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论文正文
-
南华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
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
引
言
金庸是
一位举足轻重的当代作家,其武侠作品对当代文学产生了及其巨大
的影响,作品的学术性
和思想性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金庸把通俗的武侠小
说带到了学界研究的大雅之堂,让
更多阶层的人们认识了金庸世界中的大侠,
让侠义精神深入每个读者的内心并让人们感到
现代社会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
要这种精神。
1991
年
,
大陆研究金学的专著开始出现。
陈墨可以说是金学研究的专家
,
他
的《金庸小说赏析》是大陆金学研究专著的第一种。
《金庸小说赏析》对金氏
15
种小说逐部评
介、
赏析
,
对于金学研究
,
是一项深厚扎实的基础工程
,
亦可视为一
部导论。陈墨认为《红楼梦》与金庸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奇迹
p>
,
金学研究
将会蔚然成风。
之后他又接连推出
《金庸小说之迷》
《金庸
“武学”
的奥秘》
、
《金
庸小说的情爱世界》
、
《金庸小说人论
》
、
《金庸小说艺术论》
、
《金庸小说与中
国文化》等金学系列论著。陈墨
的金学研究系统规范
,
条分缕析
,
p>
夹叙夹议
,
文字
典
雅
,
从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来探索金庸
,
遗憾的是行文不够简练
,
由于过多引
用相同资料而带来阅读上的雷同感
,
并
且又缺少注释。
另一位金学研究专家是曹
正文
< br>,
他的《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
、
《金庸小说人物谱》
,
在写法上
和陈墨
是两种不同的体系和风格。严家炎先生在北大中文系开设金庸武侠小说研究的
p>
选修课
,
标志着金庸从大众读者中走进了巍
峨的学术讲坛。
1996
年
《
,
中国社会
科学》和《文学评论》两家权威学
术刊物先后发表有关金庸研究的长篇学术论
文
,
《
通俗文学评论》
1997
年第
1
期推出了金庸研究专刊。
在经历了世纪之交十几年之久的轰轰烈烈之后,金庸研究从
2003
年“华山
论剑”和“嘉兴会议”之后进
入了一波将平而下一波未至的转换期,但是金庸
第
1
页
共
1
页
南华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
的地位已经确立。那么在下一阶段,感性将归于理性,以深刻性取胜,从更加
广阔的范围来认识金庸,从更深的层次来研究金庸,金庸的研究会成为一个深
刻的、
完整的文化结构。纵观几十年来学界从艺术价值、学术高度和其对文学
史的影响等方面对
金庸作品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但是对于金庸作品中的侠义
精神的研究还比较少。
在日常的阅读中,我渐渐发现金庸作品中侠义精神作为武侠故事的龙
骨和
武侠世界的根基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而对于金庸的研究比较缺
少对于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的研究。
所以
对于金庸作品中侠义精神的研究,首先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金
庸及其武侠作品:其
次,更加深刻了解金庸笔下武侠世界中的侠义精神和这种
侠义精神对于现实社会及人们精
神世界的指导意义。
一、金庸作品侠义精神综述
(一)对于侠义的理解
太史公有言:
“游侠,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然其言必
信,
其行必果,
已诺必诚,
不
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侠义”概念的形成,最早起源于我国先秦时期。对于“侠义”的理解,
应分为侠和义两个部分。所谓“侠”,《辞海》的定义是:“扶弱锄强,见义
勇为的人。”侠文化是中国文化最独特的部分,也是较能体现中国文化本质的
部分。中国古代对于“侠”的理解可谓大相径庭,但这些大侠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见
义勇为。所谓“义”,既有行侠仗义的江湖义气、哥们义气,也有为
国为民的民族大义、
国家大义。中国古代众多的侠客们,尽管遭遇不同、性格
各异,但他们都是“义”字当头
、忠肝义胆。综上所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重信诺然,不变节、不趋炎、不附势,坚
守人格、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侠之
大者、为国为民,追求自由人格、自由生命等品格,
构成了中国传统侠义精神
的基本要素。
金庸先生所写的
“侠义”
其实是可以在古代的资料和文献中找
到本源。
春秋战国时
期,虽然正是“礼崩乐坏”的年代,但是无
论是天子还是诸侯都是比较注重“义”的,
第
2
页
共
2
页
南华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
这就不得不提到春秋五霸的最后一霸
(虽然史学有争议)
——宋襄公,
他在两军交战时,
一不趁胜追击残兵败将
,
二不在敌军渡河脆弱时攻击敌军弱点。
现在说来,
虽然这人不
适合带兵作战,
但是这种精神的确令人
佩服,
不趁人之危未尝不是一种难得的侠义精神。
另外,
儒家的
“义”
也是武侠的道德范畴之一。
p>
“义”
作为孔子提出的
“仁义礼”
之一,
而后孟子延伸此
“五常”
为
“仁义礼智”
,
董仲舒有扩
展为
“仁义礼智信”
而为现在所
说的“
五常”。《史记·游侠列传》这样来概述游侠精神“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
诺必成,<
/p>
不爱其驱,
赴士亡厄困,
既已存亡生死矣
,
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
这就是古<
/p>
代先贤对于侠义的理解。
而我所认为的
“侠义”
则是把
“侠”
和
“义”
这两个字分开来看。
行走江湖最重要
的就是
“义气”二字,
那么真正的
“义气”
我认为指的则是理性的对待人和事,
而不是
盲目的为了片面的理由而去鲁莽的办事,
应该在不违背法律、
道德和人性的基础上去两
肋插刀;
“侠”
我则把他理解为为
“一身正气”
,
能称得上是
“大侠风范”
< br>的必定是一
个一身正气的人,
在社会中有自己的做事原则
并且不求回报的人。
把这两个字组合起来
的“侠义”则是一个舍
己为人,不求回报,有着自己的人生态度的侠义之人。
(二)金庸先生对于侠义的理解
金庸
曾经在深圳演讲谈及“当代人最需要继承和提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
他说:
p>
“现在最缺乏的就是
“侠义”
二字。
中央电视台做
“感动中国”
的专题节目,
p>
要
我推荐
“感动中国”
的年度人选,
我选择的人物都是有侠义精神的人。
现在中国
最缺乏
的就是侠义精神。”
金庸在他
的早期小说
《飞狐外传》
的
“后记”<
/p>
中也写到:
武侠小说真正写侠士的其
实并
不多,
大多数主角的所作所为,
主要是武而不是侠。
孟子说:
‘富贵不能淫,
贫贱
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武侠人物对富贵贫贱并不放在心上,
更加不屈
于威武,
这大丈夫的三条标准他们都不难做到。
在
本书中,
我想给胡斐增加一些要求要
他‘不为美色所动,不为哀
恳所动,不为面子所动’。
金庸说:
“我以为侠的定义可以说是
‘奋不顾身,
拔刀相助’
这八个字,
侠义主持
正义,
打抱不平。
”
他的作品中十分重视主人公正义感,
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坚持自己心
中的侠义。
侠义精神
是中国侠士的写照,
也是金庸作品中的核心。
体现在小说中就是
拔
刀相助,
威武不屈。
在
《笑傲江湖》
中令狐冲为了救险境中的仪琳,
不管自
己采花大盗
第
3
页
共
3
页
南华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
田伯光的武功相差有多大,
不顾个人安危的与田伯光死斗,
两次身负重伤才得以让仪琳
脱险。这种高尚到有些不切实际的侠义精神,成为
金庸作品中侠士的信仰。
金庸先生对侠义精神最推崇的也是儒
家文化的正统和和主流的
“为国为民,
侠之大
< br>者”
,
为了社会和国家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的把自己的生死
置之度外,
把自己和国家和天
下苍生绑在一起。
郭靖数十年如一日的镇守襄阳城,
不是为了扬名立万,
更不是为了功
名利禄。
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宋百姓的安居乐业
。
金庸作为受
“五四”
运动影响新青<
/p>
年,他的小说中处处反应了其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也是金庸作品的灵魂之所在。
金庸作品中还有一个及其重要的主旨就是追求自己人格独立和心灵自由。
在面对社
会无端的职责和刁难的时候,
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无论是面对江湖人士对自己道德绑架
的杨过
还是处于权利斗争风口浪尖的令狐冲,
都把自由诠释的淋漓尽致——杨过不顾所
谓世俗和他的师父小龙女双宿双飞,
令狐冲在权利斗争中义无反顾的成为
正反两派的眼
中钉。在纷杂江湖中有自己的态度,这是大侠应该有的风范。
二、结合金庸经典作品中的部分人物对侠义精神
进行
解读
金庸先生目前为止给我们带
来了《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大漠英雄传》、
《神雕侠侣》、
< br>《雪山飞狐》、
《倚天屠龙记》
、
《天龙八部》、
《笑傲江湖》、
《鹿
鼎记》等
14
部经典的作品。
本篇论文将从这些经典的作品中选取几部来进行研究,
分析解读金庸作
品中侠义精
神。
(一)为国为民的民族大义
《射雕英
雄传》
作为金庸小说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成功的引进了西方许多
作品中常
有的成长模式,
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
p>
打破了武侠小说一味传奇的惯例,
给
武侠作
品树立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此书中的主人公郭靖从一个傻小子成长为一代大
侠的过程就
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篇章。此外这部小说场景纷繁,滂沱大气,颇有古风,
一直以来为金
迷和武侠小说读者所津津乐道,
是一部相当经典、
不可或缺的作
品。
金庸
先生第一次构建出完整的武侠世界。
< br>不仅仅主角,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江南七子、
全真
七子、
杨康念慈都各自性格分明。
在众多的人物中,
老实到甚至有些愚钝但是却充满正
第
4
页
共
4
页
南华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
义感的郭靖无疑变成了武侠精神的载体,
在他不断的大侠养成的过程之中
,
践行了一个
侠客应该做的事情,深刻的诠释了侠义精神。
p>
在郭靖还是一个孩子在大漠寄人篱下的时候,
神箭手哲别被窝阔台等人追踪,
身负
重伤性命堪忧躲在草堆
之中,
年幼的郭靖目睹这一切之后,
哲别请求其不要告诉其他人
,
果然在窝阔台等人的威逼利诱之下,
郭靖还是说了三个字:<
/p>
“我不说”
。
这个
“我不说”
一下子就让人们看清了郭靖老实木讷的性格,也不禁佩服起他的讲信重义,
不畏强权。
他的性格使其得到了他与黄蓉的爱情和数位师傅的赞赏,
帮助其一步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终于在第二次华山论剑中竟然和一代宗师黄药师战三
百回合不分胜负,
但这并不是郭靖
成为大侠的理由,
真正让他成为大侠的是华山论剑之后面对不得不面对的蒙古和宋政权
的战争
。
郭靖从小在大漠长大,甚至还是蒙古族的“金刀驸马”。在
蒙古和汉族的斗争中,
他亲眼目睹了蒙古铁骑下生灵涂炭,
民不
聊生之后他的立场渐渐清晰起来,
再加上铁木
真将郭母逼上绝路
,使郭靖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毅然决然的和黄蓉一起镇守襄阳城。
最终郭靖也参透了作
为一个大侠的真谛:
行侠仗义,
路见不平固然是侠客的使命,<
/p>
但为
国为民奋不顾身的镇守襄阳城才是真的让郭靖成为一代大侠的
理由。
而在
《天龙八部》
中乔峰这个角色可以说是金庸先生塑造出来的一个有血有肉汉子
的不可多得
的文学形象,
乔峰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
才悟出了人生的部分
意义,
那就
是放弃自己的小义而不顾而成全为国为民的民族大义
的侠义精神,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侠义精神,
< br>当然放在我们当代就是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乔峰为母报仇,
本是理所
应当,
但是他本人是看开了民族之间以及国家
之间仇恨的本质。
这就是他坚持的民族大
义。并且在辽与南宋的
战斗中,萧峰和义弟虚竹、段誉挟持耶律
洪基,逼其下令不再
南下攻宋。雁门关上的宋军、关下的群豪听到辽帝下令退兵,
并说他一生不许辽军一
兵一卒犯界,是欢声雷动。
辽军士卒想到即刻便可班师,
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
,
既无万里征战之苦,
又无葬身异域
之
险,
也是大喜过望。
可见双方军民都不愿发生战争,
一切看来都像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但耶律洪基的一句:“萧大王,你为大宋
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萧
< br>峰大声道:
“陛下,
萧峰是契丹人,
今日威迫陛下,
成为契丹的大罪人,
此后有何面目
立于天地之间?”
拾起地下的两截断箭,
内功运
处,
双臂一回,
噗的一声,
插入了自己
的心口。
萧峰自杀身亡。表面看萧峰
自杀是受辽王的刺激,愧对族人和辽王、
义兄,
第
5
页
共
5
页
南华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
其实不然。
萧峰自始至终都在捍卫正义和避免战争,
但当时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像紧
箍咒一样束缚着他,
<
/p>
使他无法根除这种思想的影响,
忠与义的选择对他是何等的艰难,
他的经历让他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身世曝光前,
他作为汉人杀过无数的契丹人、
汉人等,
作为契丹人,
他挟持辽国君主,
不顾结拜之义阻止辽国南征攻宋,
因此,
萧峰自觉无法
再面对世人,
再加上一直觉得愧对和思恋被他自己错杀的挚爱阿朱,才选择自尽。他
太苦了,
太累了,
最后只有一死才能解脱。<
/p>
战争的成因往往离不开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
我国又是个多民族国
家,
因此在我国历史上也因此发生过无数的战争。
正是各民族之
间
不能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才让顶天立地的萧峰于民族矛盾进退两难。
萧峰独立的人
生经历,使得他有着独特的民族大义,
这与当时的主流
意识格格不入,然而也是众人
皆醉只有他独醒,也正是他以民族大义。
(二)勇猛正直之大义
如果说
《射雕英雄传》
是金庸的成名作,
那么
《神雕侠侣》
就是让金庸登上
“武林
盟主”
的
“武林秘籍”
,
《神雕侠侣》
是
《射雕英雄传》
p>
更上一层楼的作品,
《射雕英
雄传》
中对于人物性格描写鲜明,
而
《神雕侠侣》<
/p>
中各个人物的性格不仅鲜明而且富有
变化,
更加的尊重了人性,
正邪之分也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杨过作为
大反派杨康的儿子,
不管是从成长环境、心理气质方面都和郭靖大相径庭,极大地冲击了
20
世纪中国相当
流行的“老子英雄儿
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的传统观念。
杨过从市井中
长大,
缺少父母教养的情况下,
他从小就是一个小地痞的形象,
包括
在郭靖找到他以后他依然是十分顽劣的样子,
以至于被郭靖送上重阳宫学习武功。
在重
阳宫饱受欺
压,
杨过被迫躲到活死人墓中,
在墓中孙婆婆对他爱护有加,<
/p>
当郝大通打伤
孙婆婆要杀她时,
杨过挡在
孙婆婆面前已死阻拦全真派杀死孙婆婆,
为了救孙婆婆他真
是将
生死已经置之度外,
可谓从小就是一副侠肝义胆,
不知比全真教
的那些伪君子强上
多少倍。
在杨过和
郭靖夫妇的纠葛之中,
郭靖表现的是一个侠客应该有的态度,
从
小杨过就
受到黄蓉的不公正待遇,
加上之后知道自己父亲的死和
郭靖黄蓉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甚
至杨过被郭芙砍掉一只手臂,<
/p>
黄蓉的一席话让小龙女离杨过而去。
杨过是怎么做的呢?
在郭襄还在襁褓中时就时时处处保护郭襄和黄蓉,
在金轮大王妄图瓦解中
原武林对蒙古
的威胁之时,
站出来打败了金轮。
最精彩的情节应该是杨过想要杀死郭靖之时内心的独
白,
郭靖邀杨过同床而眠,
而杨过打算就在晚上杀掉郭靖。
正当杨
过准备下手杀郭靖之
第
6
页
共
6
页
南华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
时,
他想到的是郭靖死后襄阳城被破,
生灵涂炭
的情景,
没能下得去手,
第二天郭靖带
杨过巡视襄阳城,
整个襄阳城的百姓都对郭靖感恩戴德。
考虑到
郭靖对大宋百姓的重要
性最终还是放弃了杀郭靖的念头。
p>
纵观杨过从出现到最后成为一代宗师,
都是为天下包括黄蓉在内的所
谓名门正派所
欺压。
就在整个江湖都在质疑在排斥他的时候,<
/p>
他和小龙女还是在襄阳一役中帮助中原
武林守下了襄阳城,
救下郭襄,
杀掉了蒙古王子霍都。
在全世界都
在质疑、
排斥自己之
时,还是依然放下私情舍命守护苍生的行为
真正的配的上大侠二字。
(三)舍己从人之大义
《
倚天屠龙记》
对于女性角色特别是女主人公赵敏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p>
赵敏是金庸小
说中敢爱敢恨、
雷厉风行的典
型,
作为一位古代的女子能挑起一统中原的重任,
却又为
了爱情抛弃了民族纷争,
放弃荣华富贵,
和张
无忌双宿双飞。
但是张无忌在金庸作品中
绝对算不上典型,
p>
他聪明不及杨过,
木讷不如郭靖,
正直更是
没有办法和乔峰相提并论,
说他身边女人多的话韦小宝和段誉应该会很不服气,
没有一副大侠的模样,
随着故事的
推进,
读者也渐渐的开始理解他,
他只是有些优柔寡断,
这一点原著中也有提及
“他武
功虽强,
性格其实颇为优柔寡断,
万事之来,
往往顺其自然,
当不得已处,
雅不愿拂逆
旁人之意,
宁可舍己从人。
习乾坤大挪移心法是从小昭之请;
任明教教主既是迫于形势,
亦是殷天正、
殷野王等动之以情;
与周芷若订婚是奉谢逊之命;
不与周芷若拜堂又是为
赵敏所迫。
当日金花婆婆与殷离若非以武力强胁,
而是婉言求他同去金花岛,
他多半便
就去了。”
1
不得不承认张无忌的命运大都是水到渠成,没有留更多的选择给他。
张无忌作为
“射雕三部曲”
< br>最后一部的主人公,
和郭靖、
杨过比起来无疑真的差的<
/p>
太多,
对比起来,
郭靖、
杨过更像高高在上的神,
而张无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但他
在任何时候都不曾违逆侠客之风。他初到中原之时,玄冥二老将其捉住问询谢逊下
落,
他宁死不屈,
被玄冥二老用玄冰神掌打下山崖也不曾透漏半
句。
小小年纪,
就如此的重
信重义。<
/p>
很多人都认为张无忌性格过于
懦弱、
优柔寡断。
可我们应该想一想这未尝不是其做
事谨慎,
思虑周全的原因。
当时在张无忌成名之战
光明顶一役中,
明教危在旦夕,
张无
忌
也是左右摇摆不定,
但是见明教教众即将被屠杀之时,
还是想<
/p>
“此时此刻救人高于一
切,
其余事宜均可
推后处理”
,
挺身而出拯救明教教徒于水火之中,
帮助明教教徒渡过
1
金庸,
《
倚天屠龙记》
[M]
,广州出版社,第
1
版
2008
年
第
7
页
共
7
页
南华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
这个劫难,
在被迫当上明教教主之后,
张无忌和
明教约法三章
“明教上下人人严守教则、
为善去恶、
行侠仗义;
本教兄弟之间务须亲爱互助,
犹如手足
,
切勿自相斗争;
要求明
教对中原各大
门派既往不咎,
不再去和各大派寻仇。
”
在此时我们可以看出张无忌身上
正气的侠义精神。
张无忌十分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他是一代武林宗师不假,但绝对不是一个政治家,
更不可能成为帝王。在做完他可以做的事情之后,他明白自己不可能阻挡历史的脚步,
< br>于是功成名就之后,甘心给赵敏一辈子画眉。急流勇退,也不失为一种侠义的行为。
(四)作品中“儒”
、
“道”
p>
、
“佛”等教派体现的侠义
所谓
“天龙八部”
即天神、
武神、
夜叉、
乾达婆、
阿修罗、
迦楼罗、
紧那罗、
摩呼
罗迦等非人众生的概念,
金庸先生熟读佛经,
定是从佛经中得
到了此书创作的灵感。
我
一直在思考天龙八部有什么意义,
p>
直到我看了很多遍这本书,
我发现三个主角的身世都
有惊人的一致,
乔峰的父亲是他一直想要消灭的仇家
“
大恶人”
萧远山,
虚竹的生母竟
然是<
/p>
“四大恶人”
的孙二娘,
而段誉的亲生父
亲竟然是
“四大恶人”
之首段延庆。
都
恰
好符合“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非人。
而且此书有三个主人公,
三条
线索时而交叉时而并行,
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感,
叙事
结构也更加的的复杂。
人物的性格方面大都充满了矛盾,
< br>乔峰作为丐帮帮主却又是契丹
人;
虚竹从一个出家人,<
/p>
变成了西夏驸马、
逍遥派掌门人;
段誉每
段恋情都要害怕背上
乱伦的风险;
玄慈大师作为少林寺的方丈也
犯了淫戒和孙二娘生下虚竹。
这本书是启迪
众生的书,让世人破
孽化痴,自我救赎。是一本难得的醒世武侠作品。
提起武侠,
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断的打打杀杀,
以及血雨腥风的恩怨情仇
。
其实,
蕴含在武侠当中的文化价值和普世元素才当应该是更加
为人动容的。
《天龙八部》
通过
乔峰、
虚竹和段誉的三条看似不同却惊为天人地相似的主线线索,
表现
在民族精神面前,
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而奉献自己的所有的侠义
精神。
说简单点,
在武侠世界中的侠义精
神,实质上就是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中的规范人行为道德标准的价值观。
乔峰这个角色可以说是金庸先生塑造出来的一个有血有肉汉子的不可多得的文学
形象,
乔峰,
本姓萧,
是契丹
人,
而且是一位义薄云天的大英雄,
汉人杀死其母又将其
抚养成人,
并让其当上了天下第一大帮丐帮的帮主。
< br>乔峰知晓其身份后,
无疑是痛苦不
已的,在查询自己身世
的途中结交了大理段世子段誉和少林寺的虚竹,并且义结金兰,
小说才真正到达了巅峰的
创作形态。
乔峰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
才悟出了人生的部分<
/p>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