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合集

温柔似野鬼°
711次浏览
2021年01月24日 10: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妹妹我要色-改变作文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钦佩的拼音)

1
单元



1
单元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本课“稚”等生字和
1
个多音字“供”
,
会写“昼、耘、桑”等生字。 理解古诗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读出诗的韵味
,
做到熟读成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三十一
)
》。
(3)
理解诗歌的内容
,
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
领会诗歌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

(1)
凭借 注释、
图片等
,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感受
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2)
体会诗人用词的生动传神。

3.
情感与价值
(1)
让学生感悟诗歌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
,
受到美的熏陶。
(2)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
养成课外主动积 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
,
理解诗意
,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
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的意象
,
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
:
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 生活时代的情况
,
所写诗歌的写作背景。

教师
:
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三十一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
,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
,
感情的倾诉
,
今天
,
诗人范成大给大家带来了一首

,咱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有怎样的情感要与大家分享
,
好不好
?
板书课题
:
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三十一
)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介绍作者。

让学生自由说
,
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说
,
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
(1126

1193) ,
南宋诗人。字至能
,
号石湖居士。吴县
(
今江苏苏州
)< br>人。绍
兴二十四年中进士。著有《石湖诗集》《石湖词》《吴船录》等。范成大是一个
关 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一贯的忧国恤民思想在其诗歌
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
,
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
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 园杂兴》
,
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教师批注


1
单元


2.
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
谁能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
猜想一下诗文会
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共< br>60

,
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
五组。

三、初读古诗
,
初步感知

1.
指导读准字音
,
读出节奏。

(1)
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

(2)
明确古诗的朗读方法
:
朗读古诗
,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
读出古诗的节奏。

(3)
听范读。

(4)
个人自由朗读。

(5)
指名试读
,
评议。

2.
读了这首诗
,
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了什么情景吗
?
3.
小声自读
,
边想边画
: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
并小结板书
: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四、再读古诗
,
读懂诗意

1.
学习古诗
,
光会读还不行
,
还要明白诗句的含意。谁知道以前我们理 解古诗文的
方法都有哪些
?
看注释
,
联系上下文
,
问别人
,
查字典
,
看插图。

2.
现在就让我们 用以上这些方法
,
和同桌两个人合作学习
,
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
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举手问老师
,
也可以做上记号
,
一 会儿一起交流。

学生自学
,
师巡视。

3.
质疑
:
谁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
4.
交流
: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前两句
“昼出耘田夜绩麻
,
村庄儿女各当家”
的理解是
:
白天在田地里除 草
,
夜里在
家中把麻搓成线
,
村里的男人和女人都能担当起家庭的责 任。

后两句“童孙未解供耕织
,
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理解是
:儿童不懂得耕田织布的方

,
也在桑树的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
五、品词赏句
,
想象悟情

1.
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
,
村庄儿女各当家”。

(1)
诗歌一、二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
明确
:
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
想象
:“昼”和“夜”分别指什么
?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
,
农民们除了耘
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儿
?(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
想象范成 大见此情景会对
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 (3)
结合想象诵读。
(
读出敬重之情
,
读出诗的节奏。
)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
齐读。

2.
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
,
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 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
,
想象其语言。
)
你们喜
欢这些小孩子吗
,
为什么喜欢
?(
天真、勤劳、不 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




1
单元


赏析后指导诵读
,
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 可爱
,
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
,
读出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
,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
指导背诵
1.
放声自由读诗
,
想象其意境
,
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

2.
指名读。

3.
老师配乐诵读。

4.
学生入情入境地齐读
,
朗读中自然成诵。

七、指导写字

书写“昼、耘、桑”等生字。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
,
同学们在课后可 以多收集一些
田园诗的名篇佳作
,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
,
同学们可以成 为像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
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九、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三十一
)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稚子弄冰》

一、激情谈话
,
导入新课

同学们
,
上节课我们已 经学习了诗人范成大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三十一
)

,
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儿童的天真可爱
,
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写
天真 活泼的孩子的诗
,
我们快来看看吧
!(
板书课题
:
稚子弄冰
)
二、初读古诗
,
整体感知

1.
了解作者。

杨万里
(1127

1206) ,
字廷秀
,
号诚斋
,
吉水
(
今江西省吉水县
)
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的诗通俗易懂
,
清新活泼
,
富有 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2.
字词理解。

①稚子
:
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
:
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钲
: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
:
一种 天然玉石
,
也叫水玉
,
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
学生自由读诗
,
读正确
,
读通顺。

三、再读古诗
,
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
:
生自由组合
,
合作学习。

1.
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
,
理解字词
,
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
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
,
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
,
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
四、品读古诗
,
想象画面
,
领悟诗境

1.
师提出自学要求
,
进行品读理解。

“稚子金盆脱晓冰
,
彩丝穿取当银钲。”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
,
刻画出
一个
(
天真快乐
)
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
,
写出了孩子
(
取冰
)
的样子。

2.
交流感受
,
练习朗读。

带着
“诗中描述的儿 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
?
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
?





教师批注






1
单元


的问题
,
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
允许有自己的感受。 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
当地进行引导。

五、结合学生的积累
,
拓展阅读

1.
交流已经背诵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六、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背诵《稚子弄冰》。

2.
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村晚》

一、谈话导入
,
理解诗题

同学们
,
你们有过在乡 村生活的经历吗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乡村生活有关
,
快让我们看一看吧
!
(
板书课题
:
村晚
)
同学们
,
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诗题
?
二、初读感知
,
学习字词

1.
提出要求
,
指导自学。

2.
简介作者
:
雷震
,
宋代诗人。

3.
检查自学效果
:
读好诗句
:
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学习生字“漪”。

草满
/
池塘
//
水满陂
,
山衔
/
落日
//
浸寒漪。

牧童
/
归去
//
横牛背
,
短笛
/
无腔
//
信口吹。

三、再读古诗
,
理解诗意

1.
默读课文
,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
交流议答
,
使学生明确。

(1)
第一句诗
:
指名读。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里的“陂”的
?(

:
池岸。
)
看书上的插图
,
哪部分是和这句诗的意思相对应的
?
提示
:
这句诗的意思可说成“草满陂
,
水满池塘”。两个“满”字表现出了水草丰
美的样子
,
写得生机蓬勃。
(
板书
:
草、水满
)
(2)
第二句诗
:
指名读。

这句诗里的“衔”是什么意思
?
点击“衔”进入链接
,
屏幕上出示
:
“衔”
,< br>用嘴含
,
叼。

“山”如何“衔”落日
?
请同学们看 图想象
,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同桌之间讨论讨论。

交流 议答
:
诗中的
“衔”
是什么意思
?(
本文指落日西沉
,
半挂在山腰
,
好像被山含住
了。
)
图上哪一部分和“山 衔落日”相对应
?
你是怎么理解“寒漪”这个词的
?
点击进入链接
,
屏幕显示
:
“寒漪”
,
让人感到寒
意的水中波纹。

“浸”是把东西泡在液体里
,
诗中是把什么浸泡在寒漪中呢
?
谁来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
谁再连起来说一说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
齐读第一 、二
两句诗。




教师批注




1
单元




(3)
学生探讨第三、四两句诗。

“牧童”指什么人
?(
这里指放牛娃。
)
“归去”表示回到哪里去
?(
回到村里去。
)
看图
:你是怎么理解“横牛背”的
?(
横骑在牛背上。
)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
信口吹。”这两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
指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四、品读古诗
,
想象画面
,
领悟诗境

1.
师提出自学要求
,
进行品读理解。

“牧童归去横牛背
,
短笛无腔信口吹。”读完这两句诗
,
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
情景
?
2.
交流感受
,
练习朗读。

体会乡村儿童生活的乐趣
,
感悟童年的美好。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五、结合学生的积累
,
拓展阅读

1.
交流已经背诵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
拓展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六、作业

1.
有感情地背诵《村晚》。

2.
根据诗歌内容
,
展开想象
,
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三十一
)


范成大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辛劳


赞扬

童孙——桑阴种瓜

可爱

喜欢

稚子弄冰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
忽作玻璃碎地声。







雷震

草满
/
池塘
//
水满陂
,
山衔
/
落日
//
浸寒漪。

牧童
/
归去
//
横牛背
,
短笛
/
无腔
//
信口吹。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

1.
创设 情境。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
采用游戏导入、
音乐渲染、
语言描述等教
学策略
,
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等方面。

[
不足之处
]

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因为新接这个 班
,
对学生不够了解
,
备课时考虑不
够全面
,
不能 针对学生差异创设问题的情境。另外
,
我说得较多
,
学生发挥得有点少
,
没有做到以学生自学为

,
老师为辅。



1
单元



2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正确认读本课“蚱、啃”等生字
,学习多音字“晃”
,
会写“蝴”等生字
,
能正确读写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情
,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
情感与价值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
,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
,
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
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
:
完成预习
,
圈出生字、生词。

教师
:1.
查看学生预习情况
,
了解学情。

2.
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设疑激趣

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
,
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今天
,
让我们一起
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萧 红笔下的一篇文章《祖父的园子》。
(
板书课题
:
祖父
的园子
)
齐读课题
,
你最想知道什么
?
二、检查预习

1.
检查字词
,
指导书写。

大屏幕出示
:
蝴蝶

蚂蚱

啃食

樱桃

蚌壳

割草

嘟嘴

倭瓜

啰唆

闲逛

瞎闹

水瓢

铲子

承认

拴住

拔出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指导认读多音字“晃”。

2.
讲解个别重点词语。

小组交流探讨
,
通过查阅工具书 、
联系上下文、
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
全班汇报。

3.
书写“蝴、蚂、蚱、樱、拔、瞎、铲”等生字。

4.
了解作者。你们课前收集了作者的资料
,
谁来介绍一下作者
?
萧红
,
现代著名作家
,
原名张廼莹
,
黑龙江呼兰人 。
1933
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
作品合集《跋涉》。
1935
年 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
开始用笔名萧红。
1940
年发
表了著名长 篇小说《呼兰河传》。

三、初读课文
,
了解大意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思考
: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



教师批注


1
单元


2.
小组讨论
: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
3.
全班交流
:
记忆中的园子
(

1~3
自然段
);
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
玩耍
(

4~15自然段
);
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
,
都是自由的
(
16

17
自然段
);
在园中玩累了
,
以快乐地入梦
(

18~20
自然段
)




4.
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
记忆中祖父的园子色彩鲜艳
,
景物众多
,
祖父经常在
园子里劳作
,
“我”也经 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
,
园中的景物是自由的
,
“我”
也是自由 的、快乐的。

四、布置作业
,
巧设悬念



1.
熟读课文
,
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2.
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回忆课文内容。

生汇报
:
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交流汇报
,
理解课文

1.
默读课文
,
找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景
,
体会“我”的心情。
(
学生自主学习
)
2.
汇报交流
:
(1)
对园子的印象。
(

1~3
自然段
)(
出示课件
)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
,
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
样样都有。蝴蝶……停
在上面一动不 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
,
红的红
,
绿的绿
,
新鲜漂亮 。”

①从这几句话中
,
你体会到了什么
?(
出示课件
)
(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
;
昆虫非常可爱
;
祖父的园子充满生 机、热闹、美
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
,
难以忘怀。
)
②有感情地朗读
,
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
“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

4~15
自然段
)
“伏在”“乱钩”
,
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
,
说明园子不仅是“我” 童年的
乐园
,
还是学习的大课堂。

(
这几个自然段围绕着 “我”错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
,
通过对话表现出
“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 皮
,
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
,
形象鲜明
,< br>语言生动
,
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
教学中
,
还可安排角 色表演的形

,
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
①“我”在园 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
?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
出示课件
) (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
,
玩就是干活
,
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
)
②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
读出“我”的快乐。
(3)
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
(

16

17< br>自然段
)
①思考
:
从这两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
是 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
出示课件
)
②交流、讨论。

③重点朗读第
17
自然段
,
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
理解作者在这一段列举了大量事物
,
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
,< br>充分感受园
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
3.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段 话
,
通过恰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学生评议
,
看谁读得好。



教师批注




1
单元


三、总结课文
,
情感升华

祖父给予“我”足够的宽松氛 围。让“我”自由快乐的
,
不光是祖父的园子
,
更有
慈爱的祖父。< br>祖父允许
“我”
随便玩闹
,

“我”
倾注了爱心和耐 心
,
祖父给了
“我”
心灵的自由
,
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 的天性
,
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
,
才有了
“我”自由、快乐而又幸 福的童年。

四、拓展探究

心中有自由快乐
,
看什么都是 自由快乐的
,
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象吧
!
引读
:
媚的阳光下
,
花开了
,
在我看来
,
就像




;
鸟飞了
,
就像




;
虫子叫了
,
就像




;
倭瓜有的爬到架上
,
有的爬到房上
,
在我看来
,





;
黄瓜有
的开着花
,
有的结了果
,
在我看来
,





;
玉米长得特别茂盛
,
在我看来
,





……


仿写
:




,
就像




;




,
就像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兴趣的
,
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
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 的文章
,
如高尔基的《童年》
,
为“口语交际”学习做准
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好玩

快乐

美丽

自由

热爱

怀念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

1.
突出以学生为本。《语文课程标准》提 出
,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此
,
在课堂教学中
,
我努力让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在小组内把记忆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成员听
,
互相交流 想法
,
博采众长
,
引发思维的交流和补充
,
激发他们
共同学习的兴趣。

2.
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 本环节
,
此举以学生为主体
,
做到了由课
内延伸到课外
,< br>实现了由在阅读中感悟、积累语言到在实践中运用、完善语言的转变。

[
不足之处
]

在提问学生时
,
比较保守
,
没能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
没有相信学生的潜能
,
挖掘学生的< br>情感因素
,
并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
,
没有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
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
,
启发
想象。



3 *
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渺、篝、萌”等生字
,
学会一 个多音字“燕”
,
正确认读“浩渺、篝火、萌动、澄澈、旖旎”
等词语。正确、流利地 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从大处着眼、小 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
,
与作品展
开对话。


1
单元


(2)
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3.
情感与价值

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及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
学习本课“渺、篝、萌”等生字
,
学会一个多音字“燕”。

(2)
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
,
感受课文浓浓的思乡情
,
学会 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
寻找典型词句
,
体会文章语言质朴平淡、感情真挚醇厚的特点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师
:
生字卡片
;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了解作者

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
,是非常熟悉和常见的。然而
,
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
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厚谊。 他是谁呢
?
(
多媒体投影
2007
年播放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像 及季羨林的简介
)
古往今来
,
思乡的作品很多
,
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
是故乡明》。

二、初读课文
,
学习生字

1.
屏幕出示“浩渺、篝火、萌 动、澄澈、旖旎、耄耋”等词语。学生自由读词
,
多种方式识记。

2.
了解词语意思。

恍然大悟
:
形容忽然醒悟。

烟波浩渺
:
形容水面辽阔。

相映成趣
:
二者互相衬托
,
显得更有情趣。

乐此不疲
: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茂林修竹
:
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修
,
长。

3.
将生字词回文
,
熟练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
读出韵律

1.
下面
,
就 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
,
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
文。
(
分男生、女生两部分朗读
,
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做上标记。
) < br>2.
同学们读得不错
,
男生声音洪亮
,
女生感情细腻
,
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意。

(
再次重点指导。
)
四、深入读文
,
划分层次


1.

1< br>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是
一句流传很广、用以表达 对故园之思的诗句
,
它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本文
的第
1
自然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

2.

2
3

4
自然段是作者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
2
自然段是一个过 渡段
,
由月
到山
,
到水
,
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 br>,
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
,
故乡往往与童年连在
一起
,
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
,
虽然只在故乡待了六年
,
但儿时的记
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新鲜如昨
,
数星星、
捉知了、
看月亮这 些充满童趣的
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
,
经过几十年后
,一位耄耋老人的叙述显




教师批注

妹妹我要色-改变作文


妹妹我要色-改变作文


妹妹我要色-改变作文


妹妹我要色-改变作文


妹妹我要色-改变作文


妹妹我要色-改变作文


妹妹我要色-改变作文


妹妹我要色-改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