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成绩90%靠记忆
-
提高成绩
90%
靠记忆
一、
课堂上的记忆方法——听得懂还要记得牢
“五到”法帮你把课堂知识全记牢
这
就是要求学生在听课时力求“五到”
: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1
)耳到即耳听;——听老师讲解,听同学提问,听
大家讨论,听同学不同
见解,听老师答疑;
< br>2
)眼到即眼看;——认真看教材,看必要的参考资料;看老师的表情、手
势;看老师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
3<
/p>
)口到即口说;——复述老师讲的重点,背诵一下重要的概念、定理,大
< br>声朗诵老师指定的段落,大胆提问,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
4
)手到即手写;——写老师讲授的重点,抄有价值的板书。边听课边在教
材上圈注重点,在批注中写一写感想、画一画难点;
< br>5
)心到即动脑筋;——对课上接触的新知识积极思考;
不能忽略的开头和结尾
1
)首先;——根据课前预习情况,重点听在预习时没有弄懂的部分,仔细
听
老师的讲解,争取把疑点解决;
2
)
其次;——善如去从老师所讲述的内容中去捕捉“关键”的信息;
3
)另外;——不要忽略开头结尾;开头往往是一节课的提纲;结尾往往是
一节课要的提炼和复习时的重点;
Tip
:什么是课堂重点?
1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等;
<
/p>
2
)老师反复强调的、板书时反复勾勒的重要内容;
3
)老师强调的我们最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地方;<
/p>
4
)我们预习时没有完全弄明白的内容
;
紧跟老师思路,别让记忆出现空白点
在课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老师的课堂提问;
2
)老师的提示性语言;
3
)老师的推导过程;
你的听课流程也需要安排
45
分钟的听课流程可以大体上分成三个时间段:
1
)起始时段;
此时段大约是七八分钟,学生这一时段应该明确老师的教学目的,轻松
跟上老师的思
路;
2
)高潮时段;
本时段约
25~30
分钟。老师一般为点—线—面方式的教
学。这时,同学
们应当以最佳的状态、最敏捷的思维,活跃地理解与记忆老师所讲解得<
/p>
内容。充分体会前后知识的关联,将主要知识点与一般内容区分开来,
并要特别专注于听讲疑难之处;
3
)收尾时段;
本时段为
10
分钟,这是老师会对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对下
一堂课做一些
铺垫和引导,并布置一些课后任务与功课;
Tip
:课上例题很重要;
重视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般而言,课堂笔记应该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记知识的结构;
2
)记重要内容和典型事例;
3
)记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4
)记不懂的问题;
5
)记听课的心得体会;
千万不要把听课变成“听记”
笔记的详略一般会依据以下这些条件而定:
< br>1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 br>
2
)你对讲授的主体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
记就越需要完整;
3
)老师所讲授的
知识在课本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
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
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记忆方法比记忆知识更重要
要善于发现老师讲课中的方法性的指导:
如:英语老师为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常常分析词的构成,如动词构成名词、
形容词的
规律,常常将动词
8
种常用时态的基本用法和特征,这样就传授
了
总结和归纳的方法;
又比如:物理
老师要教学生理解各种物理现象和变化,一定要教会同学透过
表面现象认识物质运动的规
律;
不要把所有努力都留到课后
我们怎样能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消化?下面有一些方法可以借鉴:
1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紧跟思路,<
/p>
老师讲到哪里你就跟到哪里,
想到哪里。
2
)充分利用老师安排给你的机会和时间,阅读分析课本知识,
讨论解决疑
难问题,快速识记、强化理解课堂内容;
3
)利用老师讲解的间隙(如板书、停顿)
,思
考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以便
及时消化、吸收;
4
)认真而有创造性地做好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
5
)留心结束语。结束语是老师对一节课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
留心它,有
助于把握这堂课的整体,做到胸中有课。
善用课后的“黄金两分钟”
如果下课
后能用两分钟的时间简单总结一下,
会帮助你更好地巩固刚学的知
识;
课后总结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回顾一堂课从头到尾的过程;——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什么,老师开头是
怎样引入的,中间是怎样引导分析的,最后是如何总结归纳的,弄清楚
来
龙去脉;
2
)分析老师的思路,在理
清上课内容的基础上,思考老师用了哪些思维方
式,思维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3
)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将它纳入头脑
里已有的知识结构,使知识
体系贯通起来;
二、
预习时你该记些什么?——学会比别人抢先一步记忆
课前记忆:读书三遍
+
总结一次
如何在预习中
提高记忆,对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呢?方法可以如下“
1
)读书三遍;——是指对预习的内容分别进行粗读、细读和精读;对比着
去读,在阅读中总结规律,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并解决问题;
2
)总结一次;——通过三次阅读,虽然全面了解了这部分知识,但对这些
p>
知识还没有形成整体的概念,并有不少知识还没有完全记牢。因此,还
要进行总结。总结目的是把阅读的这部分整体化,以便进一步掌握这部
分知识内在的联
系,加深理解同时便于课后复习。
Tip
:预习的任务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1
)标明不懂的地方;
2
)记住基本的框架;
大预习时要坚持的两个原则
1
)每次预习的时间保证在
30
至
40
分钟,即节约一节课的时间;——
这一点也可以视预习的对象和自己的时间情况而定,每次进行一定时间
的预
习,是为了改变学习被动的局面;
2
)预习两遍,间隔一天;——
p>
对于一些较难的科目和章节,我们可以提前一周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
多次预习,这样在老师讲授之前就能够准确地把握难点、重点。
课前预习分五步走
1
)第一步;——认真通读教材,边读边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可
以适当
做笔记或批注;
2
)第二步;——利
用工具书、参考书扫除障碍;
3
)第
三步;——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是由于旧知识或遗忘了或存
在知识缺陷造成的要
及时补救。对经过努力还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等上
课时听老师讲解;
4
)第四步;——读完教材后合上书本,围绕预习任务思
考一下,教材讲了
哪些内容,主要的思路是什么,哪些是新知识,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
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等等。
5
)第五步;——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试做一些练习题检查一下预习效果。
Tip
:课前预习不宜太久:
1
)一是会占用太多时间,影响做作业;
2
)二是容易疲劳,效果不佳;
p>
3
)三是如果看了过多的内容,
第二天上课
还讲不到,
用途就不太大。
因此课
前预
习最好放在新课前的零碎时间进行,大块的整体时间可以用来做题、
复习,或者进行有计
划的“大预习”
。
课堂类型各异,记忆方法不同
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
)如果这堂课偏重概念或定理,那么我们把书上的内容通读之后,首先应
该回想一下,这一节中有几个概念、几条定理,它们都说了什么?如果
< br>还不清楚的话,就应该再仔细地阅读,不能怕“浪费时间”
。
2
)如果是实验课,那么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本次实验的目
的和要用的器材。
其次是要了解实验步骤,一边看书,一边在脑子里进行“实验”
,尽力现
象实验每一步骤会出现的现象及问题,加深一切印象。
三、
复习是最好的记忆——让学过的知识不再遗忘
课后复习必须要趁热打铁
课后及时复
习,能加强和巩固对新学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
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下面是几个复习的方案:
1
)尝试
回忆;——就是不看书,独立地把教师讲的内容回想一遍的过程;
2
)不急着做作业;——在做作业之前,最好能再一次阅读材料,或者查阅
一些参考资料,以便更好的运用所学新知识,准确地、独立地完成好作
业
。
3
)注意新旧知识的关联;——将
所学的新知识与之前学过的有关旧知识联
系起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
新旧知识的理解。
4
)用笔复习;—
—一边复习,一边将自己回忆出来的知识点,以及自己的
复习成果、心得写在笔记本上。
最为有效的“过电影”式记忆法
“过
电影”
回忆方式操作起来灵活、
简单,
时间和空间的随意性比较大;
“过
电影”有时可能出现思路中断
,使回忆无法进行的情况。这时不要急着打开
书本或笔记本,可以努力搜索自己的记忆,
通过一些轻松的画面让自己重新
回到“电影”的轨道中。
记忆也需要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要降低
知识的遗忘率,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就要抓住下面这三个要点:
1
)做到有较为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比如在某一个复习阶段、或在某一
个时段内,要记忆哪些内容、要达到怎么样地记忆效果、多长时间之后
再
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复习,等等。这些都有一个明确的计划;
2
)理解同记忆相结合;——一定要把所背内容的道理吃透;有了理论基础
再来背那就容易多了。
3
)抽象记忆同形象记忆相结合;——这一点有助于你轻松记忆,而不至于
背得心烦意乱。
头尾记忆法,一头一尾最关键
如何运头尾记忆法呢?以下提供五点详细做法:
1
)在安排自己的记忆时,争取把重要的内容都放在学习时间的开头和结尾<
/p>
去记;
2
)对
于较长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其内在逻辑对它进行分段,然后分段记
忆,这样每个段落都
有一个开头和结尾,记忆的效果也会更佳;
3
)每次复习相同得内容,可想办法打乱它们的排列顺序,让不同的内容轮
流作为
你复习的开头或结尾。
4
)合理地安
排你的记忆计划,组织你的记忆内容,尽量使前后相邻的学习
内容截然不同,以减少因内
容相近而导致的疲劳、抑制作用;
5
)在长时间的记忆中,一定要注意休息,时间最好是
10
——<
/p>
15
分钟,这样
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开头和
结尾的次数;
过度记忆法,记忆效果最佳
识记某一
材料达到最低限度熟记时,继续学习或复习。简单而言,就是在你
刚好记住某些内容的时
候,不要停止记忆或者开始记忆其他内容,而是把你
已经记住的东西再多记几遍,以争取
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但是,在使用这
种方法记忆时要注意恰当好处,避免过犹不及;<
/p>
生动有趣的“顺口溜”记忆法
在复习
时,
如果我们能把诸多的知识点、
难点、
重点用郎朗上口的
“顺口溜”
进行简化、形象化,那么记忆不
仅不再是难题,而且会变得十分有趣。
这种方法在历史、地理、化学、英语中都可进行运用;
一张小纸条里的记忆习惯
如何运用小纸条来帮助记忆:
贴在墙
上的小纸条要根据当前的学习实际情况不断更新,
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 br>比如现阶段我在学数学,学习导数,我对这一章的某些内容可能记得不是很
牢,我
就把这章的一些知识点抄到小纸条上贴出来,这样就可以和自己当前
的学习进度相一致,
及时地把补丁打上去;
Tip
:几点注意:
要达到好的记忆效果,运用小纸条记忆时还要注意几点:
p>
1
)小纸条的内容要比较简洁,而且要突出重点;
< br>、
2
)在设计小纸条时还要注
意的一点是,哪些特备容易遗忘的关键词,应该用大
字号或醒目的颜色表示出来,这样记
忆起来才会更准确、更轻松;
3
)已
经记住知识的小纸条,不要急着丢进垃圾桶。说不准什么时候,你就需要
重新张贴这些纸
条。
两种考前“减肥”记忆法
这里说的“
减肥”
,实际就是对记忆对象的一种概括,而概括的过程,正是
一个思考的过程(判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也是一个提高的过
程(这么多内容实际是说什么问题)
,因此,概括不仅仅是便于记忆,也是<
/p>
一种提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几种“减肥”记忆法:
1<
/p>
)浓缩记忆法;——就是要把“过”的内容高度浓缩,看见一个字、一个
< br>词,便可迅速回忆起全部内容。从而大大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2
)主干记忆法;——重点可作为记忆的“主干”
,首
先把重要的挑出来,跳
跃式地记入大脑中,使它们成为记忆的“主干”
< br>。然后再在这些主干上,
添枝加叶记住次要事件,这样记忆下来要容易得多。
p>
Tip
: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
p>
知识大多是零散的,不便于记忆。要是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它条理化,
就好记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各种各样的,不仅有纵向联系,也有横向联系,
因此在记忆时,不仅要善于串珠,还要善于把知识织成网,对知识进行提炼、浓
缩。<
/p>
多通道记忆法,把各种记忆法方式组合起来
采用多通道记忆,可用如下方法:
1
)眼、口、心、手、耳并用;
2
)听、说、读、写相互结合;
Tip
:问答题怎么记?
如果需要记大量的问答题,可以把每个要点用
1~2
个字概括,都写在一张
纸上,对着题目
回忆答案,想不起来再看提示,只要能正确回忆起所有要点,就
在题目下面打钩,下次就
可以跳过去了。
“旧路新探”式复习记忆法
推荐的<
/p>
“旧路新探”
的复习方法,
就是适当变换
复习顺序,
采用
“顺逆交错”
的方法来
进行复习,
这样就能给人新鲜感,
也容易是使自己在复习时有新
的发现,
增强记忆效果。
运用这种“旧路新探”法进行整体复习一般有三个步骤:
p>
1
)第一步,逆向记忆;——复习时从材料最后的章节开始,从尾到
头地逆
向记忆,默忆一遍材料的主要内容,溯本求源地探索知识脉络;
< br>
2
)第二步,顺读;——由头至尾地依顺序读教材。由
因求果,理清它的内
在联系及发展线索;
3
)第三步,顺逆交错思考;——上述“顺读”
、
“逆向记忆”反复多次交错
进行,这样执因求果、溯本求源地交错思考,
极有利于掌握教材的结构
特点;
四、
自习时的记忆方法——把学习资料组合起来
抓牢课本知识的厚薄读书法
这种方法
的有点在于阅读过程中把求全与求精有机结合起来,
既重视知识量
的增加,又利于知识质的提炼、深化,无疑它对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
义。厚薄读
书法一般分为两步走:
1
)第一步,
先把书“由薄读厚”
;
“由薄到厚”
是学习、接受和记忆的过程,也是知识不断丰富、不断积
累的过程。
2
)第二步,把书“由厚读薄”
;
“由厚读薄”指在对读物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思
考,把它加
以归纳、综合、概括,抓住书中提纲挈领的精要和最本质的东西,使书
本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有;
Tip
:物理学习的诀窍
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点时,不要只看到书面上的说法
,还应看到书背后的
东西。比如,对于物理科中的某些原理、定理、公式,同学们在学习
的时候,不
仅需要记住它的结论,
而且更应该想一下这个结论是
如何得出的,
自己如何推导,
有哪些例题可以说明这一结论,等
等。
最好用的课本目录记忆法
一般来说,课本目录的利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忆;——就是翻开目录,看看自己能否根据目录,依序记忆各个课题里
面的知识内容,回忆其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
< br>方法等;
2
)说;——就是在
独立回顾、记忆一番后,可以一同述说各个章节的基本
知识、重点内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
与区别等,以此起到相互启发、相互
补充、相互完善的作用;
3
)写;——可先默写目录内容,看看自己是否记住了教材的主
要内容,再
用书面形式整理知识梗概,辨析易混知识,叙述学习的方法和体会;
力求精细的“五遍读书法”
“五遍读书法”具体如下:
1
)第一遍;——在课前对老师将要讲解的课文粗粗地看一遍,大致了解一
下内容,不必逐字逐句地理解课文;
2
)第二遍;——课后,对老师讲过的内容照书复习一遍;
3
)第三遍;
——当一个单元或章节讲完之后,
从头至尾仔仔细细地看一遍;
4
)第四遍;——当一本书全部学完后,还要把整本书连起来读一遍;
5
)第五遍;——最后一遍;在考试前几天,抽时间把书略略再看一遍,配<
/p>
合笔记看种、难点;
挑选参考书的快速阅读法;
快速阅读有三种表达方式:
1
)一是跳跃式阅读;——读书时不要逐句逐段,而是跳跃式的,读开头、
读领头句、读结尾;
2
)二是扫描
式阅读;——即阅读时视线要垂直移动;
3
< br>)三是组合式阅读,即群读;——他要求一组组地看;
整理课堂笔记六步法
这六步分别是:
1
)记;——可整性;
2
)补;——完整性;
3
)改;——准确性;
4
)编;——条理性;
5
)分;——系统性;
6
)舍;——简明性;
把工具书当成复习提纲
补充的几点意见如下:
1
)尽量将“手册”与课本联系起来;
2
)尽量将“手册”与试卷联系起来;
3
)尽量将“手册”与别的教辅书联系起来;
< br>
试卷和教科书的“角色互换”法
怎么样将试卷与教科书进行“角色互换”呢?
1
)第一步;——把试卷依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整理好,并编上顺序号。因
p>
为考试基本是按教材顺序走的,所以整理起来应该不费劲;
2
)第二步;——在试卷的开始处写上一段“导语”
< br>,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
说明这次试卷考的是教材的哪部分内容;二是列出这次考
试中体现出来
的知识要点;
3
)第三步;——在试卷结尾处写上一段“小结”
,总结自己的考试情况
,分
析错题的原因,写出自己在知识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