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教案《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教学目标:
一、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二、了解孔子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理解孔子的积极入世。
三、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
现
实意义。
教学重点:联系现实,通
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
任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重要文言词句的落实翻译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疏通文意,积累
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一、根据预习,课前自主完成以下预习检测题
1
.指出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子路从而后
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边
止子路宿
止:使„„留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
食:给„„吃(饲)
见其二子焉
见:使„„拜见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洁:使„„保持纯洁
2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是鲁孔丘与(
)
而谁以易之?(
)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
(
)
植其杖而芸(
)
使子路反见之(
)
3
、翻译
下面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部分
子路行以(之)告(子)
鸟兽不可与(之)同群
(接舆)趋而辟之,
(子)不得与之言
(子路)至,
(丈人)则行矣
4
、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字词句你不理解,请列在下面。
二、课堂解疑:
1
、仪封人请见
引见
吾未尝不得见也
拜见
从者见之
引见
子见夫子乎
看见
见其二子焉
介绍,引见
使子路反见之
拜见
2
、是鲁孔丘与
判断词
是知津矣
这个人
是鲁孔丘之徒与
判断词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这样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判断词
3
、重要句式
而谁以易之
宾语前置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固定句式
吾非斯人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固定句式
晨门曰:“奚自?”
4
、文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列举
长沮、桀溺耦而耕
修饰关系
而谁以易之
通“尔”
你
耰而不辍
承接关系
歌而过孔子
修饰关系
已而,已而!„„殆而!语气词
趋而辟之
修饰关系
子路从而后
转折关系
植其杖而芸
承接关系
子路拱而立
修饰关系
杀鸡为黍而食之
承接关系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转折关系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转折关系
三、诵读巩固
四、课堂巩固
1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见”字。
吾见相如必辱之
看见
项伯即如见沛公
会见
亮见权于柴桑
拜见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使往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接见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墨
子》推荐,介绍,可以引申为引见。
北邀当国者相见
会晤
汝真女子之见
见识,见解
图穷而匕首见
出现
军无见粮
《项羽本纪》
现成的
2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殆”字。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危险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论语
为政》
疑惑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大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也有解释为“迷惑”)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近,接近
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乃今用之,可乎?
近,接近,几乎