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温柔似野鬼°
778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11: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妈妈唱的歌)


330



华南理工大学



2005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 br>


(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适用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 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


答题纸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凡以 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这里所讲的是



A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B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D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问题。




2



“万物皆备于我”是

< br>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


、它的物质性。


B


、它的运动性。



C


、它的存在性。


D


、它的多样性。




4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C


、阶级斗争。


D


、天才人物的出现。



< p>
5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A


、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B


、发展的观点与不变观点的对立。



C


、全面的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D


、是否承认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观点的对立。




6




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


、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普遍性。



C


、矛盾的斗争性。


D


、矛盾的特殊性。








1







7




“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何所感?”



这是在认识论上坚


持了



A


、可知论。


B


、唯物论的反映论。



C


、辩证法。


D


、唯心论的感觉论。




8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


、劳动发展史。


B


、阶级斗争史。



C


、思想发展史。


D


、国家发展史。




9




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A


、人的价值就在于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



B


、人的价值就在于人的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



C


、人的价值就在于采取必要手段取得一定的社会地 位。



D


、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 尊重和满足,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10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



A


、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11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 因素是



A


、地理环境。



B


、社会存在。



C


、生产方式。



D


、人口因素。




12


、人和物的要素从可能的生产力 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的关键是



A


、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B


、正确调整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



C


、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D


、把科学技术物化在机器、工具等生产资料中。



13


、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 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



A


、人们在生 产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B


、交换关系。



C


、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






2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14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A


、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



B


、各种力量之和。



C


、各种知识之和。



D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15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A


、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资料。



D


、生产管理。




16


、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A


、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


B


、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



C


、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p>



D


、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




17


、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 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


、信息传递系统。



B


、生产工具系统。



C


、控制系统。



D


、能源系统。




18


、生产资料包括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


、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D


、商品和产品。




19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这个总和是指



A


、一定历史阶段上 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B


、一定历史 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


、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

< p>
、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3







20


、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


、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



B


、产品的分配形式。



C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三至五个正 确的答案,


并在答题纸上将正确答案的代码涂黑。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小题无分。每小题


3


分,共

< br>30


分)



< br>21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



A


、客观性。



B


、普遍性。



C


、多样性。



D


、具体性。



E


、条件性。




22


、唯物辩证法是



A


、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B


、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C


、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的内在联系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普遍 发展规律的科学。



E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3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



A


、是否承认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


、是否承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 /p>


D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

< br>


E


、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24


、普遍联系的观点在方法论上的 意义是



A


、要求用整体性的观点来 观察事物,部分不能脱离整体。



B


、 认识个别部分不必要把它从整体中分离出来。



C


、科学研究应揭示事物现象间固有的联系。



D


、建立新学科需要把对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切断。






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