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1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
整理
泉州市安溪十一中语文组
李老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
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过程
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 br>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
p>
。那么什么叫先秦诸子呢?在这
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
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
,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
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
族。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
,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
想代表。由此出现了<
/p>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
文化财富。
二、先秦诸子散文概论
先秦诸子包括
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
法四家的著作
。
下面就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
《孟子》
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
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墨子》
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
老子》
《庄子》
3、法家的代表人物
是韩非子,
《韩非子》
先秦的诸多经
典,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文体上看,它们都基本上属于议论文。
以它们所代表的
文章,对于后人来说,可以说是具有无穷的魅力。这些著作流派众多,而且
其中充满了卓
越的智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这远、原创作之强而言,
是空前的
,也可以是绝后的。
三、儒家思想及其《论语》
: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的思想
家、
教育家、
儒家的创造者
。
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
/p>
晚年致力教育,
整理
《诗》
《书》
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历史著作。相传弟
子先后有人,其中著名的有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
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
之道,反对
过<
/p>
与
不及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
。
、关于《论语》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
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
《中庸》
《孟子》合为
四书
。
《论语》共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
,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
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
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
。
论ú:编纂。
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
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
2)
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
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四、整体感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五、小结
六:作业:熟读课文,生字正音并释义
【板书】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
《孟子》
2、墨家是由墨
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墨子》
< br>
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
《庄子》
、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前三小节、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教学过程】
(一)翻译第一小节
、仪封人请见,
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出,曰:
二三子,何
p>
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ó)
。
(
《八佾yì篇》
p>
)
.
【注释】
()
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
从者见
.
之:随行的人把他引见给孔子。
()
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
/p>
木铎:木舌的铜铃。古
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
“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p>
”孔子的
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
:
“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
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
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
< br>【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
< br>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
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
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二)翻译第二小节:
【原文】长沮
(ù)、桀
()
溺
()()
耦
(
ǒ
)
而
耕
()
。孔子过之,使子路
问津
()
焉。长沮曰:
“夫
.
执舆
()()
者为谁?
”子路曰:
“为孔丘。
”曰:
“是鲁孔
丘与
(,
同“欤”
)
< br>?”曰:
“是也。
”曰:
“是知
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
“子为谁?”曰:
“为仲由。
”曰:
“是孔丘之徒与?”对曰:
“然。
”曰: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
)之
()
?且而与其从辟
()()
p>
人之士也,岂若从
辟世之士哉?”耰
()(
yōu
)
而不辍
()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
(
ǔ
p>
)
然
()
曰:
p>
“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
(
《微
子篇》
)
()
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
p>
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
问津:津,
渡口。寻问渡口。
()
执舆:即执辔
(
è
)
。
p>
()
以:与。之:它。
()
辟:同“避”
。
()
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
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
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
“那
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
/p>
“是孔丘。
”长沮说;
“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
“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