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校本教案
脸萌头像-qq网名大全女
学校 
年级 
课题 
王家园学
校 
 三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张如 科目
 
校本
1、清明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教学目标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
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1、熟读会背。 
教学重难点 
2、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校本教材 
一课时 
1.明确诵读内容:《清明》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教学过程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
情。 
批注: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
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6)背诵: 
 
1、清明 
唐 杜牧 
板书设计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学反思 
 
 
 
 
 
 
学校
王家园学
校 
授课教师 张如 科目
 
校本
年级 
课题 
 三年级 
授课时间 
2、寒食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教学目标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
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1、熟读会背。 
教学重难点 
2、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校本教材 
一课时 
    1。明确诵读内容:《寒食》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教学过程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
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
批注:
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6)背诵: 
2、寒食 
韩翃 【唐代】 
板书设计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学反思 
 
学校 
年级 
王家园学
校 
 三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张如 科目
 
校本
课题 3、春日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教学目标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
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1、熟读会背。 
教学重难点 
2、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校本教材 
一课时 
    1.明确诵读内容:《春日》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教学过程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
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
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批注: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6)背诵: 
 
3、春日 
朱熹 【宋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板书设计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学反思 
 
学校 
年级 
课题
王家园学
校 
 三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张如 科目
 
校本
 
4、宿建德江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教学目标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
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1、熟读会背。 
教学重难点 
2、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校本教材 
一课时 
    1.明确诵读内容:《宿建德江》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教学过程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
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
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批注: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6)背诵: 
 
4、宿建德江 
孟浩然
【唐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板书设计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教学反思 
 
学校 
年级 
课题
教学目标 
王家园学
校 
 三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张如 科目
 
校本
5、
饮湖上初晴后雨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
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1、熟读会背。 
教学重难点 
2、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校本教材 
一课时 
1.明确诵读内容:《
饮湖上初晴后雨
》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
教学过程
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
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批注:
(5)抽查理解及用处。 
(6)背诵: 
5、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宋代】 
板书设计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学反思 
 
 
学校 
年级 
课题
王家园学
校 
 三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张如 科目
 
校本
 
6、
从军行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教学目标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
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1、熟读会背。 
教学重难点 
2、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校本教材 
一课时 
1.明确诵读内容:《
从军行
》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
教学过程
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
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批注:
(6)背诵: 
 
6、从军行 
王昌龄 【唐代】
板书设计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教学反思 
 
 
学校 
年级 
课题 
王家园学
校 
 三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张如 科目
 
校本
7、
凉州词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教学目标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
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1、熟读会背。 
教学重难点 
2、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校本教材 
一课时 
1.明确诵读内容:《
凉州词
》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
情。
教学过程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
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6)背诵: 
批注: 
 
7、凉州词 
王之涣
【唐代】 
板书设计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学反思 
 
 
学校 
年级 
课题 
王家园学
校 
 三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张如 科目
 
校本
8、
凉州词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教学目标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
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熟读会背。 
2、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校本教材 
一课时 
1.明确诵读内容:《
凉州词
》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
情。
教学过程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
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6)背诵: 
 
批注: 
8、凉州词 
王之涣
【唐代】 
板书设计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学反思 
 
校本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
整,富有韵律,易于
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
拓展他
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
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
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
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
处
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
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
、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
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
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
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
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
受到历史、地理、天文、
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
成
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
即是
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
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
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
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
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
潜移默化
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
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
识
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
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
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
读,
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
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
使教师和
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教学进度 
课序 
1 
2 
3 
4
5 
6 
7 
8 
9 
课题 
清明 
寒食
春日 
宿建德江 
饮湖上初晴后雨
 
从军行
凉州词
 
课时 
1 
1 
1 
1 
1
1 
1 
1 
1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墨梅
悯农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
 
1 
1 
1 
1
1 
1 
1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常用谚语
常用言语 
常用歇后语 
常用歇后语 
常用俗语 
 
 
 
三年级下册校本教案 
 
 
 
 
 
 
 
 
王家园学校 
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