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硬笔书法备课教案
-
.
二年级书法教案
1.
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学要求:
1
、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2
、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并能在实际
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习惯。
3
、使学生了解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是写好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的<
/p>
大事,也是学生今后学业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明确正确的写字姿势的要求
(1)
仔细看图,讨论要点。
①写字时坐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
30
p>
—
35
厘米
(
p>
大
约一尺
)
。
p>
②胸部与桌子的距离为
6
—
8
厘米
(
< br>大约一拳的距离
)
。
③写字时还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在练习本一侧,右手握笔。
④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
(
大约
一寸左右
)
。
(2)
练习要点
(
重点练习第四个要
点
)
。
写字
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
离桌子约一拳。三
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
三、总结
1
、强调写字姿势要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扬学得好的同学。
.
2
、强
调不仅在学校要做到这些,回家后也要做到。
3
、要求学生回去后请家长检查读写姿势,填好检查表。
2.
横
的
书
写
教学要求:
1
、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横”。
3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
、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
激趣:小朋友们,想想自己也写出这样一手好字啊?
练习出一手好字,使人终身受益。
从今天开始老师就来教大家学习怎样写好字。
导入过渡: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就好
比房屋
是由砖头、瓦、木头等建成,要建成房屋就离不开一块块砖,一片片瓦,
一根根木头。要
想写好汉字,首先要写好最基本的笔画。
.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横”书写要领。
1
、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
讲解笔顺(从左到右)。
3
、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
、
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
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
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横的书写要领是:起笔重——行笔轻——收笔重。图示:
详细讲解:起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
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
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
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
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
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
的意思。
.
图示:
5
、指名说一说横怎样书写。
6
、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横,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一”的字。
1
、出示范字。
2
、指名认读。
3
、指名说笔顺,书空。
4
、带领学生分析“上”的书写要领。
5
、演示“上”的书写过程。
6
、用同样的方法教“五”的书写。
三
小结:
.
今天我们学习了横的书写方法,
还学习怎样写“上”和“五”,能告诉老
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3
、竖
的
书
写
教学要求:
1
、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
3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
、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竖”书写要领。
1
、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
讲解笔顺(从上到下)。
3
、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竖”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
、
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
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
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
用,
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图示: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
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图示: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图示:
.
5<
/p>
、指名说一说垂露竖、悬针竖、短竖怎样书写。
6
、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竖,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竖的字。
1
、出示范字。
垂露竖:
悬针竖:
短竖:
2
、指名认读。
3
、指名说笔顺,书空。
4
、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
、演示书写过程。
.
6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4
、撇
的
书
写
教学要求:
1
、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撇”。
3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
、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撇”书写要领。
1
、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
2
、
讲解笔顺。
3
、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撇”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
、
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
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
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
的
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图示: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大半部分
处,向左下
撇出,收笔时出尖。
图示: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
图示:
.
5
、指
名说一说斜撇、竖撇、短撇怎样书写。
6
、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撇,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撇的字。
1
、出示范字。
斜撇:
竖撇:
短撇:
2
、指名认读。
3
、指名说笔顺,书空。
4
、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
、演示书写过程。
6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
三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
、捺
的
书
写
教学要求:
1
、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捺”。
3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
、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捺”书写要领。
1
、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
讲解笔顺。
3
、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捺”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
4
、
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
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
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下笔较
轻
(
轻落笔
)
,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
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
要出尖。
图示: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
(
略平一些
)
方向行笔。
图示:
5
、指名说一说斜捺、平捺怎样书写。
6
、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捺,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有捺的字。
1
、出示范字。
斜捺:
.
平捺:
2
、指名认读。
3
、指名说笔顺,书空。
4
、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
、演示书写过程。
6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
、点
的
书
写
教学要求:
1
、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点”。
3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
、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点”书写要领。
1
、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
讲解笔顺。
3
、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点”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
、
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
有起笔、
行笔、
收笔,
不能平拖或平划
;
要有轻重变化,
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
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
p>
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
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右点,
轻下笔,
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
稍按后即收笔,
不能重描,
一次成画。
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
图示:
.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
时要顿笔。
图示: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
图示:
5
、指名说一说右点、左点、竖点、长点怎样书写。
6
、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点,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点的字。
1
、出示范字。
右点:
左点:
.
长点:
2
、指名认读。
3
、指名说笔顺,书空。
4
、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
、演示书写过程。
6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
小结:
.
7
、提
的
书
写
教学要求:
1
、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提”。
3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
、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提”书写要领。
1
、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
讲解笔顺。
3
、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提”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
4
、
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
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
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
。
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
图示:
5
、指名说一说提怎样书写。
6
、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提,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提的字。
1
、出示范字。
2
、指名认读。
3
、指名说笔顺,书空。
4
、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
、演示书写过程。
6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
小结:
.
8
、竖
钩
的
书
写
教学要求:
1
、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钩”。
3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
、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竖钩”书写要领。
1
、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
讲解笔顺。
.
3
、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撇”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
、
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
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
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
下笔稍
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
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
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图示:
5
、指名说一说竖钩怎样书写。
6
、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竖钩,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竖钩的字。
1
、出示范字。
竖钩:
2
、指名认读。
3
、指名说笔顺,书空。
.
4
、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
、演示书写过程。
6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
小结:
9
、斜
钩
的
书
写
教学要求:
1
、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斜钩”。
3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
、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斜钩”书写要领。
.
1
、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
讲解笔顺。
3
、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撇”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
、
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
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
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
下笔梢
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
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
,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
图示:
5
、指名说一说斜钩怎样书写。
6
、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斜钩,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斜钩的字。
1
、出示范字。
斜钩:
.
2
、指名认读。
3
、指名说笔顺,书空。
4
、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
、演示书写过程。
6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0
、卧
钩
的
书
写
教学要求:
1
、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卧钩”。
3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
、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