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
》的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我汇报的主题是“在操作观
察比较中建立概念”
。我将从六个方面阐述我的设想。
一、指导思想
理论依据
课标指出
: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
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
过程,
进而使学生在获得
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
< br>布鲁纳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法
指导思
想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
认识和解决问题
;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二、教学背景。
1
、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
被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四
单元。
关于《空间与图形》
在不同的教材版
本中,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编排思路是不同的
苏教版
:
四年级下册,
教材安排是分别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一课时
认识
平行四边形,接着教学底和高。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
教材的编排是给四边形分类,
再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的特征并概括出定义。
人教版
:
四年级上册,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放在一起对比研
究,
在对边中看出两种图形的不同点,
有利于学生运用观察
比较的方法发现图形
的本质特征,建立概念。
认真思考教材的编写意图,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让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
观察、比较、概括,掌握图形的特征。我做了如下设想:
2
、我的设想。
四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在发展,思维也在由具体形象状态
向抽象逻辑状态过
渡,初步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本节课,通过画、摆、量、剪等多样化
的数学活
动,
促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
基础上,
观察比较,
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本
质属性和特征。
3.
学情分析。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建立了一定的表象,课前
我对本班
学生进行了测查。
前测题
(1)
辨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特征
(3)
在点子图中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根据课前访谈,
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表象特征有了一
定的了解,
但是
在描述两种的特征时,呈现出很大困难,还不能
用平行的知识来说清图形特征。
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
观察比较、
实践验证中建
构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引导学生把感受与数学语言相对接,建立概念。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
p>
依据新课标对
《空间与图形》
的教学要突出
探究性活动的
要求,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p>
我确定如下三条教学目标:
认识平
行四边形
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
过观察和辨析,理
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这是本节课
的
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
/p>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
“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建立概念”
这一主题,
落实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能
力,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四、教学流程
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想一想
剪一剪
看一看”构建探索型的课
堂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画一画,引出新知
1.
利用点子图,画一个自己最熟悉的四边形
2.
实物投影,展示作品。
预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不规则的四边形
师: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图形
3.
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4.
p>
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你来介绍一下长方形和正方
形,说说它们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两个四边形中的新朋友
板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通过画一画
,
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摆一摆,初知特征
1.
用学具袋中的小棒摆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每个同学动手摆图形
2.
比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发现?
(
1
)独
立思考
(
2
)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
3
)小组中推选
1
名同学发言
(
4
)全班交流
学生
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够初步感知两种图形的特征。再通过观察比
较,发现两种图形的
不同点,图形的特征变得更加清晰
。
三、量一量,探究特征
这是我们观察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吗
?
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验证一下它们的对边平行吗
?
拿出你的工具
开始吧!
预设:
(
1
)量一量对边之间的距离
(
2
)用画平行线的方法
(
3
)折一折
1.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
指生实物投影就平行四边形图说明。
3.
师:通过验证,说明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