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
绝世美人儿
740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21: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0
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试题
A
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
(
共
15
题,每题
1
分
)
1.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
__________
和个体发展心理学,其中前者主要研究动物心理
与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2.
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
1882
年出版《
__________
》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3.
与相关研究可以揭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同,通过实验法,可以对变量进行严格
的控制,其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
__________
关系。
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
存在于潜意识中的
__________
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
决定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5.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主要通过同化与
__________
两种机制,而
实现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6.
产前发育经过胚种期、胚胎期、
__________
三个阶段。
7
在研究婴儿感知觉的发展时,
在婴儿对反复呈现的某种刺激 物逐渐熟悉而不再反应之
后,再呈现一个不同的刺激,如果婴儿重新作出较强的反应,
这种过程 叫做
__________
。它
可以说明儿童已经能够辨别两种有差别的刺激。
8.
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能够咿呀学语、用特定的 发音和姿势与成人交流,这说明
儿童的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
9.
从注意的目的性上看,幼儿期注意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__________高度发展,而有意
注意逐步形成。
10. < br>从思维的性质来看,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于重大转折或过渡时期,从以具体形
象思维为主要形 式,逐步过渡到以
__________
思维为主要形式。
11.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
_________ _
运算阶段。
12.
在
皮亚
杰
的
理
论
中
,
当
物
体从
面
前
消
失
的
时
候
仍
然物
体
存
在
的
意
识
称
作
___ _______
。
13.
按照乔姆斯基 的转换生成理论,
婴儿先天具有某种语言学习的条件,
即
__________
,
它可以使个体将普遍语法转换为个别语法。
14.
一般进入成年初期之后,
个体的思维开始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
__________
思
维为主转化。
1
/
35
15.
从记忆的内容或性质上看,幼儿的记忆以
__________
为主。
二、单项选择题
(
共
15
题,每题
1
分
)
1.
下面哪种理论更注重研究动机与情绪
?( )
A.
精神分析理论
B.
学习理论
C.
认知发展理论
D.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2.
下面哪种叙述更好地说明了自然观察法的优点
?
A.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内在的心理活动
B.
可以更好地描述自然状态下的行为
C.
效率比较高,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资料
D.
费用低
3.
下面哪种说法是准确的
?
A.
感知觉在胎儿期就已经发生
;
B.
感知觉在婴儿期开始发生
C.
婴儿只有感知觉这种认知活动
D.
婴儿期已经发展起非常高级的思维能力
4.
下面哪种理论强调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对儿童言语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
A.
斯金纳的强化说
B.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
C.
班杜拉的模仿说
D.
皮亚杰的认知说
5.
下面哪种说法是对早期教育的科学看法或态度
?
2
/
35
A.
基因在儿童早期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早期教育意义不大
B.
儿童早期的发展完全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因而应该进行早期教育
C.
早期教育主要是促进儿童智力或其他的认知能力的早期发展
D.
因为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影响儿童早期的发展,所以早期教育是可能的,也是必
需的
6.
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__________
活动。
A.
生活
B.
游戏
C.
学习
D.
社交
7.
进入老年期以后,创造力的表现有哪些特点
?
A.
老年人体力、精力衰退,已经不可能再表现出很高的创造力
B.
老年人仍然可能表现出较大的创造性
C.
老年经验丰富,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可能作出创造性成就
D.
老年人思维退化,不可能老有所成
8.
下面哪种说法是准确的
?
A.
婴儿期的思维已经能够实现守恒
B.
幼儿期的思维已经能够实现守恒
C.
一般到了学龄初期,儿童才能实现守恒
D.
只要具备特定的环境条件,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实现守恒
9.
下面哪种说法反映了幼儿道德发展的一般特点
?
A.
从行为的后果,而不是主观动机判断一个人行为的好坏
3
/
35
B.
认为道德规则是相对的、可以变更的
C.
否认权威
D.
由自律到他律
10.
学龄初期儿童记忆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
A.
无意识记和无意再现仍然占主导地位
B.
意义或理解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C.
词的抽象记忆发展缓慢
D.
具体形象记忆占绝对主导地位
11.
“ 约翰酗酒,尤其是在宴会上。他的妻子玛利警告他,如果再酗酒,就带着孩子离
开他。但约翰在一次办公 室聚会中又酗酒了。玛利会离开他吗
?
”对这个问题,成年中期的
人最可能怎样回答< br>?
A.
“玛利会离开他,因为她这样说过。
”
B.
“玛利不会离开他,因为她是约翰的妻子。
”
C.
“玛利不会离开他,因为约翰会说服她。
”
D.
“玛利会不会离开他,
要看他们的感情是否很深,
约翰的行为是否值得原谅以及某些
环境因素。
”
12.
一般说来,创造力表现的最佳年龄是哪个年龄段
?
A.
中青年时期
B.
青少年时期
C.
成年晚期
D.
学龄期
13.
下列关于老年人个性社会性变化的说法中,哪种是准确的
?
A.
老年人的个性持续稳定,但也有所变化
B.
与中年期相比,老年人的个性没有太大变化
4
/
35
>
C.
老年人的个性变化完全是消极变化
D.
老年人的个性早就定型,无所谓变化
14.
在生理上处于最佳状态的时期是哪个时期
?
A.
学龄初期
B.
青少年时期
C.
成年初期
D.
成年中期
15.
学龄初期儿童社会交往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
A.
教师和同伴的影响增强
B.
父母的影响减弱甚至消失
C.
教师的影响减弱
D.
同伴的影响减弱
三、简答题
(
共
5
题,每题
4
分
)
1.
横断研究具有哪些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
?
2.
青少年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有哪些具体特点和主要表现
?
3.
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举例说明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
4.
儿童动作的发展符合哪些基本的原则或规律
?
5.
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或观点是什么
?
四、论述题
(
共
2
题,每题
10
分
)
1.
请阐明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给以简要评论。
2.
请举例说明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五、案例分析
(
共
2
题,每题
15
分
)
5
/
35
案例一
2005
年的夏天,一场前所未有的娱乐风暴席卷中国,那就是“超级女 生”选拔赛,
15
万人参赛,至少
54
万人参与票决,两亿多人收看,最高的 电视广告报价,最热烈的媒体讨
论,持续数月的“高烧不断”
。另有调查发现,青少年在回答“ 你心中的偶像是谁
?
”的问题
时,以歌星、影星为“偶像”的最多,占
32. 7%;
其次是“体育明星”
,占
13.6%;
再次是“父
母”
、
“英雄人物”
、
“老师”
、
“朋友”等,分别占
13. 1%
,
12.5%
,
7.5%
,
7.5%
,其余< br>12.8%
的受访者则是没有或者不明确心中的“偶像”
。
1.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超女”现象和上述调查结果反映了青少 年时期的哪些心
理特点
?
2.
你认为,家庭、学校和宏观的社会环境对这种现象的产生会起到什么样的影响
?
3.
你认为应该怎样更好地对待青少年时期的这种行为和心理
?
案例二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汤姆表现出了不同的能 力,当她还是一个幼儿的时候,不能进行
“
1+3=?
”这样的数学运算,但她知道< br>1
个苹果再加上
3
个苹果是
4
个苹果。刚上小学时,
她经常用手指算算术,
而到了小学高年级时这种现象消失,
她能够直接运用数字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
进入初中后,她的能力比以前提高了,开始学习代数、几何等科目,总能解决
十分复杂的应用题,
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提出有价值的发现,到高中阶段后,她不仅能解决抽象、困难的数学题目,而且能够从辨证的观点分析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
请你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汤姆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表现。
2.
汤姆的表现可以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解释吗
?
为什么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
每题
1
分,共
15
分
)
1.
种系发展
2.
儿童心理
3.
因果
4.
性本能
5.
顺应
6
/
35
6.
胎儿期
7.
去习惯化
8.
前言语
9.
无意注意
10.
抽象逻辑
11.
具体
12.
客体永久性
13.
语言获得
装置
14.
辨证逻辑
15.
具体形象
二、单项选择题
(
每题
1
分,共
15
分
)
1.A 2. B 3. A 4. B 5. D 6. B 7.B 8. C 9. D 10. B 11. D 12. A 13. A 14. C 15. A
三、简答题
(
每题
4
分,共
20
分
)
1.
特点:在同一时间对某个或某几个年龄阶段的被试心理 进行测查或比较。
(1
分
)
优点:经济、 快速,无样本减少或重复测量问题
;
可以比较不同年龄组的相似性和差异。
(2
分,每个要点
1
分
)
缺点:
缺 乏系统连续性,不能确定年龄效应或心理连续变化,
忽略了个别差异,并容易
为区组效应所混淆 。
(1
分
)
2.
不能区分自己的关注焦点与他人的关注焦点
(1)
假想的观众
(2
分
)
感觉自己在舞台上表演,
周围的人们都是自己的观众,
在关注自己的表演。
他们非 常看
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2)
独特的自我
(2
分
)
7
/
35
认为自己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
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过分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
并认为
自己的情绪情感是独一无二的。要求对每个要点进行简要 解释。
3.
最近发展区是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与他 人指导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2
分
)
。它
表示个体发展的潜 力
(1
分
)
。举出切当的例子并加以说明
(1
分
)
。
4. (1)
从上到下:头部动作(
抬头、转头
)
——躯干动作
(
翻身、坐、爬
)
——脚的动作
(
站、
直立行走、跑、跳
);(2)
由近及远:从身 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远
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3)< br>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
动作,以后才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只答出每个要点的名称各得
1
分,对每个要点 的简要解释得
1
分。
5. (1)
个体发展贯穿一生,在人生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发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2)
发
展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发展的方向因心理和行为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3)
任何一种心理和行 为
的发展过程都是复杂的,发展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增长,而总是由获得
(
增长
)
与丧失
(
衰退
)
两
部分构成
;(4)
心 理发展具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或个别差异,
由于个人生活条件和经验的变化,
发展的形式可以是 多样的
;(5)
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系统共同决定的,任何一个发展过程都
是由年龄 阶段、历史阶段、非规范事件三种影响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每个要点
1
分,答出其中的
4
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四、论述题
(
共
2
题,每题
10
分
)
论述题
1
:
(
一
)
艾里克森认为,发展受到生物因素与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 ,发展是克服危机的过
程
(2
分
)
。
(
二
)
他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种特定的发展 危机,解决了这种危机
就能发展起相应的人格品质。
(1
分
)
各个阶段及其相应的发展危机分别是:
1.
婴儿期
(0 ~2
岁
)
:
信任对不信任
;2.
儿童早期
(2~4
岁
)
:自主对羞怯、疑虑
;3.
学前期或游戏期
(4~7< br>岁
)
:
主动对内疚
;4.
学龄期
(7~1 2
岁
)
:勤奋
对自卑
;5.
青年期
(12~18< br>岁
)
:
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6.
成年早期
(1 8~25
岁
)
:
亲密对孤独
;7.
成年中期
(25 ~
约
50
岁
)
:
繁殖感对停滞感
;8.
成 年晚期或老年期
(50
岁
~)
:
完善感对悲观失望
(4分,每个
(
阶段
)
要点得
0.5
分
)
(
三
)
评价:
1.
同时注 重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物因素,重视社会教育对人格发展的作用,将
个体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 br>;2.
强调发展的多向性
(
对立性品质的发展
)
,
更 容易接受
和运用
;3.
未突破佛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的约束
(3
分 ,每个要点
1
分
)
论述合理但与上述答案不完全一致者可酌情给分。
8
/
35
论述题
2
:
基因影响着环境的性质和有效性,环境则影响着基因型表现的程度。
(2
分
)
(
一
)
基因预先决定的发展方向或道路,环 境有时难以使之改变,如婴儿在第一年内咿呀
学语,
而且,基因设定了多数人类特质的发展潜能 和环境影响的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
环境
决定了这种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会成为现实。
例如,
基因对智力具有中等程度的影响,
基因
影响之外的部分主要由环境决定 。
(2
分
)
(
二
)
基因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影响心理的发展。
1.
被动的基因型
/
环境相关:
父母的基因 影响他们为孩子设定的养育环境。
例如,
有运
动天赋的父母可能鼓励孩子积 极参加体育运动,培养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
分
)
2.
唤起的基因型
/
环境相关:
人们的遗传特征影响他人 相应的行为,
并因此影响了发展的
环境。例如,活泼的婴儿比忧郁被动的婴儿受到更多的注意, 获得更积极的社会刺激。
(2
分
)
3.< br>主动的基因型
/
环境相关:
人们的基因型影响其偏爱和寻求的环境的类型,进而对其社
会性、
情绪和智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
具有外向基因倾向 的儿童很可能会积极参加各种
社交活动,
内向的儿童则倾向于避免大型的社交聚会,
这 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社会性、
情绪和
智力的发展。
(2
分
)
论述合理但与上述答案不完全一致者可酌情给分。
2011
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
效标与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的前提是假设两个变量的关系是
(
)
的分布。
A.
线性
B.
非线性
C.
抛物线
D.
正态曲线
【答案】
A
2.
下列选项中关于效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
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
9
/
35
B.
是在选用标准化测验或自行设计编制测量工具时,首先必须鉴定的
C.
是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D.
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
【答案】
C
3.
假 设你要测查一个儿童的智力,你测量了他眼眉以上头的周长,你测量了
5
次,得到
了一 个平均值,然后将平均数乘以
7
得到该儿童的
IQ
,这种测量
IQ< br>的程序
(
)
。
A.
不可信,也无效
B.
不可信,但有效
C.
可信,但无效
D.
即可信又有效
【答案】
C
4.
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叫
(
)
。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答案】
B
5.
两次实施测验
(
)
。
A.
间隔时间越长越好
B.
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C.
应连续进行
D.
间隔以2
~
4
周为宜,最好不超过
6
个月
【答案】
D
10
/
35
6.
即时复本信度所考察的误差来源是
(
)
。
A.
时间取样
B.
内容取样
C.
时间取样和内容取样
D.
评分者之间的差异
【答案】
B
7.
同质性信度
(
)
。
A.
是检验测验内部所有题目的一致性
B.
是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C.
是检验两个测验在内容上的等质性
D.
主要指测验题目的内容和形式,而不论其正、负相关性
8.
关于信度的指标,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
A.
信度系数,即实得分数方差与真分数方差的比值
B.
信度指数即是信度系数
C.
测量标准误与信度呈负相关
D.
测量标准误与信度呈正相关
【答案】
C
9.
若儿童的心理年龄高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 般儿童高,若心理年龄低于其生理年龄,
则智力较一般儿童低。但在实践中发现,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 智力高低的方法缺乏不同
(
)
儿童间的可比性。
A.
性别
B.
来源
C.
出身
11
/
35
D.
年龄
【答案】
D
10.(
)
过程主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 百分等级,
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
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
A.
常态化
B.
线性化
C.
百分制
D.
分布均匀
【答案】
A
11.
发展量表是在许多心理特质方面将个人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人 的平均表现进行
比较所制成的量表,关于其适用性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只适用于年纪小的儿童,对成人不适用
B.
对于不同环境之下成长的儿童,分数可以作同样的解释
C.
同样的时间差异在不同的年龄组,其含义是一样的
D.
对于儿童和成年人同样适用
【答案】
A
12.
随机号码表法是
(
)
。
A.
分组抽样
B.
系统抽样
C.
简单随机抽样
D.
分层抽样
【答案】
C
13.
内容效度适合于评价
(
)
。
12
/
35
A.
成就测验
B.
人格测验
C.
能力倾向测验
D.
兴趣测验
【答案】
A
14.
在
370
名被试中,选出高分组和低 分组的被试各
100
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
1
题的
有
80< br>人,低分组答对的有
30
人,该题的难度为
(
)
。
A.0.80
B.0.30
C.0.50
D.0.55
【答案】
D
2010
心理咨询师考试变态心理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
请从
A
、
B
、
C
、
D
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每
题
1
分,共
30
题。
)
1
、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的是
(B )
。
A
、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
B
、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C
、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
D
、是人格结构的核心。
2
、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
( B )
。
A
、从现象学角度描述异常心理与行为。
B
、巴
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13
/
35
C
、从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角度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D
、通过意识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3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原则的是
( C )
。
A
、主—客观世界统一原则
B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C
、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的一致原则
D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4
、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症状,是为了
(B )
。
A
、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
B
、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
C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
D
、对变态人格进行有效的咨询
5
、关于“感知障碍”的类型,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
。
A
、感知综合障碍
B
、感觉障碍
C
、躯体障碍
D
、知觉障碍
6
、
“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两个症状的鉴别要点之一,是前者
( C )
。
A
、在回答问题时的语速明显减慢
B
、在回答问题时的语言中断
C
、在回答问题时的语速加快
D
、在回答问题时内容极为简单
14
/
35
7
、强迫人格的特点是
( C )
。
A
、无情
,
无责任感
,
反 对社会道德
,
情绪不稳。
B
、敏 感多疑
,
怀有敌意
,
报复心强
,
工作能力强。
C
、谨小慎微
,
胆小怕事
,
要求完美。
D
、孤僻内向
,
情感冷淡。
8
、一个人突然发现自己的脸变形了
,
变得长长的,
十分恐怖
.
这种症状为
:( B )
。
A
、幻觉
B
、感知综合障碍
C
、幻想
D
、妄想
9
、精神清醒的患者把西瓜看成人头这个症状是
:( B )
。
A
、幻觉
B
、错觉
C
、定向障碍
D
、妄想
10
、与思维迟缓关系最为密切的疾病是
:( D )
。
A
、精神分裂症
B
、精神发育不全
C
、老年性精神病
D
、抑郁发作
11
、
某人做事总是谨小慎微
,
三个月来开始反复检查煤气是否关好
,< br>每次半小时左右
.
此症
状为
:( D )
。
A
、妄想
B
、刻板言行
C
、模仿言行
D
、强迫行为
12
、精神性压力源是指
( D )
。
15
/
35
A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B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
C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活的事件。
D
、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
13
、
“思维内容障碍”的类型不包括
( B )
。
A
、强迫观念
B
、音联义联
C
、妄想
D
、超价观念
14
、按照妄想的起源分类,可以将妄想分为
( A )
。
A
、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B
、嫉妒妄想和被钟情妄想
C
、被害妄想和牵连性妄想
D
、疑病妄想和自罪妄想
15
、关于“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的临床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B )
。
A
、强迫性穷思竭虑属于强制思维。
B
、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
C
、强迫性怀疑属于强制思维。
D
、强迫性对立属于强制思维。
16.< br>某人处境良好
,
但总是觉得将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
搓手顿足、坐卧不 安拌有心慌出
汗、上述症状称为
( B )
。
A
、强迫体验
16
/
35
B
、焦虑体验
C
、抑郁
D
、情感倒错
17.
智能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它不包括
(A )
。
A
、感知觉、注意力
B
、记忆力、理解力
C
、分析综合能力
D
、计算能力、判断力
18.
下列各种障碍哪项更适合用暗示疗法
:(B )
。
A
、神经衰弱
B
、焦虑发作
C
、强迫症
D
、癔症
19
、患者对他人的要求做出完全相反的动作称为
( C )
。
A
、被动性违拗
B
、被动性服从
C
、主动性违拗
D
、主动性服从
20
、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不包括
(B )
。
A
、偏执型人格
B
、内向型人格
C
、反社会型人格
17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