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课堂实录

绝世美人儿
948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06: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龙宫借宝)



《十五从军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 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


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


、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 情地朗读。



3


、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 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


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诗 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


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 言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读通诗句,对难字注音,标注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教师:


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

< br>、师:昨天通过预习,我们知道


7


单元的主题是“战争” ,请同学


们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有关战争的课文?


< /p>



1


:我们学过一篇叫做《炮手》的文章 。




2


:还 有《鸡毛信》



师:是啊,记得主人公是。




(生齐:海娃)

< p>



3


:五年级时,我们 还学过《生死攸关的烛光》


,讲的是二战时期


法国伯瑙德母子三 人在战争中机智勇敢面对敌人的故事。




1



师:你记得可真清楚。还有吗?



??



4


:还学过《草帽计》



??


师:


恩,

< p>
是啊,


这是一个在战争中使用的计谋。


使用这个计 谋的是?


(生接说道:贺龙)



2


、师:这仅仅是我们在课本上学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其实,描写战


争 的文章远不止这些。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 ,也是与战争有关,题目是:


(生齐读:


《十五


从军征》





二、解诗题,知诗人:



1

< p>
、师:在诗的题目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是与战争有关的?



生:我从“从军征”可以看出的,意思是被征到军队里打仗。



2


、师: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生齐读:


《乐府诗集》




记得 我们在第


6


册的语文天地里曾学过一首乐府诗叫做:

< p>
(生齐说:


《江南》



。 关于乐府诗,我们书上


87


页小资料有详细的介绍,我们


一起去读一读。


(生读)


< br>3


、师: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后代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


.


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


,


它 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我


们再读课题:


《十五从 军征》



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



1


.师:当你在预习时第一次读到诗的题目时,有没有问题想问 ?




1


:我 想知道是谁在


15


岁的时候去打什么仗?




2


:他为什么要去打仗?




2




3


:结果活着回来了吗?


(师做副板书:谁?打什么仗?为什么打?结果?。


)< /p>



2


、师:通过昨天预习,你知道这首诗 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1


:主要是讲了一个


80


岁的老兵退伍回到家 里,却发现自己家里


亲人没有了,家也荒芜了的事情。



3


、师:它通过写老兵回乡的经历是想告诉我们有关战争的什么呢?< /p>


要解决这个问题,读通这首诗是基础。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诗,


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怎么样。



(一生读诗歌)



师:评价一下,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流利,就是有点快。


4


、师:是呀,读得有些着急,要是能静下来读得慢一点就好了。这


首诗歌有很多生字比较难,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


(出

< p>
示课件,生跟读:冢,窦,雉,舂,羹,贻


.


)< /p>



5


、师:在预习中,除了字音,还有哪 些词不太理解呢?请大家先在


小组里互相交流解决。


(生在小组 里交流)



师:组员都解决不了的词,现在可以提出来。




1


:我想知道舂是什么意思?




2


:就是把谷类放进器皿里捣碎 。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2


:我用的是查工具书的办法。



师:看来,尽管课文后面没有注释,但我们也能想办法了解到词语 的



3



意思。




3


:我还想知道什么叫做旅葵、旅谷?




4


:在这里,旅是野生的意思,旅葵就是野生的葵菜,旅谷就 是野


生的谷子的意思。



< p>
5


:贻是什么意思呢?




6


:贻就是给的意思,文中指老人煮好了了饭菜去不知道给谁 吃。



6


、师: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 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


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自 己试着说一说)



师:谁能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


:一个人在


15


岁时应征去打仗,


80


岁才回到家乡。路上遇到 乡


里人,便问:“我家还剩下哪些亲人?”那个乡里人说道:“远远望

< br>过去,松树和柏树相连的地方,就是你的家。”老人回到家里,看见


野兔在狗洞里 爬进爬出,


野鸡在房梁上飞去飞来;


庭院中间长满了野


生的谷子,


井台边围绕着一簇簇野生的葵菜。


老 人捋了几把野生的谷


子舂成米做饭,采几把野菜煮汤算是菜,一会儿饭菜就做好了,却不


知道还能给谁吃。老人走出家门望着东方,泪水洒落在征衣上。



四、深入诵读,展开联想:



1


、师:这是一位


15


岁参军,


80


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这首诗开篇


第一句就给我们 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


(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


十始得归。


)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生:


65


年 )


。这是人生绝大部


分的岁月。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 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


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 位老



4



兵十五岁参军,


80


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 此时


的他心情怎么样?



< p>
1


:我觉得他一定很激动,因为他能大难不死回到家乡,很想快点


回家和亲人团聚。



师:你能读读第一句话,读 出他的这种激动吗?(生读)是啊,对于


一个常人来说,几十年离家还能活着回来,是有 些激动的。但仅仅如


此吗?想想,


从一位


15


岁的少年到一位


80


岁的垂垂老 者,


他还会是


怎样的心情?




2


:我觉得他心里一定很担心,几十年都没回 家了,不知道他家的


亲人怎么样了。



师:那你读出这份担心来。


(该生读一句。


< br>



3


:我觉得他心里一定沉重 ,也很担心、焦急,因为他都已经


80


岁了,说不定父母都不在 人世了。



师:


是呀,


他的心里一定充满着担心和焦急,


用一个字来概括


(板 书:


忧)我们一起来体会他的这份心情。


(生齐读第一句。




2


、师:


80


岁的老兵回到家乡,道逢乡里人,便向乡里人打听“家中


有阿谁?”乡里人是怎么告诉他的?我请一个小组读乡里人说的话:


( 生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假如你是乡里人,会带着怎


样的心情告诉老兵这个 消息呢?




1


:我会带着很沉重、悲伤的心情告诉他这个消息,


:“远处就是


你的家,家里人都死得差不多了。”



师:请你读出这份悲伤 来。


(生读,有些快,没有感情。


)没听出你的



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