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六年级 文言文
-
[
课外文言文
]
(五)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
见一猿坐树梢,
弋人
①
伺
其便,
射之,
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
付子已,
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
(
《墨客挥犀〃三》
p>
)
[
注释
p>
]
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
.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十四)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
山人予之,猫善
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
.<
/p>
之,告其父曰:“盍
①
去诸?”其父曰:
“是非若
②
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
有鼠则窃吾食,
毁吾衣,
穿吾垣墉
< br>③
,
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
④
无鸡乎?无鸡者,
弗食
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
[
注释
]
①盍:何不。②若:你。③垣墉:泛称墙。④病于:病,有害。于,比。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1
)猫善
捕鼠及鸡
p>
(
)
.
(
p>
2
)弗食
鸡则已耳
(
)
.
2
p>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去诸?”
3
.
“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
/p>
4
、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十八)
东坡逸事
东坡为
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
①
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
.
不肯偿也。
p>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
②
随意作行、
草
③
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
1
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
.
[
注释
]
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
行、草:行书、草书。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1
)东坡为
钱塘守时<
/p>
(
)
.
(
p>
2
)遂悉偿所负
(
)
.
2
p>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2
.“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
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4.
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二十)
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
尝获肥鲜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
田猎,
如是吾无望
矣!
.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1
)
如是吾
无望
矣
(
)
.
(
p>
2
)竟不食
其膳
(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
3.
赵母的希望是什么?
4.
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竟不食
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
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
《续世说》
)
.
(二十九)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
,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
“用此何为?”人云
:<
/p>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
.
.
侃大怒曰: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
)陶侃尝出游
(
)
.
(
2
)人云
(
)
.
2
p>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
矣
B
.意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
.
.
C
.醉翁之意
不在酒
D
.去
国怀乡
.
.
3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
句。
2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
.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
(三十)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
< br>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发书映光而读之。<
/p>
邑人大姓文不识,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
p>
问衡,衡曰:
“愿得
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
.
.
资
给以书,遂成大学。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1
)主人
怪
问衡
(
)
.
< br>(
2
)愿得
主人书遍读之
(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
1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之
(
2
)衡乃
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
.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何以战
D
.必以分人
4
.
出
自
这
个
故
事
的
一<
/p>
个
成
语
是
凿
壁
借
光
,
从
字
面
上
看
,
这
个
成
语
的
意
思
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八)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
市,人莫知之
。
.
往见伯
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
之,
.
臣请献一朝③之费。
”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
注释
]
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1
)人
莫知之
(
)
.
(
p>
2
)去而顾
之
(
)
.
2
p>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