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石》课件【三篇】

余年寄山水
828次浏览
2020年12月18日 07: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婚庆贺词-廉政警句

2020年12月18日发(作者:乔加钦)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石》课件【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石》课件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酷似”“盛誉”“快慰”
“ 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读课文,弄清楚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生动形象,重点引导学 生理解“我”
在发现中国石的过程中的表现及大家看到后的做法,抓住
“我”的表现——“注视 ”、“不禁喊”,连长拿出装军功章
的盒子,文书在上面写上金字,嘱咐我要精心保管等,体会
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们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并从中受到感
染。
三、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
1、这篇课文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 用所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采用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再采用自读,
同桌、小组 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姗、
视、酷、偎”在书写时要多加指导;“戈、繁、存、览” 指


导学生找准部首。
2、课文重难点突破: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我”是 怎
样发现中国石的句子画下来,说说哪些词语是重点,由于文
中多处使用引号,可以找出相关的 语句读一读,老师注意恰
当的引导,把战士们对祖国的爱表达出来。
四、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中国地图。2、学生准备:
查找戈壁滩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 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
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
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
“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
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
的字。
生: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 ,边防
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


作者拣到“ 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
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驻守在戈壁滩的 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
图相似的石头,十分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
3、自由读课文。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
过查阅工具书,自学(可同桌议论)生字新词,并 正音正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评析: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小组合作
学习,逐步解决了不认识的字。]
(四)精读课文
1、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2、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
段,课文可分为几段?讨论归纳。
3、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件基础上,读懂每个
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
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
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概括自然 段段意时,
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
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
[评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但是学生如果在教师的有序的 指导下那么这种能力的形成
就变得容易的多了。]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2自然段: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奔出营房拣石头。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头一颗颗拣起来。
第4自然段:赶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头。
第5自然段:我们舀泉水洗石头,发现一块像祖国版图
形状的“中国石”。
第6自然段:“中国石”正像祖国版图——傲然挺立的
雄鸡。
第7自然段:“中国石”表面皱痕与祖国大陆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
第9自然段:“赛石会”上,“中国石”赢得了“宝石”
的盛誉。战士们感到祖国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①内容一致或紧密相关的应归并为一大段。(一
般表现为相关的地点、相同的时间或较集中的情节。)②个
别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 致,也不紧密相关,有
独到的意思,就单独“提升”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
石会”。
第二段(第2~8自然段):我拣到一块“中国石”。
第三段(第9自然段):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
(3)议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段:
①第1自然段为什么需要独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 的开头,它交代了两点:战士们驻
守的戈壁滩上,沙海和碎石是环境特点。因此,战士们拣石、
赛石就成了他们的重要活动内容。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发生
的环境特点,又总括说明课文的主要内容,给 “中国石”的
故事做了铺垫。)
②为什么第2~8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二段?第9自然段
为第三段?
(第二段从第2~8 自然段,写了拣“中国石”的经过及
大家对它的珍视。第三段,也就是第9自然段,写了“中国
石”成为大家的至宝。从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上,也不难看出
两个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地 点在营房以外
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拣到“中国石”之后,已经回
到了哨所,以及“在以 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
屡取胜和对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动。)
[评 析:不单单让学生了解怎样分段,而是在多种形式
的配合下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分段,即方法比结果更 重
要。]
(4)小结。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学习分段, 归纳
段意,是读懂全文,领会内容的必要手段。练习好分段、归
纳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观全文 ,了解全文大意,再认真读
懂每一个自然段,通过归并自然段,划分段落;再从自然段
的归纳、 提炼中,抓住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大段段
意。


(5)质疑问难后,指名读课文
评析:注意自然段、特别是大段之间,停顿时间要长些。]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
么人,我们生活的环境,“我”成为石头迷的原因。)
2、我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 滩是个怎样的地
方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
是什么意思?(抬 起眼睛看)“漫滩”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
么?(遍滩、全滩)
[评析:把生活中的感知带 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介绍自
己掌握的有关戈壁滩的知识,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我”怎么会
成为石头迷的?
4、齐读第一段。
(六)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
[评析:让学生选自己认为难写的字练习写,尊重学生
的个性差异,学生写的很有兴致。]
(七)作业:朗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石》课件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二、三段内容,体会“我”
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 的石头——“中国石”及观赏“中国石”
特点的激动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石”的形状,理解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
热爱,体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还记得《中国石》这篇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评析:通过复习和回忆将两个课时很好的进行了衔
接。]
(二)理解课文
讲读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拣石
头的?为什么说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
读第三自然段。
[配合音乐和画面]
3、结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释下列词语。瑰丽、倾泻、裸
露、珠光玉彩
[评析:目的是启发学生想象,在语言中感受那是怎样
的一番景象,在创造性的朗读活动中 升华情感并适时配合音
乐与画面让学生更好的体会]
4、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 特点的景物来写


的?(挺拨、繁茂的白杨,保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
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评析:因为有了前面对戈壁滩的介绍的铺垫学生便可以在此时更好的将内心的理解外化,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
解。]
5、“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
(小精灵一般指孩子们眼里那些具有超 入本领的可爱的
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
有生命,表达了作者 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6.齐读二、三自然段。
讲读4、5、6自然段。
1、指名读4、5、6自然段。思考:“我”怎么会去珍珠
泉的?又是怎么发现“中国石”的?
2、小姑娘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为经泉水洗过
的石头特别清亮)关于珍珠泉有什 么传说?谁了解“昭君出
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两个“珍珠”,为什么
前面一个不加引号,前面一个却加上引号?
(前一个是指真的珍珠,后一个指白花花的水)
4、我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
(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
形状)
[评析:目的是让学生在关注文本的同时,促进学生对
文本的理解的飞跃。]


讲读第7、8自然段。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
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2、发现“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小
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
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
3、“我” 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
什么我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 br>方。)
[评析:内心体会情感目的是让学生以语言为基点发挥
想象的空间以一种更 为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方式大胆的表
达个性化的阅读体会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4、自由轻声读第8自然段,思考:战士们是怎样精心
保管“中国石”的?
5、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珍爱?请同学
们画出有关词句。
6、结合学生汇报解释下列词语。
“稀罕”指希奇的事物。“嘱咐”指告诉对方记住该做
什么,不该做什么,谁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7、战士们为什么那么精心地保管“中国石”,那么珍爱
“中国石?(因为它酷似祖国版图 ,在战士们眼里,它代表祖
国。)
朗读第二段。
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并赢 得“宝
石”的盛誉。“屡屡夺魁”和“盛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中
国石”能屡屡夺魁并获得 “宝石”的盛誉?
3、哪个词语突出了“中国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奉
为至宝)
4、课文中说在“我”寂寞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我”
温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 意思?(高兴而心里感到安慰)当
“我”寂寞时,看着”中国石”会想些什么?当“我”夜里
站 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么想呢?
5、驻守戈壁滩生活根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 得苦
中有乐?“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里
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 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
指祖国,)为什么说祖国在我们心中?
(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爱
国热情,便想到保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
6、齐读第三段。
[评析:在充分理解文本人物情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
联 系生活,感受体验,将理解融入到有感情的朗读中。]
(三)感悟全文
1、练习复 述课文,[评析:复述时,提醒学生注意,可
以不用书中的原词,但是情节不能丢,重点词要用上。]
2、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 课文通过写“我”在拣的石头中发现了一块酷似祖
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及战士们精心保管它的事,反 映了
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五)作业
1、背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石》
课件篇三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做然”“ 酷似”“盛誉”
“快慰”“栅栅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
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中国石和表现战士喜爱中国石的部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 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


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 ?它是谁
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 在戈壁滩上的
“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
很珍爱它。)
三、读通课丈,指导分段。
1.这一课生字较少,请同学们先各自将课文中的生字读
几遍,然后将课文读一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3.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课文可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
人,我们生活的环境,“我”成为石头迷的原因。)
2.我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 滩是个怎样的地
方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
是什么意思?(抬 起眼睛看)“漫摊”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
么?(遍滩、全滩)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我”怎么会
成为石头迷的?


4.齐读第一段。
五、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给第一段分层。
1.指名读2至7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
的?
2.讨论分层。
可分三层。第一层(2、3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
我”到哨所前的戈壁滩上拣石头。第二层( 4、5、6自然段):
讲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们发现了酷似祖国
版图的中国石 ,即洗石并发现”中国石”,第三层(第七自然
段),讲仔细端详“中国石”。
3.指名分层朗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二段。
(一)讲读二、三自然段(第一层)。
1.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拣石头
的?为什么说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
读第三自然段。
3.结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释下列词语。
瑰丽、倾泻、裸露、珠光玉彩


4.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
(挺拨、繁茂的白杨,保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
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5.“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
灵?(小精灵一般指孩子们眼里那些 具有超入本领的可爱的
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
有生命,表达 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6.齐读二、三自然段。
(二)讲读4至6自然段(第二层)。
1.指名读4、5、6自然段。思考:“我”怎么会去珍珠
泉的?又是怎么发现“中国石”的?
2.小姑娘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为经泉水洗过的
石头特别清亮〕关于珍珠泉有什 么传说?谁了解“昭君出塞”
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两个“珍珠”, 为什么
前面一个不加引号,前面一个却加上引号?(前一个是指真的
珍珠,后一个指白花花的水 〕
4.我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
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
(三)讲读第七自然段(第三层〕。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
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2.发现“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y小
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


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
3.“我”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
什么我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己 熟悉的地
方。〕
(四)朗读第二段。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第八、九自然段,思考:战士们是怎样精
心保管“中国石”的?
2.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珍爱?请同学
们画出有关词句。
3.结合学生汇报解释下列词语。
“稀罕”指希奇的事物。“嘱咐”指告诉对方记住该做
什么,不该做什么,谁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4.战士们为什么那么槽心地保管“中国石”,那么珍爱
“中国石?(因为它酷似祖国版图 ,在战士们眼里,它代表祖
国。〕
5.在以后的奏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井赢得“宝 石”
的盛誉。“屡屡夺魁”和“盛誉”是什么意思?什屡屡夺魁”
就是一次又一次夺得第一,“ 盛誉”就是很大的荣誉)为什么
“中国石”能屡屡夺魁并获得“宝石”的盛誉?(因为“中国
石 袱表祖国,特别珍贵〕


6.哪个词语突出了“中国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奉
为至宝)“奉为至宝”是什么意思?(当作最珍贵的宝物)
7.课文中说在“我”寂寞 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我”
温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高兴而心里感到安慰)当
“我”寂寞时,傣着”中国石”会想些什么?当“我”夜里
站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么 想呢?
8.驻守戈壁滩生活根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得吉中
有乐?“因为‘祖国,在 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里的
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
祖国,)
为什么说祖国在我们心中?(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
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 爱国热情,便想到保卫祖国边疆的神
圣职责,)
9.齐读第三段。
二、练习朗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写“我”在拣的石头中发现了一块酷似祖
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及战士们精心保管它的事 ,反映了
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五、作业。
1.背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



传统美德作文-加油英文


统筹学-心情很郁闷


感情短信-沸腾的意思


戏剧知识-新疆一本分数线


教师考勤制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品德与生活-黄瓜拉皮的做法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危地马拉咖啡


中国手相学-boa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