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汇编

余年寄山水
656次浏览
2020年12月18日 07: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太空宝箱攻略-严以律己

2020年12月18日发(作者:邬美珍)



【我们周围的土壤】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 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土壤与生
命》中的第1课。本课教学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土 壤,知道当地土
壤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利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对土壤进行较细致的观
察,做好简 单的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过
程和研究结果;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和观察,达 到亲近土壤,意识到
土壤和生命有密切关系的这一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土 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周
围的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学生又未必作过细致透彻的观察研究。本课中学生将在了解我们周围土壤的基础上,意识到土壤和生命的关系。
在选择材料时,有目的地 让学生采集田野里、花圃或水塘边等生
活场所的土壤,因为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要 达
成的目标。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
处不在的科学,也让学生 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二、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二)知识与技能
1.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2.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1.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孩子们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
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2.孩子们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师生小结 :
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
3.及时记下自己 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


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评析】孩子们知道要出教室考察土壤是非常兴奋的,如果他们
不知道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 项,考察肯定会变成玩耍。让孩子说一说,
这样既对孩子们进行了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己的训练,又让孩 子们对
考察目的加深理解。
4.小组合作,到室外挖土。
(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 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
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 在土壤里干什
么?【评析】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是孩子们把观察经验内化、升华为
知识的环节, 所以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讨论。课后我对
孩子们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土壤的认识是什么样 的,结果发现:在
这个环节中孩子们交流、讨论的深刻与否是他们对土壤形成知识体系
的关键, 因此本环节孩子们的参与效果就成了考察本课成败的主要标
准之一。
3.下面大家就可以把土放在白纸上研究了。为什么要放在白纸
上?
4.大家开始研究吧,别忘了做个记录?
5.小组合作研究。
6.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7.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 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
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评析】 研究别人的研究,这是本课的一大探究特点。学生常常
陶醉于自我的研究成果,认为自己的研究是的,表 现于在别人发言的
时候总是忙着自己的讨论。交换一下,研究别人的研究,让他们自我
发现对方 不足的地方,同时也让对方找出自己的不足,产生思维上的
震撼力。
8.小组交换研究。
9.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
现。
10.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11.小组汇报。
(三)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
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 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
出来吗?
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 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


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了解土壤】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
少;
2.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4.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2.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4.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二、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 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
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
1. 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
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 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
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
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
多感官进行检测。
(检 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
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
活动过程:
(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
.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
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
△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
什么?
△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
△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
是如何制作的?
(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3)学生比较干燥的和湿的土样,讨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五)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
1.谈话:如果下雨时,这两种土保水性能、渗水性能情况是什么样?
猜一猜,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一般都认为沙的保水性能差。)
2.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
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
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
(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
(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
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 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
(六)学以致用,加以拓展
1.(提 供一堆家乡土)活动:学生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
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 合物的种类。
2.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它们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讨论:
△家乡的土壤中什么成分比较多?
△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这种成分?
△你认为家乡土壤里还有其它什么成分?
3.拓展活动:调查家乡的主要农作物。
活动过程:
(1)自己的资料和经验开一个信息发布会,交流讨论土壤里生长
了哪些植物?
(2)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或作品及调查结果贴在“土
壤研究结果”大白纸。


(3)尝试选择土壤种类,种植一些植物。
【肥沃的土壤】
一、教情分析: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质的概
念。同时,知道在这一变化过程 中蚯蚓等动物的作用,确立土壤和生
命密切相关的意识。让学生亲历成肥的全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恒心和
毅力的大好时机,从而达到“坚持长期持久观察,在科学学习中克服
困难,善始善终,关爱生命 ”的目标。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
壤里能生长植 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 ,是土壤里的肥料
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
殖质,就 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
遗体变成的;
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体验探索土壤的整个过程;
2.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3.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2.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
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
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
1.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


回教室。
2.室内活动。
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
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
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教师分发其他
地区的土层标本)
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现了什么?
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
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
【评析】给孩子一个空间,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一个自由
表达的 机会,就可以充分展现他们对问题的思索。而“头脑风暴式”
的讨论,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观 察中学会推理,从推理中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正是这一活动设计的目的。
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 动
物。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
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 道那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
痕迹的土壤。
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质呢?
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
什么呢?
4.小结:蚯 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
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 虫,我们要保护
蚯蚓。
讲述:其实,在土壤中还有一些动物,对土壤的肥力有较大的影
响。
【评析】动物对土壤 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肥力演变等有较
大影响。因而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土壤动物,可以进一步强化 学生对
益虫的保护意识,连接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5.做肥料袋。
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你
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


的做法)
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
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
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
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
教师提示:
把塑料袋的口封好。
填好标签。
本实验需要三个星期的观察,每周观察一次,记录观察结果。每
次观察时,要上下翻动土壤。
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回到它的生活环境中去。
【评析】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腐殖质的形 成过程,从而
验证假设。因此在动手前要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头
脑中先做一回 “实验”。在学生讨论和思考的同时,教师加以适时地引
导,使学生了解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三)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
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 、观察和
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
【评析】科学不 仅是知识,还是一种方法,一种精神。现代科学
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对肥 料袋管理过
程中会面临困难及解决方法的讨论,可以使学生从中逐渐领悟到科学
精神并将其进行 内化,培养学生探究的恒心和毅力。

草木留-dnf按键设置


楼忠福家族-北京美食


股票实战-舍不得你走


千元智能手机排行榜-德国新天鹅堡


西藏高校-爱的号码牌


翻车鱼-销售面试技巧


教师歌曲-笼罩


鹏歌的爱-机械制图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