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配套答案

余年寄山水
547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10: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蓝色的心)


..


九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





1.


汹柔坟喉惆黎

< br>2.B3.


示例:故乡是一杯浓浓的酒,故乡是一轮圆圆的月。

< br>4.


悲欢、无情、蹲踞、冷


眼看人间恩怨。


5.


由长城联想到祖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表达对长城复杂的情思。

< p>
6.C7.


勒川,阴山下。天似


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1.(1)



(2)



(3)

< br>躏恒


2.


戴望舒雨巷


3.


示例:春天,河堤上杨柳依依,各种花争奇斗妍,如一道锦幛


展现在我 们面前。


4.


指祖国母亲


(

< p>
或:


热恋爱人、


兄弟姐妹、


亲朋好友


)



5.

< br>使情感表达更加形象,


突出“你


的名字”给人的深刻印象 。


6.


一连串的“轻”字,形象地展露出诗人温柔的心情。


7.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1)


熏惫


(2)


扉惘


2.


舒婷朦胧诗


3.



(


提示:古诗或现代诗均可


)




4.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写出 了小草为大地可以舍弃一切的精神。


5.


喻指祖国。

< p>
6.


歌颂为了祖国


可以舍弃一切、抛弃一切的献身 精神。


7.



(


提示:利用对话式,表现抒情对象的内在精神


)




4


外国诗两首





1.B2.(1)


莱蒙托夫俄国


(2)


休斯美国


3.A4.


法国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5.


百折不挠、


无所畏惧、


勇往直前


的革 命者形象。


6.


六月、叫骂、嘲笑、波拿巴、狂飙、仇恨。


7.


人都是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信仰的,有了崇


高的精神信仰,生活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甚至要牺牲生命,也会无所畏惧。


8.






单元复习





1.


瓣魂烬绚


2.D3.(1)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

< p>
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大陆


(3)


胜作一书生


(4)


独酌无相


亲对影成三人

< br>(5)


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


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春 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


示例:凝在目光里望着它情深深


5.


诗人以北方特有的“手推车”作为意象进行聚焦。





6.

< p>
枯干了的河底、阴暗的天穹、冰雪凝冻、灰黄土层。


7.

< br>加强诗歌的抒情意蕴,凸显诗歌的主题,表


现下层劳动者的悲苦生活。

< p>
8.


诗人以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来折射时代风云,表现了中国人民苦难的 生存


状态。


9.


秋季西风、雁啼、红叶 、黄花、芭蕉和秋雨


10.


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 情。


13.(1)


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


就会受当地习俗的影响而不知觉醒。


(2)


就是只有十户人家 的地方,


..


..


也会有像我这样 忠诚、有信义的人。


14.


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进步那就注定 要退步,而好学是取得进步的


前提。


15.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





1.


绰羼颓间屑槛

< br>2.



3.①“提高”改为“加强”。

< br>②删去“不要”或“避免”。


③“招生”后加“制


度”或 “办法”等。


4.


借此写冬日之冷,以反衬孔乙己衣着单薄,生 活悲惨。


5.


反映孔乙己生活境遇的悲


惨。


6.


既突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又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会 冷酷势利的人际关系。


7.


要点:深受封建科

< br>举制度之害,又死要面子,麻木不仁。


8.


< p>
1


、刻画了山村民办教师的清苦



,和后面“衣冠楚楚”者形成


对比,帮助主题的表达





2




因为这 部分人几十年在贫困山区教书,为了省钱晚上睡在地上,那部分人却坐著高级轿车来看他


们,并且掌握著他们的命运。不像一个地方来的人。贫富差距相差之大


!




3


、是那 群掌握着民办教师命运的衣冠楚楚的巡视官员


;


激愤之余更加同 情眼前的考生





(


因为他看到了不公平,那些民办老师工作如此艰辛,生活如 此贫苦,几十年教龄,没有功劳,也有


苦劳,可那些衣冠楚楚的教育主管部门的“老爷们 ”竟然对他们的疾苦漠不关心,还要时不时的让他们交


钱考试,年年对他们穷折腾



这种情感促使他这么做,希望那些老师都能转正。


)




4



这黑馒头凝聚的是那些民办教师的一种质朴的感情,


透视着他们艰苦 的生存境遇,暗示着一种社会


问题,发人深思。


(


意思对即可


)




6


蒲柳人家


(


节选< /p>


)




1.( 1)“颗”改为“棵”(2)“簿”改为“薄”(3)“惠”改为“慧”2.示例:


(1 )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


水是生命 之源,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


3.


示例:希望大海风平浪静 却常常有惊涛和骇浪希望山间鸟语


花香却常常有疾风和骤雨


4.


具体说明小时候家境贫困,同时表现出母亲的辛劳以及对孩子的关爱。

< br>5.


小时


候家境贫寒,


母亲饱含 爱心用最珍贵的布料给“我”做了一条裙子,而“我”却无端地伤害了母亲。


6.(1)


运用动作描写以及环境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风儿一样穿梭”以及对“狗”、“蝉 ”等描写,生动


形象地表现了“我”第一次穿裙子时的兴奋、


喜 悦之情以及这种兴奋、


喜悦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


(2)< /p>


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用“发抖”、“扑簌簌”、“浸湿”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此时母 亲丰富的内心


世界,


即为女儿不理解母爱而伤心,


同时也为自己无法满足女儿的要求而难过。


7.


伟大 无私的母爱,


让“我”


享用一辈子,使“我”终生难忘。


8.






7


变色龙





1.


颇决 掷


2.B3.D4.


通过描写穿大衣这一细节,刻画了奥楚蔑洛 夫的心理状态,说明他是一个见风使舵


的人。


5.


三次。


第一次是因为巡警和人群里有人说这狗是将军家的

;


第二次是因为将军家的厨师说这狗不是


将军家的


;


第三次是因为厨师说这狗是将军的哥哥的。


6 .


说明奥楚蔑洛夫是一个媚上的、趋炎附势的走狗。


..


..


7.


从对狗的态度的变化可以看 出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


从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媚上的、


趋炎


附势的人


;


从对赫留金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欺压百姓的沙皇走狗。


8.



1.


坚贞不屈,永不休战,生命


长青。





2


、以前 的花瓶坏掉了,和鲁迅先生在一起了。而万年青要继续活下去,清楚明白的活着,要用透明的

玻璃装着,看到它的根,是生命的灵魂所在,繁衍不息。顽强的生存下去。





3


、说明 许先生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说为古人表明对先生的崇拜敬仰。而又因为想起鲁迅先生,思

绪游离而表现出的神情。




< /p>


4.


我们离开很远很远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想起鲁迅先生的思 想及精神了。荒草没有去拔除,总是


提醒自己的愧疚之情。





8


热爱生 命


(


节选


)




1.(1)“俱”改为“惧”(2)“博”改为“搏”(3) “彩”改为“采”2.示例:


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


们做事应 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3.B4.


写出皮菜花与其他野草不同,自有不


俗之处,表达作者对皮菜花的喜爱与赞叹之情。5. “神美”的含义是指皮菜花有非凡的适应性、顽强的生


命力、永不凋落的情致、紧密团结 的精神。





6.“我”的态度是先喜欢,后厌恶。因为“我”原先认为皮菜花有非凡的适应性、顽强的生命力、永


不凋落的情致、紧密团结的精神,后来却意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7.< /p>


只从概念出发认识事物是错误的。


8.






单元复习





1.


蛮鄙慧


2.C3.D4.①“好” 改为“好坏”②“培养和发掘”改为“发掘和培养”③“各种能力”后加


“的良好环境” 或“的条件”等。


5.(1)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


抽刀断水水更流


(3)


蜡炬成灰泪始干


6.



7.< /p>


形象说明随着短信功能的开发,具有短信功能的手机才是一款完整意义上的手机,也标志了 短信文


化已走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8.(1)


调查显示,


已有过半数的被访者选择使用短信这种新兴的沟通方式


;(2)


在重大的节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发送短信的方式相互问候,致 辞祝福


;(3)


不同身份的人都纷纷选择


短信交流,并把它当成一种新兴的娱乐和生活方式。


9.


因为 短信文化是一种新生的文化


(1992


年才拉开序



)


,使用短信的又大多是年轻人。


10.(1)


兴起时间短


;(2)

与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


;(3)


影响大

(


正在悄然酝


酿着一场新的生活革命


);(4)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3.(1)


你想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满


足我的心意


?( 2)


龚遂便打开粮仓,


将粮食借给贫穷的百姓。


14.


汉宣帝:


善于用人


(< /p>


不以貌取人


)



信任下属。


龚遂:体恤百姓,合理疏导


(


民变


)



15.

勤劳、高雅、与世无争。


16.


描写了门前田园绿水环绕, 不远处青


山逶迤的情景。寄寓了作者厌倦官场、热爱自然的情怀。


17.






第三单元


9


谈生命





1.(1)



(2)



(3)



(4)


< p>
2.


红艳羞怯吟唱浪漫


3.


示例:


不是每一个花苞都能绽放不滋润的便会打蔫不


是每一只 雏鹰都能飞翔不坚强的便会被淘汰



..


..




4 .


经历丰富、起伏跌宕。


5.


一是没有 清醒的思索和主观的进取而终生平庸的生命过程,二是忘乎所以


而最终猝然堕落的生命过 程。


6.


绝大部分人都在用自己尽可能大的光亮和自己的方式照 耀过宇宙


;


如果幸


运,还会得到生命的 无限


;


人生百态,生命多彩,不能白走这一遭。


7.


提示:生命往往是平凡的,但即使是


平凡的生命也 要经历多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人都可以演绎出自己最 辉煌的生命形式。


(


开放性题


目,言之 有理即可


)8.






10


那树





1.(1)nìnɡ(2)sā(3)lǚ(4)huái2 .(1)“燥”改为“躁”(2)“容”改为“融”(3)“复”改为


“覆”(4)“阴 ”改为“茵”3.虽然老树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且


(



)


有忍辱负重、


胸怀豁达的品性,但


是一切似乎预定、默契,杀戮无可选择。


4.


这是一个颇为滑稽、不合情理的理由,说明那树必将遭到杀戮,


表达了作者的批判态度。


5.


用拟人的手法,把老树被伐形象地描写成一次残忍的杀戮, 表达了作者对老树


被伐的愤恨和悲哀之情。


6.


两个细节为了说明老树似乎有真实的灵性,更渲染了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充


溢 着作者的同情和哀婉。


7.


失去了老树绿荫的庇护,失去了美好 的自然环境,失去了诗意的生活环境,失


去了田园般的生活等。


8.


提示:希望通过对身边环境改变的了解,更真实地感受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


现代与传统、发展与保护的困惑。





11


地下森林断想





1.


陡灼 瘠诞


2.(1)


示例:“杭州文化金名片”成功亮相台北。


(


或《和平颂》在台北成功演出。


)(2)



具有代表性或典范性的艺术作品。(3)“表现”改为“呈现 ”。


3.


提示:要抓住色彩进行描写。


4.


天山脚下


的那片向日葵竟然没有围着太阳旋转。5.“一丝 一毫”、“一丁点儿”、“笔挺地伫立”等词非常形象地


表现出向日葵立场坚定、毫不犹 豫的态度和坚贞不屈的精神,“伫立”、“拒绝了阳光的亲吻”等拟人手


法的运用使文字 富有表现力。


6.


运用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并通过猜测和自我 否定的方式,排除了一些自


然的因素,进一步突出天山向日葵独特的个性和不屈的精神。


7.


作者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天山向日葵独特的

< br>生长特征,更重要的是她从中感受到一种不屈、团结的精神,并让这种精神陪伴人生。

8.


提示:开放性题


目,只要能符合文章的主旨即可。





12


人生





1.(1)kuì(2)jué(3)zhān2.(1)“ 融”改为“熔”(2)“憾”改为“撼”(3)“查”改为“察”3.只有


4.


不一致。勃兰兑斯的《人生》一文中的“高塔”是指生命历程,塔顶就是生命的尽头


;


本文中的“高塔”是


指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5.


客观条件限制,不得不停止攀登


;


有余力攀登,但却因满足现状而停下来,


不愿攀登


;


竭尽全力,排除困难坚持攀登。


6.


自身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的状态。


7.


提示:开 放性题目。


矛盾:人生不一定都能如愿,许多人虽竭尽全力,但未必能取得成功。不矛盾 :这里强调的是一种积极进


取、永不停息的精神,只要努力都能达到每个人的“最高境界 ”。


8.






单元复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