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绝世美人儿
623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04: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何以笙箫默结局-飞鸟集泰戈尔
《科学》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
摘要
]
初中生虽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br>《科学》教学为系统培
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了条件,尤其是
《科学》习题教学可对学生 思维的组织性、条理性、
逻辑性、严密性、广阔性、
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以及想象力、独创 性等品质得以有意识培养。
[
关键字
]
初中生
科学习题
思维品质
《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目标的各领域 分析,无论是科学能力、科学态度
还是科学意识,都依赖于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反过来讲,从《 科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学习内
容来看,
《科学》又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沃土。
《科 学》习题是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为我们的
《科学》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培养 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提供了必要的“资源”
,
合理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把习题教学过程 作为学生训练思维的体操,从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出发
寻找到学生优良思维品质形成的“催化剂”
,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
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局限性
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对自然充满 好奇和兴趣的年龄,他们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同时认知水平已达形式运算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个
性心理品质也逐渐成熟,但由于他们还 未进行系统的思维培养,其科学知识、经验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因而,其思维品质还很差,具体地说:
⑴思维的组织性、条理性差
初中 生不善于有条理的进行思维,建模能力差,遇到问题时,往往靠直觉、凭印象进行简单推理。
如摩擦力就 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物体沉入液体越深浮力越大,
⑵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差
< br>初中生往往只盯住事物的一点、一线、一面,对事物的特定部分感兴趣,而不关心整个事物是否一
致,受认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思维过程常常出现不严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概念模
糊 ,判断错误,推理不严谨,分析问题缺乏整体性,顾此失彼。如轮船从长江驶向大海后浮力变大。
⑶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差
初中生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事物,往往只考虑事物表 面,考虑问题不细致、不深入,不能从多
方面分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解决问题,跳不出思维定势的框 框,使思维误入岐途。如钢笔吸水,用
浆划水使船前进的使力物体是人或浆。
⑷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差
初中生往往具有思维惰性,
习惯于生搬硬公式,
或用数学关系代替
《科学》
概念而不努力弄懂意义,
思考问题喜欢按部就班, 常规推理,遇到变通发散不力,就会思维闭塞。
1
⑸想象力、思维独创性不强
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学生关注问题答案,不愿在问题分 析、解题技巧等方面作探究,不愿接受那
些“反常规”的想象和推敲,对新颖性、信息性的问题往往一筹 莫展。尽管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
敢干,没有更多的条框限制,但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阻力依然存在 。这主要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因循守旧
和“尊师”盲从压制了学生的多向性思维。
《科学》习题教学中
学生思维品质培养
二、
(一)加强建模能力指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
思维逻辑性是 一种有序的、有层次的、有因果关系的思维。具体说,提出问题明确,
不模棱两可,推理严谨,层次分明 ,有的放矢,说服有力,结论有规有据。为培养这方面
能力
,教师可效仿数学平面几 何解题思维,
选择化学中的推断题等作为教学资源,
在指导
过程中重在构建模型,在建 模时,要防以偏盖全,要全面思考不遗漏各种可能的情况,使
因果关系完整,推理准确;教师也可以有意 识地遗漏条件,或推理错位等应用反面教学手
段、
运用逆向思维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 逻辑性的目的。
例如: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左滑动时,电压表
的示数如何变化?教师在引导学生思维过程中
I=U/R
U
0
=R
O
I
U
R
=U-U
0
可用
R
P
↓
I
↑
U
0
↑
U
R
↓
的方法,
使学生一步一步缜密思维。
(二)突破思维的僵化状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敏捷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对所学 知识、方法的灵活运用,也就是说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
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 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以
期加快思维过程。
在教学 中教师可以通过公式的恒等变形,
定义的充分必要性来克服学生的单向思维定
势。通过一题多解 的训练,培养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更加灵活。通过信
息迁移试题练习,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思维的灵活性寓于思维的敏捷中,
其主要表现为在解决问题 时能够迅速地引起联想,
建立自己的思
路,并能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调节,及时有效地高速 思维过程,表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如提供联想的机会,
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同一个
问题,用变式教学训练学生随机应变的思考能 力,通过广泛提问,加快学生思维的节奏;指导学生灵活
使用数学公式解答问题等等。
下面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敏性方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几种方法:
1 、选编是非题,开展小组间抢答赛。既调节课堂气氛,又培养学生间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