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

绝世美人儿
752次浏览
2021年01月02日 02: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goodbye歌词-品质意识

2021年1月2日发(作者:罗小均)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一.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三角形》一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它主要是在小学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符号表示、三角形的分类及证明三角形两边之
和大于第三边,下一课 时讲逐步研究三角形的角,再进一步学习多边形及其内
角和的内容,使学生对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得到运 用和发展.因此,我们不仅
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而且还可以了解几何中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角形是初等数学的基础,为以后认识和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在本章
中,教科书意在让学生 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多与已经学过的知识相联系.由
于在小学的学习中,图形的认识多以观察、测量为 主,所以在学习三角形有关
的线段的性质的时候,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所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要
有依据,也为以后正式学习证明打下基础.其中三边关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
活,并服务于生活 的数学理念,是对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一种概括提升,同时
又是后继学习的基础.
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对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的了解,并能用符号语言表示
2.三角形的分类(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3.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二.目标设置
1.结合具体实例,进一 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并能用符号语
言表示,会证明三角形三边关系.
2.在三 角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原则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方法,在参与操作、自主学习、积极探 索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归纳、概括、反
思、展示与交流和语言表达的方法与要领,在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 系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掌握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4.与已学知识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激发其继
续研究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三角形是认识其它图形的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有关三角形的一些
知识,也了解三角形的许多性质,在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和第五章《相交
线与平行线》中也学习了 线段、平行线、相交线等有关知识,为本节的学习打
下了基础.
另外,这个年龄阶段的 学生思维活跃,易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在学习时,
学生能够自觉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与已经学过的知 识相联系,并具有一定的
自主学习能力,但学生仍处于进一步熟悉证明的阶段,学习通过推理的方法证< br>明有关结论有一定难度.
- 1 -



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会证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利用它判断三条线段能否
组成三角形.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从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开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发现问 题,
解决问题。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旧知作为新知的生长点,学生通过观察、
实践、猜想 、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感知现象、抽象模型
1.图片欣赏
教师活动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从宏伟的建筑,到微小的分子
结构, 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抽象出三角形.----引出章课题《三角形》
2.三角形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几何图形,小学学过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 ,各抒己见.,比如:三角形有三边、三角;三角形内角
和等于
180°;
三角形分为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可以
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 形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等等(此时的预设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生的回答可能出现< br>错误或者不完善,正好与下面的新知识产生思维的碰撞,引出自主学习的必要
性)
教师 活动:注意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结合
章引言阐述本章学习内容及学习本章 的意义(小学我们通过测量得知三角形内
角和等于
180°
,但测量往往有误差,所以 本章就通过推理来证明这个结论,本
章主要研究三角形的边和角,以及在三角形基础上研究多边形,接下 来将从三
角形的边开始学习,进而引出本节课题-----《三角形的边》
设计意图:充分体 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
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并以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为顺利实
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揭示本质、归纳定义
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第一部分至探究,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三角形是如何定义的? 与小学的学习有何不同?(可让学
生尝试说明关键词的必要性)
顶点

(2)对照三角形,请用符号表示三角形及其元素






- 2 -



(3)三角形是如何按边进行分类的?(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教师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的方法和所要解决
的问题
2、 展示与交流(分别请三位同学到前面讲解,并结合黑板上已有认知基
础进行对比,有新的认识、有错误的 改正)
(1)问题1由学生直接说出定义和关键词
追问:这些关键词若去掉可以吗?
师生活动:学生结合关键词举出反例

(2)问题2以图形为载体,学生回答出三角形及其顶点、边、角的符号表示
追问: 还有同学有补充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
∠A
所对的边习惯上还可以用
“a”
表示,教 师总结我
们可以用准确的文字语言来描述三角形,并且能够在画出的三角形图形上用简
洁的符号 语言来表示

(3)问题3现有学生回答出等腰三角形等三个概念,为下面的分类做铺垫
追问1:三角形是如何按边分类的呢?
师生活动:学生给出三角形正确的分类方法
追问2:你觉得你的分类合理吗?体会你前面的(对小学所学知识的回顾)
分类对不对?为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会前后进行对比,找出出错的原因,教师总结我们能够正
确的对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对某一事物进行分类,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请看,若我们把三角形按边分成两大类,大屏幕出示维 恩图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思考的能力
而且能够提 高课堂效率,认识到课本是其第一任老师的重要性,简单概念自学
完成,为后面积极参与探究三角形三边 关系做好铺垫.

自学检测:如图,找出图中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出来.



- 3 -


A
E
B

D
C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考查三角形及其元素的表示方法.
(三)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通过前面的 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边的符号表示,以及三角形是如何按
边来进行分类的,那么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又 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在如图示的△ABC中,假设一只小虫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
(1)他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路线长分别为:
a.从B→C,路线长为BC的长
b.从B→A→C,路线长为BA+AC
(2)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
比较各条线路的长短吗?
BA+AC>BC即
c+b>a



(学生可能会通过测量,但大多数同学应该会想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
(3)若是从A出发沿边到C呢?
若是从A出发沿边到B 呢?
各分别有几条路线并比较大小:
同理会得到:
c+a>b
b+a>c
- 4 -


(4)议一议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得到结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得:三角形两边之差
小于第三边)
师生活动:(1)学生独立思考(2)一生做代表引导其他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分
别写出两个点 间的两条路线,再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同理再表示出其他两
个不等式(3)师生共同总结结论 设计意图:此时利用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从理论上证明了“三角形两边
之和大于第三边”这 一事实.

思考:下面分别是三条线段的长度,用它们首尾相接能组成三角形吗?
(1)5cm, 9cm, 3cm ( )
(2)4cm, 7cm, 10cm ( )
(3)2cm, 5cm, 7cm
设计意图:“ 思考“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可以用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同时要强调,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条
线段必须满足这个结论,这也是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范围.在解 答时,学生
有时会只因为5+9>3错解为能够组成三角形,所以教师要强调对于这三个长
度, 只有在任意两个长度之和都比第三个大时,才能够组成三角形.为了使判
断方法简便一些,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进行思考,得到“只要检查较短的两条线
段的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就可以了”.
(四)例题解析、提炼升华
例1.快速判断:下面分别是三条线段的长度,用它们首尾相接能组成三角形
吗?
(1)3cm, 4cm, 10cm ( )
(2)5cm, 6cm, 10cm ( )
(3)5cm, 6cm, 11cm ( )
师生活动: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意在考察学生用三边关系来判断能否组成三 角形,而且此时还引出
学生找到较简单的方法:用两条较短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比较.

例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6cm
(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各边长.
(2)已知其中一边长为8cm,求其他两边长.
师生活动:自主审题,独立完成,两生板演,最后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本题也意在 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但题目难度增大,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是本节课的 重难点;设置成解答题,应
当向学生渗透方程思想,引导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进行讨论,目的是引
导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 5 -




(五)反思总结、 情意发展
(设计说明:围绕两个问题,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
收获.
问题1:本节课你有哪些进步?(从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角度)
问题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找出差距与不足,形成知识体系
( 六)作业布置
1.课本P8练习1、2


2.小明想要钉一个三边长都是整数的三角形,现在他只 有两根分别长4cm
和5cm的木条,那么第三根木条的长度可以是多少?(写出所有可能结果)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
(七)板书设计:
§7.1.1三角形的边
一、三角形概念 三、三角形三边关系 学生板演


二、三角形的表示


三、三角形的分类 例2:
解:……

- 6 -

金鱼草花期-名著读书心得


五行命相-早开的红梅


征途名字大全-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暗棋版军旗-停电


type是什么意思-胭脂泪罗永娟


无中介租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零下一度-腊月二十八


假如生活欺骗-写作手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