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的美学原理

巡山小妖精
531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13: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原来的我)


金庸武侠小说的美学原理




------


浅谈金庸小说的侠义观与爱情观




指导老师:


xxx



作者:王


xx


摘要:金庸是武侠小说 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从美学角度看,


其作品的很多方面给读者 留下极深的审美感受,


且作品极具审美价值,


值得细细品味与探 讨。


而侠义观和爱情观作为金庸武侠小说的两大重要主题,


其审 美意义可见一斑。


本文就从侠义


观和爱情观入手,浅议其美学原 理。



关键词:武侠小说



侠义观



爱情观



美学原理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


其成就如日月之灿烂,


星河之繁多。


在这浩如 烟海般的


文化领域中,


武侠小说作为一个重要分支,

< p>
正繁盛的发展着。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


部成型的武侠 小说《七侠五义》到现在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先生的代表作,


武侠小说无不以它独特 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群成为其忠实的读者。


本文试图从


武侠小 说的集大成者即金庸的武侠小说入手,


浅议其小说的侠义观和爱情观中所


透露出的美学原理。



相信很多青年人和曾经年轻过的 人心中都或多或少有一个武侠梦,


从武侠小


说中感受自己不曾体 验过的武侠情结。


提到武侠小说,


我们可先了解其意义。



侠小说,


单纯的从字面上也能粗略理解,< /p>


即有武打动作,


这是每部武侠小说不可


或 缺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武打内容还需要有侠士并且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展现。


当然一部成 功的武侠小说,除了这几个重要的要素外,还必须能转化艺术形象,


有艺术境界。


武侠小说其概念是指中国通俗旧小说的一种类型,


多以侠客义士为


主,


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的行为,

且武侠小说还具有侠骨柔情、



光剑影、现代性(即侠义精 神的解读)


、浪漫性和想象丰富等特点。


时代在发展,


文学也随其趋势而发展,


武侠小说也不例外。


武侠小说发展至


今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新派武侠小说去掉了旧武侠小说陈腐的语言,


用新文艺


手法构 思全书,从外国小说中汲取新颖的表现技巧,把武侠、历史、言情三者结


合起来,将传统 公案与现代推理揉为一体,使武侠小说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①。


新派武侠小说的创作也日 益增多,


且深受读者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新派武侠小说


还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创作者,即“新派武侠三大家”


,分别是名士梁羽生 ,侠者


金庸以及浪子古龙。


金庸虽不是新派武侠小说的首创者,


但却是集大成者,


对武


侠小说的创作发 展做出极大贡献。



金庸是华人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


他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庸一支 笔写武侠,


一生创作无数。


其中非常著名的代表作为六部长篇,


六部中篇,


三个短篇,共十五部。即《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行》


《倚


天屠龙记》


《碧血剑》


《鸳鸯刀》外加一部《越女剑》


。当代读者将前十四部作品

概括为: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十几部武侠小说奠定了金庸先生


知名武侠小说作家的地位,


也是金庸巨大文学成就的显现。


金庸的武侠小说内容


十 分丰富,题材极为广泛。他将武侠提到政治、历史、文化等高度来描绘,对人


性社会、历 史文化进行深刻探讨和反思。儒家文化的积极入世和仁爱侠义思想;


道家文化的虚无、无 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以及佛家的济世利他、大慈大悲、因果



注释:①参考于百度百科新派武侠小说




1


轮回等思想也蕴含在作品中。



金庸的 武侠小说深受读者青睐,


每一部都极具价值。


从美学角度看,< /p>


其作品


的很多方面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审美感受,

< br>且作品极具审美价值,


值得细细品味与


探讨。

< p>
而侠义观和爱情观作为金庸武侠小说的两大重要主题,


其审美意义可见一< /p>


斑。本文就从侠义观和爱情观入手,浅议其美学原理。



(一)侠义观



司马迁的《史记》中讲 侠“能解人之急也




,即当别人有什 么困难的事时


我们能挺身而出,这是侠士所共有的特点。但侠士所富有的特点并不局限于 此,


不同的侠士具有不同类型的侠义观,


侠义观不同所折射的美 学原理亦不同。


如金


庸小说


《天龙八部 》


中的大侠萧峰,


他悲天悯人,


舍己利 他,


有佛家的美学思想。


在《神雕》中同为传统侠士的郭靖为国 为民,身上具有典型的儒家美学思想。又



《笑傲江湖》


中的侠士令狐冲,


在追逐名利尔虞我诈的江湖争斗中追求的却是


人性的自由。


而金老的封笔之作


《鹿鼎记》< /p>


中的主人公却是一个油嘴滑舌的小人,


全不见大侠之风,


侠义观已进入无侠境界。


下面笔者将试从美学的角度来详谈一

< p>
下金老武侠小说的侠义观。



1


、传统侠士的侠义观



在金老作品中,


传统侠士的两个重要代表非郭靖萧峰莫属。

< br>郭靖生于南宋末


年,也许受其父郭啸天忠烈的影响,郭靖生性忠厚老实,且富有仁 义,尽管年少


时天资愚笨,


但富有仁义正直忠厚的本性,


为他练就一身高超武艺创造了很多条


件。


郭靖 年少时因家难随母曾流落于蒙古大营,


在这里他向哲别学习射箭,


练就


了百步穿杨的骑射本领。


十六岁被江南七怪寻回大宋,< /p>


江南七怪虽未教过较出色


的武艺于郭靖,


但为其日后练就一身武艺打下基本功。


后来他又曾得到全真教马


钰的内功心法,因黄蓉的帮助又学得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与周伯通的九阴真经、


空明拳和 左右互搏等绝技,促使其武艺高超,成为一代大侠。



郭靖除武 艺高强外,


最令人佩服的还是他为国为民仁爱侠义的思想,


那是 儒


家文化的积极入世和仁爱侠义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他是为国为 民的大侠,


具有闪


耀的人道主义思想。他的一生大公无私,为国 为民尽心尽力,令人感动佩服,特


别是战守襄阳一节。


他明知襄 阳城最后是守不住的,


却宁愿和襄阳城同归于尽而


不逃离。在《 神雕》作品原文中,忽必烈曾对郭靖说:


“你们大宋朝这么腐败,


皇帝这么昏庸,你帮助他们有什么用?”郭靖说:


“我不是在帮助皇帝,我是在


帮助大宋百姓。


”从这简短的对话中体现出侠之大者的精神。



郭靖一生为国为民,


具有仁爱无私的侠义观。


在南宋末年动乱的社会背景下


其侠义观极具社会性,不愧为金老 概括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称号。他是


极具人道主义的大侠,

身上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


儒家的美学思想在他身上得到


了 很好体现,他是当之无愧的具有社会性人格美的大侠。



而同为 传统侠士的萧峰,性格豪迈慷慨,随和亲厚,为人洒脱豪爽,忠肝义


胆,智勇双全,但却 身不由己,一身被命运牵扯,历经苦难。双亲遭弑,恩师被


害,聚贤庄上朋友的背叛,就 连一生钟爱的爱人,也因他受奸人恶计而错杀。萧


峰是金老作品中公认的大侠,


却是一个充满苍凉悲壮命运的大侠,


是典型的悲剧


英雄。



作为长期生活在宋朝的契丹人,

萧峰深受宋朝儒家忠义文化的影响,


常被陷


入两难境地。辽 国攻打宋时,他进退不是,


“攻宋则不义,不攻则不忠”


,虽自 古



注释:②孔庆东:转自《金庸武侠小说讲座实录》




2



忠义 难两全,但作为一代大侠,他只能牺牲自己来解决这个难题。


《天龙八部》


最后一回中,


萧峰在雁门关外擒住辽帝耶律洪基,


辽 帝问萧峰需要什么,


萧峰道:


“要是陛下答允立即退步,终陛下 一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


”耶


律洪基冷笑一声, 朗声道:


“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


可 待。



萧峰大声道:


“陛下,


萧峰是契丹人,


今日威迫陛下,


成为契丹的大罪 人,


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上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


地一声,插入自己的心口。萧峰作为一代大侠,世上却无容身之处,英雄末路,


只有自杀于雁门关前来阻辽帝攻宋。



当然,在《天 龙八部》中,金庸除了塑造萧峰悲天悯人、舍己利他的大侠形


象,


同时在周围还设计了很多繁杂但有迹可循的关系网,


让他无处可逃,

< br>这也奠


定了萧峰作为一代大侠可敬又可悲的一生。



在这网中似乎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因果轮回的宿命追锁。


佛语有云:< /p>


诸法因缘


而生,前后相继,因也;现相助成,缘也。佛家讲究因果 ,凡事必有因有果,因


果循环,报应不爽。如段誉的父亲段正淳风流成性,处处留情后生 下众多女儿,


却不想自己一直带在身边养大的儿子却是别人所生。


正是段王爷滥情背叛这一先


因,才会有刀白凤报复之后果;四大恶人作恶多端,恶名昭 著,可他们也曾是受


害者。


如果不是曾经所受迫害之深重这一先 因,


一个个也不会迷失人性,


施虐如


狂 ,


落得一个恶人称号。


在因果轮回这一命运枷锁下,

< p>
大侠萧峰也毫不例外被牵


扯。


萧峰一开始就在追寻 谁是杀害自己父母和陷害自己的人,


他在追寻自己身世、


行侠仗 义时却让许多无辜的人被牵连,最后枉死,他知道的越多,死的人越多。


真相大白时却发 现养父母与恩师的死,


作案者和作案动机都和他脱不了关系,



是他亲生父亲杀害,


他也因被知是契丹人而令武林众人痛恨。< /p>


因上一辈人贪嗔痴


所种下的因,


下一辈人 便无可选择的承担其后果。


这也造就了萧峰悲剧性的人生,


致使 萧峰的侠义观及其人生都充满佛家的美学思想。



萧峰一生历经 坎坷,


深受儒家讲究的忠义思想的影响,


身不由己,

< p>
却又被佛


家所主张的因果轮回的命运掌控。


他悲天 悯人,


舍己利他,


佛家的美学思想在他


身上得以展现。他的身上同样具有人格美,闪耀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光辉。



2


、追求自由的侠义观



在美学中,


美是美的显现,


美的显现是自由的显现,


自由的境界便是审美的


境界。金老的作品中也有追求个性解放, 追求人性自由的侠义观。他认为:


“在


中国传统艺术中,不论诗 词,散文,戏曲,绘画,追求个性解放向来是最突出的


主题③。


”从这段话中可看出追求人性自由舒展是文学中一大写作要点。



金老的作品会在权利欲望的江湖争斗中,


赋予主角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笑


傲江湖》


中各种武林派 别争夺武林盟主,


江湖中充斥着权利与欲望。


叔本华有名


言:


“人是有欲望的,欲望得到满足则无聊;欲望不能满足则感到痛苦 ;人就在


无聊与痛苦中摇摆。


”在《笑傲江湖》中,金老就抓住 了人对权利、名利的欲望,


展现出一个个丑恶的嘴脸:


岳不群打 着君子剑的名号,


人性扭曲,


为夺武林盟主

不仅陷害徒弟,欺骗妻子,利用女儿,且为了练邪门武功而挥剑自宫;青城派为


夺辟 邪剑谱而杀林平之一家,


让原本过着平静殷实生活的林平之,


被 家破人亡的


巨大仇恨和欲望所支配控制而走上不归路;


左冷禅为 了五岳掌门之位而进行各种


阴谋,不惜暗杀提出异议或武功高于他的人,致使恒山一派的 老尼姑相继死


去„„但作品中并不只在于写人对权力名誉的欲望,


而是借此抒发淡泊名利、




注释:③金庸:


《笑傲江湖?后记》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