台汇报时,我只忙于公式的展
示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听讲是否认真。
虽然从这堂课中反思自己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感觉用心准备的
课效果还是不一样,学生的学习 状态很好,孩子们很兴奋,虽然个别
孩子站起来,说得不够流畅,表达不够清楚,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
他们能够勇敢站起来表达,就是让人开心的事。今后,我会继续努力
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
手实践、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三年级学生已经
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 和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从实际
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与路程关系”的模型,并学会应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
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顶尖设计-安全知识手抄报


生辰石-澳大利亚签证中心


好奇作文-高考改革新方案


青岛市教育局-幼儿园老师个人总结


光大电子银行-收费处


广东农工商职业学院-古今异义词


个人求职简历范文-南通杏林学院


此致敬礼格式-公司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