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混合运算导学案.docx
写秋天的诗-淘宝网开店流程
 
 
 
 
 
 
 
 
 
 
 
 
 
 
 
 
 
 
 
 
 
 
 
 
 
 
 
 
 
 
 
 
 
 
 
 
 
 
 
 
 
 
 
 
 
 
 
 
 
 
 
 
 
 
 
 
 
 
 
 
 
 
 
 
 
 
 
 
 
 
 
 
 
 
 
 
 
主备教师: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单元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
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
 
2. 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
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
 
 
序。
 
 
 
 
 
 
教学难点
 
在认识
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
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
 
 
课时分配
 
5 课时
 
 
 
 
 
 
 
 
 
 
 
 
主备教师: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课 题
混合运算(教材第 47 页中的例 1 及相关内容。)
 
 
 
1
.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
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顺序,
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 、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5 分钟)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
-10- 6=
 
25+20-10=
 
48
-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
生动手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20 分钟)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  47 页例 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
 
53 人,中午走了 24 人,下午又来了
38 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
 
-
24=29(人)
 
53
 
- 24+38=67(人)
29 + 38=67(人) 
(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
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
法运算时,
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主备教师:
 
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 53-24+ 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 53- 
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
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
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
(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
38),在算式的下面
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
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 48-8+17,
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
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
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之处
2.练一练: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 53 人,中午走了 24 人,下
午又来了 38
人。
 
(1)课件出示例 1
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
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
 
24
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 1 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
 
91 人”和“中午走了
24 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
式: 53+38- 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0
分钟) 
(一)计算(教材第
 
47 页“做一做”)
23
 
+6-11
 
2
 
×8÷4
72
 
÷8÷3
 
=
 
□○□
=
 
□○□
 
=
 
□○□
=
 
□
 
=
 
□
 
=
□
 
 
 
 
 
 
 
 
 
 
 
 
 
 
 
 
 
 
 
 
 
 
 
 
 
 
 
主备教师:
 
 
备课组成员: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
 
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  50 页第 3 题)
 
  
-17+3
3×8÷4
 
÷3×3
 
34
 
18
- 20
 
=24÷4
 
÷9
 
=34
=18
 
=14
 
=6
 
=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3 分钟)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2 分钟)
 
教材第 50 页的第 1、2 题。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主备教师:
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课
题
 
 
 
 
 
混合运算(教材第
48 页中的例 2 及相关内容。)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
 
教学目标
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
 
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
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时分配
 
 
 
第二课时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3 分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0 分钟)
 
课件出示第 48
页例 2 的情境图。
 
( 一)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
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 3 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
有 4 个人,场地内还有 7
个人。
 
( 二) 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
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 三) 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 
4×3=12(人) 12
+ 7=19(人)方
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4 ×3+7 
=12 +7
=19
(人)
 
 
 
 
 
 
 
 
 
 
 
 
 
 
 
 
 
 
 
 
 
 
 
主备教师: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7+( 4×3)
=7+12
 
=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
什么再求什么
三、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15 分钟)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 7+( 4×3)和
7+ 4× 3。
 
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
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
(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
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
 
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课件出示: 7+12÷3
 
43
 
-24÷6
18 ÷3+67
 
54
 
÷9-3
1.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书写规范。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8 分钟)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
 
48
页“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
两级运算
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 50 页第
4 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 6 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
做一题,一
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
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强
对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主备教师: 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4 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
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
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主备教师: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课
 
 
 
题
 
混合运算(教材第
49 页中的例 3 及相关内容。)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道理。
 
 
 
 
教学目标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
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课件等。
第三课时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分配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 分钟)
(一)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25
 
-20÷5
 
6
 
×8-5
1.指生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并指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明确
每题的运算顺序。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下面各题)
(1)10-5+3=
 
( 2) 7+( 7- 6)=
 
10   -( 5+3)=
 
+7-6=
 
7
1.学生独立计算,把先算的一步画上横线。
 
2.比较算式,全班交流。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
 
呢
3.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
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5 分钟)
(一)尝试练习,引出规定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例
3)
 
7×( 7-5)
 
( 77-42)÷ 7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
 
导。
3.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含有小括号)
4.引导学生归纳: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
 
的。
 
 
 
 
 
 
 
 
 
 
 
 
主备教师:
 
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二)变式练习,形成对比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7×7-5
 
77
-42÷7
 
2.指生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
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比较算式。
 
7×(
7-5)
 
(77-42)÷ 7
 
7×7-5
77
 
-42÷7
 
(1)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在进行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15 分钟)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 49 页“做一做”第
 
1 题)
76-( 12+25)
 
(12- 5)× 3
 
48
÷( 8- 2)
 
34-( 28-13)
 
6
×( 7+2)
 
( 88-56)÷ 8
 
1.这 6
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
 
流。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
 
49 页
“做一做”第  2 题)
 
4+5×7
 
(72-18)÷
9
 
24
 
÷4+2
 
( 4+5)× 7 72
-18÷9 24 ÷(4+2)1.每组中上、下两题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独立完成,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 49 页“做一做”
第 3 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书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看图列式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
 
52 页第 13 题)
小明有 35 元钱,买一个魔方用了 3 元,剩下多少钱如果用
剩下的钱买 8
元一个的笔袋,可以买几个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要求可以买几个笔袋,必须要
求出剩下的钱。
4.拓展提高:有能力的学生也可引导他们直接求第二问。
 
 
 
 
 
 
 
 
 
 
 
 
 
 
 
主备教师: 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5 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与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
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主备教师:
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课 题
 
混合运算(教材第
 
53 页中的例
 
4 及相关内容。)
1.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
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
合理运用小括
号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
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
问题的策略。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
学生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
 
兴趣。
 
教学重点
 
 
利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时分配
 
课件、直尺等。
 
 
 
 
 
第四课时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 、情境导入,旧知铺垫(
 
5 分钟)
(一)课件出示例
 
4 主题图的左半部分(如下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90
个面
 
2.汇报收集的信息。(面包房的师傅一共要
烤包,已经烤了 36
个。)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有多少个
没有烤)
4.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尝试列式解答。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0 分钟)
(一)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第  53 页例 4 情境图:
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
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 1 )一共要烤多少次(
 
2)已经烤了几次
 
(
3)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二)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的问题。
1.想一想:要知道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哪些信
 
息
2.画一画: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画出简易色条图。
(三)尝试解答,体会方法
 
1.议一议:应该如何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倾听不同
的想法。
2.说一说: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剩下多少个需要
 
烤。
 
 
 
 
 
 
 
 
 
 
 
 
 
 
 
 
 
 
 
 
 
 
主备教师:
 
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3.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四)交流汇报,形成板书。
1.学生汇报不同的解答方法(让学生说说每步求的是什
 
么)。
 
方法一:
 
方法二:
 
 
90-36=54(个)
( 90-36)÷ 9
 
54÷9 =6 (次)
 
=54
÷9
 
(次)
 
=6
 
 
方法三:
方法四:
 
 
90-36÷9
 
÷9-36÷9
90
 
=54÷9
 
- 4
 
=10
=6(次)
 
(次)
 
=6
2.比较方法二和方法三。
 
( 1)小组交流这两种解法的不同之处。 
(
2)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如果不加小括号,应该先算什 
么
 
(
3)方法二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加上小括号后就是先求什
 
么
3.若有学生说出方法四,教师要及时鼓励,并追问:你
是怎么想的
(五)检验反思,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口头检验:把问题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
检验,进而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小结:遇到问题后,我们要敢于从不同的角
度去观察问
题、思考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我们要想
好先解答什么,再解
答什么。列综合算式时要根据四则混合运算
的运算顺序合理使用小括号。
(六)知识拓展,培养能力
 
1.课件出示问题:( 1)一共要烤多少次
(2)已经烤了多少
次
 
2.学生选择有效信息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10 分钟)
 
(一)基础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 54
页“做一做”的情境图)
1.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然后说说先解答什么,再
解答什么。
2.学生汇报解法,同时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方法较简便易
 
理解
 
 
 
 
 
 
 
 
 
 
 
 
 
 
 
 
 
 
 
 
 
主备教师:
 
 
备课组成员: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方法一: 3×9-3×6
 
方法二: 3×( 9-
6)
 
(二)智慧大比拼。
 
1.第一关(课件出示教材第 55 页第 1
题的情境图)
 
(1)想知道用  20 元钱买票够不够,首先要知道什么
(2)要求买票所用的钱,需要哪些条件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然后全
 
班交流。
2.第二关(课件出示教材第 55 页第 2 题)
(1)学生读题后指定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最后全班交流。
 
3.第三关(课件出示教材第
55 页第 4 题的情境图)
(1)学生读题后指定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最后全班交流,交流时
重点说明:如何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5
分钟)
今天我们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在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呢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主备教师:向朝斌
 
课  题
 
 
 
 
 
备课组成员:
 
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用列综合算式的方
法
 
 
 
教学目标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会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
 
算式卡片
 
第五课时
导
 
学
 
过
 
程
 
 
教学准备
 
 
课时分配
 
 
二次备课
 
 
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4
分钟)
 
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自
由说)
 
这节课我们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大家要好好表现
 
哦。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和复习( 8 分钟)
 
(一)复习(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试题卡(指名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6÷8=
 
 
 
72-5
48-18
 
× 8=
 
+32=
 
30
÷6+29=
 
(14+21)÷ 17=
 
7×( 36-30 )
=
 
2、你能把这 6 个算式分类吗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3、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
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 
 
算。
 
2)只含有加减法(或乘除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小结: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首先要想想先算什么,后算
什么。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主备教师: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18 +27
 
÷9
 
(18+27)÷ 9
4
 
4
 
×8-3
 
×( 8-3 )
 
问题 :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的(四人小组
讨论后反馈)
小结:因为运算顺序不同,所以结果就不同了,这里的小
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8 分钟)
教学主题图《花店》(让学生打开第 57 页第 2
题,先仔细观
察画面,了解到该知道的数学信息。)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能列个综合算式
表示你的思路吗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自己对这道题的想法和思路,然后反馈)
 
甲:
3×4+5
 
乙: 10- (3+5)
 
 
丙:
10-3-5
 
=12+5
 
=10-8
=7-5
 
  
=17(   元)
 
元 )
元 )
 
=2(
 
=2 (
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说说)
 
小结 : 同一个问题,
通过动脑筋 ,可以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我们要养成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
四、能力提升,激发兴趣。(
 
16 分钟)
 
1
、出示小黑板(以图表示的应用题) 
已知总数 44 元,一本故事书 20 元,剩下的买 3
支钢笔,每只
多少元钱
 
(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列出综合算式)
1 )你能看懂图意吗 
2 )能列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想法吗
汇报:可能有的结果
a.(44-20)
 
÷3=8 (元)
 
÷3=8(元)
c. 分步算式: 
44-20=24(元)
 
24÷ 3=8
(元)
 
3 )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 )44-20
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不加小括号又会怎样 
5 )那小括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呢
小结:大家真棒,知道了小括号在我们解决问题时有时候
真的很重要,要懂得正确运用,加油吧。
 
2、让学生完成练习 58 页十三第 2
题。
 
 
 
 
 
 
 
 
 
 
 
 
 
 
 
 
 
 
 
 
 
 
 
 
 
 
 
 
主备教师: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最后指名回答,集体评价。
3、让学生完成练习
 
58 页十三第 1、 3 题。
五、课堂总结:(  4 分钟)
本单元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之间畅谈一下自己的
收获吧。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