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课题
-
附件
2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二年级资源库建设部分设计模板
单元教材分析模板
小学语文人教版
二
年级
下
册第
二
单元教材分析
编写者:
苑子
一、单元基本结构
1.
单元教学主题:
奉献与关爱
2.
单元教学容:
本组教材是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泉水》
是一篇很美
的课文,无论文字还是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它
娓娓地向我们述说: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哪里
就有雷锋精神的体现。
《我
不是最弱小的》教育我们要有不甘为
弱者、保护弱小者的意识。《卡罗
尔和她的小猫》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文章让我
们感受到卡罗尔
的善良美好的童心。《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安排了寻找周围需要帮助<
/p>
的人,以及说说打算如何帮助别人的活动;读读背背里积累的是人与人
之间要互帮互助的道理的名言。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去细细地品味这些
充满爱的诗文
,再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献出爱心。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会认
58
个生字,会写
33
个字。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
言环境了解意思;会
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
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
达之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雷锋叔叔,你
在哪里》)和片段(《泉水》),体会奉献
的幸福感。
3
、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
、识字,写字,理解词意。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片段,体会奉
献
的幸福感。
3
、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四、单元容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单元教
材是第一单元教材主题的升华,主题由“发现春天,热
爱大自然”到“乐于奉献,学会关
爱他人”进而升华“热爱祖国,热爱
家乡”,教材容丰富而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
代特点。教材体系
开放而富有活力,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建议
1
、朗读感悟时,可把重点放在“感”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有
所感触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和受到健康情感的熏。前两篇
文字十分优美,要让学生
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着重品味和积累课文中
的词句。后两篇课文较长.故事容比较曲折
,但也不能因此把理解课文
容作为教学的着力点,用繁琐的情节分析去取代学生的阅读实
践。
2
、引导学生自发收集反映爱心
的诗文,积极参加故事会、朗诵会。
3
、
引导学生把感想落实到行动上,
在家爱爸爸妈妈,
在学校爱老师同学,
在社会上关爱他人,愿意帮助他人。
六、课时安排
5.
《泉水》…………………………
2
课时
6.
《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
2
课时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2
课时
8
《卡罗尔和它的小猫》……………
1
课时
<
/p>
语文园地二……………………
2
课时
p>
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语文
人教版
二
年级
下
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
、流畅的音韵描写了雷锋叔叔的感
人事迹,教育学生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文章一、
二自然段和三四
自然段结构相似,适合进行朗读指导。助人为乐是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行<
/p>
为规,但在实际行动中孩子们却缺乏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另外,学生
对雷锋的事迹了解不多,教师要布置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在自
读自悟中树立
英雄形象,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在情感延伸中
揣摩文章的意蕴,做到化心灵,
外化行动,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2
、练习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主感悟“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
3
、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懂得奉献
爱心,助人为乐。
教学重难点:
识记
生字,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化心灵,
外化行动。
教法与学法:
采用“导、读”的教法及“自主、探究、合作”的
学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
出示雷锋照片及主席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题词,介绍雷锋
事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产生了解、学习雷锋叔叔的愿望。
2.
揭题,质疑。
【设计意图】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p>
自由读课文,
圈出本课所要认识的生字,
并
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学习生
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从小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
小组自学字词,互相检查指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识记
生字,鼓励
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识记汉字方法,识记生字。
组检查读——你指我认读——开火车读——对口形猜字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组
合作识记,养成交流习惯,培养合作意识。
3
、观察生字,学写生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字的异同点,体现了一种主
人公
的意识,同时学生也一定会特别有成就感,让学生学会了下笔前先
观察,起到了“磨刀不
误砍柴工”之效。
三、自读感悟,初步体会
1
、出示自学要求:
(
1
)自由读文,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划出有关的
句子。
(
2
)反复多读几遍这些句子,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
3
)把自己知道的读给或者说给同桌听一听
。
2
、学生自学感悟,小组交流。
p>
【设计意图】采用导、读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来学文。创
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氛围
,
能更好地发
展学生的潜
能
,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中
,
每一个学生都有朗读的自由和发表见解的
< br>权利
,
每一个学生又都多了一份评判别人的责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雷锋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
< br>2
、过渡:我们到哪里去寻找雷锋叔叔呢?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导学习新知。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
、学生边读边想边体会。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词句想像当时的情景:
从
“蒙蒙的细雨”和“路上的荆棘”
、“抱”“冒”“背”“踏
”“泥
泞路上的脚窝”等词语可以看出什么?
体会“足迹”和“露珠”的深刻
含义。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
< br>生进一步感悟文本的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对雷锋叔叔
的无限敬佩
之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多种形式读文:读——引读——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读。重点指导两个
“
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
的语气,要根据情感
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
速稍慢,娓娓道来。
< br>
【设计意图】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
体验,感受了语言的优美和雷锋精神的伟大。
3
、读最后一节,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
1
)预设:雷锋叔叔已经牺牲了,可是诗的最后却说“终
于找到了”,
这是为什么呢?
(
p>
2
)说说最后一句话
:
< br>“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理
解。
<
/p>
【设计意图】这句话是全诗的难点,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问题,会使学
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随情扩展,体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