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1)
yudao-孤独六讲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对称图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内容。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
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
法为主,直观演示法、
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景,诱
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
欲望,逐步推
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本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
生初步
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
把握简单图
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教材第一道例
题首先出示了一
组实物图片,并把实物图形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
征,并初步描述轴对
称图形的概念。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做出”轴对称图形。以活动来帮助学生积
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
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想想做做”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
丰富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轴
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设计理念:
1、以活动为载体。数学教学实
际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反复体验,深刻
理解,形成知识、能力。
2、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真正成为学习数学
的主人。
3、以欣赏为引线。欣赏世界,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
生活,提升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
识点,这种现象广泛蕴涵在大自然中,学习这部分
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对称图形。
2、通过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剪刀,卡纸,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对称图形、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
2、学生准备剪刀,卡纸、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1、观看课件,提出问题。
老师这儿有一个故事,你们想想不想听?(播放课件)
师提问:“小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
里他们四个是一家人”?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
题。
2、合作学习,认识对称现象
①独立观察,探寻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几幅图,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②小组间交流,感知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
③班内交流,认识对称现象。
师:如果
把一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以后,完全重合了,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
二、剪一剪
师:你能用一张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吗?下面就请同学拿
出剪刀和纸,用灵巧的双手来
创造美丽的对称图形。
(1)学生动手剪,教师选择对称和不对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2)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剪的?
(3)师小结:其实要剪一个对称图形,只需要将
这张纸对折,再随便剪几下就能剪一个对称图
形。
三、认识对称轴
师:同学们用自
己的双手创作出了这么多的对称图形,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虽然大家剪的图案不
一样,但是,小朋友们仔
细观察一下,每一个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什么呢?对了,我们把这条直
线叫做“对称轴”,在图上画
出来,并板书对称轴。你能画出你剪得图形的对称轴吗?
四、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1、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知道了对称轴,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是
对称的。下面请同
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欣赏生活中对称图形。课件出示
2、说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同学们,对称图形美吗?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五、练习
1、做一做画对称轴。
2、请学生上黑板上指出学生贴的图形的对称轴。
六、折一折
师:同学们,对称图形美吗?下面请同学一起看看老师带来的这几个老朋友(长方
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请小朋友们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七、做对称动作
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做一个对称的动作。
八、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对称的美,对称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学的
知识他我
们的生活装扮的更美丽更精彩。
教学反思: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探
究的起点。课堂引趣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所以这节
课我从故事入手,
让同学们听故事,观察蝴蝶、树叶、花朵等对称的图形,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
的特点?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自己试着剪剪轴对称图形,然后把学生的作品贴
到黑板上展示让同学对图形
进行分类,在学生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已经渗透了轴对称图形主要特征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
么这些图形是对称而另外一些不是,从而引出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对折后看是不
是完全重合)。通
过找作品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只要折痕两边
的部分能完全
重合,那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接着让剪出对称图形的学生来说说他(她)剪图形
的过程。
然后让同学看书本68页剪一剪,加深同学的印象。最后全班再一起来剪对称图形。通过对先对
折再
剪的图形的观察、比较,学生自己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共同之处——折痕, 自然引申出对称轴这个概
念。再让学生动手自己画一画对称轴(自己剪得对称图形)。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剪纸经验,让学生“剪<
br>一剪、分一分、
说一说、折一折再剪一剪、画一画”,初步体验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学得轻松、
有趣、扎实。
三、 自主探究、拓展延伸
在课堂中,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请学生猜一猜这些图形各有
几条对称轴?然后动手折一折,
看一看(小组合作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从有数——到无数(对称轴)。
这种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
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
四、 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最后,我给学生欣赏一些生活中的
美丽的对称图形,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另外的对称图形,使学
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这节虽然是数学课
,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
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
——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了对称美,数学与美
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
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