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温柔似野鬼°
509次浏览
2021年01月14日 19: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qq空间在线刷人气-课改总结

2021年1月14日发(作者:尹淦庭)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一、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直观的行动思 维、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并与抽象逻
辑思维互相促进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像抽象逻辑 思维的过渡阶
段,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他们对完全借助语言文字传授的间接经验难以理解,而
对 直接看到的和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数学教学内容,就觉得容易接受。正是基于
这一特点,数学教材应为学 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加强动手操作,
为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供认识上的支柱。
二、情感特点: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 br>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与对数学学习的价值的认可,对学
习对象的喜好,成 功的学习经历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
等等。心理学习的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 、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
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事实上,这些非智力因素本 身也是个体全
面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学教学活动显然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为教学目
标 之一。因此,教材要选取生动活泼、学生喜爱的内容,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
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
三、数学学习经验的特点
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并不断与自身数学认知结构相融 合的发展
过程。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
现实, 有服务于现实世界。数学的经验性就集中的表现在数学是对现实经验的描
述,离开生活经验就不可能有现 实。
数学学习的经验要求学生要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描述
问题发生发展 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调动了学生
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
系。


浅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特点

1.记忆特点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智力发展水平,他们的认识水平基本上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
完全形成对记忆材 料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加工、归纳能力,在心理机制上没有形成或没有
完全形成与意义识记相适应的认 知结构,为了应付考试而被迫采用死记硬背为主的方法识记
概念,记忆方法是处于机械识忆为主向意义识 忆过渡时期。
2.思维特点
小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和 结果。他们对抽象的新概念的理解基本上
依赖于感性直观材料,判断常带有具体性和片面性,但整体来看 ,思维是处于具体思维为主
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3.注意特点
在生动有趣的课上,在争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时,学生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这说明他
们已经有了有意后 注意,即在思维活动开始后不再需要意志的努力,不受外界干扰而进行积
极主动的思维了,这就发展到有 意注意为主的时期。当然,小学生好动,思维持久性差,也
就是小学生的听讲是断续进行的,学生注意的 间歇易受情感的影响,易以个人的兴趣转移,
这说明学生有意注意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也告诉我们在教学 中应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来引起
学生的注意。
4.语言特点
虽然 小学生的生活语言较丰富,但他们的数学语言是很不丰富的,特别是他们思维的随
意性和片面性,会造成 语言表达的不准确、不科学,而影响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1、 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 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
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
2、 情绪容易冲动 ,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
阶段有了发展,但 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缺乏耐心和毅
力,缺乏一贯性。


3、 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有独立的愿望与要求,在家中表现明显。
4、 神经系统较脆弱
5、 爱抚的需要迫切。仍有游戏的需要。
6、 喜欢 交朋友,邻里的伙伴,同座的同学,给他东西吃的高年级学生,均可能成为朋友。朋友关系很不
稳定。
7、 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 善
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8、 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 主要动机。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
因作业、考试分数引起挫折的情绪不象中、高年级学生那么强烈。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影响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1、课本知识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问题的唯一正
确的答案
2、在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中,现有知识经验和信念起重要作用。
3、强调教学中多向社 会性和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师
—生、生—生间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或合 作性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
习和交互式 教学。
4、学习可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的不同层次
5、重视活动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说对数学学习的指导意义:
1、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2、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3、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念
二、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感知
理解
掌握
感 知
感知是数学学习的初始环节,是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
生对提供的数 学材料、数学事实进行最初步的区分和认识,其目的是向学生提供
学习抽象知识的认识支柱。
理 解
所谓理解,就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 br>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认识。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弄清概
念、明确公式、定 理、法则的条件和结论都可以称之为理解。
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 br>








< br>
与理解常常联系在一起的是反思。
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反思,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
口头交流——讨论
书面交流——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
姓名: 日期 :
今天的数学课的课题:
所涉及的重要的数学概念:
你理解的最好的地方:
你不明白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
所学的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
掌 握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


中,解决有关问题。



记忆
练习
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
数学学习过程的三个环节,充满着观察、操 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
反思、交流、解决问题等丰富多样的活动。除此之外,学生数学学习过程 还需要
学习动机的激发。
三、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
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在不同的发展中学习数学
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
研究表明,当数 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
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 趣,激发儿童思考与创造的
源泉。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现的数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更
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
题。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动物园售票处规定:1人券的票价是2元,团体券的票价是1 5元(可供
10人参观)。三年级(1)班共有38人去动物园参观,买门票最少需要多少钱?

方案1:38A——238=76

方案2:4B——15 4=60

方案3:3B+8A——15 3+2 8=61
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操作、实验、
猜测、验证、收集整理、描述、画图 、推理、反思、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
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如何实现数学的
“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
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1、探究性学习
2、“hands on”的活动
3、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数学
4、“小课题”与“长作业”
研究性学习:
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
动获得知识,应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小明家前不久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房子的平面图如下:

完成如下三个问题:


1、小明家各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
2、在装修时,小明家想将原来的 客厅隔成一个正方形的会客室和一个小


餐厅,怎样隔才能使会客室面积最大?


3、如果在这个会客室和餐厅顶面的四周走石膏线,各需石膏线多少米?
2、实验或调查
上网查询气象中心提供的气象信息,跟踪一个月的气象数据,在一张中国地图上标出主要城市的位置,寻找一个方式记录各城市每一天的平均温度和其他
数据。提交一份报告 ,其中包括对气温变化的快慢与区域性的关系的推断和预测。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数学

通过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
之间建立起 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以及心智描
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还可以发展 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为解释、推断
和对自己思想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 原理的理解。
三、合作学习的组织

1、分组的原则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考虑如下因素:
(1)学生的成绩
(2)学生的能力
(3)学生的性别
(4)学生的家庭背景

2、座位的排列方式

3、组建小组的活动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1、分组的原则

(1)学生的成绩:
约翰逊兄弟(1991)认为混合分组对成绩好的学生益处:



能够比自学时,学到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通过向其他同学讲解学习内容可以增加他们的认知、推理水平
增加了对小组的归属感、接纳感和责任感


 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做准备,比如,在医生、经理和律师等职业。
1、分组的原则

研究表明:混合编排对学习困难的儿童有如下益处:

 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向他们提供帮助的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同组
的好学生

 有机会观察好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学到更好、更多的学习策略

 与其他同学共同分担学习任务可以降低他们的焦虑程度

会有更强烈的追求成功的动机,因为同组的其他成员都希望他们成功
1、分组的原则

(2)学生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 Gardner,1993)的“智能多元论”,将人类的智能分
为七种类型: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 、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
交往智能和自省智能。
2、小组的人数及其座位排列方式

由传统的秧田式的排列转变成为多元的排列方式
3、组建小组的活动

(1)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熟悉活动:兴趣;背景;未来职业;

(2)合作的规范

(3)合作的技能:表达、交流、倾听。
4、小组成绩的评定

(1)小组成员的参与合作的情况。

(2)以小组的整体成绩来评定。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简单方法


1、假如我是教师--三步提问法
2、激发思维的火花--脑风暴法
1、假如我是教师--三步提问法
由4人组成的小组平分成两组,比如A和B,C和D。


第一步:A提问B,C提问D,提问者在提 出问题时不能给予太多
的解释。
第二步:调换角色,B提问A,D提问C。
第三步:综合两小组的问题和观点,四人达成共识。
2、激发思维的火花--脑风暴法

步骤:

第一步,教师宣布问题

第二步,畅所欲言。应遵循如下规则:
按顺序自由发言,鼓励发言时正面引用或赞 赏他人的发言,每人每次
不得超过3分钟;
倾听者认真倾听、记录,不允许批评或打断别人的发言;

第三步,思维碰撞。主要是集思广益,澄清自己的认识。

第四步,交流提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儿童亲身感受问题,寻找解题策略,实现“再
创造”以及体验数学价值的过程。
什么是“问题”






所谓问题,是指对学生来说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情境状态。
解决问题是一种探索性的学生活动。
问题解决的核心是学生的数学思维。
解决问题与练习的区别(1)
练习着重寻找答案,而解决问题着重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练习往往针对某个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解决问题与练习的区别(2)
练习可以对某一类习题反复演练,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具有新颖性。
练习着重快速获得正确答案,而解决问题是一种探索和研究的活动。


在解决问题下的应用题教学改革:

应用题在设计上要留出让学生选择、补充信息得余地

应用题不设问,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设问

应用题的设计应考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探求不同的答
案。

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并通过讨论评估得出理想方
案。
在不同的发展中学习数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生物的和社
会文 化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1、鼓励学生采取多样化的解题工具或手段
2、鼓励学生采取多样化的解题途径或方法
3、允许答案不唯一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我见
作者:匿名 提供人:董清 阅读:759 评论:0 时间:2009-3-11 10:59:36 【大 中 小】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 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
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 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 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
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 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
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
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 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
请 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 能说出它
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 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
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
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 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
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 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 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
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 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
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 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
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 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
8的数 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 体同
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 、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
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 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


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 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
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 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
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 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 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
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
在 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 均匀的芋
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 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
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 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
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 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
而后宫主管34人,分 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
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 故事情节之中,
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五、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 ,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
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 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
神。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 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
每个图形 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 自
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雄项羽-阎良飞机城论坛


李光标-疑问代词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合同-法制黑板报


许巍温暖吉他谱-声明函


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矩形练习题


英雄联盟卡皮肤-孟浩然的名句


姓刘-木兰花慢


第一代计算机图片-卓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