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之案例分析题汇总
-
2014
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之案例分析题汇总
1.
(江西)
【案例】下面
是一位教师关于“打”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打”字的?
生
1
:
“打”
字就是一个提手旁加一个
“丁”
,
< br>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的。
师:加一加是个识字的好方法。
生<
/p>
2
:我在电梯里面见过这个“打”
,是提
醒我们电梯出现故障就要拨打电
话。
师: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在生活中识字也是个好办法。
<
/p>
生
3
:大课间活动时间我们打球就是这个
“打”
(
学生做动作
)
。
师:通过做动作来识字更容易让我们记住它。
生
4
:我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丁老师爱打人。
师:你的识字方法很独特,但老师想问问你,丁老师真的打过你吗<
/p>
?
她是怎
么打你的
?
生
5
:丁老师偶尔会高高举起教
鞭,但是打在我手上一点也不疼。
师:
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打,
而是一种特别的爱,
相信你会深深地记
住这个特
殊的“打”字
(
学生一脸幸福
,高兴地坐下
)
。
< br>【问题】请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p>
)
》的相关理念,分析以
上案例。再列举
两种其他的识字方法,可用其他生字为例。
【参考答案】
p>
(
1
)体现三维目标理念:把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统一在教学过程中;
(
2
)体现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角色,引导学
生主动积极自主学习,如请
学生自己说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
/p>
(
3
)体现语文实践的理念,在语文实践
中培养语文素养;
(
4
)
体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
积极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力求做到识用结合,
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
5
)在教学中,采用激励
性评语,给学生以正面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
性。
2.
(安徽)
【案例】阅读课文片段,进行教学
案例分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片段
)
有一天黄昏,
呼呼的北风怒号着,
天气十分阴暗。
街上的人都匆匆忙
忙赶着
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
/p>
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 br>我们走过去,看见他的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滩血。他听
见脚步
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
p>
节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
)
教学片断实录
【片段一】
师:大家想一想,在旧社
会,一个拉黄包车的人,他那“饱经风霜”的脸是
什么样的
?<
/p>
用几句话写下来。
生:他的头发又脏又乱,眼睛里布满血丝。
生:他的脸色蜡黄,衣服破破烂烂。
生:他还光着双脚,手冻得通红。
师:好的,这就叫“饱经风霜”
。
【片段二】
师:
(
板书
“饱经风霜”
)
回忆一下,
在生活中,
你有没有见到过
“饱经风霜”
的人
?
生:我看到过在街边乞讨的人,还有在建筑工地上劳动的人。
师:
“饱经风霜的脸”
是一张怎样的脸
?
请大家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
用自己
的话说说车夫这张“饱经风霜的脸”
生:他的眉头还紧紧地锁着。
师:没
错,这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透过这张脸,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
生:也许他的实际年龄并不大,只是太辛苦了。
生:他的家里一定很穷,估计都揭不开锅了。
生:
我觉得这个黄包车夫长期营养不良,
身体有病,<
/p>
可能经历了许多艰难困
苦。正是因为家里穷,他才在大冷天里赤脚
拉黄包车,脚底也被玻璃片刺破了。
【片段三】
师: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