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
童诗,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和反复的手法,
以寻觅雷锋足迹为线索,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
小溪”
“顺着弯弯的小路”
“乘
着温暖
的春风”
,
去寻找
“雷锋的足迹”
p>
,
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
感受人物形象,<
/p>
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全诗一共有
5
个小节。第一、二小节写“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小溪娓娓
地向我们讲述雷锋叔叔冒
着蒙蒙细雨,在泥泞路上抱着迷路孩子送回家的事迹。
第三、四小节写“顺着弯弯的小路
”寻找,小路娓娓地向我们讲述雷锋叔叔踏着
荆棘、
流着汗滴背
着年迈大娘的事迹。
第五小节概括地写了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两个“哪里”一头一尾,凝练概括,点明了雷锋精神
无处不在。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雷锋叔叔本人一生中做了很多好事,
“哪
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另一层意思是指,生活中具有“雷<
/p>
锋精神”的“活雷锋”也和雷锋叔叔一样,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
现在哪里”。诗中两个“瞧”字和一个语气词“啊”表达了大家找到“雷锋
的足
迹”的惊喜和感动,以及对“雷锋精神”的赞美。全诗语言简洁,结构相似,读
p>
来朗朗上口,
诗歌的留白和跳跃,
让学生有
展开丰富想象的空间,
有利于学生进
行创造性地表达。
泡泡语中的“我
找到了身边的‘雷锋’”,与课文第五小节呼应,意在告诉
我们“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人人都在学雷锋、做雷锋。鼓励学生也要做一个像
雷锋叔叔一样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人
。
插图
是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作品,
图中的雷锋雕像头戴军帽,
身着军装
,
面带
微笑,挎包迈步,昂首前行,雕塑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雷锋
朝气蓬勃、迈步向前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
已经
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
因此对于读好疑
问的语气和一问一答的句
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不难达到。课前,教师让学生
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
走进文本。
课上,
教师通过介绍背景,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运用多种方法猜测关键词语意思,讲述雷锋事迹;补充
资料,拓展想象,让学生
在语境中体会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品质,理解
< br>
“雷锋精神”。
教学目标:
1.
认识
“曾、蒙”等
13
个生字,会写“锋、昨”等
< br>9
个生字,会写“叔叔、
足迹”等
6
个词语。
2.
能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
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
的方法。
3.
指导
朗读,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和反复的句式。
4.
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
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点:
1.
正确识字、写字。
2.
指导
朗读,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和反复的句式。
3.
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
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难点:
1.
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
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2.
能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
了解词语意思
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雷锋的图片和文字,并
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师:大家知道这首歌曲里唱得是谁吗?
生:雷锋。教师板书“雷锋”,并
指导“锋”字的书写。(强调“锋”左窄
右宽,提醒“钅”的竖提要写提得干脆,右上部
分的横撇与左边要穿插,下部分
“丰”的三横不要写错,第二横稍短,第三横略长。)<
/p>
2.
介绍背景,了解雷锋事迹。
(
1
p>
)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雷锋。
(
2
)教师
补充并小结:雷锋,这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
名字。
< br>雷锋叔叔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
一生中做了无数的好事,
虽
然年仅
22
岁就牺牲了
,可是他走到哪里就把关爱带到哪里,雷锋叔叔永远活在
我们的心中,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去寻找雷锋的足迹。
3.
示范指导,读好课题。
指导“雷锋叔叔”要读出呼唤的语
气,“你在哪里”要读出寻找的语气。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
按照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2.
检查反馈,学生认读字词
第一组:“曾、蒙、泞、荆、莹”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强调这几个
字读得时候要注意发准后鼻音,“曾”还要注意
读平舌音。)
< br>第二组:“顺、瓣、献”(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强调这几个字读得时
候要注
意前鼻音,“顺”字还要注意读翘舌音。)
第三组:认读词语
蒙蒙
泥泞
年迈
晶莹
顺着
踏着
寻觅
需要
献出
荆棘
花瓣
曾经
第四组:朗读带“的”字的词语
长长的小溪
弯弯的小路
蒙蒙的细雨
晶莹的露珠
年迈的大娘
温暖的春风
洒下的汗滴
路上的荆棘
雷锋的足迹
(提示:“的”字要读得轻而短)
3.
说一说,诗歌一共有多少小节?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思考:
我们到哪里去寻找雷锋叔叔的
足迹?找到了吗?划一划。
引导学生在
文中找到“沿着长长的小
溪”
“泥泞路上的脚窝”等相关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下
来。(教
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
四、想象画面,感受形象,讲述事迹,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
抓住
“长长的小溪”,想象画面,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去寻找吧!
读着这句话,
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指导读好“长长的小溪”。
2.
补充资料,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①出示句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句和课题有什么
不同?(“你在哪里”重复了两次,标点
符号也不同)指导学生读好反复句“你在哪里”
,并读出疑问的语气。
②补充资料,指导朗读
师:大家为什么要去寻找雷锋叔叔?
教师补充相关背景资料:
雷锋叔叔不仅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他还特别关心
小学生的成长,
在抚顺市的一所小学里,
二年级的同学都特别
自豪,
因为他们的
校外辅导员就是雷锋叔叔,
< br>雷锋叔叔经常到学校给他们讲故事,
做游戏,
他们都
p>
特别喜欢雷锋叔叔。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得到了雷锋叔叔因公牺牲的消息。
难道说雷锋叔叔再也不能来了,
同学们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
于是就结伴到处
去寻找雷锋叔叔。同学们还满怀深情地呼唤着——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你在
哪里?
引导学生体会小朋友们呼唤雷锋的深情,
寻找雷锋叔叔的急切心情,
读好句
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二)学习第二小节,感悟形象,指导朗读
1.
师:
大家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请同学们默读诗歌第二小节,划
出关键词句。
2.
读句子,想画面,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抓住“泥泞”一词,引导学生推测词语的意思,联系上文的“
冒着蒙蒙的细
雨”、“路上的脚窝”等词句进行推测,也可以根据“泥”的意思以及“泞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