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 文化常识答案含答案

巡山小妖精
990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10: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情人节没有情人的礼物)


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



文化常识答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对人的年龄有特殊的表达 ,如



黄发垂髫




黄发



指老人,



垂髫


< br>指小孩;



既加冠


< p>



加冠



指男子


20


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 p>


B.


《送东阳马生序》中


今诸生学于太学



中,



太学



是古代学校名 称,一般设在州府所在


地,是州府的最高学府。就读于此的学生由朝廷供给粮食。



C.



往来无白 丁


”“


臣本布衣


中的



白丁




布衣



都是对普通老百姓的特称。除此外,还有




”“


黎民


”“


庶人

< p>
”“


黔首



等称呼。



D.



矜、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指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

< p>





而无父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



有残疾不能做事的人。



【答案】


B



【解析】


【分析】


B


项,对古 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



太学


”< /p>


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


府。一般设立在在京师。




故答案为:


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


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


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



愚、鄙、敝



等,对 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或尊称)有



令、尊、




等。



B.


《湖心亭看雪》中


< p>
是日更定矣








< p>
三更半夜







都表示时间,更次。



更定




指晚上八点左右。



C.


南朝宋刘义 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笔记小说

< p>


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D.


.“


唐宋八大家



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小石潭


记》,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行路难》等。


【答案】


D



【解析】


【分析】


D


. 李白不是八大家。



故答案为:


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




3



下列关 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现代汉语中很多成语出自古代 典籍,如



三十而立



出自《孟子》,



一鼓作气



出自《左


传》。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br>中的




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


调动军队的凭证。



C.



世先生同在桑梓



中的



桑梓



意为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

< br>家乡。



D.





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 ,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诸葛亮


的《出师表》。



【答案】


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三十而立



出自《论语》

< p>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 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


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


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4



下列文 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令郎是对方的儿 子,令堂是对方的父亲,令爱


是对方的女儿。



B.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


断焉< /p>



一句中的



汉 之阴



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C.


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试 的第一名为会元,而殿试的


一、二、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



D.


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如



弱冠



指男子十六岁,表示已成年 ,



花甲



指 六十


岁,



耄耋



指八九十岁。



【答案】


B



【解析】


【分析】


A


项错误。 令堂是对方的父亲;



B


项正确;



C


项错误。殿试的一、二、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D


项错误。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如



弱冠



指男子


20


岁,表示已成年。




故答案为:


B




【点评】对于传统文化常识要熟知,注意敬称、谦称、科举考 试制度、特定称谓、历法、


礼节等。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 项是(






A.


《背影》、《济南的冬天》、 《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


舍、茅盾。



B.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


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C.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之北 和水之南为阳,山之南和水之北为


阴。



D.


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按照传 统的习惯,贴挂时上联在右,


下联在左。



【答案】


C



【解析】


【分析】


ABD


表述 正确。


C.


错在


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阳,山之南和水之北为



< p>
,正确的说法是: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阴,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阳。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 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


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 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


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 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


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



下列有 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 成的史书。



B.





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 的《出师表》。



C.


《中国人失掉 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


《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


【答案】


A



【解析】


【分析】


A.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考生在平时注意对课内注


释多留心,多记忆,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辨析。

< p>



7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是土地神,





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



社稷



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


有很 多,比如:



杏花雨



指春雨、



烽烟


< p>
指战争,



丝竹



指音乐,



婵娟


”< /p>


指月亮,



巾帼




女子等。



B.


《马说》《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这 些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我国古


代名篇,也都出自



唐宋八大家



之手。



C.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文学样式,史铁生的《 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


影》和鲁迅的《社戏》便是这样的文章。

< br>


D.


童话和寓言是世界文学独特的风景线,丹麦的《 安徒生童话》、古希腊的《伊索寓


言》,这些伟大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


C



【解析】


【分析】

< br>ABD


表述正确。


C.


鲁迅的《 社戏》不是散文,是小说。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


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


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


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8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中国地名中有



山阴


”“


江阴



,因为



山南水北



为阴,所以



山阴



在山的南面,



江阴

< br>”


在水


的北面。



B.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 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


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C.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



三元



,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 节,其中上元节指的是正月十五


——


元宵节。

< br>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


个部分。



【答案】


A



【解析】


【分析】

< br>A.“


山阴



应是山的北面,< /p>



江阴



应是水 的南面。


BCD


说法正确。故选


A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


史书体 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


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


比,防 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9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


,


无韵之《离骚 》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


,


也称



诗三百


”,


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



四书



< br>


B.



清明时节,烟雨迷茫 ,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


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 ,尽情享受这份闲适。



这句话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p>



C.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 同的称呼


,



:


豆蔻


——


女子十三四岁


,

< p>
弱冠


——


男子二十岁


左右


,


耄耋


——


百 岁。



D.



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本色美。



这句话属


于条件复句。



【答案】


D



【解析】


【分析】


A“


四书< /p>



是指《论语》《中庸》《孟子》《大学》,《诗经》属于





< p>



B


栉风沐雨: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 风雨地辛苦奔波。此处使用属于望文生义。故使用不


正确。




C“


耄耋


— —


百岁



不正确。耄耋是八九十岁




D


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成语和复句的辨析。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


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


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


知识,如成语类型和复句类型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



< /p>


10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






A.





在古代常常用来表示官职的变动,如



左迁



表示升官,

< br>“


右迁



表示降职。

< p>


B.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在李 公朴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



C.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



倒金字塔结构





D.


《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 有《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案】


A



【解析】


【分析】


A.


这句话理解正好相反,


< br>如



左迁


表示降职,



右迁



表示升官。


BCD



法正确 。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


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


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


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明清科举制度中,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 称亚元。



B.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六更,每更约两小时。



C.


谪,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中的





就 是贬


官。



D.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


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中的



中原



是指整个黄河流域。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旧时夜间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 /p>


称为





。一夜即为



五更



,每





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一更是


19


点至< /p>


21


点,二更是


21

点至


23



……

< br>依次类推。故


B


选项中的



一夜分为六更



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B


< p>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

< p>
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

< p>
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成语



刮目相看


”“


淡泊明志


”“


门庭若市



分别出自《 孙权劝学》《诫子书》和《邹忌讽齐


王纳谏》这三篇课文。



B.


古人常用



”“




表示方位,给地方命名。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





,据此,河阳


可能位于黄河的南面。



C.


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 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


禹锡的《陋室铭》。



D.


史书体例多样,有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 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以人物传记


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纪传体,如《史记》等。



【答案】


B



【解析】


【分析】

< br>B


项,中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


< br>阴



,不叫


< br>阳



。故选


B

< br>。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 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


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 、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


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3



下列 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古人常常用帝王的年号来纪年,如



庆历四年春


”“


崇祯五年十二月< /p>



等。



B.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



更定



指晚上八点左右。

< br>


C.



乡试



即乡一级考试,考中者均称



秀才



,其中第一名称


< p>
解元



,第二至十名称



亚元





D.


《水调歌头


·

< br>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在



唐宋八大家




列。



【答案】


C



【解析】


【分析】


ABD

< br>三项正确。


C


项错误。乡试是古代省级的考试,考中者被 称为举


人。乡试第一名称



解元



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第七名以后无固定称呼。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识记。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


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


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


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14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是(






A.





是土地神,





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 代称还有


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 br>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



愚、鄙、敝、子



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



令、尊、贤、仁


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




下、先生、大人



等。


C.



六书

< br>”


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 /p>


注、假借;《诗经》中的



六义



指风、雅、颂、赋、比、兴。



D.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






有关的称谓,如



三皇五帝


”“


岁寒三友


”“


三教九流


”“


无事不登三宝殿



等,其中,

< br>“



寒三友


< br>指的是松、竹、梅。



【答案】


B


【解析】


【分析】错误项分析: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用以尊称对方。此处



对自己的


谦称



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主要题型有古代称谓、宗法、历


法、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等。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是一种


阅读



,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 式。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



愚、敝、鄙、子



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



令、尊、贤、仁

< br>”


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