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教学的步骤
-
数学概念教学的步骤
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任何数学概念都有它产生的背景,考察它
的来龙
去脉,我们能够发现它是合情合理的。而要让学生理解概念,首先要了
解它产生的背景,
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概括概念,
完善概念,进一步巩固和应用
概念。才能是学生初步掌握概念。因此,概念教
学的环节应包括概念的引入
----
概念的形成
----
概括概念
----
明确概念
----
-
应用概念
------
形成认知。<
/p>
(
1
)概念引
入
学习一个新概念,首先应让学生
明确学习它的意义,作用。因此,教师应
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体会学习新概念的
必要性。概念的引入,通常有
两类:一类是从数学概念体系的发展过程引入,一类是从解
决实际问题出发的
引入。
从数学体系发展过程角度看,一些概念是从数学知识发展需要引入的。例
如:在讲分数指数幂时,教材上只是给出定义:
。为什么引入分数
指数幂呢?教室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
概念的引
入,以及相反数、倒数的引入过程:乘法的引入,就是当多个因数相
加时,为了简化运算
,引入乘法;当多个因数相乘时,为了简化运算,引入乘
方。还有一些看起来是规定的概
念,也要让学生了解其规定的合理性。相反数
的引入,将加法和减法统一为加法;倒数的
引入,将乘法和除法统一为乘法;
那么分数指数幂的引入,将乘方和开方统一为乘方。学
生就好理解了。
另外,许多新概念
的研究是与与之相似的概念类比进行的。例如,类比指
数的运算法则引出对数的运算法则
;类比指数函数引出对数函数等等。
从实际问题出发的引入。中学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
生了解概念的
实际背景,有利于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函数是
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概念的
引入就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
如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生产中的函
数关系,气温变化,买卖上品中的函数关系等,
引入函数概念。再如指数函数
的引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折纸游戏:将一张厚度为<
/p>
0.1
毫米的报纸进行对
折
1
,
2
,
< br>3
,
…
,30
< br>次,
你知道会有多高吗?若对折
x
次,
得到高度为
y,y
与
x
有
怎样的关系?学生很感兴趣,动手去折,折
到
7-8
次,就折不动了。用计算器算
一算,
对折
30
次,
< br>得到约为
1087
千米。
并且得
到
这个函数。
这样引入,
即让学生体会
到生活中的指数函数,而且还感受到了指数函数的增加的速度,
体会指数爆炸。
(
2
)概念的形成<
/p>
概念的形成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大量
典型、丰富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比较、综合等活动,揭示概念的本质。例如,在引
入偶函数这个概念时,教师
可以让学生观察熟悉的函数
的图像,
学生很容易看出图像关于
y
对称。
教师
提出问题:
你能从数的角度说明它问什么关于
y
对称吗?学生根据
初中对对称的认识,发现自变量
x<
/p>
的值对称着取,观察他们的函数值。于是,
学生计算了,
f(1),f(-1),f(2),f(-2),f(3),f(-3),
学生猜想,
x
取互为相反数
的两个值
,他们的函数值相等。教师追问:是对所有的
x
都成立吗?于是
,学
生计算
f(-x)
与
f(x),
发现相等。然后教师给出这类函数的名字为偶函数。
(
3
)概念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