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温柔似野鬼°
857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15: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于半珊)





.



.



.



.






















































教学容:



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我学会了”。



教材简析:



“我学会了”是对百分 数(二)这一单元的复习与检测,通过复习,可以帮


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以便于学生

今后更好的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含义。



2< /p>


、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在联系整理有关百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

< br>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



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




出示:


100%



15 %



136%


< br>71%


……



师谈话:看到这些百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


(百分数的意义、


成数、


税率、


折扣与利息的含义、


百分率、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等)



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 br>【设计意图】


:简单的材料,开放的提问,放手让学生发挥各自已掌握的知


识解决问题。


从中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起点,


有的放矢。


学生的思维是参差不齐


的,开放的,想到什么就是什 么,能解决什么就解决什么,教师必须敏感的捕捉


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整。学生不受教师 思维的限制,思维的浪花被激起,每一位


学生都获得情感的满足。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


、质疑





....


































.






























.



.



.



.














































谈话:


刚才,


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


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




【设计意图】


:激发起学生整理的需 要,从中感受到整理知识的重要性,帮助


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


、整理


谈话:


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


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


行整理。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 的思路。)



3


、小组合作



谈话:


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


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 行整理,


并记


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 ,而且有特色。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4


、展示交流



谈话:


同学们,


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 的结果和过程。


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 它们做


个评价。(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

< br>


5


、回顾总结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分成哪几部


分 ?




在学生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



1.


说一说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



2.


总结解决 简单的百分数问题时,让学生举例说说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完成整理的过程,


每一个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个人的个性得到扬,


更从其他成员的讨论中完善知识的建构,


取长补短。


同时培


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教师不在是高高 在上,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表


或指导学生的建议,成为合作者、引导者。

< p>


三、自我检测


,


形成技 能。



1


、质疑扫清障碍。





....


































.






























.



.



.



.














































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



2


、基本练习。(课本第


45


页练习)



3


、综合练习。(教师出题)



4


、拓展练习。(教师出题)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我检测,明白自身的不足之处,可以在今后 的学习中


进行弥补。学生的反思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有利于自主学习,自我肯定,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







信息窗


3


:纳税



教学容:



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


3


,第


1



2


个 红点问题。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孔林、孔庙、孔府三幅图片,并以文字 的形式提供了


2004



“十一”


黄金周期间曲阜市的游客人数及门票收入等信息,


引导学生提出有关


税率的问题,引入对纳税和折扣等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在联 系,增强思维


的深刻性。



3.


在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百分数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 学们,


“十一”黄金周还在继续,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曲阜。曲


阜可是我们有名的文化圣地,


同学们中有去过曲阜的吗?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曲阜都有哪些历史名胜?





....


































.






























.



.



.



.














































指名学 生简单说一说曲阜的名胜古迹,


如果学生没有知道的,


老师可以 简单


介绍一下。



谈话:


既然曲阜是一个如此有文化渊源的城市,


那么它的人气如何呢?让我


们来看一组资料。



出示信息图,指名说出信息图中的数学信息。



理清信息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按


3%


的税率缴 纳营业税,黄金周期


间曲阜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



【设计意图】


由学生或老师介绍曲阜的名胜古迹创造出一个比较 真实的情


境,


激发学生想要去了解有关信息的兴趣,

< p>
但由于学生对税率等相关知识还没有


一个具体、


全 面的了解,


因此由老师直接提出问题,


避免学生因提问题提不到 点


子上而浪费时间。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谈话: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出疑问,疑问大都会集中在有关纳率、税率、税额的相关知识上。


谈话: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


下面让我们来交流


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 br>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谈话: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不少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


再结合信息图 中的信息,


你认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


就是求什么 ?


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


再指名回答。


回答时不光要让学生说出


“要 求应上缴门


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 明


确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营业额的


3%


是多少




学生明确问题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谈话:根据刚才同学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能总结出“求营业税”问题的基


本方法吗 ?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统 一方法:税额


=


营业额×税率。





....


































.






























.



.



.



.














































2


、小练习:自主练习第


1


题。




1

< br>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


在学生独立解答后,


重点让学生说


说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


、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谈话:为了游览“三孔”,光明小学的师生遇到了一些困难,让我们去看盾


能不能帮上忙?



出示第二个红点的信息,师生一起整理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 /p>


谈话:“八五折”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折扣的问题吗?

< br>


结合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打折问题,


使学生理解


“折扣”


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


实际应用。一折就 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就是


10%


,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


10%


;八五折就是十分之八点五,写成百分数是


85%


,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


85%

< p>
。总之,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



谈话:


我们已经了解了折扣的意义,


那么现在你能独 立的解答这道题了吗?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难点就在于“税率”和“折扣”的相关 知识


学生不了解,因些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两方面的有关知识,


明确它们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


学生就会对 问题有了明确的理解,


就能够独立的


解答这些问题了。



三、巩固应用,拓展练习。



1


、自主练习第


4


题。




4


题是一道求汇 费的题目,


是纳税问题的拓展。


练习时,


先让学生理解汇


率的含义,


即汇费占汇款总数的百分之几,< /p>


然后根据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


少” 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


在简单应 用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信息窗


2


:假日游——百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二。





....


































.






























.



.



.



.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以市的几个著名 旅游景点为背景,


提供了


2003


年和


2004



“十一”

< br>黄金周期间来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等信息,


通过解决


“ 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


约有多少万人”、“


2004

< p>
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和“


2003


同期到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等问题,引入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p>


“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

< p>
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等知识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教

师要充分重视知识的迁移性,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

由分数问题的解


决方法迁移到这一类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1

< br>.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求一个


数的百分 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2


.培养学 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


.通 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1


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 学们,作为国家著名的旅游胜地,气候怡人,景色优美,每年“十


一”

< br>期间都会迎来大量游客到旅游,


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非常


的幸福。



[


设计意图


]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的印象,具体


到 海滨风景区有什么印象,


旅游时的感受等,


然后引导学生看数学 信息,


提出问


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


、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 p>
预设:(


1


)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 ?




2


)到 其他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


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如:


到海滨风景区的游 客大约有


多少万人?(学生提出的其他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





....


































.






























.



.



.



.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


“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


课件出示第一


个红点例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 br>



1



读题



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p>



[


设计意图


]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学生往往对审题拘于形式,

< p>
拿到题目就


把题中数字简单组合,导致错误。


< /p>



2


)学生画图并自己试做。

< p>


102


万人





到海滨风景区的占


84%







?万人



[


设 计意图


]


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教学作用。

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性,


能够


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题 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理清并掌握数量关系。



谈话:


要求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该怎样计算呢?你能不能


联系 前面我们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先自己想一想该如何列


式,并说说列式 的依据。



列好算式后,请学生独立计算,最后再交流计算结果。



102


×


84%

< br>=


102


×


0.84=85.6 8


(万人)



答:及格的同学有


85.68


万人。



谈话:我们在列式时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学生同桌讨论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把黄金周到旅游的总人数看作单位“


1


”,



已知到海滨


风景区的占总人数的


84%


,要求到海滨风景区的人数,就是求

102


万人的


84%


< p>
多少。所以用乘法。



补充练习:




1


)红看一本


200


页的书,已经看 了全书的


80%


,看了多少页?




2


)工人叔叔要加工

1500


个零件,还剩下


10%


没 有加工完,还剩下多少个


没有加工完?(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


[


设计意图


]

< br>通过补充练习,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决


“求一个数的百 分之几


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


































.






























.



.



.



.














































2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


7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献


5


万余件。这些珍贵的文献约有


70%


流失海外,


国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




1


)画图,理解题意




2


)小组交流,列出算式后汇报:< /p>



方法(


1


):


5



5


×


70%


方法(


2


):


5


×(


1



70%





3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交流,交流解答方 法的列式依据。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是:



1.


根据线段图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国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可


以 先求出流失海外的大约有多少万件,然后再用一共出土的减去流失海外的数


量。



2.


我们小组是根据“这些珍贵的文献约有< /p>


70%


流失海外”这句话先求出了国


现存 莫高窟出土文献约占出土文献总量的


30%


< br>这时要示国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


约有多少万件?就是求


5


万件的


30%


是多少。



随机练习:(自主练习第


2


题)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1.


只列式不计算


< br>(


1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


45< /p>


人,上学期期末跳远测验有


80%


的同学 及格,及


格的同学有多少人?




2


)油菜子的出油率是


42%



2100


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


自主练习




1


题:


将下面百 分数分别化成分数和小数。


(学生汇报时说出转化的方法)



学生讨论:首先应该做什么?怎么才能提高正确率?



自主练习第


9


题。


< /p>



12


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 交流,使学生明确该题有两种解题


思路:


一是先分别求第一期和 第二期修的米数,


再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的米数;


二是先求第 一期比第二期多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


再求多修的米数。


这里不 要求


学生两种解题方法都掌握。答案:


300

< br>×


40%



300


×


30%=30


(米)或


3 00


×(


40%


30%



=30


(米)。





....


































.






























.



.



.



.














































[


设计意图


]


通过 多种形式的练习,


既加强了学生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


少的 问题的理解,


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并使不 同层次的学


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是要让学生理 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数


量关系,掌握其解题方法,它与前面学 习过“求一个数的几分这几是多少”应用


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同,所以在教学注重做到 了以下两方面:



1


.引导学生找出新 旧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总结出解


题思路,掌握解题的关键及步骤。



2


.运用迁移规律,以旧引新,调动 学生参与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教给学


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与技能,使学生学会新知。



(胶州市实验初中小学部



黄涛)




2


课时




一、创设情境:


< br>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已经学会了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


多少”


的问题,


并且还了解到每年黄金周到旅 游的人有很多,


那么随之而来的是


的旅游收入也逐渐增多。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信息窗,请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预设:



< br>1



2004


年比


2003


年增长多少亿元?




2



2004

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



第(

< p>
1


)小题是学生上一节课学过的类型,请他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快


速完成。



2.


请 学生把第(


2


)题的信息和问题完整读一次,以明确题意。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