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题汇总

玛丽莲梦兔
977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2: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太阳升起-千钧一发造句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窦镇)


.

.





.

.





































2013
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强化训练

(各地诗词鉴赏题汇编)

一、
(安微省八中
2013
届高 三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
8

9
题。

8
分)

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 br>8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4
分)





9
.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

4< br>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

9
题(
8
分)


. . . .















































.

.





.

.





































临平①道中

(北宋)道潜

风蒲猎猎②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注释】

①临平:指临平山,在今省市东北。

②风蒲猎猎:风吹蒲草发出
的声响。

8
.第三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 用?请
{
简要分析。(
4
分)





9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下诗人怎样的情感?(
4
分)





8
.①结构上,点题,承接上文,补叙出前两句所写风景的时同、地点、位置,同
时也 为结尾句的写景做了交代和铺垫,照应前后。(
3
分)②表面写“路”,却巧
妙地暗写 出行在“五月临平山下路”上的诗人。(
1
分)(酌情给分)

9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季临平道中所见到的清丽动人的美好景象,(
2
分)抒
发了诗人 对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表现了诗人逍遥自在和豁然闲适
的心态。(
2






三、
(省百校论坛
2013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

9
题。

. . . .















































.

.





.

.





































春日游提举园池





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

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

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

8
.这首诗第二、三两联所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
求?(
4分)




9
.请结合诗题,简要分析尾联“惟”字的妙处。

4
分)





8
.幽深古朴(或幽僻淡远等)


2
分)反映了诗人对淳 朴自然(或清瘦闲逸等)
情趣的喜爱之情。

2
分。

9< br>.诗歌的标题为“春舀游提举园池”
,一般应重点描摹园中之景,诗人却用前六句
来描写 游园途中淳朴自然的景致,
后两句写到园中的歌吹和画堂:
还着一
“惟”
字,
“惟”有“只”的意思?“惟觉”
“画堂”之“深”
,置其华美、堂皇不顾,巧妙地< br>强化了自己对人工美的摒弃,对山林野趣的追求。
(言之成理即可)







四、
(省大江中学、开城中学
2013
届高三
11
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8-9

. . . .















































.

.





.

.





































题。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8.
请赏析首联中“倚”字的表达效果。

4
分)





9.
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br>





8.

4
分)
“倚”字写出了守城战士倚楼而息、懒于警 戒的安闲姿态(
2
分)
,传神
地烘托了边关久无战事,一派安宁和平的气氛(
2
分)


9.

4
分)前三联烘托渲染 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
悦心情(
2
分)
。尾联 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
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
2
分 )







五、
(省东至 县
2013
届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8-9
题。< br>

. . . .















































.

.





.

.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
⑴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居 住,
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
成为知己和好
友,
第二年春天,
他又伴 驾回到西都长安。
游,
此处指游长安。
⑵风日,
春光风物。
道,说。

8
、前三联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并作简要分析。

4
分)





9
、尾联笔锋一转,升华了诗人的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的?(
4
分)





8
、虚实结合和对比(或反衬)
。一二两联实写诗人独自游长安,第三联想像东都朋< br>友们“尽兴”赏景,
一虚一实,
以虚衬实,
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之
情。
(第二联写长安上林苑里的“花发”与“叶新”,以乐景衬哀情,亦可。

9
、诗人寄语自己思念的东都朋友,今年春光好,明年春光更胜于今年。诗人一反
孤独伤感之情,将感情升华为喜悦自信,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





六、
(省四校
2013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 首诗,完成
8

9
题。


. . . .















































.

.





.

.





































【柳梢青】

〔宋〕淲

云淡秋空,一江流水,烟雨濛濛。岸转溪回,野平山远,几点征鸿。

行人独倚孤篷,算此景、如图画中。莫问功名,且寻诗酒,一棹西风。

8
.结合全词分析此词中词人的形象。

4
分)





9
.请赏析“几点征鸿”
“一棹西风”两句中“点”字和“棹”字的妙处。

4
分)





8
.诗人于秋江的小船上,举目远眺,秋空云淡,征鸿几点,又有远山平野,烟雨
溪岸 。
作者醉心于这如画的美景,
继而举棹在西风大江中继续前行,
寻找更美好的
诗意(
2
分)
。由此可以看出词人沉浸自然,闲适洒脱,潇洒自适的形象(
1
分)

而“独倚孤篷”的“独”字和“莫问功名”又表现出了作者的特立独行和超然物 外

1
分)


9

“点”字,写出了征 鸿飞得高而远,写出了秋空的特有的空阔辽远(
1
分)
,更
写出词人目随征鸿 的的闲适和沉醉神态(
1
分)

“棹”字。说法(一)

“ 棹”在这
里借代“船”
,让无形无影的秋风变得具体可感(
1
分)
, 而满载一船西风,又可让
读者感知到词人的洒脱疏狂(
1
分)
。说法(二)< br>:
“棹”字,让西风量化,更让人
想见词人于大风中挥动船桨潇洒前行的情景(
1
分)
。可见词人的醉心自然和超然
独立(
1
分)

(除以上二说法外,其他合理的解说亦可酌情赋分。




< br>七、
(皖南八校
2013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 -9
题。


. . . .















































.

.





.

.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晓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8.
这首词描写了哪些典型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4

)




9.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8
、描写了风雨、庭轩、残花、楼头画角、重门、明月、秋千影等景物,渲染出凄
冷、 寂寞、伤感的氛围。

2
分)全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以及由景而生
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2
分)
(意思对即可)

9、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2
分)全词通过风雨、庭轩、残花、秋千影等
清冷意象,寄寓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忧苦心境。

2
分)
(意思对即 可)示例二:烘
托。

2
分)词中描绘了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侧面烘 托了词人的心绪不
安;通过描写隔墙的秋千之影,来烘托入夜后月明人静的凄清,进而烘托了词
人的孤独寂寞和抑郁的心情。

2
分)
(意思对即可)
(若答“拟人 ”等其它答案,
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

9
题。


. . . .















































.

.





.

.





































垂虹亭

米芾

断云一叶洞庭
帆,
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

垂虹秋色满东南。


[
注]① 垂虹亭: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桥形环若半月,长若垂虹,甚为
壮丽。②洞庭:此乃太湖之别名, 非省之洞庭湖。③桑苎:代指广植桑苎的家
乡。

8
.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对诗中一、二两句进行赏析。(
6
分)








9
.诗歌以“垂虹秋色满东南”结尾,有何作用?(
5
分)





8,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湖上的白帆如同一片白云,鲈鱼如同白玉雕成,,柑
橘 如同黄金铸就(
2
分)以白云喻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为一,云帆难辨的境界,
有动态 美

2
分)
以玉喻鱼,
以金喻柑橘,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鲈鱼 感觉的金玉之质,
金玉之色。

9
、(
1
)照应题目,点名所写的景色。(
2
分)


2
)拓展了意境的空间,
是东南都沉浸在垂虹金色的秋光中,表达了作者对 垂虹亭深厚真挚的爱。(
3
分)





九、

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
2013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完成
8

9
题。


. . . .















































.

.





.

.





































鹧鸪天·桂

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①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骚人:指屈原。

8
、本词的上阕写出了桂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 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
分)






9
、请简要说明本词的下阕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分)





8.
上阕从“色”和“香”两方面突出桂花的色淡香浓;
2
分。写“描绘出 桂花纤
薄柔嫩之态”给
1
分)又用“情疏迹远”
“花中第一流”写出桂花情怀 疏淡,远迹
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
成为花中第一流的在美。
2
分)抒发了作者对桂
花的由衷赞美。

2
分)

9.
答案示例:

①反衬(衬托、对比)

2
分 )
:用梅花的嫉妒、菊花的羞愧来反衬
桂花的出色(
2
分)
,突出了 桂花的骄人与高贵(
1
分)
。②托物抒怀(托物言志)

2
分)
:借写桂花抒发作者对桂花的在品质的赞美
(
或以桂花作为自己品格的写

)

2
分)
,表 明作者更看重桂花的在美(
1
分)
。③议论(
2
分)
:先通 过对比议
论,
最后两句指出当年屈原没有将桂花这足以“冠中秋”之花遗漏是其没有情思的缘故(
2
分)
,更进一步地表达了对桂花的赞美之情(
1
分)< br>。

十、
(省市重点中学
2013
届高三质检题)阅读下面这 首词,完成(
1


2
)题。


. . . .















































.

.





.

.







































1
)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3
分)






2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 法?该
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

4
分)





1
)思乡,思亲,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

3
分,每点
1
分)


2
)写法:①写景由远及近,
(层次分明)

“山”“水”
“霞”是远景,
“林”
“鸦”
是近景。②动静结合,
(鲜 活灵动)

“山”
“水”
“霞”
“林”是静景,
“归鸦”是 动
景。作用:①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通过山水、残照、归鸦等景
物 ,抒发思乡之情;②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怅然的意境,突出客居他乡的
孤寂之情。
(写 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








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相见欢


. . . .












































太阳升起-千钧一发造句


太阳升起-千钧一发造句


太阳升起-千钧一发造句


太阳升起-千钧一发造句


太阳升起-千钧一发造句


太阳升起-千钧一发造句


太阳升起-千钧一发造句


太阳升起-千钧一发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