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韵律操告诉你来告诉他有诗词解释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 br>.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
载支持
.
古诗韵律操
告诉你来告诉他,告诉爸爸和妈妈,背诵古诗并不难,一背一
唱顶呱呱。你背上来
我接下,我们一起来背吧!
2016,3,20
班级
姓名
组号
1
、离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唐)
白居易
.
《草》
-
译诗
: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
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
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
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
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1]
《草》
-
作品鉴赏
这是咏物,“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
“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2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
江东。《夏日《夏日绝句》
p>
-
《
.
夏日绝句》
诗歌译文
活着的时候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
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3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负薪
花下过,燕语似讥人。《商歌》
(宋)
罗与之
4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唐)
王维
《鸟鸣涧》
-
诗词注释
闲:安静。
空:空空荡荡。
诗景:
春天寂静无声,
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
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简析:
这首诗全春
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
静。人静
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1]
5
< br>、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独坐敬亭山》
-
诗词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
《元和
郡县志》云:“在宣城县北十
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极目如画。
< br>
《独坐敬亭山》
-
诗词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
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
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
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
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 br>6
、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新嫁娘》(唐)王建
《新嫁娘》
-
译诗
:
新娘三朝下厨房,洗手亲自作菜汤。不知婆婆啥口味,先叫小姑尝一尝。
《新嫁娘》
-
题解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诗描摹一位新嫁
娘巧思慧心的情态。第一次烧饭菜。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婆婆养大的小姑尝
试。语
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
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新入仕途者而作
。在情理上,作为新入仕途者的借鉴亦未尝
不可
7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
带夕阳,青山独归远。《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是唐代诗人刘
长卿的作品。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
画。全诗借景抒情,
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意境闲淡,为唐代山水诗的名篇。深青色的竹
林寺里远
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
走越远。
8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画》
(唐)王维
9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
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唐)王维
10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
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去二三里》(宋)
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
释意
《一
去二三里》图册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
< br>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缕缕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 p>
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
......
八朵
、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1]
11
、花落春无语
,
春归鸟自鸣。多情是蜂蝶
,
飞过粉墙西。《书窗即事》(宋)朱淑珍
12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p>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
《旅夜书怀》(唐)杜甫
《旅夜书怀》
-
诗词解释
注解:①危樯:高耸的桅杆。②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
使原野更为辽阔
。③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④沙鸥:水鸟名。
译文: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
< p>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
官也该罢休。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13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风鸢图诗》
(明
)
徐
渭
14
、田入乡间少,
时将孟夏终。
如何尚高卧,
不起助农功。《一去二三里》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