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重要人物-想起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测试题(五)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4分)  
yún    nuò
dù      jì            dǎn     qiè            jù
jué 
(              )       (              )
(              )      (             )
二、为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失:① 丢    ②
没有掌握住    ③ 错误;疏忽    ④ 改变常态  
1、 他失足掉到了河里。
(    ) 
2、 人们见了他都大惊失色。                       (
) 
3、 要是再不下去,你可要坐失良机了。        (    ) 
4、
你不能把别人的功劳当过失。                 (    )
三、先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8分) 
(
)机妙算        理直气(     )     战无不(     )    完(
)归赵   
 无(     )之宝        负(     )请罪     同心(
)力    疑(     )不解 
四、选词填空。(5分) 
探望      眺望
渴望      期望       展望 
1、星期天,我和家人一起去乡下(
)爷爷奶奶。        
2、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3、家里虽穷,但他非常(           )读书。
4、(           )未来,我的心中满是喜悦。
5、去左海公园过队日,是我们的(           )已久的一项活动。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 (9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鞠躬尽瘁            理直气壮            含辛茹苦
无价之宝 
  B肝胆相照            杯水车薪             疑惑不解
同心协力 
  C.势不可当            一碧千里            废寝忘食
栩栩如生 
  D.完壁归赵            冲锋陷阵            襟飘带舞
神机妙算 
 2、对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负荆请罪(背)          神机妙算 (机会)         疑惑不解(怀疑) 
B.素不相识(朴素)       危在旦夕(早晨)         理直气壮(正义的) 
C. 势不可当(承受)      攻无不克(克服)         完璧归赵(  归  ) 
D.同心协力(共同)       无价之宝( 的 )         嫉恶如仇(痛恨)
3、下列各组没有语病是一项是(      ) 
   A.夜里,我经常听见屋外的树枝。
   B.榕树上停泊着不少小鸟。 
   C.黄昏的时候,寒风整整刮了一个下午。
   D.站在山脚下,我仰望群山,景色可真美。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我怎能忘记那令人激动无比的升旗仪式?   ( 改为陈述句 ) 
2、皎洁的月光把池塘照得通亮无比.  (改为“被”字句 ) 
七、重排句子并在括号里填上序号。(6分) 
(
)老百姓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 
(
)商鞅做了秦孝公的丞相后,想立新变法。  
(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都城南门立“
三丈之木”,告示人们,如有人将
木头移到北门,奖金10金。 
(
)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发是可信的,从而新法得以推
行。 
(
)后来,商鞅告示能移动者给予50金。 
(
)终于有个大胆的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
信。
八、阅读乐园(5分)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的名著,其中有许多故事大
家都能
耳熟能详,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大闹野猪林》,这些故事中的人
物刘备、张
飞、关羽、孙悟空、鲁智深等栩栩如生,呼之即出。请你利用课余
时间多读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
并向同学们做推荐。故事题目
《                  》推荐理由
九、课外阅读。(20分) 
            (一)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
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
同意,张飞嚷道:
“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
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也不
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
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溪流清
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
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
葛亮的家,刘
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
让
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
地在站在草堂的
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这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
茅塞顿开,像拨开雨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
,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
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诸葛先生,就像鱼儿
得到了
水一样啊!” 
1、 给下列词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1)三顾茅庐(A、转过头看;B、注意,照管;C、拜访)
(2)青翠欲滴(A、欲望;B、想要;C、将要)
2、用横线画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用             比喻
(2分)
3、细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请写
下来:
(2分)  
4、说说你喜欢或不喜欢短文中的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3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
,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
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
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
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
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
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
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
件礼物吊到一根
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
)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
(       )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
拿住竹竿一
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
了那件
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         ”上。(2分)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
①、                                     。 
②
。(4分)   
4、联系实际,你有用过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难题吗?请举例说一说。(3分)
 。 
十、习作。(35分) 
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字数不超过400字. 
第五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 允诺  妒嫉  胆怯  拒绝 
二、 2 4 1 3  
三、 神 壮
胜 璧 价 荆 协 惑   
四、 探望 眺望 渴望 展望 期望  
五、 1、D
2.D  3.  D 
六、1.我不能忘记那令人激动无比的升旗仪式.
2.池塘被皎洁的月光照得通亮无比. 
3.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所以小朋友都喜欢他.
七、312645 
八、略 
九、(一))1. (1))C  (2)C
2.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卧龙
山冈 
3.恭恭敬敬 
4.略 
(二)1.聪明的徐文长 
 2. 不仅
而且 
 3.(1)提两满桶水过既窄又软的竹桥 
   (2)在长竿顶上取礼物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