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四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
小学
四
年级(
上
册)
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
组
许文军
教师
“一亿有多大”活动课(第一课时)
一、
教案备课时间:
2019.09.
05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第
38.39
页。
三、教学目标:
课题
教学目标
“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收集信息、操作
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
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
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
< br>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
法: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建
立数感。<
/p>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
感知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五、学前准备
纸
六、教学时间
七、教学过程
八、随堂操作
一、情境导入:
< br>你们能想象
1
亿有多大吗?猜想一下,这节课上一节实践
课:
“一亿
有多大”活动设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阶段一
:
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
、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
、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1
、
定活动方案。
(
1
)活动步骤。
(
2
)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
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个人修改
九、课堂总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
计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
、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
、活动小结。
3
、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4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三、小节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一亿有多大
1.
猜想
2.
探究
3.
讨论交流
4.
实践操作
十二、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第二课时)
一、备课时间:
2019.09.05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第
38.39
页。
三、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
.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
/p>
会比较角的大小,
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p>
教案
课题
教学目标
直线、射线和角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
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
的初步能力。
4
、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
和角的空间观念。
2
、过程与方法
12999 . c
o m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
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四、教学重点
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课前准备
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六、教学时间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直线
1
、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
、认识射线。
(
1
)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
线。
(
2
)
射线有什么特点?
(
3
)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
、认识直线。
(
< br>1
)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
23
)学生尝试画直线。
p>
(
4
)线段和直
线有什么关系?
4
、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线段
射线
直线
个人修改
射
线
只
有
p>
一
个端点,
向一
端
无限延长。
学
生
自
由
发
言
手
电
筒
发
p>
出
的光线,
太阳
射
出
的
光
线
p>
等等。
学
生
p>
用
尺
或
三
角
板
画
射
线
学生画直线
得出:
< br>线段是
直
线
的
< br>一
部
分
小组汇报
5
、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
(
P39
、做一做)
。
< br>
八、随堂练习
引导想象
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
、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
教师随着学生举例,
课件显示实物
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
、建立角的概念。
(1)
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
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
③写出各部分名称。
用∠1
表示。
(2)<
/p>
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
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
1
、
P39
“做一做”数角
2
、
P44
、
1
、
5
题画上。
九、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十、课后作业:书
P44
、
1.
写作业本上
.
练习册
27
页写完。
十一、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
图形
联系
名称
线段
射线
直线
区别
都是直的
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线段是直线的
一个端点
无限
一部分
长
没有端点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p>
学
生
独
立
画
角
学
生
在
小
组
< br>内
讨
论
交
流
画
角
的
的
方
法。
学
生
说
p>
角
的
概
念
及
角
的
符号。
十二、教后反思:
角的度量教案(第三课时)
一、备课时间:
2019.09.05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第
40.41
页。
课题
三、教学目标
角的度量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
会用量角器量角
2
、通过一些操作活
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
/p>
通过联系生活,
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
,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
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
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PPT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p>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
不同,
它的作用也不同,
像第
2
p>
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
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
背的角度,
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
(
根据
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
p>
、认识量角器的中心、
0
刻度线、内外圈刻
度。
(
1
)
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
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
现。
(
2
)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
3
)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
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p>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
0
度刻度线
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
180
份等。根据回答作出
下列板书:中心、
0
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
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
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
180
p>
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
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
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
2
、建立
1°角的观念。
(
1
)
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
180
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
棒(在一种塑
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
2
)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
< br>1°角。
个人修改
p>
讲解:量角
的大小,要
用量角器,
因
为
它
的
形
状
是
一
< br>个半圆,所
以
又
叫
半
圆仪.角的
计
量
单
位
是
度
,用
符号
< br>
°
表
示
,结合图
片,认识半
圆仪中心,
0
p>
刻度线和
内
外
圆<
/p>
刻
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五、课前准备
六、教学时间
七、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