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册
-
1*.
在山的那边
积累与运用
ī
sh
ù
n
xu
ā
n
k
ū
p>
2.(1)
原意是发呆地想
,
这里指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
,
极
度迷恋。
(2)
隐蔽,不外露。
(3)
是“我”心情沮丧的主观感受。
(点拨:
“一切景语皆情语”
,
本希望看到大海,
结果看到的依然是青黑的山,
大失所望,
沮丧极
了,
好像山在那里责备
“我”
痴心妄想
,拟人的修辞手法。
)
(4)
指幻想全
部落空。
(5)
喧闹沸腾。
3.(1)
指自然界的海。
(2)
指美好的人生理
想。
理解与鉴赏
< br>1.
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2.
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
见大
海
,
所以每座山顶都那样富有诱惑力。但爬上山顶后,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所以
“我”会一次
又一次地失望。
3.
“枯干”形容对
海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
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
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有力。
拓展与提高
示例:名利
庸俗;成功
奋斗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积累与运用
à
n
s
ǒ
ng
h
ǎ
n
l
í
n
x
ú
n
ji
è
l
ǚ
2.
哀
迂
啜
翼翼
3.(1)
啜泣
辍学
点缀
(
2)
幕布
羡慕
日暮
(3)
俏丽
峻峭
稍微
4. (1)
告诫,教导。
(2)
形容人瘦削。
(3)
抽噎,抽抽搭
搭地哭。
5.C
理解与鉴赏
1.
景物描写
,
渲染“我”绝望、恐惧的心理,并且越来越焦虑
,
同时为下面父亲帮“我”
作铺垫。<
/p>
2.
因为这次经历是
“我”
历尽艰难险阻,
克服种种困难,
最后取得胜利的一次
经历,
对“我”今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 br>3.
遇到困难,
“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
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作为家长,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给予指导、
鼓励,不
能包办代替,路要靠孩子自己走,在走路的过程中经受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而
更好地
成长、成熟起来。
4.
一、二问言之
成理即可。第三问围绕“遇到困难,化整为零”
来答即可。
拓展与提高
当失败和挫折接踵而至时
,不要放弃希望,继续努力,否则难以求得生存(或:取得成
功)
。
3*.
短文两篇
积累与运用
1.
敛
恕
颤
苟
2.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3.
美丽外表
联想和想象
精致
仔细
一丝不苟
托物抒怀
状物
抒情
4.
示例:生命,那
是自然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
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米歇潘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
——谚语
<
/p>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
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
——库尔茨
理解与鉴赏
1.
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地活着。哪管是
90
年,
p>
90
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2.
言之成理即可。
3.
秋天一到,蝉的生命如同夕阳西下,行将结束,但它的生命意义值得
肯定。
4.
围绕“生命的意义”来谈即可。
拓展与提高
1.
沙漠上沙梁的坳部
2.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3.
不畏艰难,对生活充满信心。
4.
紫藤萝瀑布
积累与运用
1.l
í
ng
d
ī
ng
ti
ǎ
o
qi
ú
di
à
n
迸
伫
藤
绽
2.(1)
挨
接
推
挤
(2)
凝
望流
过
压
3.(
1)
忍不住笑。
(2)
文中指神奇美味
的酒酿等。
(3)
孤独无依地,独自。
理解与鉴赏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
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3.
提示:最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拓展与提高
一、
1.
赞美哈尔滨人。
2.
点明排比、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即可。
二
、
1.
小蜜蜂影响了“我”的闲暇心情,影响了“我”的野餐,
将它赶走,它又返回来,
使
“我”
失去
耐心,
惹恼了
“我”
。
2.
表现小蜜蜂顽强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3.
小东西
生
灵
4.
作者由开始的厌烦和憎恨转变到
后来同情、可怜小蜜蜂,进而被它的精神所感动。
5.
强调了生命的可贵,
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
同时也为自己几乎扼杀一个弱小生命
感到懊悔。
5.
童趣
积累与运用
1.
稚
唳
藐
壑
2.(1)
怡然自得
(2)
明察秋毫
(3)
庞然大物
3.(1)
瞪大眼睛
(2)
正
(3)
脖颈
通“僵”
,僵硬
(4)
用
(5)
鞭打
4.(1)
心神在其中游历
,
愉快而又满足。
(2)
看着,兴致正高的时候。
(3)
舌头一吐出来,两只虫子都被
它吞下去了。
(4)
定下神来,捉住
癞
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5.(1)
能
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见藐小
之物
故时有物外之趣。
(2)
使其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端
6.
《浮生六
记·闲情记趣》
沈复
清
理解与鉴赏
1.(1)
慢慢地
(2)
鸟鸣
(3)
树林
(4)
驱赶
2.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驱虾蟆。
3.
p>
同情
弱小,憎恶强暴的善良本性
,
又恼恨癞蛤蟆破坏了自己的情趣。
4.
作者是一
个善于观察
,
富于
想象和联想
,
极有情趣的人。
拓展与提高
1.
司马光七岁时就俨然像个大人。
司马光拿着石头去砸水缸,砸破了水缸,水流了出
来,掉进水缸
里的孩子得救了。
2.
幼时爱读书;
智救落水童。
3.
喜爱读书、机智聪颖。
6.
理想
积累与运用
1.j
í
zhu
ó
li
á
o
di
à
n
ju
é
2.
采
邪
已
碌碌
3.
(1)
“通过”和“使”
,去掉其中一
个。
(2)
把“这回”放到“你知道”之前。
< br>
4.
敲出星星之火
点燃熄灭的灯
照亮夜行的路引
你走到黎明
5.
示例:
爱心是云
,
化做及时的雨
;
爱心是雨
,
滋润久旱的树
;
爱心是树
,
为你撑起绿
阴。
理解与鉴赏
1.
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p>
2.
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付出长期的努力,
你得有为实现理想长期奋斗的准备。
3.
p>
这两句说明了理想能给人以精神的力量。前一句说
明理想使人乐观,
有了理想就能对生活充满希望,
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后一句是说理想使
人充满斗志,面对困难能顽强不屈地奋斗。
4.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拓展与提高
一、
1.
旧中国的人民
太阳
光明、温暖,及胜利。
2.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含义深刻的艺术形
象,让人感到光明在召唤,催人积极奋进。
二、示例
:
搜集街头错别字;赏析广告语
7*.
短文两篇
积累与运用
ò
zhu
ì
r
á
n
á
o
shu
ò
t
ī
di
à
n
l
á
n
<
/p>
2.
(
1
)殖(
2
)弛(
3
)
疏(
4
)彩
3.
略
<
/p>
4.
(
1
)忧愁
快乐
(
2
)固执
(
3
)风情
理解与鉴赏
1.
无私奉献的人;奉献。
2.
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
,
从个人利益讲
,
这便是痛
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
,
这便是深
沉。
3.
不矛盾。
< br>“忧愁”是指行
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
但毕竟能力有限
,
改变不了大局,
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
“快
乐”是指他们能放弃“山上”的优厚条件到“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来,
因奉献自己而快
乐。
4.
示例:不必在
清晨迎接光明,不必在白天奉献氧气。
拓展与提高
人生事业的成功、成就事
业的起步阶段、奋斗的辛劳、自我牺牲。
8*.
人生寓言
积累与运用
ǎ
o
y
ù
n
hu
à
n
m
ǐ
n
b
ǐ
ng
è
y
í
n
à
n
<
/p>
2.
(
1
)甜言
密语(蜜)
(
2
)消费卷
(券)
(
3
)弧零零(孤)
(
4
)即然
(
既
)
3.D
理解与鉴赏
1.
原因有二
:
一是白兔热爱
大自然
,
正因为这种爱使她能发现美
,
欣赏美。二是她独具审美
的慧心。
<
/p>
2.
“终于”说明了白兔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 br>“那个慷慨的决定”指月亮归属她的
决定。
3.
因为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就生出
无穷的得失之患
,
她其实不是月亮的主人
,
而是月
亮的奴隶
,
所以紧张不安。这说明了拥有不该拥有的东西,便会带来无穷的得失之患,拥有
不如没有。
拓展与提高
1.
说明葡萄很诱人,狐狸垂涎欲滴。
2.
狐狸自我解嘲,没有承认自己的能力不够,却
说葡萄是酸的;说明狐狸虚伪。
3.
自己力量不够却不肯认输,还自欺欺人,告诉人们要敢
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
足。
9*.
我的信念
积累与运用
1.l
ì
n
sh
ē
ch
ó
u
sh
è
ng
zh
í
ku
ì
f
ě
i
c
ù
p>
2.
(
1
)
竭
(
2
)
暇
(
3
)
呵
(
4
)
辰
3.A
理解与鉴赏
1.
指“蚕正在结茧”这件事。
p>
2.
第二段通过写蚕正在结茧这件具体的事例,形象地说
明鞭策“我”献身科学的力量是一种什么力量。
3.
指的是献身科学的决心,对真理的渴求,
科学魅力的吸引。
拓展与提高
提示:能写出有代表性且完整的句子即可,性格分析要准确。
10.
《论语》十则
积累与运用
1.w
ǎ
ng
d
à
i
hu
ì
y
ā
n
y
ù
n
l
ú
n
zh
ì
x
ǐ
ng
2.
(
1<
/p>
)生气,发怒
(
2
)志同道
合的人
(
3
)迷惑
有害
(
4
)优点
(
5
)相同,看齐
3.
(
1
)
“说”通“悦”
,愉快。
(
2
)
“女”通“汝
”
,你。
(
3
)
“知”通“智”
,聪明。
4.
(
1
)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因
此而)生气,这
不是君子的风格吗?(
2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
做我的老师。
理解与鉴赏
1.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
丘
仲尼
春秋
鲁
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先生
教育
思想
儒
家学派
3.
刚强、
勇毅
停止
寒冷的冬天
凋谢
<
/p>
4.
这一句借物喻理
,
< br>讲人的品质要如松柏
一般坚强不屈。感受略。
拓展与提高
1.
请允许我
怎么
<
/p>
2.
天下(人)一定认为王真心诚意买(千里)马。
3.
目的:借此把
王买千
里马的真心诚意告诉天下,以招来千里马。启发:
“办事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有长
p>
远的打算。
”或“办事真心诚意才有收获。
”
(可结合题目多角度分析)
11
.春
积累与运用
1.r
ù
n
zu
ā
n
ch
ē
ng
s
ǒ
u
h
è
zhu
ō
y
ù
n
ni
à
ng
2.
z
à
n
g
宝藏
c
á
ng
矿藏
s
à
n
p>
失散
s
ǎ
n
散漫
y
ù
n
p>
日晕
y
ū
n
晕倒
zh
ǎ
ng
水涨
zh
à
ng
头昏脑涨
3.
(<
/p>
1
)
s
ǎ
n
zh
ǎ
(2)
蓑
笠
(3)l
ǒ
ng
b
á
o
4.(1)
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
了盼望春天心情的急切。
两个“了”充满了喜悦之情。
(2)<
/p>
不好。原文句中用叠词表现动作的次数多,读起来有韵律,
有节奏
,而改句读起来使人觉得呆板极了。
5.
(略)
理解与鉴赏
1.
坐、躺、打、踢、赛、捉。
2.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
开满了花赶
趟儿。
3.
温暖、和煦、轻柔、亲切……
4.
细、密、亮、柔、长、轻。
5.
热
爱春天,赞美春天。
6.
(
1
)写花下蜂闹蝶舞
,侧面表现花儿的繁茂、鲜艳和甜香,
“闹”
隐含了一片喧闹沸
腾的景象;
(
2
)写出春风的温暖和柔
情;
(
3
)三个比喻句表现春雨细密、
轻盈、绵长的特点;
(
4
)写出雨中景物的新、美,侧面写春雨滋润万物。
拓展与提高
一、示例:春天是一部长篇巨著的扉页,一首交响乐章的序曲。
二、
1
.示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
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
“小杜”指杜牧,诗中借用的诗句是“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一句,出
自《江南春》
,原句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
旗风。
”
3.
怀念江南、怀念母亲及
盼
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感情。
12.
济南的冬天
积累与运用
1.
j
ǐ
zhu
ó
k
ā
n
j
ì
zh
á
o
k
à
n
2.(1)
髻(
2
)镶(
3
)卧(
4
)贮
3.
晒着
睡着
唤醒
4.
(
1
)猛烈
晴朗无云,天
空特别明亮(
2
)灵活而不可捉摸
(
3
)晴朗无云
5.
(
1
)风声。
“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
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而“没有风”
则与实际情况不符。
(
2
)慈善。
p>
“慈
善”
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
这里用拟人的写法,
写出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
感激之情,而“温暖”则显得一般化了。
6.
(略)
理解与鉴赏
1.
顶
露
2.<
/p>
空间:
“山上”
、
“山尖”
、
“山坡上”
、
“山腰上”
。
3.
p>
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
草。
4.
用拟人的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描绘了夕
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5.
如: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运用比喻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树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赋予树木以
温情。又如“穿”字既准确表
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出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
比喻。
拓展与提高
1.
如“星星”可以展开这样的递进联想:星星——天空,天空——乌云,乌云
——雨
水,雨水——江河,江河——鱼。有时可以通过不止一条途径来联想,如:报纸—
—纸浆,
纸浆——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也可以换一
个角度:
报纸——新闻,新闻——体育,体育——皮球。
2.<
/p>
如:母亲的心跳声能使婴儿产生安全感,
使婴儿很快入睡。
13*.
夏感
积累与运用
1.f
ú
s
è
qi
ā
n
hu
á
zh
ù
p
á
ng
d
à
n
y
ì
2.C
3.
贮满、伫立;高粱、栋梁;秧
苗、
遭殃;
暑假、署名
4.C
5.
(
1<
/p>
)草木茂盛的样子。
(
2
)使人感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
< br>(
3
)最终、最后,这是指事物发展到最昌盛阶段。
p>
理解与鉴赏
1
.
从春到夏的过程,
“沸腾”写出了夏天的热烈。
2.
第一段主要描写“沸腾”的景象:
“火红的太阳……在天地间升腾”
,是直接的描写;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一声声地长鸣”
,
是间接描写。
p>
3.A
4.
(
1
)
“形成
”的意思是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
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
“凝成”的意思是凝结成为某种事物。就一般运用的习惯看,前者
更多
地运用于抽象的事物,后者更多地运用于具体形象的事物。从具体语境看,
“形成”和<
/p>
上下文的内容也不够协调,
“凝成”则能引起人美好的联想。
p>
(
2
)
“烘烤”能
使人感到太阳
的温度特别高,
“照射”就是指一般的光线射在物
体上,不能表现温度的高。
“涌”是指水或
云气冒出来,
“托”是指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这里是描写田野里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
< br>情景,显然用“涌”字准确形象,也更能给人美感。
拓展与提高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
清新的夏日图画,
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
而课文抒发<
/p>
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民的
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14*
.
秋天
积累与运用
ò
q
ī
li
á
o
zh
ē
ng
h
é
li
è
m
è
i
b
ó
2.
睡梦
高远空旷
干涸
水清
3.(1)
写丰收之景,拟人。
p>
(2)
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4.
略
理解与鉴赏
1.
(
1
)农家丰收图
(
2
)霜晨
归渔图
(
3
)少女思恋图
< br>2.
两幅场景。第一幅写樵
夫伐木,第二幅写农夫摘瓜果
。
3.
好,从视觉、触觉、听觉描写
,造成强大的冲击力,组
成动态画面,让人一下子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生活。
4.
写了草野的寥廓、溪水的清洌,创设
了宁静幽远的氛围,来表现人物的思念与怅惘之情;衬托的手法;烘托了人物的美好。
5.
前两节重在描摹农家的物质生活,
后一节重在写农家的精神生活;
这样写层递般地歌颂了农
家闲适、幸福的生活。
拓展与提高
示例:幸福是“临行密密
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
归路”的回忆。
15
.
古代诗歌四首<
/p>
积累与运用
1.
(
1
)
d
à
n
s
ǒ
ng
zh
ì
(<
/p>
2
)
s
è
(
3
)
ku
ò
xu
á
n
(
4
)
m
ò
p>
(
5
)
ji
é
(
6
)
d
ī
2.C
3.
(
1
)秋风萧瑟
(
2
)风正一帆悬(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4
)枯藤老树昏
鸦
4.
(
1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
2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
)几处早
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4
)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理解与鉴赏
(一)
1
.天净沙
马致远
元
2.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
风
瘦马
3.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物的心情,情景妙合无痕。
4.
游子漂泊在外的乡思
(二)
1
.停泊
家信
2.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
信使(邮使)
4.
“两岸阔”
5.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有关乡愁名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6.<
/p>
示例:当残夜尚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
起;当旧年尚未
逝去,江上已呈露出春意。
拓展与提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6
.
化石吟
积累与运用
á
n
m
ǎ
l
ó
ng
zhu
ó
绪
皱
躯
2.
载重
栽树,残骸
骇人听闻,横幅
副
职,悄悄
峭壁
3.
乌
枯
转
颈
4.<
/p>
(
1
)
“担心”
和“怕”只保留一个,删掉“重复”
“一遍”
;
(
2
)删掉“早上”
“同学们
当中”
;
(
3
)删掉“因为是夏天”
“经常”
。
5.
示例:
爸爸妈妈,
我理解你们的心
情,
知道你们是为我好。
其实,
劳逸结
合,
我会学得更好,
再说,
我已长大了
,也应该替你们分担点家务了。
理解与鉴赏
1.
拟人
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
并用第二人称
< br>“你”
来称呼它,
显得自然亲切。
2.
大自然。赞扬(赞叹)等。
3
.
“魔法师”就自然而言,如恐龙的复原等;
“雕刻家”就自<
/p>
然的美丽而言。
拓展与提高
一、
1
.
(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
研究问题
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
和说明。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2.A
3.
(
1
)因
为修路而使岩石裸露,岩石
中的化石也才有可能被发现。
(
2
)曼
特尔夫人已经养成了观察
岩石、寻找化石的习惯。
4.
这些牙齿和骨骼化石是在一个地方发现的,应该是属于同一种
动物,
犀牛和河马不可能群居在一起;曼特尔
“
见过许许多多远古动物的化石牙齿,可是没
有一种能够与这么大、这么奇特的牙齿相似”
,所以居维叶认为这是犀牛的牙齿是不可能说
服曼特尔的。
p>
5.
首先要学
习的是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强烈的好奇心,
其次要学习他们不迷
信权威,还有他们为了寻找答案持之以恒的努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二、略
17
.
看云识天气
积累与运用
á
n
m
í
zhu
ì
鳞
罩
预
盈
晰
绵
聚
2.
察
晴
耸
姿
烂
密
倾
朦
3.
(<
/p>
1
)姿(
2
)慌
(
3
)骸(
4
)弥
4.
(
1
)这段文字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其
作用在于使所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而且使文章富有文采,
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
2
)
这段文字中的动词十分丰富,有“出现”
、
< br>“凸起”
、
“形成”
、
“争”
、
“耸”
、
p>
“变成”
、
“长”
、
“变”
、
“崩塌”
< br>、
“弥漫”
、
“下”
、
“带来”等,它们使天气的变化富有层次感,表现了不同阶
段云的不同形态,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5.<
/p>
提示:可写出例句,并加以说明。
(
1<
/p>
)文中
除了云的分类和云的四种光彩现象用的是气象术语外,
p>
其他地方都是通俗化的语言,
即使是
“日晕
”
、
“月晕”
、
“虹”
、
“霞”等术语,也是大家所熟悉的。
(
2
)如虚词的运用:
“往往
”
、
“常常”
、
“一般”等。又如,写“卷云”在发展变化成“雨层云”的各个阶段,作者都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