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
.
.
.
.
我
学
会
了
教学容:
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我学会了”。
教材简析:
“我学会了”是对百分
数(二)这一单元的复习与检测,通过复习,可以帮
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以便于学生
今后更好的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含义。
2<
/p>
、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在联系整理有关百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
< br>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
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
。
出示:
100%
、
15
%
、
136%
、
< br>71%
……
师谈话:看到这些百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
(百分数的意义、
成数、
税率、
折扣与利息的含义、
百分率、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等)
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 br>【设计意图】
:简单的材料,开放的提问,放手让学生发挥各自已掌握的知
识解决问题。
从中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起点,
有的放矢。
学生的思维是参差不齐
的,开放的,想到什么就是什
么,能解决什么就解决什么,教师必须敏感的捕捉
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整。学生不受教师
思维的限制,思维的浪花被激起,每一位
学生都获得情感的满足。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
、质疑
....
.
.
.
.
.
谈话:
刚才,
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
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
【设计意图】
:激发起学生整理的需
要,从中感受到整理知识的重要性,帮助
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
、整理
谈话:
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
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p>
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
行整理。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
的思路。)
3
、小组合作
谈话:
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
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
行整理,
并记
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
,而且有特色。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4
、展示交流
谈话:
同学们,
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
的结果和过程。
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
它们做
个评价。(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
< br>
5
、回顾总结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分成哪几部
分
?
在学生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
1.
说一说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
2.
总结解决
简单的百分数问题时,让学生举例说说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
小组合作完成整理的过程,
每一个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个人的个性得到扬,
更从其他成员的讨论中完善知识的建构,
取长补短。
同时培
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教师不在是高高
在上,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表
或指导学生的建议,成为合作者、引导者。
三、自我检测
,
形成技
能。
1
、质疑扫清障碍。
....
.
.
.
.
.
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
p>
2
、基本练习。(课本第
45
页练习)
3
、综合练习。(教师出题)
4
、拓展练习。(教师出题)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我检测,明白自身的不足之处,可以在今后
的学习中
进行弥补。学生的反思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有利于自主学习,自我肯定,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
p>
信息窗
3
:纳税
教学容:
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
3
,第
1
、
2
个
红点问题。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孔林、孔庙、孔府三幅图片,并以文字
的形式提供了
2004
年
“十一”
p>
黄金周期间曲阜市的游客人数及门票收入等信息,
引导学生提出有关
税率的问题,引入对纳税和折扣等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
1
、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在联
系,增强思维
的深刻性。
3.
p>
在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百分数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
学们,
“十一”黄金周还在继续,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曲阜。曲
阜可是我们有名的文化圣地,
同学们中有去过曲阜的吗?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曲阜都有哪些历史名胜?
....
.
.
.
.
.
指名学
生简单说一说曲阜的名胜古迹,
如果学生没有知道的,
老师可以
简单
介绍一下。
谈话:
既然曲阜是一个如此有文化渊源的城市,
那么它的人气如何呢?让我
们来看一组资料。
出示信息图,指名说出信息图中的数学信息。
理清信息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按
3%
的税率缴
纳营业税,黄金周期
间曲阜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
【设计意图】
由学生或老师介绍曲阜的名胜古迹创造出一个比较
真实的情
境,
激发学生想要去了解有关信息的兴趣,
但由于学生对税率等相关知识还没有
一个具体、
全
面的了解,
因此由老师直接提出问题,
避免学生因提问题提不到
点
子上而浪费时间。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谈话: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p>
学生提出疑问,疑问大都会集中在有关纳率、税率、税额的相关知识上。
谈话: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
下面让我们来交流
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 br>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谈话: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不少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
再结合信息图
中的信息,
你认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
就是求什么
?
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
p>
再指名回答。
回答时不光要让学生说出
“要
求应上缴门
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
明
确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营业额的
3%
p>
是多少
。
学生明确问题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谈话:根据刚才同学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能总结出“求营业税”问题的基
本方法吗
?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统
一方法:税额
=
营业额×税率。
....
.
.
.
.
.
p>
2
、小练习:自主练习第
1
题。
第
1
< br>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
在学生独立解答后,
重点让学生说
说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p>
3
、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谈话:为了游览“三孔”,光明小学的师生遇到了一些困难,让我们去看盾
能不能帮上忙?
出示第二个红点的信息,师生一起整理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
/p>
谈话:“八五折”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折扣的问题吗?
< br>
结合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打折问题,
使学生理解
“折扣”
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
实际应用。一折就
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就是
10%
,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
10%
;八五折就是十分之八点五,写成百分数是
85%
,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
85%
。总之,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
谈话:
我们已经了解了折扣的意义,
那么现在你能独
立的解答这道题了吗?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难点就在于“税率”和“折扣”的相关
知识
学生不了解,因些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两方面的有关知识,
p>
明确它们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
学生就会对
问题有了明确的理解,
就能够独立的
解答这些问题了。
三、巩固应用,拓展练习。
1
、自主练习第
4
题。
第
4
题是一道求汇
费的题目,
是纳税问题的拓展。
练习时,
先让学生理解汇
率的含义,
即汇费占汇款总数的百分之几,<
/p>
然后根据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
少”
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
在简单应
用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信息窗
2
:假日游——百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二。
....
.
.
.
.
.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以市的几个著名
旅游景点为背景,
提供了
2003
年和
2004
年
“十一”
< br>黄金周期间来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等信息,
通过解决
“
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
约有多少万人”、“
2004
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和“
2003
年
同期到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等问题,引入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p>
“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
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等知识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教
师要充分重视知识的迁移性,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
由分数问题的解
决方法迁移到这一类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1
< br>.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求一个
数的百分
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2
.培养学
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
.通
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
学们,作为国家著名的旅游胜地,气候怡人,景色优美,每年“十
一”
< br>期间都会迎来大量游客到旅游,
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非常
的幸福。
[
设计意图
]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的印象,具体
到
海滨风景区有什么印象,
旅游时的感受等,
然后引导学生看数学
信息,
提出问
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
、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1
)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
?
(
2
)到
其他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
p>
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如:
到海滨风景区的游
客大约有
多少万人?(学生提出的其他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
....
.
.
.
.
.
p>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
“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
课件出示第一
个红点例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 br>
(
1
)
读题
。
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p>
[
设计意图
]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学生往往对审题拘于形式,
拿到题目就
把题中数字简单组合,导致错误。
<
/p>
(
2
)学生画图并自己试做。
102
万人
到海滨风景区的占
84%
?万人
[
设
计意图
]
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教学作用。
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性,
能够
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题
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理清并掌握数量关系。
谈话:
要求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该怎样计算呢?你能不能
联系
前面我们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先自己想一想该如何列
式,并说说列式
的依据。
列好算式后,请学生独立计算,最后再交流计算结果。
102
×
84%
< br>=
102
×
0.84=85.6
8
(万人)
答:及格的同学有
85.68
万人。
谈话:我们在列式时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学生同桌讨论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把黄金周到旅游的总人数看作单位“
1
”,
已知到海滨
风景区的占总人数的
84%
,要求到海滨风景区的人数,就是求
102
万人的
84%
是
多少。所以用乘法。
补充练习:
(
1
)红看一本
200
页的书,已经看
了全书的
80%
,看了多少页?
p>
(
2
)工人叔叔要加工
1500
个零件,还剩下
10%
没
有加工完,还剩下多少个
没有加工完?(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
[
设计意图
]
< br>通过补充练习,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决
“求一个数的百
分之几
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
.
.
.
.
.
p>
2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
7
题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献
5
万余件。这些珍贵的文献约有
70%
流失海外,
国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
(
1
)画图,理解题意
(
2
)小组交流,列出算式后汇报:<
/p>
方法(
1
):
5
-
5
×
p>
70%
方法(
2
p>
):
5
×(
1
p>
-
70%
)
p>
(
3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交流,交流解答方
法的列式依据。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是:
1.
根据线段图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国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可
以
先求出流失海外的大约有多少万件,然后再用一共出土的减去流失海外的数
量。
2.
我们小组是根据“这些珍贵的文献约有<
/p>
70%
流失海外”这句话先求出了国
现存
莫高窟出土文献约占出土文献总量的
30%
,
< br>这时要示国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
约有多少万件?就是求
5
万件的
30%
是多少。
随机练习:(自主练习第
2
题)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1.
只列式不计算
< br>(
1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
45<
/p>
人,上学期期末跳远测验有
80%
的同学
及格,及
格的同学有多少人?
(
p>
2
)油菜子的出油率是
42%
,
2100
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
自主练习
p>
第
1
题:
将下面百
分数分别化成分数和小数。
(学生汇报时说出转化的方法)
学生讨论:首先应该做什么?怎么才能提高正确率?
自主练习第
9
题。
<
/p>
第
12
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
交流,使学生明确该题有两种解题
思路:
一是先分别求第一期和
第二期修的米数,
再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的米数;
二是先求第
一期比第二期多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
再求多修的米数。
这里不
要求
学生两种解题方法都掌握。答案:
300
< br>×
40%
—
300
×
30%=30
(米)或
3
00
×(
40%
—
30%
)
=30
(米)。
....
.
.
.
.
.
p>
[
设计意图
]
通过
多种形式的练习,
既加强了学生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
少的
问题的理解,
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并使不
同层次的学
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是要让学生理
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数
量关系,掌握其解题方法,它与前面学
习过“求一个数的几分这几是多少”应用
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同,所以在教学注重做到
了以下两方面:
1
.引导学生找出新
旧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总结出解
题思路,掌握解题的关键及步骤。
2
.运用迁移规律,以旧引新,调动
学生参与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教给学
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与技能,使学生学会新知。
p>
(胶州市实验初中小学部
黄涛)
第
2
课时
一、创设情境:
< br>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已经学会了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
多少”
的问题,
并且还了解到每年黄金周到旅
游的人有很多,
那么随之而来的是
的旅游收入也逐渐增多。
p>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信息窗,请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预设:
(
< br>1
)
2004
年比
2003
年增长多少亿元?
(
2
)
2004
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
第(
1
)小题是学生上一节课学过的类型,请他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快
p>
速完成。
2.
请
学生把第(
2
)题的信息和问题完整读一次,以明确题意。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