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8《匆匆》表格式教案
-
8
匆
匆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匆
匆
课型
新授课
1.
会写“藏、挪”等
6
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
11
个词语。
教学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p>
3.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 br>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br>1.
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准备配乐朗读材料。
(
p>
教师
)
课前准备
2.
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朱自清的相关资料。
(
学生
)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
背诵
《长歌行》
,
交流汇报自
一、以旧引新,揭
示课题
(
< br>用时:
5
分
钟
< br>)
1.
提问:
学习
《长歌行》
最大的
感受是什么?
< br>
2.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p>
并引导
质疑:题目“匆匆”是什么意
思?
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己的感受。
(
光阴似流水,
一去
不复返
)
2.
读课题,说理解。
1.
课前检查预习,督促学生
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要关注
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
< br>况,以便于在下一步学习生
字新词的过程中有所侧重,
提
高效率。
2.
交流资料,调动学生学
习
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
由学过的知识引入,重
点唤起学生对
“
时间一去不
复返
”
的感知。
教学提示
1.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认读字
词。
2.
组织学生读课文,
学习生字新
p>
二、整体感知,理
清层次
(
用时:
22
分钟
)
词。
3.
了解作者及课文的相关资料。
<
/p>
4.
引导学生读文,
了解课文的主
要内容。
5.
指导
朗读,
理清课文层次,
初
步感受课文的
语言美。
6.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
点句
段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
1.
汇报预习情况。
2.
读文,学习生字新词,重点
关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
3.
交流作者朱自清和课文的相<
/p>
关资料。
4.
在小组内读文,采用互读、
互检等方式,把课文读通、读
顺,并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
小组合作
学习,感受课文的
语言美。
6.
p>
自读自悟,
理清课文的层次。
学习理清文章
脉络的方法。
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
自信,懂得合作。
三、熟读课文,体
会情感
(
用时:
10
分钟
)
四、总结回顾,布
置作业
(
用时:
3
分
钟
)
1.
播放音乐,
组织学生读文,
感
受作
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1.
配乐朗读课文,体会、交流
p>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读给
老师和同学听。
要筛选合适的曲子,播
放音乐的音量也要把握好,
声音要轻些。
1.
组织学生谈学习收获。
2.
布置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
抄
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梳理不懂的
问题等。
1.
在教师总结的基础
上,畅谈
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第二课时
回顾总结,对所学内容
有整体的认识
与把握。
教学环节
一、回顾交流,整
体感知
(
用
时:
6
分
钟
)
教师指导
1.
引导学生边读文边思考:
课文
主要写了什么?
2.
作者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
提出了同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
什么?
1.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把感受
最
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出
来,作上标注。
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体
会句子
的含义,指导朗读。
教师点拨:
句子
1
:
这是一个排比句,
采用
对比的手法,
写出了时间一去不
复返的特点。
句子
2
:<
/p>
四个问句,
表达了作者
学生活动
1.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
内容。
2.
小组交流,找
到问题:“我
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呢?”
1.
默读课文,画出句子,在句
子旁标注自己的体会。
2.
同桌
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
体会与感悟。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
句子
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
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
的时
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p>
句子
2
:但是
,聪明的,你告
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
教学提示
回顾课文内容,唤起记
忆,引发思考。
1.
一定要给学生默读、独立
思考的时
间。引导学生结合
具体的词句,在品读中谈感
受,品味作者表达
的情感。
二、赏文研读,品
味感悟
(
用时:<
/p>
24
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